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可讀性 如何增強經濟新聞的貼近性和可讀性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要】很多經濟新聞缺少貼近性和可讀性,影響了經濟新聞的傳播,弱化了宣傳效果。筆者就如何增強經濟新聞的貼近性和可讀性談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經濟新聞 貼近性 可讀性
  
   經濟與人民群眾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為大家所關注。但由于選材不同,或敘述方式不一,很多經濟新聞缺少貼近性和可讀性,影響了經濟新聞的傳播,弱化了宣傳效果。筆者將就如何增強經濟新聞的貼近性和可讀性談些自己的看法。
  一、經濟新聞缺少貼近性和可讀性的原因
  1、專業(yè)性太強。經濟建設牽涉到各行各業(yè),每個行業(yè)都有自己的專業(yè)領域,每個領域又有各自特點,行外之人很難熟知。經濟新聞如果大量引用行業(yè)術語或專業(yè)知識,勢必使讀者費解,其結果必然造成讀者閱讀興趣的降低。
  2、敘述方式呆板。在多年的編輯工作中,筆者經常收到大量經濟新聞來稿,一些經濟新聞濫用數字,整篇新聞成了數字的堆積。還有一些經濟新聞敘述方式呆板,要么是一些理論說教,要么是部門經濟工作總結,這些都讓經濟新聞的可讀性大打折扣。
  3、所寫內容讀者不關心。經濟建設牽涉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經濟新聞,應該關注那些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現象,拋棄那些與群眾關系不大、不能吸引讀者眼球的經濟事件。
  二、對增強經濟新聞的貼近性和可讀性的思考
  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選擇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作為報道對象。一個新聞是否吸引讀者,取決于這個新聞題材與讀者的接近度。新聞題材與讀者的接近性越大,新聞越容易吸引讀者的眼球。經濟新聞題材十分廣泛,大到國家經濟建設,小到百姓的柴米油鹽。不管哪部分題材,都有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從事經濟新聞寫作,就要圍繞群眾關心的經濟現象下筆,以增強經濟新聞的貼近性。在報道有關國家經濟建設等大的經濟事件時,這些看似離群眾很遠的題材,其實都能找到與群眾的關聯(lián)點。如國家調整石油價格,這個看似宏觀的政策,其實關系到“有車一族”,我們可以據此報道石油價格的調整對群眾出行的影響;再比如眼下國家出臺的房貸新政,我們可以報道房貸新政對百姓購房的影響,這種大處著眼、小處入筆的寫作方法,定能贏得讀者的認同。
  至于有關柴米油鹽等小的經濟現象,更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在報道這類新聞時,就可以從百姓關心的物品價格、質量安全等方面進行報道,為群眾解疑釋惑。比如,今年青島驚現“毒韭菜”的消息出來后,作為編輯,筆者及時讓記者采訪蔬菜市場,就我市是否存在“毒韭菜”,我市韭菜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進行及時報道。由于韭菜質量事關群眾身體健康,所以為大家所關注。因此當《我市未發(fā)現“毒韭菜”》的消息見報后,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再比如,前不久江蘇一些面粉加入增白劑,引發(fā)的“面粉事件”后,我們報社也立即組織記者與質檢部門聯(lián)系,就我市的面粉質量進行采訪,并發(fā)出了我市未發(fā)現問題面粉的報道,讓廣大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由于這些經濟新聞都是讀者關心的,并與讀者息息相關,很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2、改變敘述方式。一篇新聞是否可讀,除取決于這篇新聞題材的內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外,還要有適合讀者閱讀的敘述方式。
