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新年:父親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一
2000年12月底,當我接到父親腦溢血病危的電話,猶如五雷轟頂,頭腦頓時一片空白。父親去世的時候還不到六十四歲。曾祖父和祖父都活到八十歲,曾祖母甚至活到八十四歲。父親的身體是那么強壯,除了胃病之外,幾乎從來沒有生過病,更沒有吃過藥。父親這樣早去世,他自己沒有想到,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到。農(nóng)村的老年人都有預備棺材的習慣,人們管它叫做壽材。許多老年人早早把棺材準備好,放在堂屋里面。從小,凡是擺放著棺材的人家,陰森森的,我都不敢進門。母親多次提出置辦,但是父親卻嘲笑母親。父親并非害怕死亡。他根本就沒有將自己與死亡聯(lián)系起來過。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強大的。他從來沒有料想死亡離他卻是那么近,會那么突然地襲擊他。父親是堅強的。他不愿意被任何東西壓倒,也似乎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壓倒他。當他發(fā)病的時候,人們送他去醫(yī)院,父親死死抗住門框,不愿意出門。父親性格爽直,所以生命以這樣一種突然崩潰的方式結束。
二
給父親送葬的那天,村子里哭成一片。很多年齡比他大的鄉(xiāng)親捶胸頓足:為什么不死了我,而是死了春芳書記?父親一生都幾乎沒有與人發(fā)生過爭執(zhí)。父親去世的時候,信用社會計成為很多人爭奪的目標。后來,我的一個堂弟通過賄賂當上了信用社會計。但是,短短幾年時間,因為存款同鄉(xiāng)親發(fā)生了多起糾紛。有一位老年婦女存了三千塊錢,可是拿不出存單,三千元就沒了。于是,她天天到他設在鎮(zhèn)上的肉攤上焚香詛咒他,直到他撤攤為止。燒香來咒人的事情,我以前只是聽說過而已。即使深仇大恨,也從來沒有真正有人使用過這樣嚴重的仇恨儀式。
當我回到家鄉(xiāng),我經(jīng)常會聽到鄉(xiāng)親對于父親的懷念。盡管現(xiàn)代社會是依靠一套嚴格客觀的制度而建立“信用”;
但是在農(nóng)村,即使和金錢打交道,也仍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父親記性不好,母親和弟弟經(jīng)常責備他是個“糊涂人”;
可是,他干了三十多年村信用社會計,卻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金錢上的糾紛。在父親外出的時候,我自己,后來我弟弟經(jīng)常替父親辦理銀行的業(yè)務。從十二三歲開始,我就替父親開存單,開借據(jù),開支票,和金錢打交道,沒有發(fā)生過任何差錯,因此一直沒有喪失掉對于人心的信任。和農(nóng)村傳統(tǒng)的金錢往來一樣,借款、存款、還款,即使沒有嚴格的手續(xù),沒有憑證作為依據(jù),也會按照良心辦事。對于農(nóng)民來說,丟失單據(jù)是經(jīng)常會發(fā)生的事情,父親并不會因為存單丟失,就不認帳。在農(nóng)村熟人社會,并不那么依賴憑據(jù),依靠的是對于人心的信任。對于傳統(tǒng)淳樸的農(nóng)民來說,天理良心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三
父親的一生是苦難的。他幾乎整個一生都生活在歷史的災難和變化里面。父親的生命結束于新的千年剛剛開始的時刻。20世紀中國多災多難,父親趕上了這些災難的大部分。他成為了災難中國的一個縮影。
我的父親是中國農(nóng)村的精英。他幾乎當了一輩子農(nóng)村基層干部。自從我記事開始,直到他去世,他一直擔任村(大隊)干部。先是大隊會計兼大隊信用社會計,改革開放以后,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信用社會計。他只接受過五年小學教育。1960年代初,“公共食堂”剛剛解散,父親從工廠“逃”回到農(nóng)村。因為那時候,食物匱乏,工資和購買力完全不成比例。
父親出生于1937年陰歷4月28日。他剛剛出生,抗日戰(zhàn)爭就在北方爆發(fā)了。有一次,當我的湖南老鄉(xiāng)范智紅對日本表現(xiàn)出強烈的仇恨的時候,我感到驚異和不解。我們常常說,感同身受。我現(xiàn)在才知道,沒有親身遭遇,就可能真正感受。在我們公共的記憶里,似乎遭受日本人蹂躪的只是中國的北方,所以仇恨日本人的是北方人。我忘記了日本人的鐵蹄踏遍了大半個中國。范智紅的家鄉(xiāng)邵陽(寶慶)就曾經(jīng)遭受日軍的殘酷蹂躪。日本人的勢力也已經(jīng)深入我的家鄉(xiāng)湘鄉(xiāng),盡管日本人從來沒有真正到達過我的家鄉(xiāng)壺天。日本人的勢力離母親的家鄉(xiāng)已經(jīng)近在咫尺,因此,母親的童年是在驚恐中度過的。在我們童年的時候,母親會經(jīng)常向我們講述她童年驚恐的記憶:為了能夠在日本人到來的時候迅速逃命,緊張到晚上睡覺的時候不敢脫掉衣服鞋子,那真是“和衣而臥”了。
