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迎來“最”低迷】 消費低迷
發(fā)布時間:2020-03-26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2011年3月16日,央行發(fā)布2011年一季度儲戶、銀行家、企業(yè)家問卷調查報告,這項調查覆蓋了全國50個城市2萬戶城鎮(zhèn)儲戶。調查顯示,在當前物價、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85.8%的城鎮(zhèn)居民傾向于儲蓄,只有14.2%的居民傾向于“更多消費”,創(chuàng)下了1999年調查以來的最低值。
消費――這臺中國經濟的發(fā)動機再次“怠速”,也令這一社會民生話題再次沉重起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林躍勤表示,消費是整個經濟鏈條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在經濟學的意義上,投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拉動經濟增長0.2%,而消費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拉動經濟增長0.8%,是投資的4倍。
認為國人不會消費的觀點顯然有失偏頗,一個例證是,中國現(xiàn)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的消費市場,過去十年內消費者消費額每年增長8個百分點,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汽車產銷分別上升至455.45萬輛和461.06萬輛,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7%和72%,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新車消費國。與此同時,短短幾年,中國已成為奢侈品第二消費大國,中國奢侈品的消費總額占到了全球的27.5%,已經超過美國,僅落于日本之后。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認為,再過5年,中國將會占據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的首位。
然而,與奢侈品消費的井噴局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低收入者更愿意選擇把錢留在身邊。研究報告指出,收入最高10%群體和收入最低10%群體的收入差距已從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普遍低下,消費進入低潮。
儲蓄,還是消費?在中國百姓面前,似乎是一個不對等的選擇題。
消費低迷時代
有數(shù)據顯示,1978年,居民消費支出總額只有1759.1億元,而目前已經超過了13萬億元,30多年增長了70多倍。在居民消費水平方面,1978年,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僅有184元,其中農村居民為138元,城鎮(zhèn)居民為405元。到目前,居民消費水平已經超過了1萬元,增長了50多倍,無論是農村居民還是城鎮(zhèn)居民,消費水平都有了極大的提高。
然而需要正視的是,盡管經濟發(fā)展增速極快,居民消費水平得到提高,但百姓似乎并未從這些成果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面對未來的通脹預期,居民消費增長始終徘徊不前。
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顯示,今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18億元,同比增長15.8%,但比2010年12月份回落3.3個百分點?紤]前兩個月的節(jié)假因素,這個數(shù)據并不樂觀。
“十二五”規(guī)劃中,擴大消費需求成為擴大內需的戰(zhàn)略重點,并提出了“居民消費率上升”的目標!笆濉遍_局之年,前兩個月消費的表現(xiàn)告訴我們,刺激消費不能懈怠。
上述央行調查顯示,對于當前的房價水平,有74.4%的居民認為“過高,難以接受”,而且對調控后的房價走勢,大部分居民表示悲觀,只有近20%的居民認為房價會下跌。
調查還發(fā)現(xiàn),居民對物價滿意指數(shù)為17.3%。其中,仍有66.9%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對于未來的通脹形勢,居民認為下季物價仍將上漲的比例占47.1%。
在收入方面,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shù)為54.5%,較上季回升3.4個百分點,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未來收入預期指數(shù)與上期基本持平,為55.4%,顯示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仍顯謹慎。
什么在影響消費
“吃一次飯200元,加一次油400元,去一次超市500元!
“大蒜7.5元一斤,綠豆7.5元一斤。”
“工資少,東西貴,房價巨高,為了買房就得勒緊褲腰帶!
