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葉詩殤(評論)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木葉這組詩,如果從東方古典詩意的角度去看,也即從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當中所描述的任何一種境界去進行比較的話。都是基本不沾邊的。詩人木葉在表達當代詩意的時候,顯然喪失了古典詩意的精髓,把古典詩意全部擋在了自家的院門之外。他是在編造當代的詩意寓言。一個無奶的孩子,他要長成一個東方的溫婉的詩人形象,這里他的詩句充滿了偽裝,我們?nèi)绻麖臇|方莊子哲學或者是禪宗哲學這兩種源頭來完成藝術的話,木葉是飄在外面的。這讓我再一次確信,當一個民族喪失了他的詩意,這在它的當代詩人的作品里必定能夠找到蛛絲馬跡。詩人木葉這組詩的標題是“管錐編”,《管錐編》是錢鐘書的代表作,而“管錐”,一般意義上解釋是“以管窺天,所窺者大,所見者小;以錐插地,所刺者巨,所中者小”,因此筆墨會像無限彈跳的橡皮筋,把市井喧囂拉到當代來呈現(xiàn);赝麣v史,比如春秋,那是一個抒情的時代,從屈原到《詩經(jīng)》,仰仗著對于自然的迷戀,人們創(chuàng)造感人的詩句,但是春秋時期有個大的詩風。叫“國風”,我認為“國風”主要講哲學和人類思維世界的苦難。木葉顯然把思維世界的苦難放大成當代的苦難。形成了他的詩的印痕。“國風”影響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造,比如劉邦的《大風歌》和杜甫的詩歌。但是現(xiàn)在,一個試圖剔除浪漫的后世創(chuàng)作無疑是對古代詩意的挑戰(zhàn)。木葉勇敢地走進對文化的自由表述,他的自由又帶有非常散漫的、語言無節(jié)制的一種鋪陳與排比,例如這樣的詩句:“國家還需不需要專營白的鹽、黑鐵以及米酒?精妙的漢字/臃腫著豎排而下,黃河泛濫轉眼已經(jīng)三個月”東方藝術對梅蘭竹菊的迷戀主要是空靈藝術在文人情感中的內(nèi)心搖蕩,我從木葉的詩里找不到一句這種搖蕩的感覺,這種繞梁三日或者三月不知肉味的語言回響。如這樣的句子:“我在黃鶴樓上聞到了一絲腐朽的氣息。江的對岸/是一座日用化工廠奇高的煙囪”東方詩歌的最高境界就是高山流水,而當代藝術恰恰是從小池小水開始,不知道從哪個朝代開始我們丟失了這種活在云端的人類情感。木葉實實在在地把人拖在地上行走,。從而產(chǎn)生他的分行的行為藝術的痕跡。我在后文里面會探索“人”這個主題,人的世俗生活、人作為當代物品、人創(chuàng)造的商業(yè)文明以及人在金錢統(tǒng)治下的假象,我知道一旦把詩撕去面紗的時候,也就是看到木葉詩的時候。那么讀者會反駁我,說現(xiàn)在詩已經(jīng)不是那么陳舊了,現(xiàn)代詩已經(jīng)和現(xiàn)代生活高度交織在一起,那么我就要糾正木葉詩的表達,現(xiàn)代詩是個難題,也是沒有定論的。