在我童年的時候,母親經(jīng)常講起的是三種苦:首先是我外祖父和外祖母在母親三歲左右相繼因病去世,因為家里窮,所以沒有機會讀書,于是一輩子無法擺脫農(nóng)民悲慘的命運。母親羨慕她的一位年齡相仿的堂妹,因為上過幾年學,所以成了醫(yī)生,衣食無憂;
其次童年時候日本人帶來的恐懼的記憶;
最主要的是大躍進時期“五風”干部的橫暴,“公共食堂”和大饑荒的苦難,母親以及我們當?shù)氐娜硕及选肮彩程谩钡哪嵌稳兆咏凶觥翱嗳兆印。除了外祖父在外出?jīng)商的途中因為虐疾去世,這屬于“私人記憶”之外,其余都屬于“社會記憶”。但是,虐疾是當時的流行病,當時外祖父感染上也并不是一個“偶然的”現(xiàn)象。虐疾在我們民間叫做“打擺子”!按驍[子”是一個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語,當小時候冬天凍得發(fā)抖的時候,母親經(jīng)常會指責我們:“你們難道打擺子了嗎?”大躍進的時候,我們家鄉(xiāng)真正餓死的人很少。但是,它給傳統(tǒng)自然經(jīng)濟的農(nóng)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場災難成為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我現(xiàn)在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母親還會提起大躍進干部的“瞎指揮”,“五風”干部為了應付上面的生產(chǎn)檢查,讓社員把紅薯藤拔了,卻任紅薯爛在地里。忠厚老實的農(nóng)民對干部的胡作非為有時候會私下議論,表示他們的不滿,這些“思想保守”的農(nóng)民卻因此遭受肉體的懲罰。在大躍進過程中,國家工業(yè)化的社會動員變成了一種殘酷的暴力,行政變成了一種可怕的暴政。結果,產(chǎn)生了對于自然經(jīng)濟,對于生產(chǎn)、生活和生態(tài)的大破壞,出現(xiàn)了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大饑荒。在我們的教科書上,很長時間,那段時間被叫做“三年自然災難”。而對于我的父母他們來說,是難以忍受的荒唐的折騰,是可怕的人禍。鍋被砸了,房子被拆了,去煉鋼鐵。我從小就知道,山上之所以光禿禿的,是因為山上的大樹在1958年大煉鋼鐵的時候全部被砍光了。而從前,我們家鄉(xiāng)山上大樹遮天蔽日,山里能夠藏得住老虎。在剛剛解放的時候還打死過好幾只老虎。在公共食堂結束以后,父親從工廠回到農(nóng)村。我的父母在他們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遲遲生下了我。在我出生的那一年,母親吃的全是雜糧,沒有吃過油,沒有吃過大米,當然更沒有見到過豬肉。后來,我母親一直說:你虧得太厲害,生你的時候,什么吃的都沒有,大人都要餓死了。
四
童年的時候,我在家鄉(xiāng)聽到他們談到的唯一愉快的記憶是,解放軍的部隊追擊國民黨的軍隊經(jīng)過我的家鄉(xiāng)。解放軍經(jīng)過我的家鄉(xiāng)的時候,正是中秋,也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的那個時候。他們記得解放軍兵強馬壯,慷慨大方,用大白搪瓷臉盆盛飯,比起農(nóng)民平日的食物,甚至馬吃的東西也更好,和落魄的敗退中的國民黨軍隊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對于物質(zhì)極度貧乏,一輩子都被物質(zhì)貧困壓倒的的鄉(xiāng)村記憶來說,那一年解放軍南下成為了真正的節(jié)日,成為了一個傳說。對于中國農(nóng)村來說,物質(zhì)貧困刻骨銘心,物質(zhì)的貧困似乎是永恒的。當童年的時候弟弟妹妹不愿意吃紅薯的時候,父母告訴你,解放前連地主也吃不飽,哪怕是地主,也要吃雜糧。要是公共食堂過苦日子,就連紅薯都沒有吃的。