物價高企,對于消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答。
3月20日,在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國家發(fā)改委主任張平表示,目前,中國的最終消費率還不到50%,這與國際上70%左右的平均水平存在著較大差距。
數(shù)字顯示,近幾年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持續(xù)走低,十年來,我國最終消費率平均為59.9%,比世界平均消費率低近20個百分點。
根據中國經濟景氣監(jiān)測中心和尼爾森公司開展的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為100,比三季度回落4點。其中,農村消費者信心保持平穩(wěn),城市消費者信心明顯回落。
調查結果顯示,四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的回落主要源于消費者即期消費意愿的明顯下降,大多數(shù)消費者對于收入和就業(yè)的預期仍保持樂觀。消費者通脹預期的上升,尤其是對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的擔憂,是導致消費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時,居高不下的房價以及利率的持續(xù)上調也在一定程度上了抑制了消費意愿。
調查還顯示,未來6個月消費者最為關注的三個問題是“收入保障”、“個人健康”和“食品價格的上漲”,比重分別為49%、28%和24%。其中,關注食品價格上漲消費者比重上升最快,比三季度增加了10個百分點。儲蓄仍然是中國消費者處理余錢的首選,消費者對于娛樂活動、外出就餐、購買高科技產品、家居裝修和償還貸款的消費意愿略有下降。
一方面,消費者對于普通消費品價格的憂慮尚未消除,另一方面,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仍然是消費增長的掣肘。
2010年12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2010年《經濟藍皮書》顯示,“85%的中國家庭無能力買房”。無能力者攢錢買房,而有能力者在買房后,就必須削減其他消費。
汽車,在前兩年消費的平穩(wěn)增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采取了諸多刺激汽車消費的舉措。這些短期措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車市的“火爆”行情。而今年,我國不僅取消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優(yōu)惠政策,在北京等城市,為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還出臺了一系列“限購令”、提高停車費等措施,無疑對車市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如果說房屋、汽車的消費人群主要是中高收入者,那么食品類消費增速的回落,顯示出通脹預期的上升已經給中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影響。
在記者采訪中,興業(yè)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對今年消費增長依然謹慎樂觀,他認為,城鎮(zhèn)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將為消費高位趨穩(wěn)提供支持。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則認為,根據央行調查,中國的高儲蓄率來源于社會福利的缺乏。而在高儲蓄率的背后,政府儲蓄占GDP比重超過10%。“如果政府不把這些錢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而是用于教育、醫(yī)療投資,就有可能釋放出消費潛能!
應對低潮時代
商務部此前曾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比“十一五”翻一番,這一戰(zhàn)略目標彰顯出消費的增長對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意義重大。
“最近六七年,中國的居民消費率和最終消費率已經降到建國以來的歷史最低時期,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早在2010年中,全國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就指出,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尤其是促進居民消費,已成為后危機時代刻不容緩的經濟政策。
國家發(fā)改委主任張平表示,中國將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zhàn)略重點,在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上下更大的功夫,充分挖掘和釋放國內需求的潛力。
在日前召開的商務部新聞發(fā)布會上,新聞發(fā)言人姚堅表示,擴大消費是今年以及十二五時期的一項戰(zhàn)略任務,商務部將認真貫徹落實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有關精神。一是在認真梳理現(xiàn)有消費政策的同時,著力培育農村家電、汽車、摩托車以及農業(yè)生產資料和建材消費熱點。二是建立和完善現(xiàn)代流通網絡,降低流通交易費用和損耗,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超對接,逐步完善冷鏈系統(tǒng)。三是著力發(fā)展文化消費、旅游消費和養(yǎng)老消費,培育和規(guī)范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的服務業(yè)態(tài),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四是加強流通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創(chuàng)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huán)境。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無疑可以更好地促進居民消費,幫助中國經濟轉型。正如國家發(fā)改委主任張平所說,“我們希望通過‘十二五’期間的努力,能夠進一步扭轉當下中國收入分配上的一些差距,使得群眾的收入有較快增長,實現(xiàn)‘兩個同步’!被蛟S,也只有這樣,中國經濟才能成功完成轉型,藏富于民。
相關熱詞搜索:低迷 迎來 消費 消費迎來“最”低迷 消費低迷 中國消費低迷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