我先嘗試談談現(xiàn)代詩所具備的品質(zhì):從白話詩開始,主要是寫口語的詩,它區(qū)別于網(wǎng)絡流行的口水詩,口水詩基本上屬于打油詩。拿著錄音機在菜市場錄一上午,再記錄成文字,分分行,就屬于口水詩。這種現(xiàn)代的打油詩是詩歌的敵人,是一種泛濫的、沒有人的內(nèi)涵的語言陳述,它正在詆毀人的意識、人的審美創(chuàng)作。木葉不是口水詩人,他是寫口語的、知識分子的、當代人文情景的詩人。這里面值得細細去分析,如“勞務市場人頭攢動的二十年前,日暮風吹,葉落依枝”,又如“‘妾心固如磐石’。廬江府里,一名小吏的妻子正向她丈夫賭咒發(fā)誓/‘你強得過鹽和鐵?’那小吏一邊翻著白眼/一邊端起木質(zhì)的酒樽”。現(xiàn)代詩是現(xiàn)代哲學思想和現(xiàn)代人生活的一種情感糾纏。木葉在這組詩里,他是要拒絕現(xiàn)代情感和現(xiàn)代哲學在詩意層面的自我呈現(xiàn)和復制。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一種反詩歌,反抗寂靜的陳述;反抗當代圖景的詩意碰撞:反抗人類在日常生活當中跌落詩意的恍惚狀態(tài)。我認為這種“跌落”的時候,正是當代詩意絕佳的時候。而木葉把他放棄了,他表現(xiàn)的只是純粹的現(xiàn)代生活,這里只有文明,缺少文化的痕跡。這就是現(xiàn)代詩人寫作時所面臨的:當代這樣一個高度發(fā)達的文明正在摧毀人類的文化故鄉(xiāng),比如高鐵、高速公路,再比如摩天大樓,他們也會陳述一種客體的詩。他們也是一種主觀意識在客體世界的碼動,從而創(chuàng)作現(xiàn)代生活的詩句。木葉的詩將上述古代詩句和現(xiàn)代詩句隨意嫁接,這種嫁接有一種做作的成分,這組詩因此有點凌亂,相當于一個游子手里持著一把酒壺,沐浴著現(xiàn)代文明,兩相不深入,呈現(xiàn)出一種做作的形象。現(xiàn)代詩歌大部分表達的是現(xiàn)代文明對人的壓迫而造成的支離破碎。木葉的詩當中,支離破碎有了。但是現(xiàn)代文明的壓迫感,形象不夠具體、鮮明。有時候我問他,他說想寫出一種弱弱的、被社會欺負的樣子。我們喪失詩意的時候,我們在和現(xiàn)代情感頑強保留的時候,木葉那種偶然碰撞的形象等于在為爬行的人類情感踩上一個腳印。主題的詩意喪失對詩人來講,就像喪失戀人般的哀傷。而這種哀傷造就了詩人筆墨的枯燥和乏味,也就是紛亂復雜的、長長的人生歷程,如果貿(mào)然地拿到筆下寫作,就會使詩句顯得支離破碎。當代詩歌等于是破落的文明的房子,作為知識分子的木葉,他既沒有找到詩意,也沒有在破落的世界面前呈現(xiàn)一個文化英雄的形象。一種非文明的詩意創(chuàng)造,是值得學術界認真研究的。我認為木葉是在寫反代表作的詩歌,而文明的世界是靠代表作支撐的。一群人被詩意消滅而泛濫成洪水般地充斥著整個東方人的面貌,既然已經(jīng)如此。所以木葉的詩無法把它凝結起來成為一首“詩”。
正如畢加索所說過的那樣,一次,德國軍官指著《格爾尼卡》,問這是誰畫的,畢加索說,這是你們畫的!詩人木葉收拾他的零碎的、零星的情感,他去找誰說“這是你們寫的”?掩卷思之,一種詩意的滅亡是另外一種不屬于文明的當代元素,撕爛詩人的表述。木葉在寫一種表面浮動而“潛”下去的詩歌。我們要研究他的“潛”是僅僅在語言表面上,還是深入下去、暴露情感。我的感覺,他的詩句就像軟木浮在水面上,一按下去它就浮上來。表面化寫作是現(xiàn)代詩的硬傷,又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溫床:表面化寫作是在裝潢現(xiàn)代人的生活面孔與人的淺薄的內(nèi)心世界。詩句一旦深入進去,所有人的根莖將會被語言照耀成漂流的浮萍。
貿(mào)然地說出以上這些,一個作家,處在文學苦難的年代,他收拾這些殘句,除了批評之外,本身值得尊重。
責任編輯 鹿政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