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危機公關 政府公關案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2-18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嘉賓:楊鳳春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院長   主持:陳焱      世界是平的。美國政商學界著名的“中國通”喬舒亞?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曾在名為《淡色中國》(Brand China)的報告中指出: “國家形象”在全球化時代顯得特別重要,已經(jīng)成為國家利益的重要內(nèi)容,它是綜合國力和民族精神的表現(xiàn)和象征,是一個主權國家最重要的無形資產(chǎn)。雷默認為:中國目前最重大的戰(zhàn)略挑戰(zhàn),都與其“國家形象”相關。
  
  輿論擠壓下的危機時代
  
  發(fā)生在西藏的事情、斯皮爾伯格辭去北京奧運藝術顧問職務、火炬?zhèn)鬟f被滋擾等等風波……海內(nèi)外輿論有關中國國際公關技巧的評述正在增多,中國政府是不是面臨著一個更多的國際輿論壓力?
  楊鳳春:一件大眾關心的事情發(fā)生以后,人們會議論紛紛。人們對自己關切的事情進行判斷、發(fā)表意見,這是旁觀者的權利和自由。對具有意義的事情,大家議論,說明大家在關心,而當事人以某種方式進行回應,說明當事人愿意與“旁觀者”進行溝通。近期涉及奧運會的新聞和議論較多,說明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事情有很多興趣,而中國需要與國際社會進行溝通,消除“誤解”和“好奇”,一切都很正常。我不覺得這個過程中中國政府有什么壓力:事實上中國政府難道不希望人們知道真相嗎?如果希望知道,旁觀者的關心和提問,等于給了中國政府一個澄清的機會。
  胡百精:我最近也去幾個部委講課,講國家的危機應對戰(zhàn)略和國家形象問題。他們感受到很強烈的壓力。
  
  從西藏的情況來看,官方也做出了與西方展開更為良性互動的舉動,被稱做是公關的進步,您認為它折射出政府危機公關的哪些變化?
  
  胡百精:我跟相關的幾個部門的官員交流過這件事,感覺有幾點進步,那就是政府在追求“開放”、“均衡”。開放,比如這次組織17家海外媒體到拉薩去。政府應該明白這一點:事實和建構事實的關系。同樣的事實,不同的方式來建構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結論,多少人卷入和關切同一個事實,事實就會有多少張面孔。在危機來臨的時候,越開放越主動。均衡,則是我們過去沒有做到的,我們政府公關處在一種不均衡狀態(tài)。危機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的做法是“西方質(zhì)疑――政府沉默――政府辯駁”,批評者主動而政府處在被動。還有一種模式的國家公關,相對靜態(tài),采用的是“告知”或者說“宣傳”的姿態(tài),而不是對話。具體的新聞報道追求宏大敘事,充滿了很自我很封閉的表達。這樣的兩種模式都無法達成有意義的協(xié)商而重建信任。
  楊鳳春:從絕對意義上說,當事情的真相一覽無余的時候,人們不會想到去搞什么“公關”,因為事實總會被人們所理解,人們也總是會以一定的態(tài)度或行為來表達自己的理解:接受或不接受。對不承認和接受事實的人來說,雙方的差異不是對事實真相的了解,而是對具有特定事實的“真相”的解釋和價值衡量,因此溝通意義上的“公關”對此是無能為力的。 “公關”起作用的場合事實上只存在于事實的真相一時不會被揭示,“當事人”如何讓“旁觀者”相信自己所說的一切就是“真相”的場合。要想取得旁觀者的信任,是需要技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公關”事實上是溝通雙方就有關事實真相進行的“博弈”,這是需要策略和技巧的。
  
  舉辦奧運會對各個國家而言,都越來越難。這是一個需要公關的事情。
  
  楊鳳春:中國舉辦奧運會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改善政府形象和國家形象,公關應當服從于這個目標和意圖。中國目前的政府形象和國家形象有很多“中國特色”的東西,其中有些可能需要“與時俱進”。具體而言,對外部世界的關注甚至批評,中國應當有平和心態(tài),應當自信。
  
  亟需研判的危機公關
  
  美國有中文媒體發(fā)表文章認為,北京奧運亟需危機公關,您認為北京奧運政府該如何研判和回應西方壓力?
  
