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的晴雨表 中美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理查德?邁爾斯一行于1月14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他是2001年4月中美“撞機事件”以來訪問中國的最高級別美國軍事官員,也是布什政府訪華的最高級別軍事官員。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會見了他。郭伯雄、曹剛川、梁光烈等也分別與他會見會談。中國軍事科學院彭光謙少將特為本刊撰文,認為邁爾斯訪華和去年10月份的曹剛川訪美是中美軍事關系重新走向正;男聵酥,也是中美關系深化的重要標志。
中美軍事關系是中美兩國戰(zhàn)略利益體現最為直接最為敏感的前沿地帶,是集中反映中美關系本質屬性的晴雨表。兩國關系趨于正;瘯r,軍事領域的正;鶞笥谄渌I域。兩國關系惡化時,軍事關系往往首當其沖。
三起三落
從中美建交起,隨著中美關系的曲折發(fā)展,中美軍事關系在短短的20多年里,至少曾經三起三落:
第一次起伏是從1979年至80年代末,隨著中美建交,兩軍關系迅速發(fā)展。但80年代末,美對華實施全面制裁,中美軍事合作全部中斷,兩軍關系陷入停頓狀態(tài)。
第二次起伏是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以美國助理國防部長訪華為標志,中美軍事交往大門重新打開,但由于1995年美允許李登輝訪美,兩軍關系再次受挫,1996年3月,我軍在東南沿海進行聯合演習,美軍竟派出兩艘航空母艦進行威脅,兩軍關系幾乎走向對抗邊緣。
第三次起伏是9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期,以1996年中國國防部長遲浩田訪美和1998年美國國防部長科恩訪華為標志,兩軍重開對話,但1999年美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使兩軍關系再遭重創(chuàng)。雖然此后美國國防部長科恩、參聯會主席謝爾頓上將先后訪華,但小布什上任把中國由克林頓時期的“建設性伙伴”重新定位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放言“竭盡全力協防臺灣”,使中美關系包括軍事關系全面倒退,直至2001年4月“撞機事件”,兩軍關系滑向了冰點。
在20多年的時間里,中美之間的軍事關系猜忌多于信任,防范多于合作,遏制多于交往。中美軍事關系的倒退每次都是由美國方面干涉中國內政損及中國國家主權而引起的。幾乎任何一點風波都能導致中美軍事關系的急劇動蕩,而且一動就滑向對抗的邊緣,這說明中美軍事關系的基礎是何等脆弱。
9.11后出現轉機
中美軍事關系的再次起動, 9.11事件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9.11事件后,中美在反恐領域開展了情報合作,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逐步恢復,兩國海軍艦艇編隊分別訪問了對方的海軍基地,兩國恢復了國防部副部長級防務磋商。去年10月24日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應邀赴美進行正式訪問,與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就國際和地區(qū)安全問題以及兩國兩軍關系進行了“積極的建設性的和富有成果的”(美國國防部聲明)會談。曹剛川訪美是中美軍事關系重新走向正;男聵酥荆彩侵忻狸P系深化的重要標志。此次邁爾斯訪華就是這一發(fā)展勢頭的又一標志。中美軍事關系之所以在小布什任內再次得以恢復,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從美方來看似乎也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9.11轉移了美國軍事戰(zhàn)略的注意力,“反恐”“反擴”成為美國新的關注重心。美國戰(zhàn)略規(guī)劃上的先后次序及輕重緩急發(fā)生了明顯變化。
二是中國畢竟是一個大國,而且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不可忽視的國際影響力與戰(zhàn)略防衛(wèi)能力。美國外交委員會最近在報告中指出,如中美發(fā)生沖突,“雖然美軍在軍事危機或沖突中最終可能會取勝,但北京有能力給美軍造成重大威脅并令美國付出重大代價”,“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不能阻止中國在遭受核打擊之后對美進行核報復”。為了某些非關鍵性利益而與中國玩一場以美國國家安全為賭注的游戲顯然是不太明智的。
