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的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1-20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阜陽的歷史篇一:阜陽的歷史名人

阜陽的歷史名人

姓名:宋志明 院系:建筑工程系 班級:10土木(2)班 學(xué)號:10170102032 電話:13598712189 郵箱:

1429274434@qq.com

阜陽的歷史名人

阜陽行政區(qū)域劃分

阜陽歷史悠久,名人輩出。這里是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故里,詩人嵇康的桑梓。中國文學(xué)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歐陽修、曾鞏、蘇軾曾在這里為官多年。以及南宋名將劉琦在阜陽曾經(jīng)打敗金軍,打敗了金人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這場以少勝多,膾炙人口的戰(zhàn)爭便是“順昌大捷”!

管 仲(前723一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謚號敬,因以敬仲稱之。潁上人(今縣北10公里管谷村)。春秋時杰出的政治家。出身貧寒,早年與鮑叔牙游,合伙經(jīng)商,因母老家貧,常受鮑叔牙資助,成為摯交。齊襄公亂政時,助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位,失敗后,經(jīng)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他治齊40年,

對內(nèi)政、經(jīng)濟、軍事都進行了全面改革,制訂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略。提出“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的論點,把禮、義、廉、恥看做國之四維,認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牧民》)。他還特許在庶民中選拔人才,予以破格提升,重視獎勤罰惰。并合理劃分行政區(qū)域,把行政組織同軍事編制相結(jié)合,統(tǒng)一軍政領(lǐng)導(dǎo),增強國防力量。從此,國力大振。對外以“尊王攘夷”相號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著有《管子》一書,共86篇,今存76篇。鮑叔牙

潁上人(晉張?zhí)幎取读凶印ちγ纷ⅲ骸肮苤、鮑叔牙并潁上人”),生卒年月無考,是春秋初期齊國德高望重的大夫,晚年被封為相國,以知人著稱。青年時與管仲是同鄉(xiāng)好友,深知管仲的為人和才能,始終以禮相待,處處照顧,成為莫逆之交。后因齊國內(nèi)亂,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奔莒,管仲隨公子糾奔魯。及襄公被殺,小白得內(nèi)援回國,被立為齊君(即齊桓公),擬任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從大局出發(fā),卻而不受,并力勸桓公釋管仲之囚,任管仲為相,自己甘居其下。管仲也很尊重鮑叔牙,他常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相繼去世,齊桓公再三請他為相,他才受任,在治理國政中,仍繼續(xù)施行管仲的政策,使齊國保持霸主的地位。后來人稱頌高尚而親密的友誼為“管鮑之交”。他分金、讓賢的美德傳為千古風(fēng)范。

阜陽的歷史篇二:阜陽歷史文源

阜陽可供參觀的歷史文源

摘要:阜陽擁有豐富的可參觀的歷史古跡。阜陽風(fēng)景優(yōu)美,潁州西湖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齊名,潁上縣八里河公園為國家AAAAA級風(fēng)景區(qū)、阜陽生態(tài)園和迪溝生態(tài)園均為國家AAAA級風(fēng)景區(qū)。阜陽剪紙、潁上花鼓燈、界首彩陶等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阜南縣出土的商代青銅器龍虎尊被列為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之一。

關(guān)鍵字:阜陽,歷史文源,風(fēng)景名勝,歷史名人。

阜陽襟帶淮河,懷抱西湖,淮河的重要支流沙潁河、汾泉河呈“Y”形在阜交匯,東城河、南城河、西城河、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一道河、二道河、濟河、古泉河等河網(wǎng)縱橫交錯,慧湖、瑤池、西城河內(nèi)河、八中塘等溝塘星羅棋布,“水”構(gòu)成了阜陽最重要的自然景觀元素。城區(qū)擁有大小18條河流,在北方城市并不多見。阜陽的18條河流都已打通,形成了統(tǒng)一的水系,重現(xiàn)了古潁州“三清貫潁”美景,18條河流如18根蠶絲,織造出皖北的“濱水城”。

一:歷史沿革

阜陽市歷史悠久,人文蔚盛。歷史上以潁州(今阜陽市區(qū))為中心的南部開發(fā)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陽境內(nèi)即建立了媯姓的胡子國,臨泉境內(nèi)的沈子國,潁上境內(nèi)的慎等。

春秋戰(zhàn)國時,又出現(xiàn)了太和原墻的原陽,倪邱的新,臨泉的寢等縣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漸形成。秦代始置汝陰縣,漢屬汝南郡。三國魏置汝陰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28年)置潁州[3] ,隋設(shè)汝陰郡,唐設(shè)潁州,宋設(shè)順昌府,元屬汝寧府,明屬鳳陽府。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潁、亳二州首次并為統(tǒng)一版圖。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亳縣復(fù)升為州,分出。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潁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并以潁州本轄新置附郭縣,乾隆皇帝依奏賜名阜陽縣[4] 。潁州府不僅包括今阜陽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區(qū)霍丘縣的大部分地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shè)立阜陽地區(qū)專員公署,下轄八縣一個行政辦事處。

