21世紀以來古代漢語課程改革研究述評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提 要】在國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號召下,特別是全面實行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術界關于《古代漢語》的研究進展較快,學術成果逐漸豐富,集中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建設、考核方式等方面,但現有的研究也仍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去做,如加強對通論部分的重視,增開選修課以豐富教學的內容,以及重視對現實具體問題的關注與分析等。
【關鍵詞】古代漢語 教學 課程改革
“古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學、歷史學以及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其基本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獨立閱讀古書的能力。在國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號召下,特別是全面實行課程教學改革的推動下,學術界對古代漢語這門課程加快了教學改革的步伐,并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為這門課程的繼續(xù)研究奠定了基礎,也為這門課程的改革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本文擬對21世紀以來學術界對《古代漢語》的課程改革研究進行梳理,旨在正確認識和肯定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將來的研究奠定基礎和參考。
一、關于教學內容
關于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自1961年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出版后,就已形成了“常用詞、文選、通論”三結合的內容體系,并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然而在這三部分中,哪個是重點?哪個是次重點?學術界依然意見紛呈。
(一)以常用詞為主
詞匯是語言構成的基礎,只有將一篇文言文的詞匯意思弄清楚了,才可能讀懂整個文本。王力先生曾反復強調詞匯學習的重要性:“古代漢語的問題,主要是詞匯的問題,語法的關系不大……學生們讀不懂古書,在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他們不懂文字的意義,而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古代語法!雹俅蟾攀鞘艽擞^念的影響,學術界多強調《古代漢語》教學應以常用詞為主,紛紛提出“詞匯教學是古代漢語教學的關鍵,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習古代漢語的最大難關在于詞匯”,“文字教學在古代漢語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基礎性”,“文字部分一直是教學的重點”等觀點。袁冠春以遼寧省四所高等師范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同一年級學生的古代漢語詞匯教學相關情況進行調查了解,明確高師古代漢語詞匯的教學重點,指出詞匯教學質量的提高不但可以提高整個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可以為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順利完成未來的中學文言文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②
。ǘ┮晕倪x為主
詞匯溶于文選中,教師講授文選時,相當于將詞匯放到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提高古代漢語教學效果。從這個角度講,很多人認為古代漢語教學應以文選為主,因為“文選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ㄈ┲匾曃幕瘍热莸膫鞒
高校古代漢語課程以歷代經典文言文為主要教學內容,是繼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必備工具,故古代漢語課對文化的傳承作用也逐漸為學術界所重視。謝燕琳指出,在古代漢語教學中,應引入傳統文化內容。③王寶利指出,在日常教學中應重視文化知識的滲透。④張春燕指出,古代漢語承擔著培養(yǎng)古代漢語和古代典籍解讀能力等教學任務,將文化有機地融入古代漢語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極大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趣味性,提高古代漢語教學的效果,⑤這些都強調了古代漢語在教學中對文化內容傳承的重要性。
二、關于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使用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著課程的教學效果。關于《古代漢語》的教學方法,學術界主要提出了以下幾種。
(一)圍繞“提高學生主動性”而提出的教學方法
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為此學術界提出了很多宏觀方面的建議,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參與式教學”方法,通過課堂提問、討論、角色互換和布置課后作業(yè)等的“互動式教學”方法,還有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激趣教學法”和“幽默教學法”等。針對如何切實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fā)現教學法
發(fā)現教學法的課程教學理念來源于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杰羅姆·布魯納,該方法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演示、觀察、推理、分析、歸納、解答等手段,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問題、發(fā)現知識,并利用所學知識有效解決問題,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倡此教學方法的有張楊、周朋升,指出在古代漢語課程教學中,建構并使用該教學模式,以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⑥
2.任務教學法
任務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而提出的“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他主張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展開,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提倡此教學策略的有劉巍,他指出“應設計既符合古代漢語特點,又適合漢語國際教育特色的課堂任務。任務前、任務后、任務中的工作都要進行詳細規(guī)劃,還要盡力保證任務的真實性。教師對學生在任務中的表現評價應具體,還要讓學生多參與對同伴的評價”。⑦
3.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最早由美國教育家克伯屈提出。該教學法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角色為教學和學習的中心,以項目為驅動。在這種教學法下,教學的完成是通過教師設計和安排,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給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以及最終的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呂莉莉以判斷句的講解為例,將講課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任務階段,通過這樣一個“學習—實踐—反饋”的過程,學生不僅可以更快、更深人地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內容,而且自己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能就此得到培養(yǎng)。⑧
4.拋錨式教學
拋錨式教學法也稱“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這種教學法,實際是利用情景化教學技術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和反思,要求學生到實際的環(huán)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問題,而不是聽這種經驗的間接介紹和講解。杜永清指出,這一教學模式,核心要素就是“錨”,在實際情境中一旦確立一個問題,整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就被確定了。在面對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的問題上,依靠的是故事情節(jié),要求教學建立在真實案例的基礎上,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文言素養(yǎng),更好地完成古代漢語課程的學習。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