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于“人性假設下”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論的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19-08-11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 要] 高等教育管理理論是一項研究高等教育管理過程和規(guī)律的科學,把教育管理問題當作對象,以教育學和管理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為基礎。為了更好地探究“人性假設”下高等教育管理理論的發(fā)展,把握高等教育管理理論演化的軌跡,選取歷史上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幾個人性假設,結合當前高等教育管理理論互相分析,展示管理理論背后被隱藏的一些人性基礎。
[關 鍵 詞] 人性假設;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8-0223-01
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是美國的一名著名的管理心理學家,他在《企業(yè)的人性方面》一書中提出了“人性假設”的概念。書中說道:“在每一個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背后,都隱藏著某些關于人性及其本質的基本看法,即人性假設。”
一、高等教育管理理論與“人性假設”的淵源
。ㄒ唬敖洕恕奔僭O
在18世紀,英國有個著名學者叫亞當·斯密提,他提出了“理性經濟人”的假設,這一假設對現代管理學說和高等教育管理理論的形成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此后的兩百多年里面,人類社會的管理活動都受到來自于此的重大影響,這個假設導致這段時期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論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金字塔式的層式結構管理體現在學校的組織結構上面,強調下級對上級的服從;(2)管理采取剛性管理,大量采用制度和規(guī)范的管理方法;(3)實踐中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而是過于強調老師的權威。
。ǘ吧鐣恕奔僭O
人性善是“社會人”假設的基礎,這個假設對于人性的要求十分重視,對于參與人的人際關系,社會和心理的需求也十分重視!吧鐣恕奔僭O認為人際關系才是提高學校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這個時期受到“社會人”假設影響下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論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1)采用“民主參與式”的領導管理模式,對于學校的各種事物,人們有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2)采用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方法,把管理的重點集中在如何激發(fā)人們的積極性上,通過一定的鼓勵和引導,更多的以自律性管理為主,以此達到學校的管理目標;(3)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教學實踐目標,認為學生在學校不僅僅是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更多的應該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個性。
(三)“文化人”假設
迪爾和肯尼迪在20世紀80年代才提出這一假設,他們強調人與其他動物的區(qū)別就是“文化”,人處于文化管理的中心地位,學校通過文化的不斷建設來發(fā)揮文化的功能,提升和加快學生和學校的雙向發(fā)展,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加強學生價值觀和信念等文化要素的培養(yǎng),這也漸漸成為當今人們的共識。
二、人性假設和當下高等教育管理理論
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人們對于人性的認識各不相同,而在社會主義的經濟條件下,人們也一直在開展對于人性的探索。
“倫理人”假設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主要特征,是以人格和倫理的完善為主要價值目標,它的觀念是倫理至上。從某些方面來講,這也是影響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長期停滯不前,逐漸由盛轉衰的原因之一。
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市場經濟逐漸深入,中國的人性假設受到了大范圍的沖擊,人們仿佛由傳統(tǒng)的“倫理人”或者現代計劃經濟下的“政治人”轉變成了“經濟人”。金錢的觀念達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成為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發(fā)展力量。人性假設也在不斷地變化,他們提出了“文化人”“復雜人”等來對“經濟人”不斷進行補充和修復。
三、“現實人”人性假設
以如今的社會經濟條件,現實生活中的市場經濟在人性假設中具有怎樣的本質和特點,對于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管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無論是人性假設理論還是高等教育管理理論都取決于經濟條件。
我們可以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異樣性特點,借鑒東西方不同的人性假設理論,去其糟糠,大膽批評、傳承,從而進行綜合創(chuàng)新,才能提出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人性假設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人性假設還是“現實人”,而這種人性假設對高等教育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管理說到底就是對人的管理,管理的量和人性相結合,并且以人為本是和諧管理高等教育的基礎。如果說之前的管理理論要素是系統(tǒng)內部管理的話,現在人們的關注點更多的是集中在系統(tǒng)內部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甚至是系統(tǒng)本身整體和外界環(huán)境的關系。
高等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代表著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也在不斷增加,不同管理理論的形成都離不開人性假設的引導。而人類對于自身認識的不斷科學化和全面化也引導著高等教育管路理論的不斷科學化。
四、總結
高等教育管理理論的核心是以人才的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為核心任務的。知識的生產不應該依靠數量和成本來計算,應該以培養(yǎng)的人才質量和產生的成果大小來確認。因為高等教育環(huán)境的強制和嚴格控制性,新學術、新技術和新觀念很難在其中產生。
參考文獻:
[1]馮契.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2]馮忠良,伍新春,姚海林,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