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加斯略薩,我寫作,因為我不快樂
發(fā)布時間:2020-04-11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略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官方對其創(chuàng)作中“對權力結(jié)構(gòu)制圖學般的細膩剖析 與他對個體抵制、反抗和挫敗形象的尖銳刻畫”給予肯定 ――“你為什么會寫作?”
――“我寫作,因為我不快樂,寫作是一種對抗不快樂的方式!
75歲的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西裝筆挺,眉頭緊蹙;顯然,神情嚴肅增值了他的魅力。
年輕時的略薩,也是這副滿臉“不快樂”的樣子:手里夾著煙,濃眉微蹙,時刻準備著“對抗”,隱匿著些許暴力因子與風流習氣,神似《教父》中帥氣迷人的阿爾•帕西諾。
2010年10月7日,略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官方對其創(chuàng)作中“對權力結(jié)構(gòu)制圖學般的細膩剖析與他對個體抵制、反抗和挫敗形象的尖銳刻畫”給予肯定。
事實上,獲獎前,“反獨裁、反專制、反極權”已成為略薩的價值標簽。早在1963年,他以秘魯軍校的高壓暴政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小說《城市與狗》,就因軍界不滿而遭禁,但政府此舉反而推動了小說的地下傳播。去年,略薩獲獎的消息傳到秘魯,當?shù)厝嗣衽e國歡慶,為這位曾被封殺的作家歡呼。
“諾貝爾文學獎跟其他獎項一樣,有時眾望所歸,如海明威等,但也有評委搞錯的時候,好比第一位獲得者只是個法國的地下作家,但當時和他競爭的是誰?托爾斯泰!很多人完全該得這個獎,如博爾赫斯。我獲獎后人家采訪我,我覺得有點難為情,博爾赫斯沒得獎,現(xiàn)在獎給我了。評委也是人,有時會搞錯,我希望這次他們沒搞錯!比欢,獲獎也讓他“不快”過:“我可能受到了稱贊,但也成了受難者。媒體無休止地采訪,根本不讓你好好工作,有時候我想逃到島上去,在沒有記者的地方安靜生活,盡管我也當過記者!
2011年6月14日,略薩到訪中國第三天,葉兆言專程從南京趕來上海,參加當日下午“閱讀的贊頌――略薩作品朗讀會暨文學交流會”,為此他還特地帶了一本老版《青樓》(即《綠房子》),老略薩見了欣喜不已。
“拉丁美洲的文學爆炸,與我們的青春歲月密切關聯(lián),一想起略薩和馬爾克斯,仿佛又回到火熱的當年!比~的追憶頗具代表性,略薩此次為期9天的中國行,掀動了國內(nèi)多位重量級作家的“集體追星”,滬上有孫甘露、陳村、王安憶等捧場,京城則有莫言、閻連科、張抗抗等候駕,面對老略薩,他們的姿態(tài)都相當恭敬。
“我最早讀到您的著作是《胡利婭姨媽與作家》。當時我作為一個年輕作者,非常希望自己就是小說中的那個‘我’。不是因為諾獎,是因為胡利婭姨媽!睖蠈φ,孫甘露的開場白洋溢著欣羨。
“您長得太好看了,不僅是對中國作家的傷害,也是對中國婦女的傷害!本┏墙涣鲿,莫言先拿自己開涮:“前幾天我在家看《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邊看邊笑。太太見我笑得那么開心,拿過書一看,瞧見略薩年輕時的照片,怎么這么帥?她又看了我一眼,帶著無限遺憾的表情揚長而去,連晚飯都不做了!
