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圖片感悟
發(fā)布時間:2017-01-1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文字圖片感悟篇一:在文字與圖像的互相轉換中提高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文字與圖像的互相轉換中提高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摘要 過多的精美圖像又不可避免地使學生忽視了語言文字的美,缺乏對文字中精妙之處的感受,對課標提出的“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這一要求產生了不利影響。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去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關鍵詞 圖像 文字 平衡
有幸參加了一個青年教師賽課活動。賽課的題目分別是《九寨溝》《黃山奇松》,都是寫景的文章。兩位青年教師在教學中都使用了課件。為了營造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課件中都展示了大量風景圖片。這個現(xiàn)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用大量的時間欣賞圖像,那又怎樣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呢?
一、“圖像熱”的原因及對閱讀教學的沖擊
圖像憑借強大的視聽沖擊,極大地滿足了人們追求快感、即時體驗的心理,再加上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們更加關心物質層面的東西,更加講求實際,不再為形式上的價值和意義而勞神,因此“讀圖時代”悄然而至,電視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們是在電視機屏幕前長大的。我們的老師本身也受到了這種影響,自覺或不自覺地在課件中使用了大量圖像。
由于圖像不需要進行邏輯判斷,只需要審美判斷,這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逐漸地會使學生淡化文字閱讀,不再深切體會語言文字蘊含的美,而是停留在一種對表層圖像的追求上,從文字到圖像的轉化過程中,文字的深刻內涵也會而變得淺薄。
文字圖片感悟篇二:讀圖時代下文字與圖像的關系檢視
淺析讀圖時代下文字與圖像的關系檢視
——以第57屆荷賽和第4屆侯登科紀實攝影比賽部分獲獎作品為例
付春暉 130579 新聞與傳播
摘要: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演進,海量的信息和數(shù)據(jù)以爆炸式地、裂變式地擴散到人們的日常媒介接觸中來。選擇什么與如何選擇已然成為深處信息海洋之中卻無所適從的我們面臨的一大選擇難題。然而,圖像信息憑借其生動形象、淺顯易懂的特點在全媒體時代日益成為人們獲知、解知的重要方式,顯然,我們已經進入了讀圖時代。但讀圖時代的到來并不意味著文字在闡釋與解讀意義的過程中作用的喪失。本文就以第57屆荷賽和第4屆侯登科紀實攝影比賽部分獲獎作品為例,旨在分析讀圖時代下文字與圖像的和諧競存關系,以期對人們日后媒介接觸過程中信息的選擇甄別行為有所裨益。
關鍵詞:讀圖時代 和諧競存 圖像轉向 淺平化消費
在全媒體時代,紛繁復雜的信息為了更為便捷迅速地傳播,紛紛以圖像的形式充斥著人們的眼球,“有圖有真相”這看似戲謔的網絡用語儼然已經使“讀圖釋義”的表達形式演變成了一種重要的文化景觀。文字語言符號作為傳統(tǒng)的解讀意義的符號工具似乎喪失了其主導的地位與作用,但讀圖時代的到來并不是圖像拜物教時代的到來,也不意味著對文字釋義形式的摒棄。在13年8月評出的第四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與今年2月份評出的第五十七屆荷賽(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獲獎作品有力地說明了在讀圖時代的傳播生態(tài)下,文字依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圖像與文字的和諧競存、共同發(fā)力才能正真促進文化的良性傳播與人們內心對社會現(xiàn)象的深度解讀與思考。
一、 讀圖時代的核心內涵
讀圖時代即是圖片的信息傳播效應在傳播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媒介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以及社會發(fā)展不斷進步的前提下實現(xiàn)最優(yōu)最大化,大眾傳播進入圖片與文字共同發(fā)展的一個文化時期。①由此定義可以看出,讀圖時代的核心內涵不是圖片與文字的相互廝殺而在于圖片與文字的攜手并存。具體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讀圖時代不是圖像主導思想的時代,讀圖并不等于單純的看圖。第二,讀圖時代是圖文共生的時代,讀圖也就是讀文,二者互為依托。在57屆荷賽獲獎作品中當代熱點類一等獎單幅作品《信號》與一等獎組照作品《家暴》、觀察肖像類一等獎單幅《告別曼德拉》和三等獎單幅《傳統(tǒng)的柏柏爾人的新娘》等都是圖像與文字恰當配合而塑造經典的佳作,第四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獲獎作品《新國人》和《大學城》雖稱不上上乘的作品但也憑其出彩的文字附述使作品本身增色不少。