  楊鳳春:對任何溝通而言,當事人可以對旁觀者的議論積極回應,但也可以不予回應;可以正面回應,也可以“顧左右而言他”,這不僅是作為當事人的權利和自由,而且也是其“危機公關”策略和技巧的一部分。但這不是毫無限制的,當事人不能無視一些基本的底線,更不要試圖挑戰(zhàn)旁觀者的“智力”。
  近些年來,危機公關的概念逐漸滲入中國政府活動,政府開始逐漸有了感覺。事實上,中國政府向來是高度重視“公關”工作的,而且也是“公關”、“危機公關”的高手,能力強大的“宣傳”工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海外工作、群眾工作,事實上都是系統(tǒng)和具體的“公關”工作。但我們不應忘記,中國政府也曾經(jīng)有過一些非常不良的“公關”紀錄,如“大躍進”、文革時期,“惡”的、“壞”的公關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可以說,現(xiàn)在中國并不缺“公關”,而是缺“好”公關。
  
  胡百精:關鍵在于恢復雙方的信任,事實是重要的,但是過度糾纏事實則沒有意義,比如拉薩的打砸搶燒事件和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說到底其實是信任問題,即使是真實的事實也經(jīng)常被價值層面的不信任所打垮。但是從這次看來,開放使得局面越來越好。政府在公關過程中,不應該是“把關人”(一種傳播學理論,認為媒體業(yè)是受眾的把關人,決定受眾應該讀到看到什么),而應該是“開門人”。
  我很高興看到政府在恢復信任上做了不少的努力,大眾媒體――無論中國的還是西方的――要想毀一個人一個國家很容易,但是重建信任方面,媒體幫不上什么大忙,媒體說一個國家?guī)拙浜迷挘@個國家在外國國民眼中的形象幾乎不可能恢復過來,這個時候要恢復信任,就要直接進行人際溝通。這次中國領導人是在和西方領導人直接做電話溝通的。要避免變成公眾面前、媒體之間的辯論糾紛。
  
  良性互動或者說有效公關的前提是什么?
  
  胡百精:首先在態(tài)度上,要積極應對。把事情想到最糟糕是危機管理者應有的態(tài)度,要把對話當作態(tài)度和信念,而不僅僅是一種手段。在今天麥克盧漢(傳播學者)描繪的“地球村”我認為已經(jīng)到來了。世界變得如此擁擠,還有許多國家沒有學會和鄰居在交流頻繁的時代打交道的規(guī)則,以后的沖突會更加厲害,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對話。
  楊鳳春:公關之是否“有效”,標準在于公關能否有助于改善國家的形象。凡是無助于這一目標的所謂“公關”,危害性更大,會更加破壞自己的形象。再次,如果我們能把“公關”理解成改善政府內(nèi)在品質(zhì)、與社會包括國際社會建立平等、良好關系的具體動作之一,那么“危機”可能會越來越收縮、局限于事情本身,而不會動不動就被“一般化”、“擴散化”,這樣化解危機也就相對簡單多了。最后,從政府誠實守信的角度看,如果有“危機”,最主要、最重要的“公關”動作應當是取信于民,包括國際社會。因此,不說謊、誠實守信是政府極其重要和寶貴的品質(zhì)。
  至于在具體溝通、回應過程中,政府自己究竟是處于“被動”還是“主動”地位,其實是不重要的。事實上,政府只要通過自己的“公關”活動建立起了誠實無欺、言行可信,并且具有善良本意的政府和國家形象的話,那么就有可能取得公眾和國際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危機也就可以獲得緩解乃至消除。
  
  具體而言,作為政府該說什么,又怎么說?有什么技巧和注意的問題?
  
