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思想?yún)R報范文:提高生活水平】 黨員思想?yún)R報2018
發(fā)布時間:2018-11-04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敬愛的黨組織:
母親曾幾次大發(fā)感慨:我原以為有兩眼窯,就夠住了,萬萬沒有想到還要蓋房子……
母親每一次所發(fā)感慨,雖然形式大致相同,但內(nèi)容稍有不同。她最后一次大發(fā)感慨時,他們家已經(jīng)搬到陜縣錦繡園小區(qū)的別墅里去了。那是一套兩層小樓,290多平米,坡形屋面,有花園、有車庫,水電暖齊全,裝修豪華,這是我八十多歲的老母親所不曾想到的。她這里走走,那里看看,甚至悄悄爬上閣樓,嚇得我們大呼小叫,唯恐她有啥閃失。這所別墅唯一顯現(xiàn)農(nóng)民特征的,是原來的草坪被改一畦畦菜地,青的綠的紫的紅相雜著,別有一番意趣。
母親感慨中的兩眼窯是什么樣子呢?那是我和哥哥的出生地,我們在這兩眼窯洞里,曾度過18年的歲月。
我們住在三門峽市陜縣大營鎮(zhèn)溫塘村,過去村里多地坑院,我們的兩眼窯洞就在村南的一個地坑院里。從父輩們的口中得知,那所院子落成于1944年,令大家記憶深刻原因不僅因為那一年我的父母大婚,更重要的原因是那一天日子鬼子打了過來,母親被抓,最后跳入了深溝才得以幸免于難。那院子后來也被鬼子所占,做了他們的指揮所,年幼時我還看到過墻上的日文報紙。
那所地坑院占地足有一畝大,外面有圍墻,有大門和門房,小時候我只看到殘破的圍墻,看不到大門和門房了,也許它們毀于戰(zhàn)火吧。門房的旁邊有坡道,順著坡道的臺階拾級而下,通過三道門,便可下到地坑院里。我們的院子就像一口巨大的井,深約五六米,四面鑿著十一眼窯洞,院中深挖一井,叫滲坑,用于排水。這十一眼窯洞,一眼是公用廁所,五眼屬于我的大爺大奶,三眼是我二伯家的,兩眼是我家的?磥磉@所院子當(dāng)年是爺子輩的人合伙挖的了。我家北窯里有一通火炕,一張柴火桌子,兩張柴火椅子(沒有油漆的家具),除了吃飯的家伙,別的什么也沒有了。因為北窯朝陽,一家人一年多住于此。西窯也是一通土炕,一張油過漆的桌子,兩張椅子,一個木柜。幾家人在院子里養(yǎng)著豬、牛、狗、雞等家畜,院子里整天是雞鳴狗叫,豬跑羊叫喚,又臟又亂。那時候村里也有平院子,但基本上都是土窯洞,家里的情況也基本相似。
小時候我很奇怪,大家為什么非要挖坑而居呢?出入多不方便呀!挑水,下糧食,出糞,樣樣都是出力活,靠的是全人的肩膀呀。如果滲坑淤了,遇到夏天下暴雨,還有被淹的可能。我記得很清楚,一下暴雨,父親便光著腳,披著雨衣,顧不上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拿著鐵锨跑崖頂堵水引流去了。我們也都養(yǎng)成了習(xí)慣,如果天變了,會自覺拿著锨到崖頂上找老鼠洞,螞蟻窩,用土夯實,以防雨水順洞鉆進來,淹了我們的地坑院。我一向很懼怕地坑院那長長的坡道,如果回來晚了,常常在窯坡口逡巡再三,如果等不到人和我同路,得唱著歌才敢下去。哥哥們時常惡作劇,突然在暗處一聲怪叫,我立刻尖叫一聲,癱軟在地上了。那時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住到平院子里。然而這種期待是漫長的,小學(xué),初中,以至升到高中,村里還是老樣子,我們家也還是老樣子。
1978年,哥哥高中畢業(yè),回來即做了生產(chǎn)隊的保管,他像所有知識青年一樣,立志要改變農(nóng)村的面貌。然而僅僅一年時間,這個16歲的少年就深深體味到農(nóng)村的貧窮、生活的艱辛和世事的艱難。生產(chǎn)隊的人可以因為芝麻大的小事,吵鬧幾天不止。大家出工不出力,一起混著貧窮而單調(diào)的日子。我們家人口少,父母吃苦能干,一年下來,也只有百而八十塊錢的節(jié)余。1979年,溫塘村的土地開始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哥便辭去了保管的職務(wù),和幾個人遠赴蘭州炸麻花賣。兩年后他回來了,不僅帶回來有自行車、縫紉機、手表,還有幾千塊現(xiàn)金,他還非要把父母從三爺家繼承的三眼平院土窯扒了,蓋成平房。1982年,房子蓋成了,他又花了四百塊錢,抱回了一臺12吋的電視機。記得當(dāng)時電視上正熱播《霍元甲》,村里人聽說我們家買了電視機,都跑來了,父親只好把幾塊板子用磚頭支在中間的大屋里,供大家坐。我們家人如果沒有提前坐進去,就只能坐在屋外聽聲音了。
終于搬進平院了。三間房子一磚到頂,水泥地面,樓板封頂,前后玻璃大窗,家具是新打的,自來水也接到院子里,還有電視可看……這也是我所沒有想到的,更是母親想不到的。這與通風(fēng)不好,采光不好,出入不便的地坑院相比簡直天壤之別。我們的院子還很大,清一色十棵棗樹,春有花香,秋有收獲。院外的打麥場邊,哥還支了混凝土的乒乓球臺,大家可以打乒乓球,