1998年2月,亳州市從阜陽市劃出,由省直轄。2000年5月,國務(wù)院批準(zhǔn)設(shè)立地級亳州市、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劃歸亳州市管轄。目前,阜陽市轄界首市和太和、臨泉、潁上、阜南四縣及潁州、潁泉、潁東三區(qū)。

二:風(fēng)景名勝

2.1 潁州西湖

潁州西湖位于阜陽市西9公里處,系安徽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濕地公園。遠景規(guī)劃70平方公里,省政府批準(zhǔn)一期規(guī)劃24.32

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平方公里,是一個以歷史文化為核心的、集生態(tài)濕地旅游、休閑度假、會議餐飲為主題 的綜合型旅游休閑度假區(qū)。主要有蘭園、怡園、女郎臺、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園、清漣閣、九曲橋、梳妝臺、蘇堤、歐堤等二十多個景點。另有與景區(qū) 相比鄰的面積為6平方公里的國家濕地公園。

潁州西湖曾與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揚州西湖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湖。北宋歐陽修寫《采桑子》十三首,連用十個“好”字贊美潁州西湖。蘇軾曾有數(shù)十篇贊美潁州西湖的詩詞,留下了“西湖雖小亦西子,縈流作態(tài)清而豐”、“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這些盛贊潁州西湖的名句。

2010年8月,《潁州西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總體規(guī)劃(2008-2020年)》修編方案獲省政府批準(zhǔn)。2011年3月, 潁州西湖管委會會同市規(guī)劃局、市旅游局,經(jīng)過公開招聘,由中國·城市建設(shè)研究院與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園林學(xué)院編制景區(qū)24平方公里控制性規(guī)劃和湖區(qū)6平方公里修 建性詳細規(guī)劃。2012年12月,“兩個規(guī)劃”通過專家評審,規(guī)劃按照“東娛樂”、“西休閑”、“中觀光”的格局,打造“三圈”、“八區(qū)”,形成“一湖連 兩河,一脈生兩翼”的景區(qū)結(jié)構(gòu),努力把潁州西湖打造成為以歷史文化為核心、以現(xiàn)代娛樂、休閑、度假為重點、集生態(tài)濕地觀光旅游、會議餐飲為主題的文化之 湖、娛樂西湖、休閑之湖和生態(tài)之湖。

2.2 八里河風(fēng)景區(qū)

八里河風(fēng)景區(qū)南臨淮水,東瀕潁河,北距潁城8公里,西迄阜陽60公里,東南距合肥170公里。其主園區(qū)即“世界風(fēng)光”、“錦繡中華”、“碧波游覽區(qū)”、“鳥語林”占地面積3600畝,享有“天下第一農(nóng)民公園”之美稱。

“錦繡中華”集東方建筑藝術(shù);融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如蘇式園林,白雀寺廟,人民豐碑,張公山等。

“碧波游覽”占地3000畝,過長城,走木橋,登湖中群島,觀河馬,鱷魚,逗群猴,看神龜蟒蛇;觀賞蒙古野驢,新疆野馬、蒙古駱駝、海豹、狗熊、長頸鹿、熊貍、黑天鵝等眾多世界珍稀野生動物。六十多個木屋和鐵皮房,風(fēng)格迥異,分布在湖中湖柳堤上。漢民俗文化村,載取漢民族在歷史文化進程中的片段,集中展現(xiàn)當(dāng)?shù)貪h民族六十年代以前的生產(chǎn)生活畫面。湖中湖北側(cè)白塔南面的百米天池浴場。

“游樂場”坐落在“世界風(fēng)光”園西側(cè)設(shè)施齊全, 讓人品味多種意境。游泳池深淺各異,跳臺高低不等;兒童樂園幾十種電動玩具。

“鳥語林”樹木假山、曲徑水池供鳥兒生息,鳥類近百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鵝綠孔雀、白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天鵝、鴛鴦、白枕鶴、灰鶴、白鷴、白額雁、禿鷲等。八里河鳥語林是一個人鳥共樂的天然場所。