閻連科也接著幽了一默,說自己為了和略薩見面,3年前就準備了一套西裝,還補充道,中午有15個美女給他電話,委托把她們的愛帶給這位“世界上最老的帥哥作家”。跟著發(fā)言的女作家張抗抗還借機索要簽名,并表示,中國作家能從幽默和荒誕的角度去看待生活,是從略薩和一部分拉美作家那兒得到的啟示。
提及幽默,略薩自己也經(jīng)歷了不同階段的認識。“我從前對幽默過敏,因為我曾天真地以為嚴肅文學不茍言笑:如果我想在小說中提及嚴肅的社會、政治或文化議題,幽默會變得十分危險,令我的故事顯得膚淺,讀者會覺得那不過是些輕松笑話。我一度摒棄了幽默,很可能是受薩特影響,他在創(chuàng)作中十分敵視幽默。但是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要在文學中重現(xiàn)某種生活經(jīng)驗,幽默是寶貴的工具,《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就是如此。從那時起,我意識到幽默是一筆大財富,它是生活的基本元素,因而在文學中也同樣重要。”
混亂年代
“如果你拿作家的收入與公司總裁、秘魯?shù)亩放J炕蝽敿膺\動員相比,你會發(fā)現(xiàn),文學仍然是個薪酬很低的行業(yè)!
19歲時,略薩為養(yǎng)家,曾同時干7份活:圖書館管理員、報社記者,電臺編輯,甚至還“數(shù)過死人”(為公墓制作墓碑卡片)。“當時我還在大學讀書,你為了謀生,不喜歡的也得做,盡管做出了犧牲,但最后能寫作就是一種安慰。每到周末,我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在打字機前坐下來,擠出時間寫作,在這樣的條件下你是和周圍環(huán)境斗爭,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激勵,困難激發(fā)創(chuàng)作,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一個作家總是被人夸贊,有獎金、有政府補貼的話,我覺得會很危險,他的創(chuàng)造性就會喪失。”
略薩1936年生于秘魯南部小城阿雷基帕,還在襁褓中,他的父親就拋棄了妻兒。小略薩隨外公一家來到玻利維亞,母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的童年被大家庭的愛包圍,環(huán)境十分純凈!伴L到10歲,我還不明白小孩是怎樣來到世上的,而且我拒絕相信那種如此缺乏精神因素的方式,正如我后來所描寫的!
11歲時,素未謀面的父親突然回家,在暴君式的打罵中,小略薩躲進文學世界,“我偷偷讀書寫作,這已成為我反抗他獨裁專制的行為”。14歲時,略薩奉父命報考萊昂西奧•普拉多軍校,“這里聚集了各階層、各種族的青年,軍校的世界充滿粗暴、野蠻、仇恨、勾心斗角等齷齪的東西,是秘魯?shù)奈⒂^世界”。
略薩在軍校里過著“狗”一樣的生活,但他畢竟是個大寫的“人”,若干年后,那段經(jīng)歷被他寫入《城市與狗》。這部兇相環(huán)生的作品,令他在文壇聲名鵲起。
離開軍校緊張、沸騰、充斥暴力的生活,略薩在父親安排下進入《新聞報道報》工作。尚未成年的他,跟著幾位老前輩混跡于利馬嘈雜的酒吧與妓院,成了個放蕩的小記者,種種光怪陸離的見聞,后來進入了他的《綠房子》。
調(diào)查新聞期間,略薩目睹、經(jīng)歷了許多他這個年齡不該觸碰的東西。第一次看到裸尸,“那血淋淋的情景長時間留在我的腦海里,讓我感到悲傷和壓抑”。有一回,他在老記者慫恿下吸了“白粉”,多年后參與總統(tǒng)競選時,早年的吸毒事實被政治對手當作“不良少年的行為”公布于眾。
進大學后,“我開始有了一些政治意識,同時也產(chǎn)生了第一次信仰危機。我放棄了天主教大學,改去圣馬科斯大學,那是地位卑微者的孩子上的大學,有著反抗獨裁的傳統(tǒng)!
大學期間,略薩擔任過共產(chǎn)主義學習小組的指導員,“某種意義上,這是大學里的地下組織,當時共產(chǎn)黨幾乎被獨裁體制消滅了,我和那個團體盡管人數(shù)很少,但確實是以一種非常直接的、個人的方式參與了抵抗運動!