  胡百精: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理性對話,二是要合作。我現(xiàn)在擔心,在有些不理性民意的慫恿之下,大家采用一種非理性的態(tài)度“和西方對抗到底”,這幾天有人已經(jīng)在號召抵制家樂福,這是一種“以牙還牙”,別有用心的勢力都在把奧運會政治化了,我們自己絕對不能再加深這種政治化。正如同被狗咬了的人,絕對不去咬狗一個道理。
  這幾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在整個世界范圍內(nèi)成立“第三方聯(lián)盟”,尋找意見領袖(傳播學中認為有些信息資源豐富的人能對周圍的人施加影響,比如專欄作家、學者、時尚界人士和某些能侃的出租車司機)。現(xiàn)在的局面是,溝通的一方是中國政府,另一方則是整個世界。
  中國政府要面對西方政府、西方民眾、西方媒體、西方非政府組織……如果中國能夠獲得西方知識分子、媒體、非政府組織的信任,獲得意見領袖的信任,則局面可以是中國政府――西方政府、中國民眾――西方民眾、中國媒體――西方媒體、中國NGO――西方NGO,這里是很多個叉,交織的網(wǎng),達到互相諒解。
  韓國在這一點上曾經(jīng)做得很成功,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韓國的金融體系曾經(jīng)可能在3天內(nèi)崩潰。韓國當時尋找西方多個國家的金融界人士,說話都是很有分量的,大概有100多位,他們的表態(tài)很簡單:對韓國經(jīng)濟不樂觀,但是堅信韓國會像戰(zhàn)后堅強重建一樣恢復過來,結果全世界對韓國也都有了信心。
  我現(xiàn)在的建議是中國應該迅速把國家形象戰(zhàn)略重心轉(zhuǎn)向文化中國,我們最近在對奧運的表達,更多是硬件建設方面的,對國家的表達是經(jīng)濟建設方面的。這不是一個可以跟外國共享的議題,正如同普通中國人不關心美國每年GDP的增長率,美國人也對迎奧運學院路居委會掛了幾個橫幅毫無興趣。音樂臺和交通臺的廣播,一到整點就在吹“奧運金磚和奧運郵票”,這是有問題的。
  能夠跨民族共享的只有文化,而不是經(jīng)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美國文化現(xiàn)在風靡全球,法國的文化給人印象深刻。日本“二戰(zhàn)”時候是一個軍事日本,炫耀國力惹人厭惡,但是今天的日本文化卻征服了很多青少年。我們接下來應該推廣的是對人文奧運的理解。
  
  全球化下的聲譽資本
  
  您是否了解,中國的各級政府現(xiàn)在在解決危機問題方面,正在和打算有哪些舉措?
  
  胡百精: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國家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不過我對這一預案持保留態(tài)度,他們所理解的危機是事件而不是狀態(tài),這很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結果預案就淪為了具體工作流程層面的總結。國務院應該有一個政府危機管理部門,現(xiàn)在有一個國務院應急辦,但僅僅是一個議事機構,對付礦難雪災這樣的安全生產(chǎn)事故和自然災害,對于人和人之間的危機,比如最近的一些事件沒有涉及。
  去年11月“中國制造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曾經(jīng)在廣州召開了一個會議,提到國新辦、質(zhì)檢總局等密切合作,“難能可貴,多年未見”。這種話與其說是一種表揚,不如說是對過去的反思。
  還有一點就是應該和學界緊密聯(lián)動,現(xiàn)在面對危機時,經(jīng)濟事件就找經(jīng)濟智囊,政治事件就找政治學者,專門的危機研究者、危機管理專家也應該加入到聯(lián)動中來,否則只能是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經(jīng)濟學家在忙于貨幣比率,政治學者在琢磨“誰是排華事例”,各干各的而貽誤戰(zhàn)機。
  
  在您看來,近兩年來政府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是哪件?
  
  胡百精:最近最成功的公關行為應是春節(jié)期間的南方雪災。在我們最近做的關于南方雪災一項調(diào)查中,超過90%的人對中央政府滿意,60%多的人對地方政府滿意,這都是很高的數(shù)字。但是地方政府對此仍然不滿意。這次政府公關的勝利標志在于,雪災沒有轉(zhuǎn)化成社會信任危機,而SARS的時候發(fā)生了信任危機。雪災的時候做到了“全國上下一盤棋”,社會對話也比較充分,底層的人感覺到自己除了成為被動員者之外,還成了被關心者和這個國家的主人。
  
  國際上哪些國家的政府危機公關做得比較好,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有哪些?
  