2.3迪溝生態(tài)樂園

迪溝生態(tài)旅游風(fēng)景為國家AAAA級風(fēng)景區(qū),位于潁上縣東北部的迪溝鎮(zhèn)(原名:湯店鎮(zhèn)),地處濟河,西肥河交匯處,東臨鳳臺,北與利辛相接壤,204省道縱穿南北。在小農(nóng)場的基礎(chǔ),建成了生態(tài)旅游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旅游風(fēng)景區(qū)。整個風(fēng)景區(qū)由竹音寺,五百羅漢堂和生態(tài)園組成。五羅漢堂非 常完整,且全部由香樟木整雕而成,堪稱“中國雕塑藝術(shù)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竹音寺與五百羅漢堂合璧一處,構(gòu)成了完整的佛教文化場所。迪溝生態(tài)園為潁 上縣湯店鎮(zhèn)興建的集動植物養(yǎng)殖繁育、觀賞為一體的生態(tài)園林。內(nèi)有數(shù)百只孔雀、上千只水鳥以及天鵝、鷹鷲、鴕鳥、鸚鵡、大象、老虎、獅子、矮馬、猴子、狗熊 等飛禽走獸和數(shù)百種植物。

2.4阜陽生態(tài)園

阜陽生態(tài)園位 于安徽省阜陽市城北新區(qū)(古潁州西湖遺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全國休閑農(nóng)業(yè)與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點、全國休閑農(nóng)業(yè)與鄉(xiāng)村旅游五星 級園區(qū)、全國科普基地、全國林業(yè)科普教育基地。風(fēng)景區(qū)始建于2001年7月,2002年5月1日開園,是一家以農(nóng)業(yè)觀光為主線集“農(nóng)業(yè)示范、科普教育、生 態(tài)環(huán)保、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的著名旅游景區(qū),總面積1200畝,有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園、熱帶植物園、精品果園、采摘園、江南水鄉(xiāng)、九和塔、龍泉瀑布、豎琴廣場、熊 貓館、百鳥園、歐陽修故居——會老堂、

阜陽的歷史篇三:阜陽由來

核心提示:自清雍正十三年設(shè)立阜陽縣以來,幾百年來,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阜陽”一詞的含義是什么?清雍正帝為何賜名“阜陽”?然而,無論是東漢時期的阜陽侯,還是清代的阜陽縣,阜陽似乎都應(yīng)與臨泉黃嶺有關(guān)。歸根結(jié)底,因為黃嶺是最早出現(xiàn)“阜陽”二字而得名。時光久遠,探尋阜陽之名的來歷及歷史沿革,今人再次將目光投向臨泉黃嶺。

阜陽歷史文化是中原文明發(fā)祥地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早在商代以前,人類有文明史的記錄中,阜陽就有人類存在的遺存。從考古發(fā)掘出來的出土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原始部落群在潁河沿岸定居,屬大汶口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

阜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殷商時期為淮夷部落,西周曾在此分封數(shù)個諸侯方國。阜陽最早被稱為胡子國。隨后為汝陰、汝墳、潁州、清丘、信州、順昌等地名。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潁州升為潁州府,增置阜陽城,這也是今天阜陽歷史上的稱呼。

自清雍正設(shè)立阜陽縣以來,幾百年來,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阜陽”一詞的含義是什么?為此,清道光九年(1829年)修撰的《阜陽縣志》曾專文進行了考證,但其文終無定論,最后不得不把問題推給了雍正皇帝,說“阜陽”之名,是皇帝欽定,“無庸以管蠡窺測”。事實真是“無庸以管蠡窺測”嗎?難道真的沒有答案。

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讀者不斷來電詢問,雍正帝為何將新設(shè)縣城賜名“阜陽”?設(shè)置阜陽地名的根源又是什么?歷史上是否有阜陽城?

東漢永初二年(108年),漢順帝封濟南簡王劉錯之子劉顯為阜陽侯,他的侯國也就是今天的臨泉黃嶺鎮(zhèn)。劉顯在位三年去世,兒子劉悼繼承王位。此后,再不見史書記載。直到清雍正時期,將潁州升為府治,而將潁州城區(qū)賜名“阜陽縣”。然而,雍正為何賜名“阜陽”則成為歷史之謎,幾百年來成為許多史學(xué)者孜孜不倦的研究,及至今天還不能解惑。

拋開一切因素,我認為,無論是東漢時期的阜陽侯,還是清代的阜陽縣,阜陽似乎都應(yīng)與臨泉黃嶺有關(guān)。歸根結(jié)底,因為黃嶺是最早出現(xiàn)“阜陽”二字的。時光久遠,探尋阜陽之名的來歷及歷史沿革,今人再次將目光投向臨泉黃嶺。

2008年1月4日,在臨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雷振的安排下,我與縣委宣傳部孫杰等同志一行前往黃嶺鎮(zhèn)。黃嶺鎮(zhèn)黨委書記葛旭光對黃嶺當(dāng)?shù)貧v史文化非常感興趣。在他的陪同下,我們用一天的時間觀看了黃嶺鎮(zhèn)崗上遺址,并走訪了一些在當(dāng)?shù)貙W(xué)識淵博及對黃嶺歷史了解的老人。