父親整整一生都生活在身體的勞碌和物質(zhì)的匱乏之中。對于父親來說。生活從來不是享受,而只是一種不堪忍受的磨難。直到去世,父親仍然沒有擺脫過對于物質(zhì)匱乏的恐懼。對于父親來說,晚年所面對的社會的變化和生活是災難性的。父母一生都在爭吵。直到去世前,父親和母親似乎也沒有停止過爭吵。甚至,弟弟也因為不滿而咒罵他。直到去年我回家的時候,母親感嘆,搭幫我的兒子,在你父親去世以后我才過上幾天好日子。2000年父親去世以后,我才開始給母親寄一點錢,開始一年三四千塊,直到去年才多一點。母親感嘆父親太節(jié)省,從來沒有過上一天松泛日子。母親常年生病,尤其是哮喘,但是,她的病往往只要一個水果罐頭或者半顆柚子就能“治好”。因此與其說是生病,還不如說是因為缺乏營養(yǎng)。從小母親經(jīng)常說,能吃點營養(yǎng)的東西就好了。母親極度地缺乏必要的營養(yǎng),天公對父母他們這一代殘酷地剝奪。他們一輩子奉獻,一輩子被折騰,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最可怕的是,他們的奉獻是被粗暴的行政權力可怕地揮霍和浪費了。母親一直干瘦干瘦的,臉就像干核桃一樣,從來都沒有滋美滋潤舒展過。
父親極為節(jié)儉,衣服的口袋有許多洞,因為他經(jīng)常把沒有抽完的煙放到口袋里,所以把口袋燒壞了。這種習慣自然經(jīng)常受到鄉(xiāng)親們的嘲笑。改革開放以后,農(nóng)村生活開始發(fā)生變化,但是,父親一直沒有適應這種變化。我上大學以后有一年回家,家里從承包的魚塘分到了不少的魚,但是父親卻把過年的這些魚賣給了我結婚的同學。許多人都以為父親應該有一筆存款,可是,使弟弟也感到意外的是,父親僅僅留下一張4500元的存折。
五
父親最不喜歡走親戚,只有舅舅家是例外。盡管外祖父和外祖母在母親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但是,每一年都去舅舅家。在我小的時候,每年春節(jié),父親都會帶我去舅舅家。大舅舅是他們那個村的村支書。有一次,我聽張旭東說起,王安憶說,共產(chǎn)黨的干部比較大氣。父親之所以去舅舅家,也許是因為舅舅是共產(chǎn)黨的干部,比較大氣的緣故吧。舅舅家沒有一般的俗套,所以父親在舅舅家感到比較自在。父親根本忍受不了農(nóng)村手上提著點心走門串戶的習慣。這也許是我們家族的傳統(tǒng)吧。祖父和父親都是那種懼怕人際關系的人。我的祖父甚至連自己女兒的家里也不愿意去。他有五個女兒,從來沒有在哪個女兒家里住過一天。哪怕是自己的女兒,他也害怕給她們添麻煩。
在我上大學以后,回到家鄉(xiāng),有時候遇到鄉(xiāng)鎮(zhèn)的干部,他們會對我說:“你父親太老實!”可是,在他的孩子們的眼中,父親卻是家庭里的暴君。從小,家里每一天都是烏云密布,有時候會突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而且,風暴的到來沒有任何先兆。有時,在吃飯的時候,父親會突然一聲怒吼,弟弟妹妹們魂飛魄散,一失手飯碗掉在了地上。由于打破了碗,母親又會追著他們打。
整個一家人都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他的孩子們從來不知父愛為何物。父親的粗暴無疑與中國當代社會生活苦難的加劇有關。父親很少說話,一輩子也很少看到他的笑容。我?guī)缀鯖]有和父親有過多少言語上的交流。他不是沉默,就是暴怒。越到后來,越是疏遠和陌生。我上大學以后,讀到卡夫卡的《致父親的信》和《判決》,引起了我心中強烈的震動?ǚ蚩ㄗ髌分心莻強大、多疑、暴怒的父親,就像是我自己的父親,而我就是卡夫卡作品中那個充滿了負罪感,被內(nèi)疚壓碎了靈魂的兒子。
六
童年的時候,有時候,我早早干完活回來,正在玩得高興的時候,突然會遭到父親一頓莫名其妙的暴打。父親不會問你干了多少活,而是天還沒有黑,你怎么就在家里玩了?我經(jīng)常逃學,但成績好,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我懶,而誰也不管我逃學的原因是什么。任何事情我做得越好,最后的結果是受到的懲罰越嚴重。父親管教孩子的方式造成了弟妹們教育上的極大失敗,弟弟妹妹沒有一個考上高中。因為父親對我的錯誤懲罰,弟妹們都學“聰明”了。他們學會了磨洋工,干活總會磨蹭到晚上才回家。他們天天去上學,但是成績總是不好。人們都認為,我之以考上大學,是因為我特別聰明,甚至是天才。有時候,甚至自己也有了一種幻覺。然而,后來我才明白,我的“成功”,并不在于我的聰明,而在于我的認真。無論父親怎么錯誤地懲罰我,我一直沒有放棄認真。在他們錯誤的懲罰下,仍然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無論忍受多大的冤枉,我也不放棄自己的本心和信念。當2005年我身體崩潰,聽到我的導師責備我“太認真”的時候,不禁悲從中來。這是我從小就注定了的悲劇。如果我像我的弟妹們一樣學“聰明”了,我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成功”。反過來,我的弟弟妹妹不像我這樣認真,所以也就不會像我現(xiàn)在這樣被毀滅。然而,一個懲罰“認真”的民族,又會怎么樣呢?
