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一個自由主義者的獨白] 王小波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是她的觀點超前,還是兩性研究“另類”,抑或是媒體塑造的刻板印象?      只有走近李銀河,才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李銀河,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1999年曾當選為《亞洲周刊》“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后被《新周刊》評選為“2006新銳榜年度知道分子”。她還是已故當代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
  1952年,李銀河出生在一個普通干部家庭。和許多同齡人一樣,她在充滿激情和夢想的少年時代被一列火車拉到內(nèi)蒙古兵團,后又到了山西,在兩地度過5年知青生活。1974年,作為工農(nóng)兵大學生,李銀河被推薦到山西大學歷史系。1977年大學畢業(yè)后,進入《光明日報》工作。一年以后,調(diào)入國務院政策研究室。1979年,參與中國社科院馬列所的創(chuàng)建,并開始進行婚姻家庭方面的研究。1982年,30歲的李銀河踏上了異國求學的旅程,最終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88年學成歸國后,她成為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的弟子和中國第一位文科博士后。隨后,李銀河在北京大學工作。1992年調(diào)入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直至今。
  和眾多默默無聞的研究者不同,李銀河似乎天生就是媒體的寵兒,她被媒體賦予種種榮譽,也被其妖魔化。改革開放以后的30年間,中國社會對“兩性”問題的認識逐漸開放,性文化經(jīng)歷了巨大變革,但李銀河關于同性戀、虐戀、換偶、性工作者、二奶、艷照門等的一些言論依然飽受爭議。
  是她的觀點超前,還是兩性研究“另類”,抑或是媒體塑造的刻板印象?
  只有走近李銀河,才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從報社大院到內(nèi)蒙兵團
  
  1952年,我出生時正值“三反”運動后期!胺簇澪、反浪費、官僚主義我反對”是我學會的第一首歌謠。那時貪污犯被叫做“老虎”,各個單位都在抓“老虎”,而我哥哥的小名也叫老虎,于是,我們兄妹倆在公園玩的時候,有人就會說:“快看,‘三反’打‘老虎’了啊!”
  不過,對我而言,這個運動只是大人經(jīng)歷過的各種運動中的一個。
  我的父親是人民日報社理論部主任,母親是人民日報社農(nóng)村部主任。他們是抗大(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同期同學,在后來的革命中相識、相知、相愛。我從小在報社大院長大,小時候一直覺得報社就是家。
  我的母親是一位“三八式”的干部,當年懷著滿腔熱血奔赴延安,是最早參與《人民日報》創(chuàng)建的女編輯之一。她這輩子主要和農(nóng)村問題打交道,感情都給了農(nóng)民。老一輩農(nóng)村問題專家、原國家農(nóng)委主任杜潤生曾為她題寫了“農(nóng)民喉舌”四個大字。母親是一位事業(yè)心很強、觀念很新潮的知識女性,對子女要求也很嚴格,我們非常崇拜和敬重她,后來我搞社會學研究的啟蒙可能就是母親的農(nóng)村調(diào)查研究。父親的性格比較剛烈,經(jīng)常仗義執(zhí)言,要不然也不會在1959年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當時最嚴重的一件事就是報社斗彭德懷,父親被拉去陪斗。有一次造反派來我家,意欲抄家。我當時很激動,沖他們大聲嚷:“你們?yōu)槭裁磻B(tài)度不能好一點!”1962年開“七千人大會’’給父親平反時,我年紀還小,所以在父親是巨大挫折的這件事在我的記憶里就像沒有發(fā)生過一樣!拔母铩逼陂g,我們家也受到一些沖擊,但總的來說還算平穩(wěn)。父母都屬于黨內(nèi)民主派,對政治比較敏感,小時候,我們經(jīng)常去王若水等人的家里,聽父母跟他們的對話,這對我們影響比較大。
  因為父母都在報社工作,我從小就覺得絕對不能去干報紙(注:日報)。因為報紙就只有一天的生命,而我想做一個生命力比較長的事情,所以后來就去搞學術研究了。有段時間,受一部叫《軍隊的女兒》小說的影響,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支援邊疆建設的勘探隊員。結(jié)果“文革”爆發(fā)后,我到內(nèi)蒙插隊,“歪打正著”走進了邊疆,成為一名兵團戰(zhàn)士。
  在北京送站的時候,很多人都哭天搶地,我卻對大漠生活心向往之。但這卻是我人生中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第一次碰撞。我是帶著一種獻身精神去的,感覺和父母年輕時候投奔延安差不多,但事實上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的人生第一課》,就是講在兵團的事情。兵團位于內(nèi)蒙古河套地區(qū),那里土質(zhì)不好,畝產(chǎn)70斤就需要播30斤的種子,基本上是在做無用功;今天挖一個溝渠,明天就被大漠的風沙給填平了。而且,因為干活就會搶農(nóng)民們的工分,一開始我們并不受歡迎。那時我覺得自己就像西西弗斯,無止境地做著沒有意義的事情,有很強的挫折感。后來有幾位同事向領導提意見,卻被打成“反黨小集團”,也讓我感到人心叵測。
  不過,兵團的生活也讓我學會了面對現(xiàn)實。我們這代人的共性就是不太關心個人利益。在兵團的時候,我身邊的人考慮的不是個人前途,而是國家和社會的前途。大家都覺得社會出了問題,不知道中國將向何處去,或許個人都會成為犧牲品。當時流行看《1984》、《動物莊園》這樣的政治小說,看完之后感覺很震驚,小說描寫的是40年代的蘇聯(lián),竟然和我們當時的社會處境驚人地相似。
  
