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滅為樂【圣嚴法師 寂滅為樂】

發(fā)布時間:2020-03-30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縱然佛家教人要“舍得”,但在許多人內(nèi)心深處,圣嚴過世,實在令人沉痛不舍。只因他生前對臺灣社會的宏大影響無遠弗屆      長年承受腎病之苦的臺灣知名佛教領(lǐng)袖、“法鼓山”創(chuàng)辦人圣嚴法師,于2月3日圓寂,享壽80。李連杰、林青霞、林懷民、馬英九、劉兆玄、謝長廷、郭臺銘……臺灣及華人世界士農(nóng)工商各個階層,政壇領(lǐng)導不分藍綠黨派,商界老板不分產(chǎn)業(yè)類別,處處皆有圣嚴法師的信眾、弟子、朋友。聽聞圣嚴圓寂,無分親疏,莫不深表哀戚?v然佛家教人要“舍得”,但在許多人內(nèi)心深處,圣嚴過世,實在令人沉痛不舍。只因他生前對臺灣社會的宏大影響無遠弗屆。
  
  
  左手挽住陳水扁,右手挽住馬英九
  
  借著各種宗教活動的機緣,圣嚴與島內(nèi)政治人物時有互動,經(jīng)常以佛家智能語錄或者佛法偈語相贈。從他和幾位臺灣政治人物的對話當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他確是一位“因材施教”、充滿智能的高僧。
  1998年底,陳水扁連任臺北市長失利,正準備展開“學習之旅”。晤見圣嚴時,圣嚴以“慈悲沒有敵人,智能不起煩惱”勉勵他。一年多后,2000年3月20日,陳水扁當選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上臺北法鼓山農(nóng)禪寺拜會法師。陳告訴在場媒體記者,“慈悲沒有敵人,智能不起煩惱”這句話讓他有很多收獲,得以重新站起來承擔更大的責任。如果沒有大師開示,激烈選戰(zhàn)落敗后,不可能平復心情,勇敢再戰(zhàn)。
  2004年4月7日,陳水扁貪腐事件尚未曝光,他又親赴法鼓山晤見圣嚴法師。據(jù)稱,在那次近兩個小時的會晤里,圣嚴告訴陳水扁,社會多元,每個意見都該傾聽,很多事應(yīng)心存感恩。有意見的人不是敵人而是朋友,反對意見能提醒自己檢討、反省,對此要感謝,這樣才能進步。
  圣嚴這些金玉良言,直指陳水扁內(nèi)心最陰暗的角落。假使陳水扁果真有“慈悲”和“智能”,又怎會走上貪腐的邪路?
  2000年9月圣嚴與時任臺北市長馬英九對談時告訴馬:處事要用智能,勿用手段。做大事的人,隨時要記得寬容。靠自己勤奮,日子久了別人自會覺得不同。
  圣嚴不光提示政治人物,臺灣城鄉(xiāng)大街小巷,甚至路邊做生意的小店鋪,也偶見墻上貼著法鼓山贈送的勸世標語,上頭印著圣嚴法師的名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边@句話,在經(jīng)濟不景氣、人心浮躁不安的時刻,確實默默起著心理鎮(zhèn)定劑的作用。
  臺灣藍綠尖銳對立的生態(tài)中,也惟有圣嚴這樣有智能的高僧,在面對彼此之間矛盾復雜、爭斗激烈的各黨各派政治人物時,能圓融地把不同黨派政治領(lǐng)袖同時攏在一塊,不但不讓藍綠人物在眾目睽睽下流彈四射面紅耳赤,更以佛教領(lǐng)袖的威望,化解敵對黨派的口誅筆伐、爾虞我詐。他誠心匯聚藍綠人物,讓他們共處一室、共冶一爐,有節(jié)有度,和諧落幕。即使選戰(zhàn)白熱化期間,他依舊恪守中立超然的一貫立場,從不置身政治漩渦,更不偏袒一方。舉一個例子,大家即可從圣嚴一舉手一投足之間,清楚看見他智能獨具的方外身段。
  2005年10月20日,法鼓山農(nóng)禪寺舉行開山大典。所謂“開山大典”,簡單說就是揭開一尊新佛像上覆蓋的布幔的儀式。當天,連在場的政治線記者都贊嘆,圣嚴安排各界人士座位可謂巧具慧心:馬英九和陳水扁兩人分別被安排在圣嚴法師的左右兩側(cè)。這是圣嚴事前的安排,精彩的臨機應(yīng)變還在后頭。
  揭幔儀式開始后,法鼓山的法師逐一唱名,邀請在場的文藝界、媒體界和宗教界領(lǐng)袖上臺揭幔。揭幔代表魚貫上臺,馬英九就位后,陳水扁倒數(shù)第二個上臺,最后走上臺的是圣嚴法師。照原先的安排,陳水扁應(yīng)被導引到馬英九身旁。不料陳水扁刻意回避馬英九,他站在另一頭,與馬英九遙遙相望。
  圣嚴也不勉強陳水扁,神態(tài)自若進行儀式。揭幔儀式完成,司儀請揭幔代表依序下臺回座位,陳水扁先走下階梯,回頭伸手攙扶圣嚴法師,法師一面伸出左手讓陳水扁攙扶,同時又伸出右手準備拉馬英九的手。馬英九禮貌地示意法師先走,圣嚴便先走下臺。走了幾步,眼看走到自己座位前時,圣嚴一邊緊緊抓著陳水扁的手,一邊轉(zhuǎn)身牽牢馬英九的手,幾秒后才各自就座。無論陳水扁還是馬英九,都無法甩脫那雙充滿智慧與溫暖的手,在那一刻,藍綠暫時偃旗息鼓。
  