(一) 讀圖時代——圖像轉像的時代
就像W.(來自:m.serialtips.com 蒲公英文 摘:文字圖片感悟)J.T.米歇爾所說,我們已經進入了圖像轉向的后現(xiàn)代化時代,它不是回歸到天真 的模仿、拷貝或再現(xiàn)的對應理論,也不是更新的圖像“在場”的形而上學,它反倒是對圖像
的一種后語言學的、后符號學的重新發(fā)現(xiàn),將其看作是視覺、機器、制度、話語、身體和比
②喻之間的復雜的互動。這意味著對讀圖時代的文化現(xiàn)象的解讀是看圖與閱讀(編碼、解碼、
釋碼)綜合作用的一個結果。所以將讀圖時代看作是圖片單獨起作用而孤立文字的二元對立視角是顯然是片面的。我們應該將著眼點放在如何讓文字加圖像兩種表意形式形成合力并發(fā)揮最大的正面?zhèn)鞑バЧ希@才應該是讀圖時代的核心要義。
我們知道,大眾傳播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社會化功能,即傳播知識、價值、以及行為規(guī) 規(guī)范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圖片固然能起到簡化繁瑣的作用,但
更為深入的價值習俗理解等方面仍需文字的輔助與闡釋。以荷賽獲獎作品《傳統(tǒng)的柏柏爾人 的新娘》為例,單從作品表面來看,我們只能看到一個蒙著蓋頭的新娘坐在凳子上面,別的
(第57屆荷賽觀察肖像類三等獎單幅《傳統(tǒng)的柏柏爾人的新娘》)
任何信息我們都無從知曉,但從做著簡單的文字描述上看“傳統(tǒng)的柏柏爾人的新娘:2013年8月13日,摩洛哥,婚禮上Lubna的畫像,在柏柏爾人的婚禮傳統(tǒng)中,沒有人能在新郎之前看到新娘的面孔!蔽覀儽阋荒苛巳涣,明白了一個民族的婚禮習俗與傳統(tǒng)以及它的重要意義。
(二) 讀圖時代——內涵轉向的時代
對一副圖像的理解需要從外延和內涵兩個層面上來闡釋,外延可以被解釋為一幅圖片的字面上的意義,而內涵可以理解為隨著對圖像理解的加深,而產生的感情、認知和思想。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讀圖時代并不是簡單的看圖時代,我們不僅需要看到圖像表面上傳達給我們的指涉性意義,即圖像向我們展示了什么,而且應該深入領悟抽離于圖像表層之外由構圖、光線、色線、線條、以及圖像背后的社會背景、風俗傳統(tǒng)、各種價值取向以及人文關懷等綜合因素共同凝聚在一起的內涵性意義,即我們通過圖像懂得了什么。
要了解其圖像的內涵,當然要借助于文字的理性釋義功能。從荷賽本屆觀察肖像類一等獎獲獎作品《曼德拉告別》中,圖像中該女子在瞻仰過比勒陀利亞聯(lián)合大廈內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的靈柩后,其沮喪的神情被生動的定格了,手中親吻十字架的動作像向我們傳遞的不僅僅是一為重要人物的離去,更重要的是我們能看到其前領導人曼德拉對南非這個國家人們的重要意義,對整個黑人民族的意義。他的離去意味著一座精神支柱的離去。
(第57屆荷賽觀察肖像類單幅一等獎作品《告別曼德拉》)
二、 讀圖時代下文字與圖像的關系檢視
(一) 文字與圖像在在互相依附中各施所長,實現(xiàn)“完美的對接”
索緒爾在闡述其語言符號的本質時講到一個原理:能指的線性特征。語言符號擁有一個時間的長度,這個時間的長度在單一的向度上展開。視覺符號可以從好幾個向度并現(xiàn)出一
③個紛繁復雜之物,而聽覺符號則只能在以線條形象表示的空間里呈現(xiàn)紛繁復雜之物。我們
不難看出,圖像信息在再現(xiàn)真實的時候可以不受線性時間思維的限制,哪些信息先進入眼球完全取決去觀賞者自己的選擇,觀賞者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背景和知識儲備對圖像中的哪怕是最小單位的像素點進行自我的認知與理解,圖像本身所具有的直觀性和具體性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因文字線性思維導致的片斷性支離。但換個角度來講,文字符號正是因為其所指的線性特征,才具有了使圖像抽離于表層信息之外的縱深感與聯(lián)想感。文字正是憑借其表意的抽象性與表達的清晰性使圖像信息的詮釋更具豐滿性。 荷賽作品一般是講述關于政治、經濟、社會、戰(zhàn)爭、災難及災后重建、犯罪等方面的新聞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作為世界級的攝影比賽,必然會涉及到不同國家的各種不同的復雜情況,僅靠單一照片去反映整個民族的背后故事顯然是片面而又不準確也不現(xiàn)實的。所以,按照新聞攝影的規(guī)則,就會允許攝影師使用一段簡短的文字來闡述新聞內容。圖像加解說的方式成為還原事實的最佳表現(xiàn)方式。因為局限于視覺表現(xiàn)世界真實的不完整性,攝影師往往會采用視覺表達的藝術美感將觀賞者吸引到文字的闡述上去,從而讓我們了解圖像背后深層的東西,最終實現(xiàn)傳播效果的最大化。以本屆荷賽年度照片,當代熱點類一等獎單幅作品《信號》為例,乍一看,讀者一定會想,這不就是海邊夜晚的一群人在舉著手機拍月亮嗎?充其