我之所以從來不會有競爭之心,不會和別人爭任何東西,一個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我的成績很少得到父親的承認,對我理解和肯定往往來自于他人,尤其是老師。在我的眼中,老師是公正無私的,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愛勤奮和聰明的學生。也因此,從小做任何事情,我覺得只要盡我的心就夠了,從而過濾了一切的虛榮。是老師使我建立了對于這個世界最基本的信心,是他們使我相信這個世界有起碼的公平。
七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啟蒙主義思想解放的過程中,在父親的身上充分投射了我對于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想象。對于我來說,父親就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象征。那個時代的思想潮流和思想氣氛,(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那種時代思想之間的對峙和緊張越來越強化了我與父親之間的對抗。只有到了后來很晚很晚,直到我的孩子出生,我才明白父親的那種殘酷是時代、社會和生活所帶給他的。直到我認識我的女朋友,我才感到一種與父親和解的可能。我和她認識的時候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童年的經(jīng)驗。她對于她母親強烈的感情使我產(chǎn)生了對于她的好感和信任。她使我從科學的世界回到倫理的世界,從真理的世界回到情理的世界。對于我來說,生活一直是殘酷、緊張的,令人無法喘息。我想,對于父親這一輩子來說,當然更是如此。除了溫飽之外,他們的任何需求和愿望都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即使是溫飽,也是極為奢侈的。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像張愛玲所說的那樣:活著就是一件壯舉。但是,我的孩子出生不到一個月,父親就去世了。我永遠失去了與父親達成和解的機會。
我知道,父親如果不是干部,即使在農(nóng)村,父親就不會那么粗暴殘酷,我就不會經(jīng)歷那么多苦難。尤其是一方面父親是村干部,但是,另一方面,直到改革開放我上大學的時候他一直不是黨員。在文革那個高度政治化的時期,他作為一個非黨員的干部,內(nèi)心一定長期高度焦慮和緊張,就像我在清華工作的日子。我的孩子那么聰明聽話,一歲的時候,有一次我抱著他去高遠東那里,從清華到北大,我讓他拿著自己的東西,一路上他就緊緊地抓住自己的東西。當我實在抱不動了的時候,我讓他下來自己走路,他就自己走。半歲的時候,他就端著奶瓶自己喝奶,一歲的時候,就堅持要自己吃飯。半歲的時候,他還不能坐穩(wěn),就讓他靠著墻坐著喝奶。有一次,范智紅看到他靠著墻喝奶這樣的一幕以后,哭了起來。她說:“曠楚喬太可憐了!”可是,那時候,我極其疲倦、焦慮,內(nèi)心的壓力和身體的痛苦無法排解,還要忍受種種的嫉妒和污蔑。因此,有時候,他的一點小錯,就會惹得我打他。他還只有一兩歲,會舉起手來抗議:“你打人不對!”在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父親對我的那些沒有任何道理的毒打,我就會詛咒那些無休無止地加害于我的人。父親對于我的苛刻充分反映了他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在我童年的時候,我的任何一點游戲、娛樂的心情都會遭到父親殘酷無情的扼殺和鎮(zhèn)壓。我從小就生活在一種高度的緊張和恐懼之中,不知道什么時候懲罰就會突然毫無道理地降臨到自己頭上。
有時候,我會覺得父親身上有一種虐待狂的傾向。有時候,滂沱大雨,我去釣魚;
但是,回家的時候,天突然放晴了,于是,必然遭到父親的一頓痛打。因為他擔心天晴的時候我在釣魚,會引起別人的非議。作為一個大隊干部,尤其是一個非黨員的大隊干部,父親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
八
改革開放是中國農(nóng)村的一次解放,也是父親生命的一次解放。文革結束,政治的氣氛緩和下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父親終于入了黨。入了黨,就意味著他不再是一個異類,不再是一個被排斥者。我不知道父親是什么時候入黨的。在我上大學以后,有一年回家,在路上,有人告訴我,你父親是書記了。但是,我也并不知道父親到底什么時候成為了村里的書記。