  與政壇若即若離
  
  圣嚴舉手投足間的“小動作”,既展現(xiàn)了他濃厚的方外風格,也巧妙兼顧了世俗的政治生態(tài)。他如何涵養(yǎng)出這種通達的本領(lǐng)?這須從他的出身與佛教閱歷談起。
  圣嚴法師1930年出生于江蘇南通,俗家姓張,幼名寶康,學名志德。14歲那年,他在狼山廣教寺出家。從14歲到19歲,歷經(jīng)了經(jīng)懺、佛學院兩個階段的佛門啟蒙歲月。1949年初某一天,因緣際會,他投身軍旅,又改回原來的俗家張姓,名張采薇。兵荒馬亂之際,國民黨當局忙著往臺灣撤退,在上海解放之前,他跟著部隊登上一艘兵艦,去了臺灣。
  
  人在軍營,心在佛門,圣嚴念念不忘往昔那段佛緣。某天自營區(qū)外出,巧遇靈源老和尚,經(jīng)老和尚開示之后,他得到禪法的入手處,開始孜孜不倦地重研佛經(jīng)。1959年,30歲的圣嚴結(jié)束了10年軍旅生涯,在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法號仍為圣嚴。
  佛教講究師承與門派。東初老人和圣嚴是小老鄉(xiāng),他俗姓范,江蘇泰縣人,生于1907年,13歲那年在江蘇觀音庵靜禪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數(shù)次游學后,進入福建閩南佛學院深造。
  和東初同時在閩南佛學院進修的同窗,有印順、竺摩、戒德、默如、慈航、雨曇、覺民等法師,這些聰慧的青年佛門弟子,后來都成一家之言,為兩岸佛教作出了宏大貢獻。為追溯圣嚴法師的師承和門派,這里必須提起一位相當重要但被傳媒忽略的佛教人物――太虛法師,他是閩南佛學院主辦人,民國時期的佛門名人。
  太虛法師俗姓呂,乳名淦森,學名沛林,原籍浙江祟德,1890年12月18日生于浙江海寧。他出身貧苦,靠自學進修成為佛學泰斗、華夏高僧。更關(guān)鍵的,太虛不僅是中國近代佛教的統(tǒng)合者、“人間佛教”的倡導者,更是民國時期與政治領(lǐng)導人若即若離、最受國民黨當局看重的一位佛教高僧。
  太虛法師真正對中國現(xiàn)代佛教起到領(lǐng)導作用,是在蔣介石北伐,拿下京滬之后。太虛曾應(yīng)蔣介石之請,到奉化為蔣介石原配毛福梅等蔣家親族,開示佛學義理,安撫毛福梅仳離之苦(其時,蔣介石正準備與宋美齡結(jié)婚),協(xié)助毛福梅度過了離異的心理幽谷。憑著這一層私人交情,蔣介石對太虛投桃報李,從旁鼎助太虛達成改革佛教的目標。
  太虛大師門下著名弟子有芝峰法師、法舫法師、大醒法師、法尊法師,人稱太虛座下“四大金剛”。而圣嚴法師的師父東初老人在閩南佛學院研修時,師承芝峰法師、大醒法師,所以追溯這一師承法統(tǒng),圣嚴法師是太虛大師這一脈的嫡系弟子,太虛為其祖師。
  1949年,中國不少佛門弟子也隨著俗世因緣,飄萍到了臺灣。圣嚴恩師東初老人抵臺后,在臺北興建“中華佛教文化館”,推廣佛教文化事業(yè)。憑著他廣泛的政壇人脈,邀請陳誠(時任“副總統(tǒng)”)、于右任、章嘉活佛、印順法師(東初同門)等為委員,列名的發(fā)起人還有嚴家淦、張其昀、葉公超、俞大維、錢思亮、俞鴻鈞、王云五等島內(nèi)各界賢達400多人。
  東初老人1977年圓寂,舍壽時71歲。據(jù)說圓寂前一天,他告訴弟子:“明晨不必為我準備早點了!辈⒎愿赖茏予b心、海智,吃過晚齋,即行沐浴。隔天老人果然安詳遷化。
  
