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美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10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政治美文篇一:政治美文
2011年南京市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思想品德趣味教學案例兩則
雪地烤紅薯
周海亮
①男人縮在高中校園門口,守著一個烤紅薯的老式鐵爐。他不斷地把烤熟的紅薯挑出來,把沒烤的紅薯放進去,十幾個紅薯,讓他手忙腳亂。第一次做這種營生,男人的心里有點慌。
②(A)天空平飄著雪花,男人的頭頂和肩膀上落著薄薄一層雪。正是放學的時候,走讀的學生趕著回家,住校的學生趕著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過。男人把一個烤得最成功的紅薯托在手里,嘴張著,卻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來,看他的紅薯。他立刻打起精神,從旁邊操起小秤。他挑了兩個最大的紅薯放進秤盤,拉起提繩。“啪” 的一聲,兩個紅薯緊跟著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從烤爐里取出兩個紅薯,那個學生卻早已經走遠了。
④整個下午他都沒有賣掉一個烤紅薯,這讓他很傷心,F(xiàn)在,除了他,誰還把烤紅薯當成好東西?兒子考上重點高中的那一天, 鬧著要去吃洋快餐。兒子點了一份薯條,端上來的東西又黃又瘦,蜷縮扭曲著,他不知為何物。嘗一個,才知不過是炸過的土豆條罷了。他說:“這能比得上烤紅薯?”兒子邊笑邊喝著可樂?蓸匪矅L了嘗,不好喝,麻舌頭。他想,烤紅薯多好啊,剝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糝子和一碟腌蘿卜條,那滋味,真是給個皇帝也不換!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邊,扭過頭,眼睛盯住校門。這時,有幾個學生說笑打鬧著,走了出來。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來:“賣烤紅薯啰!”嗓音很小,又啞又沙,像被砂紙打磨過。聲音吸引了這幾個學生的 目光,然而他們只是投來極 為漠然的一瞥,又轉過臉繼續(xù)說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門吆喝:“烤紅薯白送啰!”這時,一個長脖子少年停下來,并轉身朝男人走來。邊上的平頭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沒能將他拉住。長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問道:“烤紅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著挑出四個紅薯,邊挑邊問長脖子少年:“你們宿舍幾個人?”長脖子少年說:“四個!蹦腥私又鴨枺骸澳莻和你一起走的留平頭的也是?”長脖子少年
說:“不錯!蹦腥苏f:“那就給你們多帶幾個吧!”于是又挑了四個。他把八個烤紅薯分裝進兩個袋子,遞給長脖子少年。
⑧天漸漸黑下來。(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男人仍然沒有賣掉一個烤紅薯。他推起三輪車 ,慢慢往回走。他在一個街角停下來,就著昏黃的路燈,從爐里掏出一個焦糊的烤紅薯。他仔細地剝掉皮,慢慢地吃起來。他不聲不響地吃掉一個,又掏出第二個。他一口氣吃掉八個烤紅薯,那是烤爐里剩下的全部烤紅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剝皮,將烤紅薯從烤爐里取出來,直接塞進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燙出了水泡,因為現(xiàn)在,那里鉆心地痛……
⑨長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將兩袋烤紅薯隨手放在床頭柜上。誰對烤紅薯都沒有興趣,即使是白送,他們也不想吃上一口。終于,快熄燈的時候,留平頭的少年打開了一個袋子,取出一個烤紅薯,托在手里,細細端詳。長脖子少年提醒他說:“都烤糊了!逼筋^少年低頭不理他,閉起眼睛嗅那個烤紅薯。電燈恰在這時熄滅,平頭少年在黑暗來臨的瞬間,將那個已經冰涼的烤紅薯湊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沒有剝皮,感覺到了紅薯的微澀與甘甜。
⑩長脖子少年突然說:“你和賣烤紅薯的那個人長得很像。”
⑾黑暗里,平頭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淚。
(選自《知識窗》2011年第1期,有刪改)
17.根據文中男人的行為,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手忙腳亂□紅薯→打起精神稱紅薯→ 高聲吆喝□紅薯→不聲不響吃紅薯
18.文中的男人對兒子(平頭少年)的父愛 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舉例說明。(4分)
1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3分)
A.第④段兒子“邊笑邊喝著可樂”中“笑”字,反映了兒子對烤紅薯的不屑一顧。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門”中“盯”字,表現(xiàn)他盼著有人來買紅薯,更盼見到兒子。