1980年我上大學前后,中國正在經(jīng)歷巨大的變化!案母镩_放”,最早發(fā)生變化的是農(nóng)村!鞍a(chǎn)到戶”以后,農(nóng)村的生產(chǎn)關系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社會也在緩慢的變化過程之中。但是,父親似乎一直沒有適應這種變化,甚至一直沒有感覺到這種變化。然而,這種變化卻是太大了,社會幾乎完全改變了!鞍a(chǎn)到戶”并沒有任何制度上的創(chuàng)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使農(nóng)村恢復到自然經(jīng)濟,是恢復到某種“自然”的狀態(tài),是某種“蘇生”,是“休養(yǎng)生息”。但是,農(nóng)村真正獲得休養(yǎng)生息,是在廢除農(nóng)業(yè)稅之后。但是,這種變化卻是發(fā)生在父親去世之后。不僅如此,在父親生命的最后幾年,中國農(nóng)村不是休養(yǎng)生息,而是大踏步地進一步走向破壞和災變,走向緊張和對抗。在父親生命的最后幾年中,他受到的打擊最大。那時,農(nóng)業(yè)稅變成了農(nóng)民一種沉重的負擔。在我的家鄉(xiāng)發(fā)生了抗稅,父親自己的弟弟就因為抗稅而與父親發(fā)生了矛盾。社會的矛盾加劇了倫理的破壞和崩潰,對父親的心理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在2000年父親去世那個時候,作為一名農(nóng)村基層干部,對于許多事情束手無策,內(nèi)心百孔千瘡。在那個時期,農(nóng)村的沖突和矛盾已經(jīng)達到了極端激烈的狀態(tài)。經(jīng)濟的破壞、倫理的破壞,達到了一種可怕的程度。由于一種廉價的探測器能夠探測到墳墓里有沒有有價值的陪葬物品,因此,我的家鄉(xiāng)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盜掘墳墓的現(xiàn)象。在那幾年里,所有可疑的古墓被盜掘一空。我的家鄉(xiāng)湖南是中國的蠻荒之地,我的家鄉(xiāng)又在農(nóng)村,所有墓葬本來都是普通的民墳,沒有多少有價值的陪葬品。本來挖祖墳是一件嚴重的事情。當一個人無法理解別人另一個人的仇恨的時候,他會說:難道我挖了你的祖墳?我們知道,當時蔣介石曾經(jīng)派人到毛澤東的家鄉(xiāng)去挖他的祖墳。因此,在金錢的推動下,大規(guī)模的挖祖墳,本身就說明了20世紀末農(nóng)村道德的崩潰。
父親兄弟姊妹一共八人,他是家里的長子。按照江蘇作家高曉聲的說法,中國農(nóng)村的長子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父親是高度克己的,對于倫理和道德理想化,把人倫關系理想化。他總是想方設法把事情辦好,總是愿意看到別人高興,只要別人高興,他自己吃點虧沒什么。他寧愿自己吃虧,寧愿自我犧牲。宗族鄰里紅白喜事之類,經(jīng)常請父親“坐賬房”,由于人多事雜,他記性又不好,因此經(jīng)常會有出入,每一次賬目上的出入,父親必須自己事后填補。因此,母親和弟弟堅決反對,但是,父親是個熱心腸的人,反對也沒有用。這類的事情也是父母之間爭吵的起因之一。母親一輩子都生活在對于父親的抱怨里面。作為村干部,作為家族的長子,父親承擔了太多他無法承受的責任和壓力。經(jīng)常想到父親,就會想起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的話來:“無論從舊道德,從新道德,只要是損己利人的,他就挑選上,自己背起來!
父親去世之前,弟弟與父親沖突愈來愈激烈。父親一直以他的絕對權威強迫弟弟按照他的原則行事;
然而,這個世界本身卻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父親一直生活在對于傳統(tǒng)親情的幻想里。比如他會強迫我的弟弟去給別人幫忙,因為他是親威,然而,不管弟弟對于那個人是多么反感。殘酷的現(xiàn)實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他對于傳統(tǒng)親情倫理的幻想,但是他仍然不愿意面對今天殘酷的現(xiàn)實。
父親的晚年是孤獨和憂傷的,可以說是眾叛親離,四面受敵,充滿了失敗的感覺。對于他來說,幾乎意味著他整個人生的失敗。我們家里的生活甚至比不上村里中等的人家。弟弟和母親辛苦節(jié)儉,他們對父親的許多做法極其不滿。由于父親擔任村支書和信用社會計,尤其是信用社會計有一筆在農(nóng)村看來還是不薄的收入,因此引起不少的嫉妒。父親內(nèi)外交困,身心交瘁。父親去世前的那幾年,家族倫理的親情也已經(jīng)破壞殆盡。從前,我在家里在能夠種樹的地方都種滿了樹。1997年寒假,我回家的時候,有一次遇上了我的一位叔叔,父親指著一棵樹問是不是我種的。我感到奇怪和驚訝。父親什么時候變得計較起來了?會和自己的兄弟計較一棵樹呢?這使我感到了強烈的陌生。什么東西使父親發(fā)生了這種變化?現(xiàn)在想起來,父親一定是感到了極度的失望。由于對父親的失望,我早已經(jīng)完全不理家里的事情。在那前后,弟弟經(jīng)常寫信來,讓我回家,并且訴說他們?nèi)绾问艿洁従拥钠圬摗5牵?989年我離開湖南的時候,再也不想回家。在離開湖南前病了一場,那一場病更決定了我離開家鄉(xiāng)。當我突然決意遠走他鄉(xiāng)的時候,父親困惑不解,覺得我是他最聽話的孩子,事事都順從他,從來沒有發(fā)過過爭執(zhí),怎么會突然那么離開。
結婚以后,由于婚姻的痛苦和困境加劇了與父親的裂痕。那幾年,在某些人看來,是我最出風頭的年頭。但是,對于我自己來說,那是我人生痛苦和絕望的深淵,也是我與父親關系最緊張的年頭。對于我的內(nèi)心來說,是毀滅性的災難。結婚以后,僅僅與妻子回家過一次。直到父親去世,再也沒有回過家。我覺得,如果不是父親的嚴厲,如果我有一個正常的童年,我的婚姻就不會是這樣。我慢慢也無法忍受妻子家里的環(huán)境。每次周末她的姐姐和哥哥回家,幾乎都要與父親發(fā)生爭吵,甚至拍桌子。我根本不能理解、無法直視、更無法忍受親人之間的相互傷害。與其互相傷害,不如分開,不如忍受極端的孤獨。