  第一個參加“國建會”的僧侶
  
  基于特殊的戰(zhàn)亂環(huán)境,太虛大師與政治維持相當程度的若即若離關(guān)系,有點緊密又不是太緊密,并力行“問政不干治”原則,為當代僧人留下典范。圣嚴這輩嫡傳僧人則可說是既不問政更不干治,卻仍與政壇維持“有點粘又不是太粘”的互動。
  圣嚴隨侍東初老人時,不僅在佛學修養(yǎng)上日益精進,更在人脈上受師承之襄助。與東初老人頗有交情的張其昀就很欣賞東初的得意弟子圣嚴。張其昀當過蔣介石文膽、“教育部長”,也是陽明山“中國文化學院”(今改名“中國文化大學”)創(chuàng)辦人。他在世時,致力推動佛學教育,在中國文化學院校區(qū)內(nèi)設(shè)置中華學術(shù)院佛學研究所,1978年,延請圣嚴法師當所長。
  圣嚴曾經(jīng)在1975年夏天,出席那年的“國家建設(shè)研究會”。“國建會”在蔣介石晚年、蔣經(jīng)國先生接班初期,可以說是風光一時的年度盛會,有資格出席的人士,幾乎全是蔣氏父子認定為社會俊彥的人。威權(quán)時代,島內(nèi)社會人士能夠被點名參加早先的“陽明山會議”和后來的“國建會”,實為無上榮寵。圣嚴之前,這項盛會從來不曾邀請過出家僧侶。
  45歲的圣嚴竟能列名“國建會”,讓當時的人猜不透:這位僧人究竟是何方高人?那時很少有人追溯,圣嚴的祖師太虛大師一度被蔣介石待以國師之禮。當然我們不能忘記,圣嚴長年鉆研佛學,終成臺灣擁有博士學位的第一位僧侶。如果自己修行不夠,即便有師承人脈之助,在浩如煙海的佛學汪洋之中,于島內(nèi)各大佛教叢林之間,焉能可大可久?
  留美醫(yī)學博士吳興鏞先生在近著《黃金檔案》中提及出席1975年“國建會”時與圣嚴同席的情況,那時圣嚴已經(jīng)取得留日文學博士學位,當時使用的名字叫“張圣嚴”。吳著說:“張圣嚴在大會上提出的建議是有關(guān)妓女的福利問題及社會問題,讓人起敬!斈昃涂吹贸,確是位出世的高人!
  而令今人覺得特別的是,在藍綠搏斗劇烈、統(tǒng)獨爭執(zhí)不休的臺灣,圣嚴法師能使藍綠領(lǐng)袖化暴戾為祥和,委實是臺灣的一道驚艷風景。但吾輩更應(yīng)尋思圣嚴晚年提倡“心六倫”(即職場倫理、家庭倫理、族群倫理、自然倫理、生活倫理、校園倫理)運動的深意,這才真正值得吾人反思再三、肅然起敬。明星林青霞說:“我認同圣嚴法師‘心六倫’的理念,臺灣經(jīng)過8年的失序,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重建價值觀!
  圣嚴遺言在靈堂只懸掛一幅“寂滅為樂”挽額。而今其肉身已經(jīng)“寂滅為樂”,其精神將永恒不滅,生生不息!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寂滅 法師 為樂 圣嚴法師 寂滅為樂 圣嚴法師預(yù)知圓寂時期 圣嚴法師批評南懷瑾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