走近崗上遺址

黃嶺位于臨泉縣城西15公里,流鞍河蜿蜒東西,穿境而過。1986年,黃嶺區(qū)轄黃嶺、白廟、前林、洼張、姚集、史寨、李老莊等7個鄉(xiāng)。1992年,黃嶺鄉(xiāng)、前林鄉(xiāng)、洼張鄉(xiāng)合并為黃嶺鎮(zhèn),F(xiàn)有土地5.9萬畝,人口6.8萬多人,下轄28個行政村。

在葛旭光書記帶領(lǐng)下,我們首先驅(qū)車來到黃嶺鎮(zhèn)小學(xué)。原黃嶺鎮(zhèn)小學(xué)校長、今年72歲的侯立法老人說,黃嶺崗上遺址以前稱呼很多,有黃土嶺、黃牛嶺、黃河嶺、皇后陵、黃崗、崗上等好多種叫法,現(xiàn)在大家都稱黃嶺崗上。他回憶,解放前,他十幾歲時候,看到黃嶺崗上土堆有10多米高,還有一些一人多粗的大樹。后來,平整土地,大土堆沒有了,大樹也砍伐了。同時,他還說了當(dāng)?shù)貍髡f借金馬駒子和金碗金筷子之類的傳說,因我知道阜陽各地不少地方都有類似的傳說,說從前借金碗對著土堆磕幾下頭就能借著,后來碰到貪財?shù)慕枇瞬贿,此后便不出現(xiàn)了。因我也曾寫過這方面的文章,故省略筆墨不再敘述。

隨后,我們來到黃嶺行政村書記侯英家中。她說,聽老人說在黃嶺崗上還曾扒出墓葬,磚頭都是爛半截的。幾年前,百姓在崗上還建有一座小廟,逢節(jié)日也會有一些村民前去燒香拜祭。

在侯英帶領(lǐng)下,我們一行人來到黃嶺崗上遺址。離崗上還有幾百米遠,便遠遠地看到了在莊稼地里有個大土堆,離遠看就是一座小土山,因為在一馬平川的莊稼地里它是那么顯眼。走近了便頓時為眼前的景象所吃驚,沒想到在這如此偏僻的地方竟會有一座古遺址。這是一座大約有3米高的土堆,約占地兩畝,上面荒草萋萋,因天氣已是寒冬,草已枯黃。僅有幾

棵大泡桐樹及水杉樹,在上面顯得孤寂冷清。同時還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廟,說是小廟倒不如說是搭了一個小庵棚,不過四五平方米,非常狹窄,里面全部是村民自發(fā)送過來的觀音像,村民只是逢年過節(jié)前來拜祭。

那天去的時候,天氣非常晴朗,午后的陽光暖暖地照在崗上。有兩位老人在小廟前曬太陽。于是,我們走上前去與這兩位老人攀談起來。

在崗上村世代居住、今年85歲的侯學(xué)夢老人回憶,這是一座大土堆,當(dāng)?shù)厝私汹W印.?dāng)年占地約有十畝,后來被村民逐步占用,以至今天僅剩余幾畝。1958年平整土地,在這土堆上面挖出來一口古井。古井沿上還有一圈磚頭,是券形磚頭,井里則填滿了帶花紋的半截磚頭,因井已被磚頭所覆蓋,僅能看到2米深度。在土堆附近的莊稼地里,村民又挖出來幾件陶器、陶樓、陶香爐等,都叫村人砸碎扔在地里了。同時,還挖掘出來一個像眼鏡盒的青石,像前朝(稱殷商)武器,還有骨刀、骨針及石斧等。他還說,在上個世紀(jì)九十年代,在崗上村老街里,還挖出不少筒瓦。

與侯學(xué)夢老人居住同村、今年74歲的侯明昌老人說,他聽父親在世時說,這座崗子稱孤堆,誰若破壞這孤堆土就會生病,手會爛掉,在崗上種莊稼也會得病。據(jù)說1958年平整土地時,一位姓侯的村民把土移走后,接著他又在崗上種上了莊稼。誰知,不到一年,他的家人就開始生病,兒子和女兒的雙手都莫明其妙地發(fā)癢潰爛了。因此,這位村民嚇得不敢在崗上種莊稼。以至到現(xiàn)在,崗上還是一片荒蕪。說完,侯明昌老人站起身來,指著這片荒坡讓我仔細看。

接著,侯明昌老人又說出一些讓人驚喜交集的事情。他說,沒解放前,村里曾有一匹馬受驚嚇,瘋狂地跑到莊稼地里亂竄,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匹馬竟然在崗上北20米的莊稼地里踩出一個大窿隆。村民前去觀看才知道那是一座黑深深的古墓,但當(dāng)時沒有人敢下去看,當(dāng)時就給封存了。侯明昌用手指著馬踩的地方,我們估量離崗上有50米遠距離。