C.第⑥段平頭少年“拽了拽”長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讓長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說“那就給你們多帶幾個吧”,可見男人對這些孩子關愛有加,很大方。
20.文中有兩處關于雪的環(huán)境描寫,說說這樣寫的好處。(3分)
(A)天空飄著雪花,男人的頭頂和肩膀上落著薄薄一層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
21.第⑨段“他沒有剝皮,感覺到了烤紅薯的微澀與甘甜”中的“微澀”和“甘甜”意蘊豐富,請揣摩并寫出平頭少年的內心活動。(3分)
平頭少年想:
(三)(15分)
17.(2分)烤 送(每空1分)
18.(4分)在生活上關愛兒子,如白送并多給長脖子少年幾個烤紅薯,是想讓兒子吃上烤紅薯;在精神上尊重、寬容兒子,如顧及兒子的自尊,沒有與兒子相認。(每點2分,意對即可)
19.(3分)D
20.(3分)暗示時間的推移;交待天氣變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澀的心情;營造蒼涼凝重的氛圍。(答出三點,意對即可)
21.(3分)示例:我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個招呼呢?這哪里是一只烤紅薯啊,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ㄒ鈱纯桑2011年北京市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五、現(xiàn)代文閱讀(共31分)
(一)閱讀《鞋》,完成第15~17題。(共15分)
鞋
閻耀明
①年輕人的鞋壞了,去修。街口就有一個修鞋的,攤子不大,一個戴著單帽的人在埋頭干活兒。年輕人把鞋放下,修鞋人拿起鞋,看了看,說過半個小時就可以來取。
②年輕人就離開了,往街上走。年輕人心里正煩,大學畢業(yè)有一陣子了,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人介紹一份,年輕人嫌工資太低,而且給一個連高中都沒有讀過的老板打工,年輕人覺得有點那個。年輕人找了不下二十份工作,都覺得不太滿意,沒有去做。他每天都注意看報紙上的用工信息,每天都去聯(lián)系,有時上門去毛遂自薦,結果,都沒有談成。年輕人自然心里不是滋味,別的不用說,光鞋就走壞了兩雙。鞋走壞了可以修,往修鞋攤兒上一放就行了,可工作始終沒有影子,這讓年輕人很是心焦。
③取鞋的時候,年輕人付了錢,正要走,寫鞋人問:“還沒有找到工作?”年輕人一愣,說:“沒有!鞭D身悶悶不樂地走了。
④不久,年輕人又去那兒修鞋,卻先愣了一下。原來的修鞋攤兒不見了,被一間干干凈凈的小屋取代了。修鞋人坐在屋里,正捧著一份雜志看。年輕人走進屋里看了看,放下鞋說:“這小屋不錯,你發(fā)財了。”街口這地段,金貴,能有一間屋,是許多人眼饞的事。修鞋人說:“夏天省得風吹日曬,冬天省得挨凍,享點福吧!蹦贻p人說:“你把一個小小的修鞋攤兒干大了,不簡單!毙扌朔畔码s志,開始干活兒。
⑤年輕人沒有出去,拿起雜志一看,竟是一本文學雜志。年輕人問:“你喜歡?”修鞋人說:“喜歡。”轉眼就修好了。修鞋人問:“這么久了,應該找到工作了吧?”年輕人有點不高興,覺得修鞋人多嘴。但他不好跟一個修鞋人發(fā)火。年輕人沒有說話。修鞋人真是多嘴了,年輕人往外掏錢時,又說:“這個小攤兒,我干了兩年多,總算有一點模樣了,我挺高興的!蹦贻p人覺得修鞋人說的話是給自己聽的,有挖苦人的味道,放錢時就把不滿表現(xiàn)出來了,他沒有放,而是扔。修鞋人似乎看出來了,淡淡地笑了一下。
⑥年輕人再次來修鞋時,修鞋人放下雜志,請他先坐下,還倒了一杯水。年輕人頗覺迷惑,不知道修鞋人為什么這么客氣。修鞋人說:“我們是校友。”年請人一驚,認真地看修鞋人,卻想不起來在哪里見過這個人。修鞋人說:“你大學沒畢業(yè)的時候,有一年寒假你到我這兒來修鞋,我見你戴著校徽,知道咱兩是一個大學的校友!蹦贻p人吃驚了,目不轉睛地看著修鞋人。修鞋人說:“我畢業(yè)已經兩年了。我高你兩界,算是師兄了,我叫釘子!蹦贻p人似乎一下想起了什么,說:“釘子?對了,是釘子。我在校報上見過這個名字。釘子就是你呀?你好像寫了幾首詩,發(fā)表在校報上!毙扌苏f:“沒錯,釘子就是我。我挺喜歡文學的,覺得生活中如果有文學相伴,那感覺是不一樣的。我畢業(yè)后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也不能啥都不干啊,就干起了這個。我父親是鞋廠的技師,擺弄鞋有一套,我學來了。”
⑦年輕人不解地看著修鞋人,心里覺得一個大學畢業(yè)生修鞋,咋想咋有點那個。修鞋人開始干活兒。年輕人翻著雜志,竟看到了釘子的名字,雜志上登了他的一篇小說。年輕人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寫的就是修鞋的事!靶尥炅!毙扌苏f:“鞋穿在腳上,所以鞋聽腳的。我只會修鞋,不會告訴腳怎么走路。所以我和你說過的話,你可以不聽,或者只當沒有聽見。”
⑧年輕人拿出錢。修鞋人說:“這次不要錢了!薄盀槭裁?”年輕人問!安粸槭裁。”修鞋人答。年輕人看了修鞋人一眼,似有所悟……
⑨年輕人走出小屋,在門外站了好一陣,才慢慢離去。
(有刪改)
15.本文記敘了年輕人大學畢業(yè)后三次修鞋的經過。閱讀作品,填寫下面的表格。(4分)
修鞋人的表現(xiàn) 年輕人的感受
第一次 關心年輕人的工作 ①
第二次 ② ③
第三次 述說從事修鞋的緣由并啟發(fā)年輕人 ④
16.文中兩處“有點那個”中的“那個”分別指的是什么,表現(xiàn)了年輕人一種怎樣的心理?
