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眾是什么意思_受眾對都市報時政新聞的興趣取向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自上世紀90年代中葉都市類報紙誕生以來,它以平民化視角和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市民提供了有都市特色的各類新聞信息,其中以社會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生活資訊為主,較好地滿足了受眾不斷增長的信息需求。然而,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民主政治的進步、人們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多元文化的沖擊以及多種思維的碰撞,人們的信息需求出現(xiàn)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讀報只是為了休閑娛樂、獲取知識、開闊眼界等,轉(zhuǎn)向為工作生活尋找決策參考信息、參與國家事務管理、要求民主公正、協(xié)調(diào)社會關(guān)系等等上來。在這個過程中,一向被忽視的時政新聞在都市類報版面上的地位變得越來越突出。
盡管近年來許多都市類報在做好時政新聞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讀者似乎并不認可,認為時政新聞可讀性不強、信息量不足、官味太濃。讀者不喜歡讀,上級領導也不滿意。這種狀況在一些地市級都市類報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如何才能讓這塊“荒灘”盡快肥沃起來,吸引更多的讀者――依然是新聞工作者亟需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究竟什么樣的都市類報時政新聞,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吸引讀者,滿足受眾需要?這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受眾的興趣取向。只有知道了受眾的興趣取向,才知道受眾需要什么信息,在制作都市報時政新聞時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好的傳播效果。正如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睒分,即感興趣也。受眾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總是樂于接受的。
研究都市報受眾對時政新聞的興趣取向,不能不對都市報受眾期望心理進行分析。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興趣取向?qū)儆谛睦矸懂,它是人們對所喜好事物的一種選擇趨向,又是與人的期望心理緊密聯(lián)系的。
人從事任何活動,總是由于他對從事這一活動有一定的期望。期望是人對他的需要的一種體驗形式,它總是指向未來的能夠滿足他的需要的某種事物或行動,它既表現(xiàn)為想要追求某一事物或開始某一活動的意念,也表現(xiàn)為想要避開某一事物或停止某一活動的意念。
受眾的期望源于受眾自身的需求,是對傳播媒介的一種希望。受眾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必須通過新聞媒介獲取某方面的新聞信息,或有關(guān)某件事、某個人的新聞信息。但受眾的需要不是受眾的期望。受眾的需要轉(zhuǎn)化為受眾的期望是一個過程!爱斝枨筮未成為明確的意識時,它是以總向的方式體現(xiàn)的:當個體有了某種意向時,可能意識到一定的行為活動的方向,但卻不一定明確行為活動所依據(jù)的具體需求時,就產(chǎn)生了想實現(xiàn)需求的愿望。當人的需求不斷明朗化,并進一步產(chǎn)生要實現(xiàn)這一需求的內(nèi)趨力時,就產(chǎn)生了動機。當這種內(nèi)趨力遇到與需求相一致的外界刺激物時,就有可能導致行為的出現(xiàn)。具體到受眾而言,就是受眾具有了某種需求。他要將這一需求轉(zhuǎn)換為他使用媒介的行為,首先可能產(chǎn)生使用媒介的意向。當這一意向進一步明朗化時,就有了使用媒介的愿望和動機。這時,如果外界恰好有媒介物的存在,正好可以滿足受眾的需求,受眾就會產(chǎn)生接受的期望。”①受眾這種對傳媒或者信息的選擇態(tài)度和行為,就是受眾對它們的興趣。如果受眾的需要獲得滿足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深、概率越高,那么這一媒體或信息必然會引起受眾的越大的興趣,它們被受眾選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受眾對某一都市類報時政新聞發(fā)生濃厚興趣時,他必然會主動選擇閱讀這一時政新聞,并給予更多的注意力,因此在理解與接受效果方面會優(yōu)于別的新聞。