九
1997年春節(jié)回家的時候,我才看到曾祖父和曾祖母的照片。照片上的曾祖父氣宇軒昂,相貌堂堂,儒雅平和,富有涵養(yǎng),完全沒有農(nóng)民那種由體力勞動的摧殘所留下的痛苦、變形的表情和痕跡。盡管曾祖父和曾祖母的肖像照片完全沒有任何背景;
但是,我從他們鎮(zhèn)定寧靜、舒展從容的臉上,我感覺到那個時代生活的舒緩開闊,我似乎感覺到了曾祖父和曾祖母生活的那個時代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氣息。盡管我從來沒有聽人說起過那個對于我來說已經(jīng)極其遙遠的年代,我完全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祖父那個時代的人很少有人留下照片,祖父直到晚年由于偶然的原因才留下了一張照片,而我的祖母則沒有照片?墒,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在1949年的時候去世,卻反而留下了照片。這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曾祖父并不是什么大戶人家,既不是地主,甚至也不是富農(nóng),而是一個佃中農(nóng)。
父親甚至沒有像祖父那樣享受過悠閑的晚年,一直生活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小學的時候我們曾經(jīng)到很遠的一個村子去參觀大革命時期農(nóng)民運動中被殺害的一位烈士的墓,他的名字叫做廖陽泉。我只是后來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后才知道,祖父參加過農(nóng)民協(xié)會,因為得到一位同宗族的地主的保護才平安無事。我不知道1920年代波瀾壯闊的湖南農(nóng)民運動也波及了我的家鄉(xiāng)。其實并不奇怪,湘鄉(xiāng)是湖南最重要的一個縣,又是毛澤東所考察的湖南農(nóng)民運動的五個縣之一。我對1920年代中國湖南農(nóng)村所發(fā)生的那場革命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我希望聽聽祖父給我講講當時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我已經(jīng)忘了我為什么沒有問祖父,也許是當我聽到的時候,祖父已經(jīng)過世。從我記事開始,祖父就已經(jīng)退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參加生產(chǎn)隊的勞動,只做一些自留地里的家務活。在我的印象中,祖父是那么魁梧、威嚴,經(jīng)常邁著悠閑的方步在村里散步,從容不迫、氣定神閑。祖父會剪紙,盡管那時候“破四舊”,節(jié)日也基本上破除了,但是,在比如結婚等時候也還會偶然貼剪紙,紅的和綠的各種各樣鮮艷的顏色,和各種植物動物的極為簡潔的圖案。祖父的房子陰暗、潮濕,在祖父那古老的房間里,五顏六色的剪紙帶給我強烈的新奇和喜悅。至今,當鄉(xiāng)親們回憶起我的祖父的時候,仍然是說起我如何逃學和祖父怎樣送我去學校的情形。他們認定,如果沒有祖父,我早就輟學了,根本不可能上大學。
從曾祖父到祖父,然后從父親再到我,我們一家四代象征了中國百年來的命運。20世紀的大半部分,我無緣親眼目睹,只在各種敘事作品里讀到。然而,從照片上,看到了中國20世紀逐步災難化的生活變化。一代一代,當現(xiàn)代化從沿海來到中國內(nèi)地的時候,也是中國的災難一步一步深入的時候。曾祖父的臉,還是那么潤澤,一種從內(nèi)心煥發(fā)出來的光彩,充滿自信和滿足。盡管祖父年輕的時候經(jīng)歷了大革命和親身參與了湖南農(nóng)民運動,但是,從晚年祖父的肖像和他的照片看來,祖父一生的生活仍然是平靜的。直到父親這一代,中國農(nóng)村完全被外來的力量卷起來了,生活被整個翻了一個個。農(nóng)村的一切都被改變了。在國家直接干預下的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動員過程中,尤其是由于人民公社,農(nóng)村生活的節(jié)奏,生活的方式,在父親這一代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母親經(jīng);貞浧鹚齻?nèi)绾伪黄仍诙煸议_冰窟窿參加集體勞動。在我的家鄉(xiāng),1958年大躍進前后開始種植雙季稻。文革的時候又多了一季冬小麥,變成了三季。大規(guī)模征用勞動力,修筑三線鐵路,修建水庫和其他大規(guī)模的公共工程,用那時候的一句話說就是,“改天換地”。那些工程可能并無多少效益,甚至極大地挫傷了農(nóng)民的積極性;
但是,傳統(tǒng)的觀念習俗、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被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和私人化的節(jié)日完全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黨或國家的公共節(jié)日。1958年,這種破壞或革命達到了頂峰,作為傳統(tǒng)經(jīng)濟單位的家庭被取消了,私人的房屋被拆除了,甚至家里的鍋被砸掉了,變成了“公共食堂”。生活完全被高度集中和操控在國家手里,干部取代了家長的權威。在我的印象里,父親不是作為我的父親,而是作為一個嚴厲的干部出現(xiàn)的,沒有多少親情。如果他不是一個干部,也許他不會那么嚴厲。即使在那個貧窮的時代,許多人也并不一定像我一樣對于童年有著那么強烈的苦難記憶。不論多么嚴厲,父親仍然會有慈祥的一面,生活中仍然會有一些溫馨的記憶。只是因為作為一個村干部的孩子,我才被剝奪了更多的東西。(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十
