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感悟
發(fā)布時間:2017-01-29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講座感悟篇一: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學術講座報告
學號:*********
姓名: ***
報告題目: 學術報告心得體會
指導教師:*** 教授
所屬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年**月**日
學術報告心得體會
天下英雄我輩出,
一入研院壯志酬。
皇圖偉業(yè)談笑中,
不負激揚文字時。
——序言
進入研究生院已經一年半了,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作為研究生的我們都在不同程度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在導師的精心培養(yǎng)下,我不僅學到了很多諸如專業(yè)領域方面的知識,掌握了專業(yè)學科的前沿。也學到了許多其他方面的知識,譬如:文學、歷史、哲學、美學等等也略有涉足。因為,我知道作為一名21世紀的新人類,除了必要的術業(yè)專攻之外,也應盡可能博覽群書。特別是工科研究生,我們具備了嚴謹?shù)睦硇运季S,所以,更應該適當加強一下我們的感性思維。我們不僅要開發(fā)我們的右腦,同時也要豐富我們的左腦。我想,這對于我們未來的發(fā)展也大有益處。然而,僅僅學到這些東西,獲得這些知識對于我們來說,還遠遠不夠。畢竟,終有一天我們要離開這象牙之塔,走向社會。所以,更重要的我們是否學到了獲取我們所取知識的方法與途徑。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我個人之愚見,這應該也是我們學校,乃至我們國家培養(yǎng)研究生的一種目標吧。
幸運的是,在這一年半的培養(yǎng)下,我找到了這樣的一種方法。至少,在這象牙塔中,我可以通過兩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去獲取我所取的知識。第一,就是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圖書館的資源不僅包括那些書,對于我們研究生來說,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網上數(shù)據(jù)庫上的網上資源。正確利用網上資源必定會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第二,便是學校為了豐富和加強學生的視野,了解學科前沿而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來校進行的學術講座。通
過參加學術講座,我們既可以了解到了各領域多層次的發(fā)展前沿,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fā)展的步伐;同時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提升了我們的理論水平;同時也看到了知名學者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而這也激發(fā)并且加強了我們對于所在學科領域的探索之心。學術講座給我們帶來的是對于學科前沿的一種面對面的交流,所以,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有效的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所以,在此我就利用本次機會淺談一些我對于這研一一年來參加的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
首先,正如我之前所說的“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如何去獲取有效的知識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對于如何去獲取資源我深有感觸,主要是我校圖書館舉行的一次“如何利用web of science 進行選題”為主體的學術講座我對我影響深刻。它主要是講到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應該如何利用網上資源進行課題的選擇。通過此次的講座,我深受啟發(fā)。
第一,在進行課題的選擇之前,一定要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博覽眾多文獻,充分了解學科前沿。這可充分利用web of science上的資源。例如,在SCI上收索全球在做這個學科上的最新研究,也是最具有代表型的研究。只有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在此方面上有所新的突破,找到新的切入點。為自己的課題選擇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如何正確利用web of science進行資源的收索網上資源。Web of Science是美國Thomson Scientific(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基于WEB開發(fā)的產品,是大型綜合性、多學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數(shù)據(jù)庫,包括三大引文數(shù)據(jù)庫(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簡稱SSCI)和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簡稱A&HCI))和兩個化學信息事實型數(shù)據(jù)庫(Current Chemical Reactions,簡稱CCR和Index Chemicus,簡稱IC),以及科學引文檢索擴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科技會議文獻引文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dex-Science,CPCI-S)和社會科學以及