上個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村民侯成林在崗上東邊犁地時,犁地的牛在莊稼地里竟踩踏了一個大洞,悶著頭犁地的那頭牛當(dāng)即就跌進去了。把犁地的侯成林嚇壞了。他伸頭一看,才發(fā)現(xiàn)是一座大墓。后來,他回去找人抬牛,大家下去一看墓葬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沒有,金銀銅鐵都沒有。

后來又過了幾年,村民抗旱澆棉花時,又在地里澆出一個大洞,里面也是一座大墓。但都是空墓,沒有東西。他還說出1958年深翻土地時,村民曾挖出一鐵熨斗。侯明昌所說的鐵熨斗我懷疑和侯學(xué)夢老人說的眼鏡盒是一樣?xùn)|西。但當(dāng)時忘記向兩位老人核對。

我們還是看一下當(dāng)?shù)厥妨嫌涊d的黃嶺崗上遺址。據(jù)臨泉《古沈風(fēng)貌》載:“崗上遺址位于縣城西30里黃嶺鎮(zhèn)東北二里處的崗上村頭。東西長800米,南北寬200米,高3米。南部和西部是斷層,斷層處暴露出有燒土層和遺跡層。出土有蚌鐮、骨鏃、骨針、骨鏢、古鏃、石斧、陶紡輪、陶罐、獐牙、鹿角等大量遺物,屬新石器時代至商代時期的遺址”。

《臨泉縣志?古遺址》載:“崗上遺址,位于姚集鄉(xiāng)(原屬黃嶺區(qū))崗上村南50米處。呈長方形高臺,面積2.08萬平方米。出土有商代的陶鬲、陶罐、石錛、骨針、蚌刀等,屬于商周時期遺址!薄杜R泉縣志?古城址》載:“阜陽城址,位于黃嶺集北,為漢代城址”。

阜陽的歷史沿革

想知道阜陽的來龍去脈,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一下阜陽歷史上的行政變更。阜陽春秋時期稱胡子國,子爵,歸姓。為何以胡為國名呢?西周分封的諸侯國中很多都是由氏族部落上升而來,而胡國的先民據(jù)認為是東夷族中的一支胡部落,所以胡國名稱的由來大概就是部落名稱的沿襲和延伸。胡國作為阜陽最早的名稱影響很大,后世常以胡城代指阜陽,南北朝時期梁朝曾一度在阜陽置有胡城縣,五代詩人杜荀鶴的一首《再經(jīng)胡城縣》流傳甚廣。同時,還有宋代詩人賀鑄的《歷陽十詠之四謁胡城》。不過,也有史家認為梁朝置的胡城縣是今天的河南省舞陽

縣北。

春秋時期稱為胡子國的有兩個,一個是姬姓胡子國,位于今天的河南郾城,是周王室之后。另一個是歸姓胡子國,就是今天的阜陽城西北一公里處。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潁水東南經(jīng)胡城東岸,故名胡子國!泵鳌墩聺}州志》載:“縣西北二里有春秋胡子國”。對于歸姓胡子國的興建,喜愛研究阜陽歷史文化的市委秘書長亓龍經(jīng)過多方查閱資料考證,在其所著的《回望潁州》一書中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被迫遷移而建。歸姓起源于堯舜時代的后夔,被稱為歸夷,是東夷集團的一支,原居于河南商丘一帶,后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被迫四處遷移。其中一支遷居于潁州汝陰,并在此建立了胡子國。二是因封爵而建。殷商時,后夔的后裔歸伯,被封于汝陰胡亭,所以其國名曰:“歸胡國”。因是子爵,故稱胡子國。《通志?氏族略》載:“胡子國,歸姓,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姓”。公元前512年,胡子國被楚昭王所滅,其地并入楚國。還有資料顯示,歸姓胡子國又稱麩國。周初甲骨及周穆王時的銅器銘文都多次提到胡麩、麩國。1973年在陜西藍田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麩叔鼎,銘文中所說的麩國,就是文獻中歸姓的胡國”。

戰(zhàn)國時期,即公元前495年楚滅胡,改稱汝陰地,阜陽屬楚地。秦滅六國,(公元前223--211年)在今阜陽、阜南、利辛等縣境置汝陰縣,屬陳郡。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封功臣夏侯嬰為汝陰侯。屬汝南郡。王莽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更始二年(24年),劉玄封劉信為汝陰侯。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劉秀改汝墳為汝陰縣,屬汝南郡。