17.結合作品,分析修鞋人是如何影響年輕人的,從中可以看出修鞋人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樣的特點?(不超過150個字)(一)記敘文閱讀(共15分)
15.①悶悶不樂 ②再次關心年輕人的工作并述說修鞋經歷
③受到挖苦,感到不滿 ④似有所悟
16.第一處“那個”,指給比自己學歷低的人打工,掙錢還少,感到丟人。 第二處“那個”,指一個大學生畢業(yè)后去修鞋,大材小用。
17.答案示例:修鞋人大學畢業(yè)后,憑自己的努力將修鞋攤兒變成了修鞋小屋,把修鞋工作做得有模有樣;修鞋之余,還在雜志上發(fā)表小說,追求自己的夢想;他能夠面對現(xiàn)實,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些都對年輕人轉變思想、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產生了影響。由此看來,修鞋人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是腳踏實地和有人生追求。
2011年恩施州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2011年恩施州中考語文試卷三、我的閱讀理解(32分)
(一)閱讀下面一篇小小說,按要求回答問題(13分)一枚大頭針
汪志
陳剛是一家私營脫水蔬菜廠的老板,公司80%以上的產品出口。這天,他接到市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會長緊急電話,說有一個外商準備在全市的私營脫水蔬菜廠中選擇一家重點投資,這幾天就來考察。另外,會長告訴他,近期國際市場對脫水蔬
政治美文篇二:政治美文
影響中國歷史的九篇政治美文
中國從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響了中華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為數(shù)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
請注意,這里說的是“政治美文”,就是說既要有思想,還要文字美。要符合三個條件。1.文章提出了一個影響了中華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為的思想;2.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詞廣為流傳,成為格言、座右銘,有的已載入辭典,豐富了民族語言;3.文章符合藝術規(guī)律,詞、句、章,形、情、理都達到了美的要求。如果我們只是就文字“選美”,當然還會選出更多,如王勃的《滕王閣序》等,那是另一個范疇。
下面按這個標準一一分析。
賈誼的《過秦論》探討一個政權為什么會滅亡。為政必須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后來說到農民起義時常用的詞“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即出自本篇。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探討生命的價值,提出一個做人的人格標準:“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成語“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即出自此。
諸葛亮的《出師表》提出忠心耿耿的為臣之道和勤懇不怠的敬業(yè)精神。名句“鞠躬盡粹,死而后已”、“親賢臣,遠小人”、“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等廣為流傳。
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探討一個政權怎樣才能鞏固,并且塑造了一個較理想的君臣關系樣板。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
舟覆舟,所宜深慎”,提出“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這就是1942年黃炎培與毛澤東在延安談的政權周期律。后人常說的“居安思!、“水可載舟覆舟”,即出于此。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人、為政理念。這句名言成了范之后所有進步政治家的信條。文天祥的《正氣歌序》提出為人要有正氣的氣節(jié)觀,鼓舞了歷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國人的做人標準。
梁啟超
的《少年中國說》反對保守,提倡革新。提出拋棄老朽的中國,創(chuàng)造一個少年中國,振興中華。幾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林覺民的《與妻書》呼喚共和,敲響了數(shù)千年封建王朝的喪鐘。再次響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犧牲個人,報效祖國。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成了共產黨人立黨立國的宗旨。
這些文章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什么是經典?經典是一個時代的標志,空前絕后,比如我們現(xiàn)在不可能再寫出唐詩、宋詞;已上升到理性,有長遠的指導意義;能經得起重復,即實踐的檢驗,會常讀常新。人們每重復一次都能從中開發(fā)出有用的東西。這就是經典與平凡的區(qū)別,一塊黃土,雨一打就碎,而一塊鉆石,歲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見光亮。
好文章是替時代立言,是一個人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全部知識和閱歷的結晶,是他生命的寫照。其中不知要經歷多少矛盾、沖突、坎
坷、辛酸、成功與失敗。這非主觀意志可得,只可遇而不可求。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個天才人物、一個歷史事件,甚或如一個太平盛世的出現(xiàn),不是隨便就有的,它要綜天時地利之和,得歷史演變之機,靠作者的修煉之功,是積數(shù)十年甚或數(shù)百年才可能出現(xiàn)的一個思想和藝術的高峰。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千年易過,好文難有。