下面我們從以下方面來分析受眾對都市報時政新聞的幾個興趣取向:
一、求新:追逐時事政治的新動向
受眾接觸媒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新信息,了解新事物,增長新知識,因而新鮮的、受眾欲知而未知的新聞信息,是最能引起受眾興趣的。陳舊的新聞信息是沒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刺激物的新異性是引起注意的一個重要條件。②什么樣的新聞才能引起受眾的興趣呢?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及時傳遞的新聞;二是內(nèi)容新穎的新聞。具體到時政新聞,一方面要求時事政治事件必須在第一時間報道,把黨和政府的政治活動的最新動向、最新精神,迅速傳遞給百姓。這是新聞專業(yè)主義精神的要求,也是時政新聞政治屬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時政新聞傳遞的必須是時事政治的新動向、新發(fā)展、新變化、新狀態(tài)。從內(nèi)容上講,它處于時間的最近點,本身就是最具新鮮性,因此很易受到讀者的關(guān)注。因此所報道的黨和政府領導人的政治活動應該是有變化的,重復的例行工作和會議新聞價值小。方針、政策也只有在出現(xiàn)新的變化或新的方針、政策出臺時,才有報道價值。若時政新聞跟著工作程序走,以領導講話代替事實報道,就會沖淡新聞主題,把人們關(guān)注的信息淹沒在表面的程序上。
二、求質(zhì):渴求高品質(zhì)的傳播內(nèi)容
都市類報的受眾渴求時政新聞高品質(zhì)的傳播內(nèi)容,這是由受眾自身主觀條件和社會客觀條件決定的:
首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都市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市民的生活壓力逐漸增大,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認真讀完每份報紙的每條新聞。于是,當今社會“信息的大量過剩和受眾注意力緊缺成為傳播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在信息洪流中,受眾往往只能進行瀏覽式的閱讀。他們不再需要那些空洞無物、冗長呆板的時政新聞垃圾,而更加青睞實實在在的時政新聞。
其次,由于當前的媒體經(jīng)濟是一種注意力經(jīng)濟,走進市場的都市類報因受利潤驅(qū)使,便把最大限度地抓住讀者的眼球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在這種情況下,重形式、輕內(nèi)容、嘩眾取寵、玩噱頭的新聞報道成為一些都市類報的新寵。但在“內(nèi)容為王”和“以受眾為中心”的媒介競爭環(huán)境中,這種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終將被市場和受眾所拋棄。
那么都市類報時政新聞要具備什么品質(zhì)才算得上高品質(zhì)的時政新聞?筆者認為至少要具備以下3種品質(zhì):
1、有效信息容量大。信息量是新聞所提供的事實單元的數(shù)量。時政新聞提供的信息量不僅要大,而且要有效。這些信息是受眾感興趣的、關(guān)注的、有用的信息,不僅能夠切切實實地滿足其對社會變化信息的獲知,而且可以為他們的工作生活學習提供決策參考。
2、能消除讀者不確定性。面對讀者對時事政治新聞事件的迷惑,都市類報時政新聞應該擁有盡可能多的信息,以回答人們所關(guān)心和渴望了解的情況。“如果新聞不能提供足夠的事實來消除讀者的不確定性,而是首先考慮如何教育讀者,向讀者灌輸某一種思想,那么,不但新聞失敗,宣傳也失敗!雹
3、受眾關(guān)注度高。人們之所以需要新聞,是希望知道他們欲知而未知的事實。所以高品質(zhì)的都市類報時政新聞應該及時報道那些與市民利益息息相關(guān)的,為他們所密切關(guān)注和感興趣的新聞事實。“凡是市民關(guān)心、注重的事實及時傳播了,必然會為群眾歡迎、接受,引起強烈反響。”④
三、求深:對新聞信息的深度需求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知識文化的普及,受眾整體文化素養(yǎng)日益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評判能力也不斷增強。他們已由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で蠛脱芯啃畔⒄撸瑢π侣勈录韺有畔⒌墨@知已不是他們閱讀新聞的唯一目的,他們的注意力更多地轉(zhuǎn)向了對事件深層次的探究: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各個新聞事件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新聞事件中蘊含了什么深層次的意義?新聞事件對將來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等等。因此,單一的、動態(tài)的新聞報道已不能充分滿足受眾的這一需求,他們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深度、能夠發(fā)掘事物本質(zhì)的深度報道。對較為年輕、思維十分活躍的都市類報受眾來說,這一需求尤為強烈。