汝陰因縣址位于古代汝水之南而得名。此后,汝陰之稱一直延續(xù)到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兑菅拧吩唬喝觋幵谌晁幰。汝陰一詞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陰之田求成於鄭”。但也有說這里的汝陰卻是今河南郟縣、葉縣一帶。汝陰在漢代典籍《史記》、《漢書》中卻寫成“女陰”,如《漢書?地理志第八》曰:“女陰,故胡城”。從阜陽雙孤堆漢汝陰侯墓中發(fā)掘出的文物中,出現(xiàn)“女陰侯”三字。汝陰為何被稱為“女陰”呢?一說秦末楚漢相爭,致使這一地區(qū)男丁稀少,耕作蠶桑,俱有女子,故稱女陰。二說因汝水改流,原來的河道逐漸干涸,汝無水為女,因此稱“女陰”。《水經(jīng)注?汝水注》載:“本汝水別流,其后枯竭,號曰‘死汝水’,故其字無水。”為此,酈道元認為,“汝女,乃方俗之音,故字隨讀改。”后人多取酈道元之說。

潁州之稱始于北魏孝昌四年或武泰元年(孝昌、武泰同為孝明帝年號,即528年),因城臨潁水而得名。此后,除宋代一度改稱順昌外,潁州之稱一直沿用于隋唐金元明清各代。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英宗封子趙頊為潁王,趙頊于1068年即位后即為宋神宗,因潁州為“飛龍之地”。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將原潁州升格為府,名順昌府,寓“順天者昌”之義,這就是順昌之名由來,并沿用至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占領(lǐng)時為止!案逢枴倍忠娪谑芳,始于東漢。據(jù)《后漢書?濟南安王康傳》記載,永初二年(108年),安帝封濟南王劉錯的四個兒子“為列侯”。劉錯死后,其子劉香立為嗣!跋懔⒍辍^,無子,國絕。永建元年(126年),順帝立錯子阜陽侯顯為嗣,是為厘王。立三年薨,子悼王廣嗣??廣立二十五年,永興元年薨,無子,國除!备逢栕鳛檎娇h名則是清朝之事。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安徽巡撫王宏奏曰:“上江之直隸潁州,界連豫省,地方遼闊,錢谷而外,刑名事件數(shù)倍他屬,即本州地方之事猶虞竭蹶不遑,何能再顧屬邑,似應(yīng)將潁州升為府治,設(shè)立知府一員,附郭添設(shè)知縣一員,即以潁州原治地方為新縣管轄??添設(shè)新縣,恭候欽定佳名”。雍正帝依奏,遂賜名阜陽。

雍正帝為何將新設(shè)縣城賜名阜陽?后人對此解釋不一。古人取地名時常以山南水北稱為陽,由于新設(shè)縣城以南附近并無“阜水”之類的河流,因此后人基本上排除了以河流位置取名的可能,而取山南之說。雖然縣城以北附近也無“阜山”或其他高山聳立,但“阜”字本身即有土山之意,所以各種解釋大都與土山有關(guān)。

有一種意見直截了當(dāng)?shù)卣J為,新設(shè)縣城就位于土阜之南,故取名阜陽。但目前阜陽城以北僅有古塚一處,其高尚不及城南雙孤堆的三分之一。從雍正時代至今也只有270余年,這在地質(zhì)年代上僅為彈指一揮間,即便當(dāng)時有高大的土山,也不致沉陷如此。因此在缺乏文字材料佐

證的情況下,此說尚不足為信。

歷史容不得任何假設(shè),只有依靠文獻資料及出土文物佐證才最具說服力。那么,雍正為何賜名阜陽呢?在東漢時期,順帝封劉錯之子劉顯為阜陽侯,當(dāng)時命名為阜陽侯,順帝又是依據(jù)什么起的“阜陽”二字呢?

關(guān)于為何賜名阜陽?200多年來成為阜陽的一個歷史之謎,后人多次就此問題進行了討論,但結(jié)果終因缺乏有力資料,仍然是不了了之。不過,后人討論的焦點逐漸形成兩種觀點。一種是雍正帝為求吉利而取名阜陽;另一種是雍正帝壓根沒有什么想法,只是移取境內(nèi)阜陽侯國之名。但無論怎么說,安徽巡撫王纮上奏給清雍正帝的折子,一定會選擇好幾種地名供皇帝分析。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從這幾條建議里,之所以選擇了“阜陽”作為縣名,也必定會有他的想法,也就是說會告訴他的臣子。不管怎么說,賜名“阜陽”二字必有其因果關(guān)系。在沒有找到有力的文獻資料前提下,我們不妨看一下幾位阜陽史學(xué)家的認識。如此方有助于我們了解更多的關(guān)于“阜陽”二字的知識。

為求吉利而取阜陽?