三是按占主導地位的估計,即使中國是美國的挑戰(zhàn)者,那也是將來時,而不是現在時,中美在軍事上至少存在20年以上的差距,美國擁有對中國的絕對軍事優(yōu)勢。因此,美國決策者覺得尚有余地從容應付。
四是在全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美國決不會心甘情愿地將中國這個巨大市場拱手讓給歐、日等經濟對手。
此外,重要的是,在“反恐”、“反擴”、維護地區(qū)局勢上中國的合作態(tài)度對美國來說決不是多余的。
美軍的目標
美國對中國的軍事交往是美對華接觸戰(zhàn)略的一部分。2002年6月25~27日美助理國防部長羅德曼在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時提出,美對華軍事交往的原則是“對等、透明和連續(xù)性”。其中“透明”恐怕是其核心。
這是因為,美國一直認為中國是一個“不確定因素”。中國作為“新崛起的世界大國”和美國的“潛在對手”,到底如何發(fā)展,美國心里沒有底,特別是“美國對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和規(guī)模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始終是一個不確定因素”。美國與中國保持軍事接觸,其目標是:
一、關注中國具體軍事能力的發(fā)展,以評估其軍事現代化進程。
二、尋找中國軍事發(fā)展軌跡出現重大變化的標志,包括建造兩棲戰(zhàn)艦的緊急計劃、拓展空降空運能力,部署094型彈道導彈潛艇,增加分導或多彈頭再入飛行器,建造航空母艦、發(fā)展航天能力等。
三、就危機問題的處理建立半官方對話機制。
四、就導彈防御和核武器現代化進行戰(zhàn)略對話,議題包括雙方的核現代化計劃和核理論,太空戰(zhàn)問題,導彈防御計劃問題,人民解放軍如何對待核信號問題,中國怎樣證實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五、要求中國進一步提高軍費預算透明度,對中國軍事資源分配過程有一個更準確的了解。
熱度持續(xù)多久
中美軍事交往無論如何總比中美軍事對抗好。但中美軍事交往的熱度能持續(xù)多久,并不取決于中國,而是取決于美國。對發(fā)展中美正常的軍事關系,中國有最大的誠意。問題的癥結不是中國挑戰(zhàn)美國,而是美國對中國的偏見。中國既沒有挑戰(zhàn)美國的必要,也沒有挑戰(zhàn)美國的可能。本世紀中國的戰(zhàn)略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這就要求有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戰(zhàn)略環(huán)境。避免至少是降低中美軍事沖突的可能性,實現中美關系的軟著陸,為中國的發(fā)展爭取盡可能長的戰(zhàn)略機遇期無疑是符合中國的最高國家利益的。通過中美之間的正常軍事交流,多少可以加強溝通,減少猜疑,減少雙方對彼此意圖的誤解,減少因誤解而導致雙方并不希望的沖突發(fā)生。
臺灣問題是試金石
臺灣問題是檢驗中美軍事交往的試金石。盡管美國表示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灣獨立,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有空洞化的危險。美對臺的軍事支持是臺灣分裂勢力有恃無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最大障礙。如果美國不從根本上放棄這種做法,中美軍事交往遲早還要觸礁,甚至引發(fā)中美之間激烈的軍事對抗。
今年,臺灣地區(qū)和美國都面臨“大選”。這正是臺獨分裂勢力和反華勢力空前活躍的時候,陳水扁已孤注一擲,全面提出“一邊一國”、“全民公投”、“催生新憲”等臺獨綱領,臺灣島內局勢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與突變性。中美軍事交往能否闖過這一關,尚難定論。
盡管近一個時期以來中美軍事關系有所升溫,在維護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方面中美存在戰(zhàn)略共識,這本身是符合兩國兩軍根本利益的積極事態(tài),但我們仍應看到,9.11事件后,美國在與中國恢復軍事接觸的同時,還有一部分人仍然不愿意放棄對中國的猜忌與防范。
相關熱詞搜索:中美關系 晴雨表 中美關系的晴雨表 中美關系論文 中美貿易戰(zhàn)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