2005年暑假,我回到故鄉(xiāng),山上草木豐茂。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改善,甚至野豬等許多大型的野獸也重新開始出沒,和我童年的時候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人與自然之間的對抗在70年代達到了極端,整個自然生態(tài)都受到了破壞和威脅,用我的同學的說法,那個時候,只要樹上掉下一片樹葉都會被拾回去。在某種意義上,人與人之間的對抗也達到了一種極端,F(xiàn)在,農(nóng)村耕種已經(jīng)基本上從一年三季重新退回到一年一季。盡管我的家鄉(xiāng)人均只有半畝地,但是有些地方已經(jīng)拋荒,我明顯地感到物質(zhì)的豐裕,人與自然之間的對抗的緩解。我問一位從小學一直到高中的同學,現(xiàn)任的村長和黨支部書記: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滿足感怎么樣?他回答說:還不如我們小時候。我感到困惑和不可理解。我也沒有深究。但是,我知道,在人與自然緩解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沒有真正緩解。
從小,我的家鄉(xiāng)就已經(jīng)通了公路。父親去世不久,2002年洛湛鐵路經(jīng)過我的家鄉(xiāng)。當時的鐵道部長原籍屬于我們村。但是,我想是由于對于階級斗爭的記憶,即使鐵路通車回湖南的時候,他也沒有回自己的故鄉(xiāng)。1944年,在抗戰(zhàn)結束前一年,張愛玲在《〈傳奇〉再版序》中寫道:“時代是倉促的,已經(jīng)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 ”實際上,農(nóng)村的陣痛還剛剛開始,中國的農(nóng)村人口還占據(jù)著大多數(shù),那些外出打工的農(nóng)民工,一方面,他們已經(jīng)被連根拔起;
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卻又找不到新的扎根的地方。一方面,農(nóng)村已經(jīng)無法依靠;
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卻又無力脫離農(nóng)村。中國還有九億農(nóng)民,農(nóng)村最深刻的變革還剛剛開始。在中國,要消滅農(nóng)民,不知還要經(jīng)過多少痛苦和多么漫長的時間。
2000年,我在北京遇到和我同一年考上大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的朋友。他是鄰村支書的兒子,當他和我談起童年的時候,他說:“如果不能從農(nóng)村出來,我寧愿撞死在地上!1970年代,我們進入成長,開始接受教育。林彪事件給了我們生活的第一課。當有一天父親告訴我林彪事件的時候,心理上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和震撼。1970年代,不僅城市的青年開始不滿和思考,思想在發(fā)酵。同樣,普遍接受了中學教育以后的農(nóng)村青年也在絕望中走向懷疑和探索。在粉碎“四人幫”不久,1977年,我的家鄉(xiāng)破獲了一個叫做“勞工黨”的“反革命案件”。他們都是一些中學剛剛畢業(yè)的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在全國性的追捕下全部歸案,“主席”被判處死刑,1978年,他在家鄉(xiāng)的“萬人大會”被公開處決。他的妹妹是我高中的同班同學。她的課桌和我相隔只有兩三個課桌。
當我進入高中之后,正好開始恢復高考。但是高考似乎并沒有對我們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幾乎整個中學生活都是在勞動和嬉戲之中度過。我們沒有產(chǎn)生過“黑色的七月”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考上大學的同學無意識地考上了大學,而高考失敗并不像今天的高考失敗一樣會產(chǎn)生強烈的挫折感。從我們的上一屆開始,我們公社就建立了五七高中,不僅每一個人都有了上初中的機會,而且每一個人都有了上高中的機會。除非個別因為偶然的原因輟學之外,我們那一個班小學的同學幾乎都是從小學一起讀到高中畢業(yè)。在我考上大學后一兩年,小學升初中的升學率開始降為17%。農(nóng)村由“我要讀書”變?yōu)椤拔乙即髮W”。除非考上大學,讀書成為了一件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我不知道,假如我沒有考上大學,我今天的生活是什么樣子?我更不知道,假如沒有恢復高考,我會有一條什么樣的出路?