  胡百精:除了前面我提到的韓國之外,美國的危機公關也是很好的!9?11”事件發(fā)生之后,美國立刻開始凝聚力量,在國際上尋求廣泛的同盟,多數(shù)國家支持了它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出兵。美國政府在“9?11”事件后顯出了成熟的公關策略,他們邀請400多家媒體登上小鷹號航空母艦,使得這艘航空母艦成為全世界議程設置的中心地帶,新華社記者在航空母艦上發(fā)回60多篇報道,基本上是關于美軍、布什和拉姆斯菲爾德的,這是巧妙地把價值觀用不同風格不同語言的報道輸出到了世界各地,受到贊譽,這也是聲譽資本。
 。ㄕ浴缎率兰o周刊》2008年第12期,作者為該刊記者)
  
  [小貼士]危機處理的“3T”原則
  
  英國危機公關專家里杰斯特曾提出關于危機處理的“3T”原則,即“Tell your own tale”(講出你的故事)、“Tell it fast”(盡快提供情況)、“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況)。從時間上考慮,Tell it fast應是危機公關的首要原則。面對危機事件,組織應及時表明立場和態(tài)度,不能等到問題全部搞清楚再發(fā)布信息,要進行成功的危機公關就應該牢牢遵循這一原則。
  
  [鏈接]美國學者寄語中國
  
  西方世界中研究和關注中國的學者們又是如何看待奧運之前西方對于中國的誤讀的呢?記者采訪了專事“領導藝術研究”的馬克?葛森(Mark Gerzon)和以“中國軟實力研究”知名的約書亞?科蘭茲克(Joshua Kurlantzick)
  
  馬克?葛森:中國形象的變化是實質(zhì)性的,但又是不徹底的
  
  中國在西方的形象已經(jīng)大大改變了。中國不再被認為是個窮國,而被普遍認為是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國家。中國不再被認為是個落后國家,而是個現(xiàn)代化的國家,是經(jīng)濟充滿活力的國家。這些都是顯著的變化,形象上的變化是實質(zhì)性的。
  但是,中國的形象變化卻不是徹底的。某種程度上,中國與西方之間仍然在玩“冷戰(zhàn)游戲”。美國擔心中國的實力和企圖,中國擔心美國的力量和干涉。改變這種思維方式的唯一辦法就是,進行開誠布公的深刻交流,不是沉浸在過去,而是喚醒“現(xiàn)在”。
  我親愛的中國朋友,第一步就是:醒過來。睜開眼睛,看看窗外,關注現(xiàn)在,不是過去。
  要知道,中國不再是貧窮落后的封建社會,不再處于外國勢力可以侵略和征服的時代。你們是一個強大、不脆弱的國家。認識到這一點,你們就不再會感到恐懼。
  在由此獲得的力量和影響力的基礎上,對內(nèi)要敢于放開。不論是佛教徒還是穆斯林,他們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水遠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tǒng),他們將會與所有中國人一起把中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富強。
  對外要敢于開放。展示給世界看: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不像西方同伴那樣,不但考慮自己的利益,也會顧及其他國家的利益。讓你們聰明的科學家與靈活的政治家一起,建設出一個強大的經(jīng)濟體,同時保護好環(huán)境,其他國家自然會前來學習效仿。要用自信和智慧說話這樣,全世界,包括西方在內(nèi),都會對你們心懷敬意。
  
  約書亞?科蘭茲克:把公關戰(zhàn)略輔之以實際行動
  
  我認為中國在西方的形象是一種混合的形象,但絕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許是因為中美之間的力量競爭,中國在美國的形象不如在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
  中國需要把公關戰(zhàn)略輔之以實際動,現(xiàn)在的問題是,“西藏風波”使不少西方人對中國持有偏見,在奧運會之前很難完全扭轉(zhuǎn)。但如果中國在此后的重大國際問題上能夠有所作為,那么中國的形象會有實質(zhì)性好轉(zhuǎn)。(戴聞名)
 。ㄕ浴?望東方周刊》2008年第18期,作者為該報記者)

相關熱詞搜索:公關 危機 政府 政府如何危機公關 政府危機公關案例 政府危機公關原則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