打羽毛球玩。一切都好得不能再好了。母親說這下好了,咱再也不用蓋房子了,這所房子就把我和你大送到老了。這只能是母親的一廂情愿,她的思維沒有辦法禁錮哥哥的思維,之后哥以他超人的智慧不斷創(chuàng)造著令母親瞠目結(jié)舌的事情。
八九十年代,溫塘村人買汽車搞運輸成風(fēng),好多人家靠搞運輸?shù)拇_發(fā)了財,以致我們村的溫泉汽車運輸公司曾一度全國有名。但哥卻卻辟一徑,1989年,他看準(zhǔn)了村南山上上的石灰石資源,頂住了許多困難,開辦了白灰廠。1992年,他又瞄準(zhǔn)了村里的礦泉水資源,在當(dāng)時的豫西水泥廠的旁邊圈地三畝,蓋起了龍泉浴池,經(jīng)營浴池飯店。之后,他又在浴池對面建起了龍泉賓館……
此時,溫塘村辦企業(yè)發(fā)展迅速,除了過去的石料廠,白灰廠,又增加了化工,養(yǎng)殖、礦泉水等大型企業(yè),安置了大批的剩余勞動力。個體企業(yè)更是風(fēng)起云涌,多以浴池、建材、飲食為主。老百姓紛紛從地坑院出鉆出來,住進寬敞明亮的平房中。
XX年,父母因為年事已高,搬到龍泉浴池和他們的兒孫們同住,雖然也還是平房,但里面有廚房,有衛(wèi)生間,冬有暖氣,夏有空調(diào),較之前的平房本質(zhì)上有了很大的差別。
XX年,我搬進了我的“別墅”。之所以加引號,可想而知它并不是什么別墅。那時我在臨街處買了一塊地皮,因為財力有限,雖然設(shè)計是兩層別墅,但我只先蓋了127平的住宅,建筑業(yè)界同仁戲稱我的房子是別墅。我的房子瓷磚鋪地,整體廚房,高檔衛(wèi)浴,裝修前衛(wèi)、淡雅、時尚,凡來過我家的人都說,這哪會是一個農(nóng)民的家呀!
村里的家用轎車漸漸多起來,新一輪換房子也開始了。這節(jié)段,大家的房子多是二、三層小樓,設(shè)計注重了功能化和人性化,裝修或簡約或豪華,都注入了時尚元素,還把礦泉水引到了廚房和衛(wèi)生間。村里也投入大量的財力,硬化道路,建造公廁,安裝路燈,徹底改變了農(nóng)村臟亂差的局面,我們村因此也成了全國有名的文明村。哥哥雖然早在1995年就買了汽車,還換了好幾次,并且一次比一次高檔,卻遲遲不見換房子,許多人都說這和他的身份不相附合。XX年,他終于決定為全家蓋房子了,但卻不是蓋在村里,而是蓋在陜縣政府后面的錦繡園小區(qū)。當(dāng)時親戚朋友都反對,這么一小塊地皮就得好幾萬塊錢,不劃算,村里又不是不給地皮。房子蓋成了,大家都覺得對,房子蓋在小區(qū)里,水電暖配套設(shè)施齊全,父母年齡大,行動不便,住在這里再也合適不過了。
父親患帕金森綜合癥已經(jīng)好多年了,行動不便。有一天,他突然悄悄地從輪椅上站起來,走進了客廳,巡視了一圈兒,難掩對新房子的喜歡之情。父親年輕時曾做過村青年隊的隊長,村辦企業(yè)的廠長,掄大錘,放山炮,拉二胡,唱大戲,也算村里的能人,可他卻沒有能力帶領(lǐng)家人走出地坑院,住到平院子里。母親一輩子精打細算,吃苦耐勞,可常常用盡智慧,還不能使一家四口人吃飽穿暖。他們兩個經(jīng)歷過跑日本,經(jīng)歷過解放戰(zhàn)爭期間的拉鋸戰(zhàn),經(jīng)歷過農(nóng)業(yè)合作社,經(jīng)歷過六零年的低標(biāo)準(zhǔn),親眼目賭了改革開放后農(nóng)村翻天履地的變化,怎么能不讓他欣喜若狂,感慨萬端呢?母親說:不管怎么說,我和你大也算拽住好日子的尾巴了,能多活幾年就是我們的福氣。我真希望他們都能活100歲,這樣他們還能看到我們家更大的變化,哥不是正在蓋一所大型的洗浴中心嗎,不是在鄭州又包了一座賓館嗎?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也許會有人說,你們家的變化不能代表溫塘村的變化,更不能代表全國農(nóng)村的變化,現(xiàn)在真正能住起別墅的農(nóng)村人能有幾個呢?我要說,是的,不能代表整個溫塘村的變化,更不能代表全中國農(nóng)村60年來的變化,但從我們家的變化足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說明農(nóng)村的生活水平的確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地坑院,到平院子,到別墅,住宿條件的變化正說明陜縣農(nóng)村60年的巨大變化了,說明黨和國家的對農(nóng)政策的變化。我們的日子就像宋祖英《越來越好》里唱的那樣,越來越好了。既然趕上了盛世,那就讓我們就享受太平吧!
相關(guān)熱詞搜索:2018年思想?yún)R報范文:提高生活水平 2015入黨思想?yún)R報范文 2015年入黨思想?yún)R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