人文科學會議文獻引文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Humanalities,CPCI-SSH)三個引文數(shù)據(jù)庫,以ISI Web of Knowledge作為檢索平臺。Web of Science 是ISI數(shù)據(jù)庫中的引文索引數(shù)據(jù)庫,共包括8,000多種世界范圍內最有影響力的、經過同行專家評審的高質量的期刊。因此,充(轉載于:m.serialtips.com 蒲 公 英 文 摘:講座感悟)分利用web of science可以為我們的課題的選擇、研發(fā)以及整體思路提供非常好的資源。通過本次的講座我基本上掌握了web of science上對于資源收索的一些基本操作,為后續(xù)自己的深入探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第三,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懷著嚴謹?shù)目蒲袘B(tài)度。治學要嚴謹,做科研更加必須要保持客觀的嚴謹?shù)膽B(tài)度。不能弄虛作假,不可捏造事實。對于自己給出的結論一定要有理有據(jù)。為此,必須要做到:
一,嚴謹治學,探索創(chuàng)新
科技工作者必須具備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嚴肅的科學精神。尤其是在科學實驗中,每一個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數(shù)據(jù)都必須認真細致地研究,并忠實地予以記載,輕易地忽視某些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就可能失去發(fā)現(xiàn)真理的機遇。因此,嚴謹治學就成了科技工作者不可缺少的職業(yè)道德。
科技工作者要有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萍既藛T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未知領域的開拓者和探險者,其職責就在于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揭示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茖W技術研究、推廣活動的特點,就決定了科技工作者不能滿足于原有的知識、理論,而必須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銳意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攀登新的科學技術高峰。
二,謙虛謹慎,團結協(xié)作
對科技工作者來說,謙虛謹慎的品德尤為重要。它能促使科技人員博采眾長,使其知識不斷更新豐富,能力素質不斷提高,科技成果不斷刷新;它能促進科技人員永遠保持清
醒的頭腦,虛心聽取他人的不同意見,修正錯誤,堅持真理;它能促使科技工作者相互間搞好團結,同心同德合作攻關。
團結協(xié)作是科技進步不可缺少的條件,任何科學技術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無一不是人們團結協(xié)作的結果。如果科技工作者在科研群體中能通力合作,取長補短,就能夠推動科技事業(yè)快速發(fā)展?萍脊ぷ髡咭獦淞⑷炙枷搿⒄w觀念和團結互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其次,通過學術講座,讓我接觸到了學科前沿上的一些優(yōu)秀的成功人士,通過與他們的交流,加深了我對這個學科上的認識。同時,最為重要的是,與他們接觸后激發(fā)了我內心無比強大的求知欲。讓我在未來的路上以他們?yōu)閵^斗目標,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豐富自身的知識。為稱為一名優(yōu)秀的科研工作者而不斷努力。
最后,通過學術講座,給了我們一個與學術界成功人士面對面的交流機會,這對于那些不善于言談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機會。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作為學生的我們不僅能夠從那些專家上得到一些新的知識,了解學科的最新前沿。同時,他們也能夠從我們這些學生上了解到一些新穎的想法。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啟發(fā)他們。
總之,通過學術講座,將使我能初步領略了專家的一種思想以及思維方式,常聽一些專家的講座,讓自己在具體理論以及思維方式上有一個不斷的提升,進而能夠理解這些大家的獨特的思想,從而,能夠為自己的課題研究打下一個充實的基礎。
講座感悟篇二:專家講座聽后感想
專家講座聽后感想
2012年22月28日,我有幸聆聽了教育專家龔雄飛的講座。講座圍繞《轉變教師理念,構建高效課堂》,詳細闡述了新課程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如何把知識教活,有效促進學生智慧成長,如何把思想激活。聽了他的講座,我受益匪淺。
一、重視學生思維訓練。記得專家龔雄飛在講思維課堂的構建時說“問題設計最能反映教師水平”“課堂問題要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上不訓練學生思維能力是最大的缺德”這些智慧的語言猶如一盞明燈,為我指明了今后在備課中我應該如何鉆研教材,如何設計教學方法,這些都要以圍繞思維訓練為核心。面對二十一世紀世界范圍新技術革命的挑戰(zhàn),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頭腦應當更靈活、更機敏。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fā)展就不可能想象!睘榱粟s超世界先進的國家,為了民族的騰飛,為了使初中學生成為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是十分必要的。