政治美文篇三:影響中國歷史的九篇政治美文
影響中國歷史的九篇政治美文
摘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讀書學習]---梁衡
2009-7-21
中國從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響了中華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為數(shù)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它們是:1.賈誼《過秦論》;
2.司馬遷《報任安書》;3.諸葛亮《出師表》;4.魏征《諫太宗十思疏》;5.范仲淹《岳陽樓記》;6.文天祥《正氣歌并序》;7.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8.林覺民《與妻書》;9.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請注意,這里說的是“政治美文”,就是說既要有思想,還要文字美。要符合三個條件:1.文章提出了一個影響了中華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為的思想;2.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詞廣為流傳,成為格言、座右銘,有的已載入辭典,豐富了民族語言;3.文章符合藝術規(guī)律,詞、句、章、形、情、理都達到了美的要求。如果我們只是就文字“選美”,當然還會選出更多,如王勃的《滕王閣序》等,那是另一個范疇。
下面按這個標準一一分析。
1.賈誼(漢,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過秦論》探討一個政權為什么會滅亡。為政必須施仁政,不能反人民。
后來說到農民起義時常用的詞“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即出自本篇。
2.司馬遷(漢,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報任安書》探討生命的
價值,提出一個做人的人格標準:“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彼约阂蜓匀堑,受宮刑奇恥大辱,但在理想沒有實現(xiàn)前決不能死,“所以隱忍茍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未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名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即出自此。
3.諸葛亮(三國,公元181年~234年)《出師表》提出忠心耿耿的為臣之道和勤懇不怠的敬業(yè)精神。
其中,“親賢臣,遠小人”、“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鞠躬盡粹,死而后已”等名句,流傳甚廣。
4.魏征(唐,公元580年~643年)《諫太宗十思疏》探討一個政權怎樣才能鞏固,并且塑造了一個較理想的君臣關系樣板。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指出“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這就是1942年黃炎培與毛澤東在延安談的政權周期律。
后人常說的“居安思!、水可載舟覆舟,即出于此。
5.范仲淹(北宋,公元989年~1052年)《岳陽樓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人、為政理念。
這句名言成了范之后所有進步政治家的信條。
6.文天祥(南宋,公元1236年~1283年)《正氣歌序》提出為人要有正氣的氣節(jié)觀,鼓舞了歷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國人的做人標準。
7.梁啟超(清、民國)《少年中國說》(寫于1900年)反對保守,提倡革新。提出拋棄老朽的中國,創(chuàng)造一個少年中國,振興中華。幾乎通篇都是
美言美句。
8.林覺民(清、民國,公元1886年~1911年),《與妻書》(寫于1911年)作者為辛亥革命廣州起義烈士。這篇文章呼喚共和,敲響了數(shù)千年封建王朝的喪鐘。再次響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犧牲個人,報效祖國。
9.毛澤東(共和國,公元1893年~1976年)《為人民服務》(寫于1944年)提出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成了共產黨人立黨立國的宗旨。
這些文章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什么是經典?我在《說經典》一文中談到:“一,經典是一個時代的標志,空前絕后,比如我們現(xiàn)在不可能再寫出唐詩、宋詞;二,已上升到理性,有長遠的指導意義;三,能經得起重復,即實踐的檢驗,會常讀常新。人們每重復一次都能從中開發(fā)出有用的東西。這就是經典與平凡的區(qū)別。一塊黃土,雨一打就碎,而一塊鉆石,歲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見光亮!
好文章是替時代立言。是一個人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全部知識和閱歷的結晶,是他生命的寫照。其中不知要經歷多少矛盾、沖突、坎坷、辛酸、成功與失敗。這非主觀意志可得,只可遇而不可求。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個天才人物、一個歷史事件,甚或如一個太平盛世的出現(xiàn),不是隨便就有的,它要綜天時地利之和,得歷史演變之機,靠作者的修煉之功,是積數(shù)十年甚或數(shù)百年才可能出現(xiàn)的一個思想和藝術的高峰。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千年易過,好文難有。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