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文化傳播【傳播文化需要文化傳播的自覺】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筆者今年3月在意大利參加中國環(huán)境管理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高級培訓班期間,遇到并破解了一個有關中國文化傳播的難題。這一難題的解決表明:社會科學工作者只要在海外旅行過程中胸懷愛國之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藝術性地去溝通和解決問題,就可以為擴大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盡一份綿薄之力。
在學習之余,意大利的主辦方組織學員參觀了威尼斯一家名為菲諾-拉扎里尼(Ferro&Lazzrini)的玻璃制造企業(yè)。參觀結束后,為了刺激大家的購買欲,公司老板在玻璃制品展示廳中對各式各樣精美的玻璃制品的功用、價格等,用并不算嫻熟的漢語作了熱情而幽默的介紹。
就在這時,培訓項目團長、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朱有志教授發(fā)現(xiàn),在該公司的產品介紹材料中有意大利文、英文、法文、日文,卻沒有中文。朱教授當即向公司老板指出,意大利的中國游客越來越多,是拉動當?shù)刭徫锵M的一支主力軍,公司的產品標識中為什么不加入中文。聽完這番話之后,公司老板不置可否,擺出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
當朱教授看到公司老板一臉不在乎的神情之后,先到其他展示廳看了一遍,然后又回到主銷售展示廳,有理、有力、有節(jié)地提出:“到意大利來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產品介紹增加中文標識有利于中國人了解產品,有利于擴大產品的銷售量,這對你們公司有利。今天如果你們不答應加上中文產品標識,那我們就不買你的東西了。”朱教授的這一維護“中文話語權”的倡議得到了團員的響應,所有團員發(fā)出了同樣的聲音。
看到這種情形,公司老板用不太順暢的中文傲慢地說:“你要是可以的話,那就給翻譯出來,并給寫下來!
聽到這一帶有挑釁意味的要求,朱教授浦口答應并立即用英文把公司的英文產品標識讀了一遍,并用英文重復了剛才用中文表達的觀點。流利的英文讓公司老板驚呆了,他或許不太相信一個年近花甲的中國訪客能用這么流暢的英文說話。但是公司老板又加了一個“難題”:“那要用繁體字寫出來”。真沒想到,朱教授迅速接上活題:“寫繁體字沒問題!”團友們都被朱教授的舉動感染了,自發(fā)地聚在一起討論該怎樣給出一個信、達、雅的中文譯本。經過推敲,最后朱教授用漂亮的繁體小楷寫下了中文標識:
“本公司承諾所有座品均系資深名匠手工精心裂作!
看到全團齊心協(xié)力的這番表現(xiàn),公司老板的態(tài)度也由傲慢轉為了謙恭,當場宣布要送一個鑲金的花瓶給朱教授。此時,身為團長的朱教授立即表態(tài):“贈送不要,只要寫上中文標識就好!”此時,公司老板非常執(zhí)著,到里屋在瓶子底部刻上“Vines,2010,ZHU YOU ZHI”字樣。朱教授感謝了老板的好意,執(zhí)意按價付錢之后收下了這只象征“中國話語權揚聲威尼斯”的玻璃瓶。隨即,展示廳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團員們一致認為這一做法揚了國威,并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有趣的是,公司老板也很感動,主動拿起中文翻譯字樣和朱教授合影留念!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國民購買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中文標識出現(xiàn)在海外,例如今年春節(jié)日本東京秋葉原的一些電器商場打出了“新春快樂”的標語來歡迎中國消費者,很多西方國家近年來也興起了漢語熱。但是,在西方仍有很多國家的教堂、公園等景點,引導標識中有英文、法文、日文而沒有中文,很多中國的旅行者發(fā)現(xiàn)在國外旅行仍然存在諸多不便。例如,筆者注意到,在意大利的多家商場開出的免稅單回遞信封上,只有英文和日文兩種文字說明,很多中國的消費者在購買了名牌手表和服裝之后,都因為語言不通而不知道該如何退稅。
其次,相關部門應該從“國家公關”的戰(zhàn)略高度來看待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著力提高中國的文化影響力。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fā)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yōu)勢的壓力長期存在,要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zhàn)略思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因此,這已成為社會科學工作者需要抓緊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從長遠和全局的高度出發(fā),制定系統(tǒng)的中國文化推廣規(guī)劃,并分階段、有步驟地加以落實,從而更好地增強中國文化的全球輻射力,塑造良好的中國國家形象。這對于匹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為中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加和諧的國際大環(huán)境均大有裨益。
再次,要重視海外華文教育的推廣,這對于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國文化的持續(xù)影響力和國家軟實力都具有深遠意義。
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今年兩會期間,建議國家提高對海外華文教育的重視程度。萬鋼指出,我國現(xiàn)在分布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僑胞約有5000萬人,這支力量是中國國家軟實力在海外的表現(xiàn)和擴展。進入新世紀,中國海外留學人員、境外工作人員日益增多,他們的子女不少在海外長大,迫切需要接受中華文化教育。
最后,社科工作者需要認識到傳播中國文化是自己神圣的使命和不容推卸的責任。
漢語使用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和中國文化的推廣,不能被動地等外國商家的“給予”,需要中國人自己積極“索取”,相關部門和在國外旅行的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通過適當?shù)姆绞街鲃酉蛲夥教岢龈倪M的要求。
普通的中國游客大都不懂外文,因而缺乏同外國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在這方面,具有外文溝通能力的社科工作者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理應積極、主動和自覺地承擔起這一重要的職責。在這里,需要的是行動――每個有條件做傳播工作的人的積極、主動和自覺的行動!
文化傳播需要傳播文化的能力,傳播文化需要文化傳播的自覺。
相關熱詞搜索:文化傳播 自覺 傳播 傳播文化需要文化傳播的自覺 文化與文化自覺 文化自信文化自覺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