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常:我對次貸危機的思考邏輯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此前在這里發(fā)表了四篇關于地球金融災難的文章:九月二十三《地球風暴與神州困境》;
十月三《經濟學者的反對信》;
十月十《互不相干二三事》;
十月十四《金融災難的核心問題──與貝加商榷》。我不是個貪生怕死的人,但這一趟,天可憐見,下筆時有點閃閃縮縮。發(fā)生著的事,細節(jié)如何我不知道,大概如何只能從媒體的報道猜測。這些報道有出入,不容易加起來,打天才波容易見笑天下。
讀者多,好些重洋遠隔。他們傳來不少關于這次「大事」的報道或分析。我讀來這里清楚一點,那里模糊一下。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對自己的看法或分析比較滿意,雖然專家們對實情無疑比我知得多。說比較滿意,因為提出了兩個理論架構:把費沙的利息理論修改一下的架構(見九月二十三)與雙層合約的理論架構(見十月十四)。粗枝大葉,但有理論架構看事情是比較有系統(tǒng)的。我可能錯嗎?邏輯不會錯,但如果事實在重點上錯了,邏輯怎樣對也沒用。
事實的對或錯,重點在哪里呢?重點在借貸與抵押資產的比率。這就是本文要說的金融浮沙的下面了。以簡單例子說說吧。
一間市值一百萬的房子,按出去借七十萬,借貸與資產的比率是零點七。房價下跌至八十萬,安全;
房價跌至六十萬,借者斷供,貸者收回房子,虧十萬,可以繼續(xù)追討。常有,小兒科也。房子一百萬,按七十,跟著再補按或加按(second mortgage)十萬,共借八十,借貸╱資產比率是零點八。房價下降有類同的問題,也常有,亦小兒科也。
房價一百萬,按七十,持著借據的人把借據再按出去給第三者,借十萬,總貸款是八十,借貸╱資產比率是零點八,也安全。但如果拿著七十萬借據的人把借據按出去給第三者,借五十,市價百萬的房子的總借額是一百二十,借貸╱資產比率是一點二,高于一,不安全。如果欠錢的繼續(xù)付利息,可以持久地相安無事,但一旦風吹草動,貸款者要收回,房子所值不夠分,一層追一層就麻煩了。一般而言,以同一房子向幾處借貸(即second and third mortgage),其借貸╱資產比率是不會高于一的。這是因為貸款的人會先查清楚這房子究竟有多少個債主。問題是一手轉一手的借法,不是補按,而是按上按,土地注冊上房子只有一個債主,看似安全,但上述的借貸比率可以升得很高,大家供息相安無事,房價下跌只一方斷供可以是災難。
我不肯定次貸(sub-prime)風暴是這樣引發(fā)的,但讀到的似乎這樣說。按上按,一路按上去,次貸擴散開來的借貸╱資產比率究竟有多高呢?聽到的當然遠高于一,有說幾倍,有說高達八十倍。皆道聽途說,報道姑妄言之,我姑妄聽之,讀者姑妄嘆息吧。
債券的發(fā)行能引起的發(fā)上發(fā)更麻煩,因為債券的抵押通常不用實物資產。美國政府發(fā)行的債券當然最可靠,雖然其它國家的政府債券因為破產而爛帳出現(xiàn)過。美國的城市發(fā)行的債券差很遠,因為那里的城市一般用上有限公司的法律成立,宣布破產容易。
商業(yè)機構發(fā)行的債券當然有風險。原則上,這些機構發(fā)行的債券有機構的收入或資產作保障,但一旦生意不濟,周轉不靈,破產時買了債券的排隊不知排到第幾位。以政府債券作為資產發(fā)行企業(yè)債券常有,但買了企業(yè)債券的也可以發(fā)上發(fā),跟房子的按上按一樣,把借貸╱資產的比率提升至高于一。讀報道,通過那些所謂衍生工具,衍生出來的債券或類似的借貸紙張方式有多種,而又可以買保險的。這樣一來,企業(yè)資產的真實所值,與衍生出來的借貸款項,可以把我提出的借貸╱資產比率提升至遠高于一了。這是最簡單的看法,實情復雜無數(shù)倍:借貸與保險的合約連串,縱橫交錯,簡直無法形容,目前看是整層金融合約組織塌了下來。
嚴格來說,從經濟整體看,如果上述的借貸整體與抵押的資產總值高于一,這個經濟的金融市場算是有浮沙。遠高于一,等于下面滿是浮沙,在浮沙上走一失足沉得快。不是說一個經濟的借貸╱資產比率低于一,其金融體制絕對安全,也不是說高于一早晚闖禍,但這是安全度的簡單看法,可靠性高。是的,借貸╱資產比率是金融市場的浮沙指數(shù)。
正確地估計這比率難于登天,而這比率之下怎樣分配也有決定性:同樣的高比率,集中于一家借錢機構與分多家借錢機構,事發(fā)起來的效果不一樣。以這比率看浮沙,一個要點是我們不要把沒有按出去的資產算進去——沒有借錢的房子的價值不要算進這比率去。沒有可靠的資料能讓我大概地估計目前美國的借貸╱資產比率為何,但讀到一項報道,說七年來美國的總借貸款額上升了三倍多。這些報道一般有問號,但如果是對的話,資產總值何來上升三倍多呢?沒有抵押借錢的資產不能算進去,上述的借貸╱資產比率一定上升了很多,雖然邏輯說不一定高于一,但下賭注是賭遠高于一的。何況美國的資產市值還在下降,這比率會再上升。
如果遠高于一,市民對借貸市場的信心下降,貸款到期要收回,借貸的市場總額早晚要大幅下調。借貸收縮歷來頭痛,何況來日方長也。我不認為讀到的報道一般可靠,希望我是被誤導了。
美國之外的地區(qū)怎樣看呢?要看各地本身的借貸╱資產比率。如果不高于一,那么政府只處理了銀行,避了擠提,就八八九九可以過關。這次由次貸引發(fā)起來的金融風暴,跟三十年代不同之處是沒有昔日那么大的傳染性。有兩點,其一是當年不同的國家都直接或間接地以金或銀作貨幣本位,一個大國金融事發(fā),通縮于是傳染到整個地球去。其二是中國帶動起來的產出發(fā)展,今天是地球性的,對外貿易的國際市場美國再沒有當年那么舉足輕重了。
無論怎樣說,論到地球經濟,美國還是遙遙領前,還是最重要的。中國應該獨善其身嗎?不應該,但要在「先」善其身的前提下才考慮協(xié)助。我認為互相得益的協(xié)助是存在的。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