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用真相回應哈爾濱命案的輿論操縱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10月11日夜晚,哈爾濱某酒吧外發(fā)生一起命案。最先傳出的消息說,齊新等6名警察酒后行兇,打死了22歲的大學生林松嶺。于是群情激憤,譴責警察濫權施暴。隨后,哈爾濱電視臺播放了現(xiàn)場監(jiān)控錄像,人們發(fā)現(xiàn)林松嶺打架時也十分勇猛。緊接著就有消息說,林家背景深厚,既有富商又有高官。隨后民意發(fā)生了大轉(zhuǎn)彎,成了"六提轄打死林衙內(nèi)",警察不畏強權,為民除害。

  民意沒有定見,朝秦暮楚,十分盲目,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諷。其實,在這快速轉(zhuǎn)變的民意后面,有一個不變的邏輯,那就是誰更壞就恨誰。大學生和警察相比,當然是弱勢群體,無辜少年;
警察為虎作倀,欺壓良善,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跟高官富商比起來,警察又是可憐的羔羊了;
有錢能使鬼推磨,有權能使磨推鬼,錢權交集的家庭,養(yǎng)出比壞警察更壞的惡少來也是常有的事。

  這件事情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短短一周之內(nèi),當事雙方都先后成功地操縱了民意。它是一個民意如何被操縱的范本。

  我們一般認為,民意就是民眾個體意見的集中表達。但是,在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家如古斯塔夫·勒龐看來,社會群體中的個體與獨立的個體完全不同。不管一個人多么聰明,只要他投身群體,就容易受到暗示和感染,從而變得盲從,沖動,簡單化,極端化。勒龐在他的代表作《烏合之眾》中,不無灰暗地說,群體的意見多半受領袖支配,民主不過是獨裁者的一件漂亮的外衣。

  勒龐之后的歷史證明,我們沒有必要這么悲觀,但民意極其容易被操縱,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操縱民意的第一要點,就是讓他們的頭腦中裝滿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往往都不準確,卻又深入人心,難以磨滅。比如"河南人騙人"、"湘女多情"等等,都是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在"10·11"哈爾濱命案中,民眾的刻板印象是:"警察很壞,有錢人更壞,當官的最壞"。

  操縱民意的第二個要點,就是有選擇性地發(fā)布消息,甚至制造謠言,引導輿論。在此命案的開頭兩天,傾向于死者一方的人搶先發(fā)布了消息,強調(diào)了"警察"和"大學生"的身份符號,喊出了"知法犯法"的控訴,還引用了"孫志剛事件"的案例。應該說,這是比較熟悉媒體和民意的做法。但傾向于警察一方的人,更加諳熟此道,在監(jiān)控錄像曝光的同時,就廣為散發(fā)了"死者家庭背景深厚"的消息。這些消息中,指名道姓地描述了死者親屬的社會關系,不由人不信。根據(jù)前述刻板印象,民意立即倒戈。

  盡管民意容易被操控,但只要你認同民主的價值理念,又不可能不尊重民意。那該怎么辦呢?"10·11"哈爾濱命案的進一步發(fā)展,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10 月18日,黑龍江省政府召開記者會,哈爾濱市公安局官員稱,經(jīng)過逐一核實后,確認網(wǎng)上傳言不屬實,死者家沒有高官背景。10月20日,死者家屬及律師又召開媒體見面會,稱監(jiān)控錄像公布不夠全面。此后,民意發(fā)生了分化,一部分站到兩邊繼續(xù)對陣,另一部分卻從被操縱中覺醒了,不愿意在殘缺不全的消息中爭吵,把訴求改變成要求公布更多真相。

  可見,要讓民意相對理性化也并不困難,只要信息透明,就成功了一大半。在此情況下,雙方當然可以繼續(xù)爭取輿論支持,但是爭取不同于操縱,影響不同于引導。爭取和影響,好比在一個十字路口,說服一個健全的人走某一條路;
而操縱與引導,好比蒙上或者刺瞎他的眼睛,用自己的手牽著他走。

相關熱詞搜索:哈爾濱 命案 操縱 輿論 真相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