喜愛研究阜陽歷史文化的谷興云老師認為,古人選取阜陽地名,有可能為求吉利。他解釋,以“某陽”為地名的“陽”字,其含義是否只有“山之南或水之北”一種解釋,其實并不全然如此。如正陽作為地名,北京有正陽門,安徽有正陽關(guān),河南有正陽縣。正陽門、正陽關(guān)的“陽”肯定不是表示山南水北。正陽縣在淮河上游北岸,漢代名慎陽縣,隋代改名真陽縣,清代再改為正陽縣。如依照山南水北命名法命名,應(yīng)為淮陽縣。他又舉安陽為例,安陽,是古邑名,本戰(zhàn)國時魏寧新中,秦攻占此邑,更名安陽。又是古縣名,在歷史上三置三廢,位置不

一。今安陽市、縣,商代稱相,秦稱安陽,漢廢,晉置安陽縣,北周改置鄴縣,隋復(fù)改安陽縣。以上廢置、更迭,表明其名稱并非取義于山之南或水之北。

阜陽城除泉河以外,并無一條阜水在城南,阜陽大地更無一座阜山或阜丘,因而難以用山南、水北解釋此“陽”的含義。同時,谷興云老師更進一步指出,從文字源流看,“陽”的本義指“高明也”,就是指向陽明亮之地。此外,陽又指水之北,指太陽、陽光,引申為溫暖??可見“陽”的含義十分豐富,阜陽之“陽”以及正陽、信陽、安陽等之“陽”,應(yīng)可從“水之北”(以及山之南)一義之外,求得合理解釋。

再論“阜”的含義。不妨比較外省市“阜”的地名。北京有阜城門,江蘇有阜寧縣(清置),河北有阜平縣(金置)和阜城縣(漢置),遼寧有阜新縣(清置),新疆有阜康市??這些地名中的“阜”字,是否取其山丘之義?據(jù)對“阜”字源流的解釋,阜的本義指面積很大的,又高又平的土地,常用來指高大的土丘,由此引申為厚、大、多之義,由多的意思引申,又指財富豐富。很明顯,上述地名的“阜”所取是其引申義。雍正九年置阜寧縣,十三年置阜陽縣,二“阜”之義應(yīng)該是相同的。

谷興云老師分析認為,從阜陽侯、阜陽城、阜陽鋪,直到阜陽縣,這“阜陽”二字是否由地理位置而來,很值得研究。古時長輩給孩子起名,或自擬字號、齋名,一般愛用正面、積極的字眼,為的圖吉利。從中國傳統(tǒng)、民族心理、語言文化看,人名文化和地名文化是相似相通的。地名的確定也常常求吉利,如同樣以山水地理位置擬名的“陽”遠多于“陰”。因此,他認為古人選取“阜陽”二字為名,應(yīng)該是圖吉利而取。

從阜陽一中退休、喜歡研究阜陽地理歷史的孫報竹老師認為,“阜陽”是求吉利而較適宜當(dāng)選的平和名字,同時,也是移取境內(nèi)阜陽古城之名。孫報竹老師從地質(zhì)歷史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說,作為城名的阜陽,就字意來講,阜字的主解為土丘,標(biāo)志地形。陽是向陽的意思,山丘南面為陽,確定方位。可是不論現(xiàn)在的阜陽城或古時阜陽城遺址,從如今所處的地形來看,既無高山,也無土丘,都是一馬平川,為何取個“阜陽”之名?確實令人費解。但是從地質(zhì)歷史來看,黃淮平原處于地質(zhì)構(gòu)造南北向的凹陷區(qū)。阜陽與亳州兩市所轄各區(qū)縣位于凹陷區(qū)中心偏東地段。這一地段由蒙城經(jīng)阜陽到臨泉,沉降幅度越來越大。一些遠古的山峰,一方面隨地殼下沉;另一方面巖石風(fēng)化,又受黃、渦、潁、淮各水系泥沙的掩埋,形成沖積平原。

從現(xiàn)代地表來看,東部的徐州、蒙城、鳳臺一線,因沉降幅度稍小,地面上間或露出一些低小孤山。蒙城境內(nèi)地表下幾米或十幾米,還可以找到一些地下山頭。而向西到了阜陽、臨泉,因沉降幅度最大,如今地表已看不到山丘了。