量也就是清晰的剪影輪廓為構圖增添了一些藝術氣息,這難道也能得獎?讀者心中的疑問一定很多,但看到《信號》的作者,來自VII圖片社的美國攝影師John Stanmeyer給這幅照片配的文字說明時,你就明白一切了:非洲移民夜晚聚集在吉布提海岸,舉起手機接收來自索馬里的手機信號來聯(lián)系海外的親人。吉布提是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移民的中轉站,移民們想到歐洲和中東尋求更好的生活。文字短而精第描述了圖片中所傳達出的含義。這幅圖片堪稱文字與圖像完美結合的典例,在這個戰(zhàn)爭災難頻發(fā)的時期,苦難與絕望時刻困擾著非洲貧窮地區(qū)的人民,他們渴望在動亂中尋求一絲安穩(wěn),這張照片中,海邊人們看似形式感十足地舉起手機搜索廉價信號的動作其實是人們內心的一種真實反映,他們渴望得到關注,渴望與家人取得聯(lián)系。這張照片一改往日對媒體對非洲、災難等話題過于悲觀的視角,轉而從全球化、科技化的角度另辟蹊徑,極其巧妙地轉移了人們對過多渲染貧窮與落后主題的反感。含蓄地表達了世界各國所關注的移民問題。從圖像到文字,再從文字到圖像,從視覺直觀到閱讀理解,二者各施所長,互相依附。
(第57屆荷賽當代熱點類一等獎單幅《信號》)
(二) 圖像與文字在分述文本中共同敘事,構建“完整的故事” 文字和影像作為符號有著共同的敘事功能和目的,即通過符號的表層能指而達至多重④所指構建的“意境”完成意義的傳達,表達某種審美理念和意識形態(tài)。文字作為按時間順
序組織起來的表意符號這一點毋庸置疑,
而圖像既可任意地選擇觀賞的點與片段,
亦可像文
字一樣借助敘事手段將鏡頭前的事物按照敘事邏輯構建成一個具備線性發(fā)展特點的故事。
圖
像敘事與文字敘事攜手配合共同表達對真實的理解與感悟。
以本屆荷賽當代熱點類組照一等獎作品《家暴》為例,這共11幅圖片向我們講述了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關一個家庭由最初的幸福后因家庭暴力而走向分離的故事。作者給每幅圖片都配上了簡短的文字說明。圖2的文字說明是:Maggie是帶著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與孩子父親分手幾個月后與Shane展開了戀情。圖3:Shane最開始很照顧他們母子。圖4:他還將Maggie的名字紋在身上。圖5::他們曾經很相愛。圖6但隨后經濟危機和感情危機讓Shane變得暴躁。圖7和8:Shane開始對Maggie進行了家暴。圖9:隨后警察介入。圖10:Shane被逮捕后Maggie坐在家門口。圖11:Maggie帶著兩個孩子。僅從單獨抽離出來的文字補充來看,簡短的文字其實就是一個有起因、發(fā)展、高潮、沖突、結果的微型故事,而從被拆分的11幅圖像也不難勾畫出一個因家庭暴力而走向滅亡的悲劇故事。從圖1到圖5,是一個父親對妻子,孩子關愛,而且平凡的生活里體現(xiàn)出一種溫暖,生活雖然簡單,但幸福就好是前五福圖片傳遞給我們的信息。第六幅圖片是一個轉折,家庭的支柱引文經濟危機為性情大變。圖7和8是高潮的延續(xù),即組照的主題:家暴。圖10坐在門口的女主人公顯出了無奈與失望。最后一幅圖中透過車窗的陽
⑤光仿佛預示著女主人公對未來生活的未知與一絲憧憬與希望。在這幅組照中,文字敘事與圖像敘事疊加地穿插配合,成功地完成了從思維直觀到視覺直觀的轉變。
(三)圖像加文字的抽象性互動,避免對圖像的“淺平化消費”
攝影技術的出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復制了現(xiàn)實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復制出來的真實雖然幫助我們實現(xiàn)了對真相的探索與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我們對世間萬物“眼見為實”的固化思維。大腦在我們意識不到的情況下自主地整理了所有的視覺信息,并保存了那些成為我們長時記憶中一部分的內容,當你看到新的形象時,你會將它與庫存畫面作比較,并由此產生新的聯(lián)想。在大眾化傳播時代,各種信息與圖像魚龍混雜,對消費型文化的過分推崇使人們養(yǎng)成了對圖像的“淺平化消費”,只有具備視覺沖擊性的的圖像才會進入讀者的眼球,
但這種“進入”也只是跳躍性地攝取,而喪失了對圖像內涵的思考與反思。久而久之,讀者
大腦中的庫存信息充斥了流于表層意義的圖像,
而一些具備反思性的圖像也只能以視覺沖擊
文字圖片感悟篇三:《圖畫與文字》第一課時
(蘇少版)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1
2
3
4
相關熱詞搜索:感悟 文字 圖片 人生感悟文字圖片 生活感悟文字圖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