  從山西到北京
  
  在內(nèi)蒙的山溝里,一想到可能會一輩子待在那個地方,心里就感到恐慌。后來在家人的幫助下,我從內(nèi)蒙古轉(zhuǎn)到山西插隊,那里知青相對比較少,機會多。我插隊的縣城是父親的老家,舞文弄墨的他還算是那里的名人。我沾了他的光,被推薦到山西大學歷史系。那時上大學不憑考分,只看推薦,所以讀哪個系是很偶然的。我父親讀書特別厲害,或許是遺傳了良好的基因,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學習成績都特別好,姐姐和哥哥都考上了一流大學。所以我上大學的時候也沒覺得特別興奮。
  大學畢業(yè)之后,我進入《光明日報》史學組做編輯記者。這也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因為當時光明日報社的副總編馬沛文和我父母是老熟人,所以他們一合計,就把我送到報社去了。但那不是我真正想做的工作。當時我寫過一篇《落后就要挨打》的文章,占了一整版,引用了大量數(shù)據(jù)和資料,這種報道方式在當時很少見。后來去上海出差時,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都貼著這組數(shù)據(jù)、可能因為改革開放之初,各地都在積極地發(fā)展,地方宣傳部門希望引用這些數(shù)字來說明發(fā)展經(jīng)濟的緊迫性。盡管那些資料后面并沒有署我的名字,但自己的研究能夠如此受重視,也讓我體驗到了小小的成就感。
  那時,中國社會已經(jīng)走上正道。這正是大多數(shù)人希望看到的。但從計劃經(jīng)濟體制過渡到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中間經(jīng)歷了巨大的斗爭。主張實行計劃經(jīng)濟的一派人勢力非常強大,根本就不能容忍市場經(jīng)濟的存在。所以鄧小平提出“黑貓白貓”等一些理論的時候,我感到他是一個直覺非常好的人,也有很大的政治勇氣。
  改革開放以后,社會呈現(xiàn)出多方面的變化。首先是在經(jīng)濟方面,從計劃到市場,國家和個人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了。在文化上則表現(xiàn)為從集體主義向個人主義過渡,越到后期個人主義越張揚。但政治上的改 革是比較滯后的。有句話叫“一放就亂,一收就死”,所以政治體制改革從來都是邁著“小碎步”,需要一步一步來。
  我在報社待了一年,在好友林春的介紹下,被調(diào)入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要工作是給領導人起草工作報告、發(fā)言稿等。當時研究室的領導是于光遠,后來他帶著一批人到中國社科院建馬列所,我也跟著一起去了。
  印象最深的是1978年的國務院務虛會議,從7月6日一直開到9月9日,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討論的主要就是經(jīng)濟工作,我作為工作人員參加。這次會議是后來改革開放實踐的理論肇始,在歷史上留下了很重要的一筆。
  我在社科院馬列所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涉及婚姻家庭方面的研究。但是,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社會學,是在中國恢復社會學學科以后(1953年院系調(diào)整時取消了社會學)。1979年,費孝通先生主持的社會學夏季講習班上,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霍爾茲納和聶尼瓦薩教授來華演講。參加這次講習班的人,被稱作中國社會學的“黃埔一期”,他們后來帶頭恢復了全國各大學和研究機構(gòu)的社會學系(所),F(xiàn)任國家宗教局局長的葉小文也是這個班的學員。
  