當時的秘魯,奧德里亞奪取政權后,任命薩尼亞杜為安全局局長,此人心狠手辣,對媒體實行嚴厲的檢查制度;在機關、工會、院校建立告密網(wǎng)絡,殺害革命人士;鎮(zhèn)壓學生和工人運動……圣馬科斯大學的師生對他恨之入骨,多年后,略薩把這個家伙寫進了《酒吧長談》。
“當時很多學生被捕,我們買了毯子想送到監(jiān)獄里去,但監(jiān)獄長不允許,我們5個學生組成代表團到薩尼亞杜那里去談判。那是個非常老的大樓,走廊非常陰暗,他那時就坐在辦公室里,根本沒跟我們打招呼,像看昆蟲一樣地盯著我們,我們十分害怕;突然,他打開一個抽屜,甩出一疊厚厚的報紙,那是我們大學印刷的一份秘密報紙,他質(zhì)問道――這是什么?最后,他憤怒地警告道,你到大學就是為了抨擊我?誰要鬧革命,就得小心自己的腦袋!”
“《酒吧長談》就是從這時開始構(gòu)思的,我想寫一部小說,通過這個人物來展開,展現(xiàn)這個獨裁政府如何把整個社會毀滅的,哪怕和政治無關的東西,家庭、愛情等等,都被它污染了;你的職業(yè)生涯因為和腐敗的政治相關,不管你是否愿意,為了生存,你必須在道德上做出讓步。我開始寫這些小故事,把不同人物聯(lián)系起來,開始的一年我很迷茫,后來選擇通過兩個人物的談話的方式,使其引出其他人的對話,最終變成了敘述化的談話,將所有人、事加進去。這本書寫了很多年,是我最費工夫的一部小說,如果要我選一本能留下來的書,那就是《酒吧長談》!
競選總統(tǒng)――“天真的幻想!”
2006年5月,一位瑞典翻譯家在略薩作品研討會上指出:“當今世界,再也沒有像雨果那樣能引領全球思潮的大作家了,但略薩已相當接近,他曾競選過總統(tǒng)。”
略薩回應:“知識分子曾被認作思想家、社會良知,是具領導性的人物。但如今,這個觀念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而消失,當今作家已無法對各種社會問題提供解答!
自《酒吧長談》后,略薩的風格發(fā)生變化。1981年,他發(fā)表了第一部歷史題材小說《世界末日之戰(zhàn)》,以卡奴杜斯起義始末進行創(chuàng)作,將19世紀巴西反抗軍與政府軍的殘酷爭斗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近二十年后,略薩推出又一部歷史小說《公羊的節(jié)日》,揭露多米尼加共和國前獨裁者特魯希略家族的暴政,有評論指出,在特魯希略統(tǒng)治時期,國外媒體、記者都被拒絕入境,其罪行被掩蓋了起來,略薩用他的筆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學力量的強大。該書問世后,特魯希略的后代揚言要殺死略薩。
2006年,略薩推出近作《壞女孩的惡作劇》,講述了男女主人公一場穿越時空的纏綿愛情,小說以其生活過的城市、時代為背景:上世紀50年代的利馬、60年代的巴黎、70年代的倫敦和80年代的馬德里等,構(gòu)建出略薩最擅長的結(jié)構(gòu)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空間。
小說中的“壞女孩”,出身秘魯貧民區(qū)卻喬裝成富有的智利人,模糊的身份追尋暗合著作家對自身定位的思索!叭绻闶且粋中產(chǎn)階級利馬人,那你對秘魯?shù)母拍罱^對不現(xiàn)實:你認為秘魯是一個城市化的、有教養(yǎng)的、講西班牙語的、白人的世界。但現(xiàn)實是,自1960年代起,隨著安第斯山、熱帶雨林和各省大量移民的涌入,那個社會將發(fā)生根本性變化,要把利馬那座內(nèi)聚的小城市變成一座混亂的、龐大而充滿暴力的、更能代表真實的秘魯!
