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林:新華社的報道應注意格調(diào)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7月11日《京華時報》2版轉(zhuǎn)載了一則來自新華社的消息,報道中國駐伊拉克使館的復館籌備工作,《京華時報》的編輯為此還專門配了一個尾題:“我駐伊使館復館追蹤”。有意思的是該消息的大號字標題為“復館前數(shù)拒美軍提供安!保√栕指睒祟}才是“我駐伊使館正尋找臨時館舍”,也就是說,這則消息的處理完全是將拒絕美軍安全保護視為新聞眼,作為報道主題的復館籌備工作則成了消息的背景。
編輯如此安排自然出于報人特有的敏感,“拒絕美軍安全保護”當然更引人注目,更有新聞價值。然則為何拒絕美軍的安全保護呢?報道云“復館人員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接受美軍的保護,就可能面臨更大的危險”。這當然也可能有道理,因為美軍是伊拉克武裝分子襲擊的首要目標,目下的伊拉克,哪兒有美軍,哪兒可能就更危險,接受美軍保護,很可能遭遇“城墻失火,殃及池魚”。話到這里,正常的理解應該是,美國軍事占領當局鑒于伊拉克目前嚴峻的安全局勢,主動提出保護中國駐伊外交人員的安全,這是一種毋庸置疑的負責的、善意的、友好的表示;
而中方之所以謝絕(或“婉拒”)美軍的安全保護,純粹是由于顧慮這種保護對于中國外交人員安全的無效性與負面性,而不應是出于其它什么考慮。這里我首先想指出的是,在目下伊拉克那種極度嚴峻的安全形勢下,婉拒美軍保護是把自己的安全壓在了恐怖分子、武裝分子或說抵抗力量的網(wǎng)開一面、對中國友好、不濫殺無辜。然而此前的大量事件表明,制造事端的伊拉克恐怖分子、武裝分子或說抵抗力量從來沒有網(wǎng)開一面、從來不對任何人友好,專門濫殺無辜,他們對自己的普通百姓同胞都毫不留情,遑論“非我族類”?如是,拒絕美軍的安全保護,對美軍不過是少了幾趟差,樂得一點清閑,我們卻很可能由于“壓”錯了“寶”而遭受不應有的損失,到那時我們就很難再像以往那樣去指責“美國軍事占領當局未能盡到維護社會治安的責任”。因此我駐伊外交人員婉拒美軍安全保護的決策不能說是一種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明智之舉,我由此更為他們的安全擔憂。
然而同樣值得關注的問題卻在于新華社的報道方式。在談及美軍的提議時,新華社先是說“美軍曾數(shù)次‘示好’”,后又說“他們的‘好意’都被中國外交官婉拒了”。示好與好意均被打上了引號。打引號是什么意思呢?從中國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慣常表述來看,打上引號的“示好”實際上就是動機有問題的“示好”,所“示”者并非真“好”,而打上引號的“好意”當然是不懷好意。引號的言外之意不外乎是,美軍主動提出派兵保護我外交人員居心叵測,圖謀不軌甚至暗藏殺機,我外交人員機智地識破了他們的陰謀,沒有上他們的當。然而如此懷疑的根據(jù)何在呢?未見報道。如果毫無根據(jù)地懷疑美軍的動機有問題而又冤枉了人家,那豈不成了“好心當成驢肝肺”或以什么什么之心度什么什么之腹?這就不僅是不智,而且是不仁了。別說人家提出派兵保護你確乎是出于安全考慮,即便美國人的動機確實有問題,在沒有拿到真憑實據(jù)之前,我們的新華社這樣的官方權威機構,發(fā)消息時也不宜輕易打引號,無端懷疑人家的動機。這樣輕則落下疑神疑鬼、刻薄狹隘之譏,重則引起外交關系不睦甚至外交糾紛。說到底,一味地把美國人妖魔化、專門與美國人過不去,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不該或者不必懷疑時偏要胡亂猜忌,對我們解決中美之間的重大問題,例如美國人在臺灣事務上干涉我國內(nèi)政的問題會有什么樣的幫助呢?
打個引號就維護了民族自尊嗎?就捍衛(wèi)了國家主權嗎?就使中國人民揚眉吐氣了嗎?那不太阿Q了嗎?說到底,其實又是狹隘民族主義陰暗心理的流露,這種做法對在國際社會中捍衛(wèi)中國的權益、樹立中國的形象有百害而無一利。
眾所周知,在中國目前的新聞體制下,新華社作為中國官方最權威的通訊社,通常是代表中國最高決策層講話的。作為大國之喉舌,它不僅傳達著中國對國內(nèi)國際重大問題的基本態(tài)度、觀點與立場,而且也表現(xiàn)著中國的風度、格調(diào)與智慧。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它不應像某些小報或者準小報那樣一味地嘩眾取寵,迎合某種盲目的情緒,更不應該格調(diào)低下,風度盡失,小家子氣。它應該清醒地、理智地、富于前瞻性地引導潮流,客觀地、全面地、及時地向大眾傳達真實的信息,從而體現(xiàn)出泱泱大國的氣度與智慧。
相關熱詞搜索:新華社 應注意 格調(diào) 報道 趙士林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