但是大概在商周時期,阜陽、臨泉一帶地貌并非如此。那時這一帶在廣大的湖洼低地上還露出一些零星的山丘高地,成為人們的聚居地。因此,殷商時代這里多以丘為地名。以商湯都城商丘為中心,在河南有雍丘(今杞縣)、宛丘(今淮陽)、葵丘(外黃縣)、老丘(陳留縣)、太丘(永城)、沈丘等。在安徽省境內(nèi)有:倪丘(今太和倪丘鎮(zhèn))、郪丘(今太和趙廟鎮(zhèn))、清丘(今潁東區(qū)口孜鎮(zhèn))、寢丘(今臨泉城西)、霍丘(以安陽殷墟為中心也有幾十處以丘為地名。因為安陽與商丘、潁州地質(zhì)歷史相同)。這些丘地,譬如沈丘,起碼在西周時還存在。明《正德潁州志?古跡》載:“阜陽古城在廢沈丘之南。丘南之城,當(dāng)然可以順理成章地叫做阜陽城。這就足以證明,古阜陽城是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另外,他還認為,地名的移用,并非雍正新設(shè)阜陽縣名一例。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蒙城人張樂行于雉河集結(jié)捻,提出“共誅妖韃,建立大漢國”,配合太平天國反清。同治三年(1864年),捻軍失敗后,滿清為彈壓捻軍源頭,劃蒙城、亳州、宿州三地邊區(qū)及阜陽縣東北部的佛鎮(zhèn)、閆集、張集、劉集等十一個保,在渦河南岸的雉河集新建渦陽縣。如果按河之南為陰,河之北為陽,雉河集在此渦河以南,本應(yīng)叫做“渦陰縣”,為什么卻叫渦陽縣呢?這是因為新建的渦陽縣大部分區(qū)域原屬蒙城縣。而原來蒙城縣也曾稱過渦陽縣。史載蒙城古為嵇地,漢代時在渦河以北的壇城設(shè)山桑縣。東晉初年,拓拔硅南侵,原在商丘東北22里的蒙城縣衙遷至現(xiàn)在的蒙城西北近郊。北魏占領(lǐng)山?h后,改山?h為渦陽縣。隋統(tǒng)一中國后,廢渦陽縣,改名淝水縣。直到唐朝時,改淝水縣為蒙城縣,縣城遷于今天的地方。因為蒙城縣在北魏時曾經(jīng)叫過渦陽縣,所以慈禧不管河陽河陰,把雉河集改叫渦陽。渦陽的縣名不但是雍正移取古城阜陽之名的后繼,也是慈禧承襲其曾祖舊例的結(jié)果。

潁州城古有胡子國、汝陰之名,境內(nèi)還有較知名的寢丘、清丘、倪丘等古城,雍正為何不選取胡子、汝陰、寢丘、清丘、倪丘之一為新設(shè)縣名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胡子”在滿人的老家是土匪的別稱,當(dāng)然不可取!叭觋帯,汝者你也,汝陰可被人延伸成:你搞陰謀或你很陰險,這將觸及雍正的隱私和人品,犯忌之詞更不可用。尤其是清丘,在滿清大搞文字獄的思維中,簡直就是“大清墳?zāi)埂钡目s寫。因此,孫報竹老師認為,雍正及其臣輔必須反復(fù)推敲,而“阜陽”是較適宜當(dāng)選的平和名字。

移取東漢阜陽侯國之名?

原阜陽市志辦副主任、史學(xué)家劉奕云分析認為,阜陽縣名應(yīng)該源自東漢阜陽侯國。他說,地名是遵循語言的普通規(guī)律形成的,總體上有三大類型,一是依照地形地貌地物等自然環(huán)境命名的地文地名;二是按人們社會活動的行為和愿望命名的人文地名;三是以地文、人文地名為本源而產(chǎn)生的派生地名。

確切地說,阜陽歷代各種稱謂,從命名規(guī)律上說只有兩大類型。一是地文類,如汝陰縣,(轉(zhuǎn) 載 于:m.serialtips.com 蒲 公英文 摘:阜陽的歷史)因該城位于汝水(今泉河古稱小汝水)南面而得名;潁州,因其濱臨潁水而得名。二是人文類,如“信州”,隋末李密部將房獻伯于大業(yè)十三年(617年)攻破潁州,王世充部將潁州人江子建在城西北建柵對峙。唐武德四年(621年),江子建降唐,唐高祖李淵即改潁州為信州,寓褒揚之意,后因與江西信州重名,復(fù)改為潁州。又如“順昌”,則因宋神宗曾在潁州為潁王,即位后潁州便成為“飛龍之地”,升潁州為順昌府,寓“順天者昌”之義。

假如阜陽屬人文地名,阜陽則是吉語,“阜”字含有強健、高、豐厚、富有、敦厚、旺盛、看重、安定、繁衍生息等多種意義。常用詞匯如“物阜民豐”,義為物質(zhì)豐厚,人民富有;“俗阜民和”,指風(fēng)俗淳厚,人民和睦;“阜財解慍”,是說民安物豐,天下大治。《周禮》:“以阜人民”,是說幫助人民生息休養(yǎng);還有“阜通貨賄”、“政阜民暇”、“殷民阜財”等,這些“阜”字的含義都是美好的。

“陽”字有剛猛、強大、陽亢之氣、鮮明、復(fù)蘇、開放、發(fā)揚等義。劉禹錫《天論上》: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阜陽 歷史 關(guān)于阜陽的歷史故事 阜陽歷史天氣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