十一
父親去世以后,我的災難逐步發(fā)展到了頂點,最終我的身體徹底崩潰。父親去世五年以后,我才帶著孩子回家。對于我來說,回家是痛苦的,我必須忍受母親和弟弟之間的相互咒罵。說是回家,實際上,像從小那樣,除了吃飯和睡覺的時間,我都不愿意呆在自己的家里。有時候鄰居和親友會要求我勸一勸弟弟。但是,我知道,因為從小就生活在這種咒罵之中,要他們改變一輩子的習慣,是不可能的。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就像強迫一個人改變他的成見一樣困難。當物理學家玻爾說到思想觀念的不可改變的時候曾經(jīng)說,不是一種思想戰(zhàn)勝了另一種思想,而是一代人死去了,另一代人成長起來。我以前沒有辦法改變父親的觀念和認識,所以我再也不想改變?nèi)魏稳恕?/p>
當今年春節(jié)回家,從母親口中聽到“我們家里的孩子從來不會去做壞事”這句話的時候,我感到內(nèi)心突然一陣發(fā)痛。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我們這些孩子不僅失去了做壞事的可能性,而且從根本上失去了正常生活的可能性。我們的生活從小就被摧毀了。我們永遠地失掉了幸福。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再也不可能做一個正常的人了。小時候,因為貧窮和饑餓,父母根本不允許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去別人家里,免得別人看不起我們。從小,父母養(yǎng)成了我們強烈的、病態(tài)的自尊。沒有什么東西能夠交換我們的自尊。當我和范智紅交流童年痛苦的經(jīng)驗的時候,我感到也許湖南的家長普遍都是暴君。他們粗暴、嚴厲和專制。也許湖南家長的嚴厲,和湖南近代理學的背景有關。湖南是中國近代儒學的中心,而湘鄉(xiāng)又是湖南近代政治文化的中心。
十二
在對于父親的理解里,我才慢慢地理解了毛澤東。毛澤東就是我們民族的父親。他們從大局出發(fā),忍辱負重,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犧牲了,也要實現(xiàn)他們的理想。我對于他們有著極為復雜的感情。他們既有些殘忍、無情,又有些高尚、無私。當許多人簡單地將我看作是毛派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我內(nèi)心對毛的復雜而痛苦的感情。因此,當一些毛派人物到我這里來尋找知音的時候,他們經(jīng)常感到極其失望。他們發(fā)現(xiàn),在我在這里聽到的是對于毛無情的批評。像李憲源和老田這些著名的毛派人物都知道我心理上對于毛的強烈反感和拒絕。然而,形諸于公開的文字,是我對于他作為一個歷史偉人、一個時代偉人、一個民族巨人的理性上的認識。國慶五十周年的時候,韓國《進步評論》雜志白元淡教授讓我寫一篇關于毛的文章。我覺得無力對毛作出恰當?shù)脑u價,尤其是無力表達對他的評價的復雜性,所以一開始拒絕了,后來在再三催逼之下才交稿。這就是《毛澤東:一份沉重的遺產(chǎn)》。但是,盡管我的文章題為“沉重”,可是,我根本沒有把“沉重”表達出來。我后來在引用的文獻里看到,這篇文章翻譯回中文的標題卻是《毛澤東:一份巨大的遺產(chǎn)》。這說明我沒有將復雜性表達出來。那些把我看作簡單的毛派的人,尤其是那些攻擊我的人,根本就沒有感到我對毛的復雜看法和復雜感情。這些年來,當人們在情感上強烈地排斥毛的時候,我卻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對毛的反感并沒有阻止我試圖去理解和拯救毛澤東思想中有價值的內(nèi)容,在理性上盡量理解毛。因為我知道,一個人可以感情用事,但是,一個民族不可以感情用事。
寫于2006-2007年
2007-03-26終稿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