年輕時的略薩,學習馬列著作、研究毛澤東思想,并加入過秘魯共產(chǎn)黨;上世紀60年代,他也曾熱烈支持古巴革命,后思想右傾,逐漸遠離!瓣P于古巴革命,只有博爾赫斯和奧克塔維奧•帕斯(墨西哥詩人、散文家)一直保持淡漠。博爾赫斯對左傾革命一貫‘過敏’,而帕斯因經(jīng)歷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中的共產(chǎn)主義傾向,對此也保持距離,其余很多拉美作家則因受到古巴革命鼓舞結(jié)成聯(lián)盟。后來我說出了自己的主張,似乎被隔離到了圈外,盡管受到很多批評、承受了許多壓力,但我感到獲得了自由。很多古巴革命的意識形態(tài)我拒絕接受,比如對同性戀者的壓迫等,很多人曲解了我的思想,但我一直在為此斗爭。”
1989年,這名對政治極不信任的作家,成為了1990年秘魯總統(tǒng)候選人。“國家陷入危急,你別無選擇。秘魯現(xiàn)在的處境是災難性的。經(jīng)濟垮掉了,通貨膨脹猛增,在1989年前10個月里,民眾喪失了一半的購買力;政治暴力極其嚴重。但同時,危機中也孕育著朝民主和經(jīng)濟自由轉(zhuǎn)變的可能性。反思秘魯自1968年以來實行的集體主義模式和社會主義模式,我們應不失時機地重建這些年來為之努力奮斗的東西:自由化改革和創(chuàng)建真正的市場經(jīng)濟,而秘魯?shù)恼挝幕窃斐扇珖晕C的魁首,我們更應對其進行改善。這些原因讓我克服了自己的保守,參與到政治斗爭中――說到底,這是個非常天真的幻想!
在1990年大選中,略薩一度領先,眼看就要黃袍加身,最后卻輸給了藤森。競選期間,他領教了政客們的各種陰謀詭計,落選后選擇離開秘魯僑居歐洲,次年8月他即交卸黨職;1993年,略薩應聘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職,同年發(fā)表自傳《水中魚》,抒發(fā)了他對祖國秘魯?shù)膹碗s情感:“它不是叫我生氣,就是讓我傷心;往往是既生氣又傷心。”
畸戀――“姨媽”與“表妹”
“在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我還是一個15歲的孩子!
1972年,略薩在利馬開始小說《胡利婭姨媽與作家》的創(chuàng)作,此后4年,他先后在巴塞羅那、拉羅馬納(多米尼加共和國)和紐約生活,寫作數(shù)次中斷,直至回利馬后正式完成。
“這部作品是我青年時代認識的一位廣播劇作家建議我寫的……受50年代那些撕心裂肺的墨西哥電影的影響,情節(jié)劇曾是我早熟的弱點之一,而這部小說的主題使我毫不猶豫地認清了這一點。微笑和嘲弄并不能完全掩飾本書作者在情感上對波萊樂舞、放縱的激情和驚險離奇的小說的偏愛!
略薩承認,他在小說中加入了自傳成分――他的第一次婚姻經(jīng)歷!拔屹M了很大力氣才賦予那些事情一種可以接受的形式”;“采取了必不可少的諷刺手法”,“這種努力對我很有用,它證明了小說這種題材的出現(xiàn)并不是為了講述真實的事情,真實的事情一旦走向虛構(gòu),它們總是變成謊言(就是說,變成可疑的、無法證實的真實的事情)!