二、讓學生有自己的思想。記得專家龔雄飛說“要讓我們的學生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盲從”。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不愿思考推理的人是頑固的,不會推理思考的人是愚昧的,不敢思考推理的是奴隸。”在閱讀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有獨立的見解,我們要創(chuàng)設條件,優(yōu)化教法,讓學生敢想、會想、肯想。只有允許思想上的自由,才會有心靈上的解放,才會有真知灼見的出現(xiàn),而被禁錮的思想是產生不了獨立的見解的。要使學生敢想,老師就必須熱情鼓勵和細心呵護學生的思想自由,對他們不能有意或無意地哪怕是丁點兒的傷害。
三、尊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專家龔雄飛說“課堂教學重要舍得讓學生出錯,讓學生在糾錯、啟發(fā)中成長”,一直以來,自己在課堂中特別是在講公開課時就害怕學生出錯,以至于禁錮了自己的教學思路,現(xiàn)在聽了專家的話反思自己,看來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也要是寬容的。記得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有一位中國小姑娘,隨父母在日本上學,因課堂發(fā)言積極,頻受老師表揚。有一天,媽媽問:“你日語基礎那么差,不怕說錯嗎 ? ”小女孩答 : “不怕,老師說了,教室是出錯的地方! “教室是出錯的地方。”說得太好了!學生有出錯的“權利”,因為他們不成熟。學生以學習和接受教育為主要任務,受教育是他們應享受的社會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完全可以處于“無知”、“無能”和“無德”、“少德”的狀態(tài),正因為這樣,才要接受教育。他們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差錯和困難,需要我們幫助改正和克服。作為教師的我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因為錯誤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任何正確的答案和方式,都是通過曲折探索才得到的。而往往在出錯和改錯的曲折探索過程中,課堂才是最活的,教學才是最美的,學生的生命才是最有價值的。
專家龔雄飛的講座如一場及時雨,讓我在工作中更添一分沉穩(wěn)與自信。
講座感悟篇三:聽講座心得體會
學會評估就能更有效的閱讀
——2012年11月15日下午聽肖云博士講座心德體會
本周四下午,學院邀請了返學專家—肖云博士為我們進行學術講座,講座的主要內容是“學術論文閱讀與評估”,肖博士儒雅的外表、扎實的學術功底、溫和親切的嗓音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首先,肖博士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的特點及分類。論文(或稱學術論文)是對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和描述學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說,論文既是科研人員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具有學術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理論性等特點。從內容形式來看可分為三類:第一,否定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某些舊觀點,提出新見解。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統(tǒng)化,用新觀點、新方法加以論證,得出新結論。第三,在某一學科領域中,經過自己悉心研究、觀察和實踐,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陳述新見解。
其次,通過聽講座我學會了,如何大體上去評估一篇論文的質量。應該先把握文章的標題、摘要、關鍵詞,這樣我們就能從宏觀上去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貢獻,要說明的問題,研究方法特色,主要內容,于此就能大體上知道這篇文章價值有多大;接下來,看文章研究方法中的樣本是什么?變量是什么?測量工具是什么?針對問題設計的測量方法是否合適?最后所得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去進行評價;還要關注研究結果、附錄、參考文獻,從研究結果中我們便知道:
1、什么是主要發(fā)現(xiàn)?2、結果是否回答了研究中提出的問題?3、文章是否提出了研究未來待解決的問題和新的研究方法的仔細闡述等,參考文獻來看,1、是否是近十年的文獻?2、是否來自不同的學術刊物?3、文獻的可靠性?傮w上還要注意寫作的格式(風格)、語言文字功底等進行評估。
最后,肖博士為我們講述了如何閱讀學術論文,大體可分為四個步驟:1、一定看懂文章標題,2、快速掃描,獲得文章主要信息和結構,3、閱讀摘要、關鍵詞和概論,4、系統(tǒng)通讀,進行表格記錄或文字記錄閱讀信息。一篇論文的概論有助于我們了解到:1、研究問題的背景和起源,2、前人在該領域的貢獻和未來將要解決的問題,3、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論文想解決的問題(目的)和它的重要性(意義)。
通過聽肖云博士的講座,對學術論文有了更系統(tǒng)的了解,對一篇學術論文質量的評估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這為我進行學術論文的閱讀有了很大的幫助,作為一年級的學術研究生,我受益匪淺,學會對學術論文的評估才能更有效的進行閱讀,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非常感謝學院給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更感謝肖云博士誨人不倦的精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