受眾的這種深度需求理所當然也應成為時政新聞研究的課題。這是基于時政新聞重要作用和顯著地位而言的。一方面,“在國內(nèi),常規(guī)來說,時政新聞具有兩大作用,一是輿論引導。通過報道讓受眾了解政治大事、積極參政議政,形成正確的輿論,維護社會穩(wěn)定;二是輿論監(jiān)督。收集民意,監(jiān)督政治活動,為政治決策提供信息!雹
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許多媒體上的時政新聞拘泥于形式,信息量少,存在大量負信息、累贅信息和空信息,從而使時政新聞流于浮淺,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輿論引導和輿論監(jiān)督作用。比如會議報道和領導人活動報道,在采訪、寫作上也很容易形成套路,許多此類新聞中充斥著“他指出”、“他強調(diào)”、“他進一步強調(diào)”等詞匯,新聞人物的態(tài)度、情緒、個性難以得到體現(xiàn),新聞主題模糊,重點不突出,新聞的內(nèi)涵和容量也難以充分發(fā)掘。
另一方面,我國目前正著力建設民主法制社會,時政新聞的任務不僅在于要通過種種形式的報道,讓民主法制觀念深入民心,而且也要通過富有影響力、穿透力、思辯性和指導性的時政新聞深度報道,啟發(fā)人們從新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各種社會現(xiàn)象,促使民眾更新觀念和思維方式。
四、求異:青睞不同的敘事聚焦
當前,都市類報新聞同質(zhì)化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因為新聞同質(zhì)化的原因,許多訂了多份報紙的受眾,覺得購買的報紙物非所值,經(jīng)濟上蒙受了損失,無形中也浪費了時間。相對于其他新聞多渠道的來源,時政新聞的來源渠道更是“同一”,主要是各種會議、領導活動和各單位部門。在這種情況下,時政新聞的同質(zhì)化現(xiàn)象尤為明顯。
對同一新聞事件,受眾更愿意從多角度、多側(cè)面對它進行了解,進而更好地理解其中蘊含的意義。這就要求時政新聞敘事聚焦多樣化。聚焦就是“什么被看”!笆聦嵤嵌鄠(cè)面的,對同一事實的觀照,聚焦意味著在各個側(cè)面中選擇“什么被看”、“什么重要”,不同的敘事人可以聚焦在同一個點上,同一的敘事人也可以在不同的點上聚焦,如此,事實的意義便有了區(qū)別,提供的信息的價值也便不一樣!雹迣Χ际蓄悎髞碚f,應該盡量避免與競爭對手聚焦相同,最好選擇那些與眾不同的聚焦和獨特的角度,否則就會落入同質(zhì)化的窠臼!熬劢共粌H要展示一個真實的世界,而且要展示一個意義的世界!雹吆茱@然,不同的聚焦不僅能夠挖掘出更多是新聞信息,也能夠挖掘更多的新聞信息意義。比如,2007年12月17日,《京華時報》和《揚子晚報》同時就國務院頒布《放假辦法和年休假條例》進行報道,兩報選擇的聚焦就不相同!毒┤A時報》的標題是《不休年假可獲3倍工資補償》,聚焦放在了條例的最主要的內(nèi)容是什么上。而《揚子晚報》的標題是《放假辦法和年休假條例昨公布》,把聚焦放在了條例公布這個事實上。兩報的不同聚焦給受眾傳遞了不同的信息,避免了新聞同質(zhì)化。
總之,對都市類報來說,時政新聞同題競爭是難題,也是機遇。新聞敘事聚焦不準,會在競爭中喪失優(yōu)勢,準了,不僅能爭取到更多的受眾,而且也會收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注釋
、儆啾骸妒鼙姷男枨蠹捌谕麑庉媯鞑サ奶魬(zhàn)》新聞知識(2002 .12)
、趧⒕┝郑骸缎侣勑睦韺W概論》,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3版,230頁
、劾盍紭s:《新聞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30-31頁
、軈歉吒#骸缎侣剬W基本原理》,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143頁
⑤杜駿飛 胡翼青:《深度報道原理》,新華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147頁
、藓渭儯骸缎侣剶⑹聦W》,岳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68頁
、吆渭儯骸缎侣剶⑹聦W》,岳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73頁
。ㄗ髡邌挝唬夯幢比請笊缧侣動浾卟浚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受眾 都市報 取向 受眾對都市報時政新聞的興趣取向分析 都市報時政新聞報道研究 新聞受眾心理分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