小說雖是虛構(gòu),但“姨媽”確有其人,她本名胡利婭•烏爾吉蒂,是略薩母親的好友、大舅魯喬的小姨,20歲時嫁給一個玻利維亞莊園主,由于不能生育,丈夫與她離了婚。
1954年,18歲的略薩還在上大學,胡利婭姨媽來利馬度假,住在略薩舅舅家,其美貌引來了不少登徒子。為了保護妹妹,略薩的舅媽不許追求者晚上邀約胡利婭,因此胡利婭只得請“小朋友”略薩陪她看電影,兩人逐漸產(chǎn)生了感情。
胡利婭的魅力不可抵擋,略薩愛她愛得發(fā)狂,一心要娶她;但她曾猶豫:“咱倆的事很荒唐,你18,我32,而且離過婚!甭运_則極力說服她:“年齡的差異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相愛。”這個聰穎的女人妥協(xié)了:“如果你保證同我生活5年,這5年只愛我一個人,我就心滿意足了。過5年快樂生活,我看這瘋狂舉動值得!弊罱K,兩人沖破世俗的阻撓和家長的恫嚇,宣布結(jié)婚。
1962年,略薩的兩個表妹(即魯喬的女兒)先后來到巴黎讀書,住在略薩家。不久,胡利婭便發(fā)現(xiàn)略薩和小表妹帕特里夏眉來眼去,女房東也說她看見兩人夜間在樓前接吻。后來,帕特里夏干脆直接給胡利婭寫信:“我和馬里奧之間就是那么回事”。
1964年略薩完成《綠房子》初稿,回秘魯搜集素材。到達利馬不久,他就給妻子寫信:“是的,我愛上了帕特里夏,而且我知道這對你來說也不是新聞。無論你使用什么武器,也攔不住我對她的愛。我惟一要求你的,就是放棄這早已經(jīng)凋謝的婚姻!焙麐I同意離婚,并附信對他倆祝福,她不得不承認,她與略薩的婚姻早已超出了當初許諾的5年期望值。
1988年,52歲的略薩寫下中篇小說《繼母頌》,隨后又以1997年出版的《情愛筆記》將故事續(xù)完,《情愛筆記》中的盧克萊西亞,既是一位“繼母”,又是主人公的第二任妻子,仿佛集“胡利婭姨媽”和“帕特麗夏表妹”于一身。
1965年,略薩與他的第二任妻子帕特麗夏結(jié)婚。當他還是個大學生、借住魯喬舅舅家時,大表妹提醒他早起總是小心翼翼,而年僅7歲的小表妹帕特麗夏卻非常調(diào)皮,這個“壞女孩的惡作劇”可謂“兇狠猛辣”:每天早晨,她用一杯涼水潑到略薩熟睡的臉上,大眼睛亮閃閃注視著他,翹翹的小鼻頭下隱藏著壞笑,氣得他用枕頭砸她,但這個鬼精靈早已逃之夭夭,只留下一串銀鈴般的笑聲。小美人兒長大后,豐滿性感的紅唇令男人想入非非。
“作為一個拉美人,要控制自己的激情比較困難,但是仍然應該盡量往這方面努力。” 略薩坦承,“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會寫有關愛情的小說。愛情出現(xiàn)在各個時代、各種文學作品中,要寫好非常不易,因為你要有獨特的方式,但不能排除我有生之年還有這個激情再創(chuàng)作愛情小說的可能性!
聶魯達的熱,博爾赫斯的冷
“從前在秘魯,我們所讀的都是歐洲舶來品,不知道智利、哥倫比亞等鄰國有什么作家,也不知道他們的創(chuàng)作。那時候,我跟很多年輕人一樣,夢想著到巴黎去,認為那里才是文學藝術的殿堂!14日上午,略薩在演講《一位作家的證詞》時自敘,直到1960年代輾轉(zhuǎn)來到巴黎,他才真正認識文化意義上的“拉丁美洲”。
“在那里,我才發(fā)現(xiàn)秘魯只是廣大的拉丁美洲的一個省,我認識了許多拉美作家,感受到了拉美文學的豐富性和創(chuàng)新性,比如胡利奧•科塔薩爾(阿根廷),卡洛斯•富恩特斯(墨西哥),以及后來的胡安•卡洛斯•奧內(nèi)蒂(烏拉圭)等,我們不僅語言相通,還有共同的歷史和文化,文學成了我們最好的交流名片!
