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讓人民找到自己的代表
發(fā)布時間:2020-06-15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北京海淀區(qū)人大代表,多年來一直向選區(qū)的選民述職,選民找得到他們,他們在人大會上做了什么,選民都能知道。有的代表,一直堅持了十幾年,把選民的呼聲及時反映到政府,同時也把政府的想法和難處,告訴選民。海淀區(qū)人大常委會代表聯(lián)絡室負責人表示,目前海淀區(qū)正在著手組織此項工作。(3月4日,新京報)
我不是人大代表,也不是媒體的記者,更跟紀檢部門沒什么關系,但每周都有很多人把他們的問題,所遭遇的麻煩和“冤屈”通過各種形式反映給我,我只能挑一些看起來比較嚴重的,轉(zhuǎn)給我認識的編輯記者。之所以發(fā)生這種情況,最大的一個可能,就是底下的老百姓的確不知道該將問題反映給誰,因此,只好病篤亂投醫(yī)。
議會制度最早介紹到中國的時候,中國人對它的理解,就是溝通上下的,把底下的民情反映上去,將上面的考慮傳達下來。人民代表大會不是議會,屬于最高的人民權力機構(gòu),理論上,應該比議會更能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具體操作過程中,下情上達,或者上情下達,也屬于這個制度的應有之義。今天,民意可以通過組織系統(tǒng),通過紀檢部門向上反映,也可以通過媒體,通過網(wǎng)絡表達,但是,最直接,也最有限的反映,還應該是通過人民代表來傳達。人民代表不僅可以將選民的意見帶上來,而且可以通過質(zhì)詢,督促和監(jiān)督政府機關落實。
事實上,除了個別特別差的官員,一般來說,政府和政府官員其實也希望下情能夠上達,上情能夠下達,溝通并不是一個令他們特別討厭或者害怕的事。很簡單,任何一級政府,都需要有政績,都不希望自己的轄區(qū)出亂子。但是,我們看到的情況卻往往相反,隨處可見上下不溝通的現(xiàn)象,上面下面想的問題根本不一樣,雙方南轅北轍,相互猜忌,互不信任。官員說東,老百姓會往西去理解,有時候,明明是好事,都辦不出效果,甚至出反效果。官員覺得自己很冤,好心辦壞事,老百姓不理解,雙方的膈膜,越來越深,越來越重。老百姓有事就想通過媒體披露,曝曝光,而官員則覺得媒體總是給自己找麻煩,因此對媒體強烈抵觸。
說到底,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各說各的話,彼此不信任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完善,人民找不到自己的代表,代表也找不到自己的人民,原本制度設計最合適表達民意的機構(gòu),在溝通中,起的作用不大,或者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F(xiàn)在,有的地方人大自己,都覺得自己是橡皮圖章,這種橡皮圖章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大代表跟自己的選民脫節(jié),在制度上,就沒有組織措施,保障代表和選民之間的聯(lián)系,時間一長,選民選的時候,也不知道人大代表是做什么的,有事也不找他們,代表也樂得清閑,開會的時候,也就沒有什么事可做,只好吃吃飯,拍拍手。
今年是個各方面比較困難的年頭,解決當前的問題,尤其是解決維持穩(wěn)定的問題,很關鍵的是要加強官民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在這個問題上,人大代表,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能讓各級人大代表都能發(fā)揮作用,解決眼前的困難,按理說不成問題。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