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站式”七年級學生跳長繩分層教學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一、跳長繩概念界定
本文所指的“跳長繩”是指繞“8”字的跳入跳出,全班學生都參與的跳長繩活動。跳長繩時,有兩個學生搖繩。其余學生統(tǒng)一站在某個搖繩人身后,隨著繩子順時針方向上下?lián)u動,每個學生依次跳入跳出,然后站在另一邊搖繩人的身后,循環(huán)反復。如果班級間有比賽,通常3分鐘一組,以通過人數(shù)多的班級為優(yōu)勝。
二、跳長繩技術分析
(一)搖繩技術
一般來講搖繩學生兩人相距3米面向而立,都是右手搖繩,肩關節(jié)自然下垂,肘關節(jié)大致保持90°,肩帶動肘,肘帶動腕,不停順時針上下?lián)u動繩子。
。ǘ├K子高度
如圖1所示,繩子離地最高處是E點,E點垂直于地面是O點,線段OE的高度要根據(jù)起跳后頭頂高度最高的學生往上留空20-30厘米為宜。過短,容易打到頭部,過長,搖繩1圈更費時費力。
。ㄈ┢鹛夹g
在繩子到達腳底前單腳起跳,在空中如圖1中間所示采取低頭抱手的姿勢,膝關節(jié)自然收縮約90°,空中動作隨著日后反復練習,熟練程度越來越高后,屈伸程度會相應降低,空中姿態(tài)會顯得更自然。當繩子擊打地面后往上時,起跳腳落地,落點區(qū)域如圖1所示,理論上是落在圓心0點上最合適,經過實踐觀察,落在以0點為圓心,25厘米為半徑的圓內,問題都不大。
(四)跑入、跑出角度
如圖1所示,跑入角度ZBOD和跑出角度∠COA大約在0°到30°之間為宜,同理,當從另一側跑回時,∠COA變成跑入角度,∠BOD變成跑出角度,也在0°到30°之間最合適。如果某個學生跑入跑出角度過大,會增加觸繩的幾率,也會影響整個隊伍的行進節(jié)奏。
。ㄎ澹斑B”的技術
“連”不是單個的技術動作,是指搖繩學生每搖一次,就有一個學生跑入、起跳、跑出,后面的學生魚貫而入,稱之為“連”。也就是說“連”是指一個學生接一個學生“跑入、起跳、跑出”形成的不間斷的狀態(tài)。
三、“三站式”分層策略的緣由及思路
一個分化現(xiàn)象:筆者經過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七年級學生在跳長繩時,存在分化現(xiàn)象:一種是原先就會跳的學生非常喜歡跳,一聽到今天要跳長繩,就歡呼雀躍,積極性特別高,而且跳得又特別好,根本不需要教師再組織技術上的教學。另一種是跳也會跳,但是在輪到的時候,總是要卡頓一會,等繩子都搖了好幾次了,才敢跑進繩子跳一次。還有一種是不會跳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心里是很想融入集體的,但或許是因為怕被繩子拌到,或許是因為怕邊上同學埋怨,變成了站在一邊的觀眾。最后,往往是會跳的學生因為成功感多,越來越自信,越來越積極,而不怎么會跳或者不會跳的學生因為挫敗感多,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消極,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策略,勢必會讓分化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
一個教學疑問:在這樣的分化狀態(tài)下,一開始就對所有學生統(tǒng)一要求,這合適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果一開始就對所有學生要求一致,難免出現(xiàn)會跳的學生“吃不飽”,不會跳的學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先解決分化問題,再來推進集體的融合。
一個策略構想:通過學生在課堂上呈現(xiàn)的三種不同表現(xiàn),加上對跳長繩技術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分為三種水平,分別是:想跳不會跳、會跳不會“連”、會跳又會“連”。要想一個班級集體跳長繩跳得更好,首先要讓不會跳的學生學會跳,會跳了以后要學會“連”,最后達到會跳又會“連”的狀態(tài)。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三種不同水平之間存在很密切的聯(lián)系,就好比是“起點站”、“停靠站”和“終點站”。學會跳是“起點站”,學會“連”是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可以說是“?空尽,最終會跳又會“連”是“終點站”。跳長繩受場地器材限制的影響很小,只要有一根長繩一塊空地就能開展練習。所以,在課堂上,完全可以根據(jù)學生基礎的不同,劃分出“起點站”、“停靠站”和“終點站”三塊練習區(qū)域。不會跳的學生在“起點站”練習、不會“連”的學生在“停靠站”練習,會跳又會“連”的學生在“終點站”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每個區(qū)域采用不同的目標和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適切的指導。在“起點站”和“?空尽钡膶W生,通過幾個課時有針對性的練習后,隨著各個關鍵技術的掌握,水平提升后,就可以到下一個“站點”去,最終所有的學生都能達到會跳也會“連”的“終點站”,最后全班學生一起,通過校級比賽的激發(fā),就能實現(xiàn)集體大融合的總體目標!叭臼健狈謱咏虒W策略整體架構如圖2所示。
四、“三站式”分層教學策略的實施
。ㄒ唬┢瘘c站:解決想跳不會跳的問題
目標:克服畏懼,學習并掌握跳的技術。
手段:(1)在兩個搖繩學生的中間畫標志點,要求所有跳繩學生對牢這一標志點起跳和落地。標志點可以根據(jù)學生喜好進行設計,甚至可以選擇生動活潑的卡通圖案,以此激發(fā)學生踩踏的興趣。(2)學生逐個練習,輪到的練習者先站在標志點上,搖繩學生開始搖繩,在繩子落地前瞬間,練習者雙腳起跳、雙腳落地,循環(huán)反復若干次后換人。(3)雙腳起跳、雙腳落地改為單腳起跳、單腳落地,同時開始注意空中身體姿勢,口訣為“低頭、抱手、單腳跳”。
要避免的易犯錯誤:(1)由于不能很好的克服對搖動的繩子的恐懼心理,起跳過早或過慢,失誤很多。(2)心態(tài)上急于求成,不重視技術細節(jié),片面的認為這些簡化的動作很簡單,不需要專門的學習,在練習時不能嚴格按照要求去做“低頭、抱手、單腳跳”等動作,身體太過展開,增加了觸繩的幾率。
效果分析:(1)標志點的使用,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繩子的最中間起跳的意識,而在這里起跳,學生碰到繩子的幾率將大大降低,從而降低失誤率。(2)跳長繩時要想“連”得好一般都是單腳起跳、單腳落地,手段中先安排雙腳起跳、雙腳落地這一過渡性練習,是為了讓學生從簡單的練習著手,克服畏懼,先找找成就感,以利于學習后面的增加難度的關鍵動作“低頭、抱手、單腳跳”。(3)通過口訣教學,簡單明了,學生能夠很快記住跳長繩時身體需要做到的要點,而這些要點使得人在繩子當中縮成一團,從而有效的降低了學生觸繩的可能性,也可以降低失誤率。隨著練習越來越多,成功率越來越高,學生的身體姿態(tài)也會越來越放松、越來越自然。(4)省略了跑入跑出的環(huán)節(jié),大大降低了練習難度,有利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逐步建立自信。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