略薩在巴黎生活了7年,也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仰慕已久的聶魯達與博爾赫斯。
“聶魯達熱愛生活,癡迷一切:繪畫、藝術、書籍、珍本、食物、美酒。對他而言,吃吃喝喝是種神秘體驗。他相當討人喜歡,充滿活力――當然,只要你忘掉他贊美斯大林的詩!
略薩印象中,聶魯達“生活在一個近乎封建的世界里,諸事順遂、歡欣甜蜜、生機勃勃。我曾有幸在黑島度過一個周末,感覺超棒!一架社會機器圍著他轉(zhuǎn):仆人成群,高朋滿座。整個圈子相當有趣,也格外活躍,卻沒有一點專心向?qū)W的痕跡!
據(jù)略薩回憶,聶魯達有次突發(fā)奇想,要在泰晤士河上舉行生日宴會,宣布用世上最貴的酒調(diào)雞尾酒慶生,“調(diào)出來的東西當然很棒,但一杯足以讓你不省人事,那天在場所有人都醉倒了。即便這樣,我依然記得他當時對我說的一些話,這些后來都得到了驗證。當時有篇文章辱罵我、造我的謠,令我心煩意亂、怒火中燒。我拿給聶魯達看,他在宴會上預言道:你就要出名了!你知道將來會發(fā)生什么?你越有名,越會受到這樣的攻擊,有一次贊美,就有兩三次辱罵,我肚子里裝滿了一個人能承受的所有羞辱、惡毒和誹謗。小偷、性變態(tài)、叛徒、惡棍、戴綠帽子的人……所有罪名我無一幸免!如果你出名了,你也必須經(jīng)歷這一切。聶魯達說的是實話,他的預言后來完全成真了,那些對我竭盡羞辱的文章,不僅能塞滿我的肚子,還能裝滿好幾個行李箱。”
略薩第一次見到博爾赫斯時,后者正在巴黎組織幻想文學和高喬文學的討論課,“我當時為法國媒體效力采訪他,那次經(jīng)歷讓我至今難忘。我們后來又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見過面,甚至在利馬,當時我請他吃晚餐。飯后他請我?guī)ハ词珠g,解手時他突然說,天主教徒,你認為他們是認真的嗎?或許不是!
“博爾赫斯和聶魯達完全相反,聶魯達認為文學來自生活的感官體驗,而博爾赫斯呢?他不喝酒、不抽煙,人們甚至覺得他從不做愛,對他而言,這些似乎都是次要的,如果他做了,那也僅是出于禮貌,只有觀念、閱讀、反思和創(chuàng)造才是他的生活,純粹的智力生活!
后來,同樣因為采訪,在博爾赫斯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家中兩人又見了一面,但略薩的無心之語卻激怒了博爾赫斯!安稍L中,我當然十分專注,因為我仰慕他,也相當喜歡他的迷人和纖敏。他當時住的房子墻壁剝落,屋頂有裂縫。采訪結(jié)束后,我說他居所的樸素讓我很吃驚。奇怪的是,他因我的話勃然大怒,這話顯然嚴重冒犯了他。那以后我又見過他一次,他非常冷淡。帕斯告訴我,對他房子的評價讓他十分不快……我不認為他讀過我的書。據(jù)他自己說,40歲后他再沒讀過任何一位在世作家的作品,他只是反復讀以前那些書……但他是我非常欣賞的作家,當然不是惟一的一位。”
與馬爾克斯的恩怨
略薩曾多年生活在西班牙的土地上,“這些歲月中,我最閃光的記憶是1970年代初在心愛的巴塞羅那度過的5年時光。當時佛朗哥獨裁政府仍然當權,而且試圖加緊控制,但他們的統(tǒng)治已千瘡百孔,尤其在文化領域,局面已失控:到處是漏洞,審查官應接不暇。西班牙社會通過這些縫隙吸收新觀念,了解新思潮,接觸到種種顛覆性、遭禁的藝術形式和價值觀,在創(chuàng)作領域經(jīng)歷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時期……那是自內(nèi)戰(zhàn)以來第一次,西班牙作家和拉美作家融合交流、熱情相待,發(fā)現(xiàn)彼此來自同一個傳統(tǒng),大家為了共同的事業(yè)和信念結(jié)盟:獨裁政權的末日即將到來,在民主的西班牙,文化將成為社會的主角!
