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鷹:中國外交的文化內(nèi)涵——《為了世界更美好》讀后
發(fā)布時間:2020-06-0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讀完《為了世界更美好——江澤民出訪紀實》這本書,想得最多的就是關(guān)于中國新時期外交的文化內(nèi)涵。
如果說外交是內(nèi)政的延伸同時又反作用于內(nèi)政,那么,歷史差異、傳統(tǒng)差異、地域差異而造成的各國之間對國際事務理解與處理上的差異也就是必然的了。在冷戰(zhàn)結(jié)束、經(jīng)濟走向全球化的今天,要促進世界的和諧,其有效的途徑是什么呢?有人可能會信奉實力和強權(quán)。但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 崇尚實力強權(quán)以及依賴實力與強權(quán)支撐的秩序只能帶來更大的動蕩與混亂。消彌差異的長期有效辦法只能是:一、建立在合作意愿與互利基礎(chǔ)上的國際新秩序;
二、促進理解與溝通的對話。很顯然,合作意愿與理解溝通的唯一途徑就是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尊重與包容。這決定了新時期中國外交必須具有更加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從《為了世界更美好》一書所記述的江澤民出訪外國的實踐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熟悉、欣賞、理解并且尊重出訪國的文化成就文明成果,在外交活動會有多么大的親和力和思想穿透力。江澤民對俄羅斯文學歐洲文學的熟悉、對西方古典音樂的熱愛以及對東西方不同文化成果的欣賞和理解,常常會使他所代表的一次次中國最高級別的外交活動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即便是與最難以打交道的西方大國相處,也不例外。只要能夠真誠地而不是虛假地承認,西方文明為人類進步所做出的歷史性的貢獻,中國的外交政策就會收到奇效,中國的外交形象就能顯現(xiàn)出它獨有的風采。因為,在世界上,不僅斗爭是相互的,欣賞同樣也是相互的。由此,才出現(xiàn)書中所記述的一幕。那是在2000年聯(lián)合國召開的千年首腦會議中的“五常會”上。“五常會”是江澤民提議召開的。會議臨近尾聲,江澤民剛說了一句,這個會議很成功,還未來得及宣布會議結(jié)束,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忽然說,你先不要宣布會議結(jié)束,我還有一段話要講。他說,江主席,我同你結(jié)識已經(jīng)8年了。在我剛上任的時候,對你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助手提供的情況,后來發(fā)現(xiàn)他們提供的情況不準確。我發(fā)現(xiàn)江主席是一個非常有學識、具有高度智慧的偉大領(lǐng)導人。1993年,我在西雅圖和你第一次見面時非常緊張,我和你談話是念口徑,現(xiàn)在我們可以自由交談了。我很快就要離開總統(tǒng)職位,但我珍惜和江主席的這段友情,也贊賞中國在江主席領(lǐng)導下取得的成就!書中寫道,當克林頓講完這番話與江澤民擁抱時,普京、希拉克和布萊爾也一齊起身向著他們熱烈鼓掌。
中國外交的文化內(nèi)涵除了包括尊重對方的文明文化成果之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內(nèi)容,那就是要在十分熟悉中國文化的基礎(chǔ)上,不斷尋找中國與其他國家文化的相通之處。也許有人會說,如此這般是否過于牽強。我則信然。原因是:一、需要。這是全球化條件下的中國外交的需要。二、可能。中國5000年的文明具有極強的擴展性,只要我們善于挖掘。三、有利。世界上熱愛和“潛在”熱愛中國文化的人眾多。尋找東西方文化的聯(lián)系,也是所有關(guān)注人類命運的有識之士的夙愿。
在《為了世界更美好》一書中,我們會看到用中國文化之“棰子”擊異國文化之“鼓”會產(chǎn)生怎樣的轟響。1990年德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1995年江澤民訪德。做為第一個訪德的國家元首,江澤民在德總統(tǒng)舉行的歡迎國宴上向德國公眾表示:中德兩國的利益多于分歧、互補高于沖突。大概仍感意猶未盡,江索性脫稿,即席朗誦了德國著名文豪歌德一段詩和中國大詩人王之渙的一首詩。前者是“暮色徐徐下沉,景物俱已遠循!藭r在那東方,該有朗朗月光”。而后者就是中國人熟悉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首詩聯(lián)袂“使用”非常自然,因為歌德的詩本身就是他當年孜孜不倦學習中國文化仿其意境的結(jié)果,而在意趣上又與王之渙的詩相近。更重要的是,江澤民借此希望德方能登高望遠、著眼長遠,“此時在那東方,該有朗朗月光。”
諸如此類的事例,在書中還有不少。有一個情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江澤民在訪問沙特阿拉伯時曾恰如其分地引用了一句話:“求知,哪怕遠在中國!币驗檫@話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用在此時此地,一下子就拉近了阿拉伯文明與中華文明的距離!
豐富與加大中國外交活動的文化內(nèi)涵不是為了增加情趣與色彩,更不是為了讓當事人有茶余飯后的談資或在未來的回憶錄中有值得述說的故事。中國外交之所以會有越來越濃厚的文化內(nèi)涵,其根本的原因是冷戰(zhàn)結(jié)束后,中華民族在大步走向世界時,中國人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理解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化。這種深化既包括對世界各種文明有了更加廣泛更加真切的了解,也包括對中華固有文明的再認識再挖掘與再闡釋,從而也就對所謂的“軟實力”有了更加自覺的全新認識。從《為了世界更美好》這本書里,我們可以感到無論是書的作者還是書中的主人公都一掃這種腐朽愚昧之氣,他們既卓然大度又虛懷若谷,既親仁善鄰又和而不同,難怪臺灣一位長者幾年前就曾說過:今日的中國之外交,頗有漢唐之風。
須知,漢唐之風絕非傲慢之風,而是雍然大度之風、海納百川之風。由此,我們明白,為何江澤民在參觀印度甘地墓時,會那么仔細地閱讀墓碑上甘地寫下的“七大罪惡”:搞政治而無原則;
積財富而無辛勞;
求享樂而無良知;
有學識而無人格;
做生意而無道德;
搞科學而無人性;
敬神靈而不奉獻。這里包含著多少智慧與預見!
同樣我們也就明白,為什么江澤民在希臘時要引用恩格斯的話:“他們(指古希臘人)無所不包的才能與活動,給他們保證了在人類發(fā)展史上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追求的地位!
今天,中國把建設和諧社會作為一種社會發(fā)展與進步的選擇性目標。這個國內(nèi)政策取向必然會進一步加強中國外交現(xiàn)有的和平與和諧傾向。事實上,胡錦濤主席在不久前召開的“上合組織”會議上的講話,已經(jīng)被國際輿論看作是“和平與和諧外交政策的宣言”。中國對周邊國家地區(qū)的睦鄰富鄰政策以及力促國際政治形勢走向和諧的政策,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和”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由此看來,在促進中國的和諧、世界的和諧過程中,中國外交的文化內(nèi)涵將越來越深厚與豐厚,它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將是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對中國的發(fā)展予以全新的理解、認同與歡迎。
。ā稙榱耸澜绺篮猫D―江澤民出訪紀實》,鐘之成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更美好 內(nèi)涵 讀后 中國外交 文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