  首先讓導語變得鮮活。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經濟新聞寫作也是一樣,一個冗長呆板的新聞導語,會讓讀者不堪卒讀。許多經濟新聞導語,特別是非事件性經濟新聞的導語如果寫不好,在敘述主要新聞事實時,往往主次不清,讀起來枯燥乏味。筆者認為華爾街式導語能有效改變這一狀況。華爾街式導語系美國《華爾街日報》創(chuàng)造的一種針對非事件性新聞導語寫作方式。其主要特點是,挖掘與新聞主題有關的事件,并將其作為新聞導語,其形式是通過一個饒有趣味的小故事,挑動讀者的好奇心,然后再切入經濟報道主題中。這樣就使一個非事件性經濟新聞,變成了一個事件新聞(起碼在導語部分)。如筆者曾寫了一篇某鄉(xiāng)鎮(zhèn)村村通建設的新聞,使用的就是華爾街式導語寫法。按照一般的新聞導語寫法,大家可能會這樣寫,“某某鄉(xiāng)鎮(zhèn)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多少錢,修建村村通多少公里,方便了村民出行,促進了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這種概述式導語雖然說也是可以的,但很難吸引讀者,如果用華爾街式導語,情形就不一樣了。筆者是這樣寫的導語:“家住某某鎮(zhèn)某某村的王某,今年再也不為種植的西瓜沒有銷路發(fā)愁了,因為今年他們村新修了5公里的村村通,一些客商因此可以直接將拉西瓜的貨車開到田間地頭。該村因村村通受益的不止王某,很多村民因為有了村村通,紛紛搞起運輸,并因此發(fā)家致富!敝,筆者再寫該村之前的路如何不好,如何影響經濟發(fā)展,后來該村如何建設村村通,村民如何通過村村通走上致富路的事。這種新聞導語的好處,就是讓一個非事件新聞(村村通建設成效)變成一個人因為村村通發(fā)家致富的事件性新聞,增加了新聞的可讀性。
  其次,采用現場新聞或新聞故事寫經濟新聞。現場新聞是通過描繪新聞現場,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新聞故事是通過采用對話、描寫和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突現事件中隱含的故事,從而讓讀者對新聞產生興趣。不管是現場新聞還是新聞故事,都是期望將新聞故事化,讓一個經濟現象通過人人喜歡的故事講述出來,增加新聞的可讀性。筆者曾寫過一篇題為《李老漢退地要地》的經濟新聞。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沒有減免農業(yè)稅時,許多農民因農業(yè)稅過重選擇將耕地無償給別人耕種,自己外出打工,后來國家取消農業(yè)稅,尤其是耕地還有糧食補貼后,一些農民主動要回耕地,自己耕種。這種現象說明國家惠農政策深入人心,并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但如何寫好這一經濟新聞,筆者進行了思索,如果按正常的寫作,寫某地因落實惠農政策,改變了農民對土地的態(tài)度,必然是一些數字和過程的敘述,很難吸引讀者。為此,筆者進行深入采訪,決定以小見大,通過講述農民李老漢退地要地的過程,反映這一經濟現象。這樣寫就讓這則經濟新聞成了一個新聞故事,避免了那種平鋪直敘,只見物不見人的新聞寫作模式,因此受到讀者的歡迎。
  第三、要活用數字。由于數字在表現經濟成就、探討經濟問題時,所起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因此在經濟新聞寫作時不僅要用數字,還要善于運用數字來表現新聞主題。
  經濟新聞運用數據要想達到精巧的目的,必須做到新鮮、精巧、準確、真實、美觀。所謂“新鮮”,就是要使用最新的數據;所謂“精巧”,就是引用數據要做到少而精;所謂“準確”,就是采用的數據必須無誤;所謂“真實”,就是不能虛假;所謂“美觀”,就是要好看、形象。具體運用數據時,我們可以靈活地變換數據的出現形式,如通過比喻,把干巴巴的經濟新聞數字形象化,或把一些無形的東西變成有形的能感覺到的材料,例如“拆遷面積15000平方米,相當于拆遷了兩個足球場”,這樣就便于讀者理解,使人讀起來容易記而又不枯燥。同時要善于用對比,只有對比才能讓死的數字活起來,才有說服力。
  總之,增強經濟新聞貼近性和可讀性的手段很多,比如介紹與文章相關的新聞地理、新聞人物、歷史背景,比如精心制作能“活起來”的經濟新聞標題等。只要我們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總結,根據新聞材料選配“佐料”,就能“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經濟新聞來!
  (作者單位:亳州晚報社)
  責編:周蕾

相關熱詞搜索:可讀性 貼近 增強 如何增強經濟新聞的貼近性和可讀性 如何增強新聞的可讀性 如何增強經濟新聞的可讀性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