閃亮的日子里,加西亞•馬爾克斯曾是他最重要的盟友。略薩后來接受《巴黎評論》(1990年秋季號)專訪時表示:“我們當年是朋友,在巴塞羅那做過兩年鄰居,住在同一條街上。后來,由于個人和政治的原因,我們漸漸疏遠。但最初導致分離的是個人問題,盡管我也不贊同他的意識形態(tài)。在我看來,他的寫作和政治觀并非同一水準。這么說吧,我十分欣賞他身為作家的成就,我寫過一本關于他作品的600頁的書。但我并不欣賞他的為人,也不看重他的政治信仰,那是機會主義、用以示人的。”
1967年,略薩與馬爾克斯首次見面,同是拉美“文學爆炸”主帥,傳言兩人見面前即彼此仰慕、神交已久。略薩作為首屆羅慕洛•加列戈斯小說獎(拉美最高文學獎)得主到委內(nèi)瑞拉首都參加授獎儀式,馬爾克斯專程前來捧場。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幾乎將世界置之度外……在秘魯期間,略薩和妻子帕特里夏為他們第二個兒子舉行洗禮,馬爾克斯自告奮勇,做了孩子的干爹。
然而,1976年某日,略薩向馬爾克斯揮了一記老拳。此次掐架后,兩人便分道揚鑣,其政治分歧亦愈加明顯:馬爾克斯向左走,一直是卡斯特羅好友,為抗議智利政變,文學罷工5年;略薩則向右走,成為政黨領袖后,一度作為右翼勢力候選人參選秘魯總統(tǒng)。
“在墨西哥確實發(fā)生過一件事,但我不想談這個話題,它已引起太多猜測,我不想再給評論者提供更多素材,如果有一天我寫回憶錄,也許會把真實情況說出來。”這是略薩的回應,個中原因成為媒體采訪的雷區(qū);馬爾克斯對此亦諱莫如深――有人猜測,他為了不說出當年拳斗的真實原因,甚至一直不出回憶錄的第二卷!
據(jù)馬爾克斯好友羅德里戈•莫亞描述,那年兩人在墨西哥城出席一部電影首映式,結(jié)束后,馬爾克斯口里叫著“馬里奧”正打算上前擁抱好友略薩,迎接他的卻是幾下“犀利的耳光”與略薩的怒吼:“你在巴塞羅那對帕特里夏做了那種事,還敢來見我!”
關于這段文學公案,現(xiàn)在大致得到證實:略薩當時鬧婚外戀,迷上一位瑞典女郎,拋下妻兒要與其私奔,失望的帕特里夏于是向馬爾克斯一家哭訴,成了他們家常客……然而,略薩不久便被瑞典美女甩了,最終回到妻子身邊。雨過天晴后,帕特里夏將與老公分離期間和馬爾克斯的交往內(nèi)情抖了出來,外界傳言,馬爾克斯可能給略薩戴了綠帽子,好吃醋的略薩覺得妻子與馬爾克斯“過了頭”,大為惱怒。
不過,兩位拉美文壇泰斗而今已冰釋前嫌,2007年馬爾克斯80大壽、《百年孤獨》40周年紀念版出版之際,70歲的略薩同意提供序言。據(jù)說,略薩所撰序言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寫好,但就在《百年孤獨》出版前夕,兩人發(fā)生了打斗事件。去年,略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作為1982年前輩得主的馬爾克斯意味深長道:“這下我們打了個平手!
(感謝張之漪女士協(xié)助翻譯西班牙語素材)
相關熱詞搜索:我不 加斯 寫作 巴爾加斯略薩 我寫作 因為我不快樂 我不能設想未寫作的生涯 因為我不快樂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