  從中國到美國
  
  在1979年的社會學夏季講習班上,我直接找到霍爾茲納教授,請他為我申請留學美國提供幫助。申請獎學金要通過一個密歇根大學的考試,其他就看推薦信。我的三封推薦信分別是梁漱溟、于光遠和黎樹寫的,他們都是中國思想界的重量級人物。匹茲堡大學一看推薦信,基本上就沒什么意見了。
  俗話說,30不學藝,我恰恰反其道行之一去美國求學的時候剛好00歲。當時剛結(jié)婚兩年,新婚燕爾,要一個人出國挺困難的,但因為中國社會學剛剛恢復,要學習只能留學,于是我和小波商量后很快就做出決定。當時申請獎學金的時間很緊,簽證和機票安排得也非常緊張。我記得到美國那天是9月13日,而14日就是獎學金截止日期。如果晚到一天,獎學金就作廢了。
  1984年,王小波到美國來陪讀,雖然我們也打過工,但生活主要靠我一個人的獎學金。小波是免學費的,如果交學費,我們根本就讀不起。當時的留學生和今天不一樣,大部分人剛到美國時都很窮,就像生活在貧民窟一樣。不過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利用假期,買學生通票周游了全美,還到了歐洲七國旅游。不過旅游主要是走馬觀花,并沒有太深入西方社會。在歐洲旅游的日子很美好,但經(jīng)常被當作日本游客,因為那時歐洲人認為只有日本人有錢旅游。
  我們留學的時候基本上沒有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還是一種做客和游學的心態(tài),一般是通過電影等了解美國,接觸的美國人僅限于教授和同學。但在這期間,我受到嚴格的社會學經(jīng)驗研究的訓練,為回國之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
  拿到博士學位之后,我和小波認真地討論在哪邊發(fā)展比較好,隨后就決定回國。做這個選擇并不難。如果是學理工科的,在哪里都一樣。而我是搞社會學研究,對美國當?shù)厣鐣⒉涣私猓矝]有深厚的感情,小波的寫作離開了母語環(huán)境也很麻煩。于是我們很自然地選擇了回國。從文科博士后到研究員
  1988年,費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文科博士后流動站(之前所有博士后站都是理工科的),需要找拿到美國名校的博士學位又愿意回國的學者,我便順理威章地成為費老的博士后。
  從美國回來以后,我才感到自己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創(chuàng)造)。之前則―直在準備,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生,―直在修煉。我的一生,直到1988年,也就是我36歲時,_直都在準備。就像一頭牛,_直在吃草,而現(xiàn)在真到了產(chǎn)出奶的時候了。
  憑著這股興奮勁,我一口氣報了10個研究題目,現(xiàn)在的博士后也就做一篇論文,可我當時做了10篇,包括擇偶標準、青春期戀愛、獨身、婚前性行為規(guī)范、自愿不育、離婚、同性戀等。這些研究的文獻準備工作都是在匹茲堡大學做的,當時梳理中國社會學關于婚姻家庭方面的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很多研究都是第一個做的。后來這10篇經(jīng)驗研究論文被收入到一本論文集,取名為《中國的性愛與婚姻》,獲得“北方十五省市優(yōu)秀圖書獎,”于1998年再版。
  記得當時我在《北京晚報》上登廣告,尋找離婚、單身、自愿不生育的研究對象,一般都有幾十對應征,接受深度訪談。關于青春期戀愛的研究對象就到附近的中學去找。有一次,我們要到北京市公安局進行戶籍抽樣,也不認識什么人,就拿著北京大學開的一封介紹信去了。根據(jù)抽樣規(guī)則,民警幫我們在裝戶籍卡的大盒子里一張一張地抽出卡片。那時候,填寫問卷沒有什么報酬,我們就在信封里放兩塊錢的郵票。有人還把這些郵票退回來,說這是對他們的一種侮辱,難道沒有報酬他們就不做了嗎?現(xiàn)在想起來,那時候的人真的很傻很天真,也很可愛。
  1995年,我43歲,被評為研究員。這是我人生最后一個世俗的目標。我感到自己進入了一個真正無欲無求的境界。在此之前,一個叉一個的地平線漸次出現(xiàn)在我的生命之中,不論我往前走了多遠,它們總是不斷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出國,回國,碩士,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員,研究員。無論我心里對這些世俗的目標持有積極追求還是被動無奈的態(tài)度,它們都曾是我的目標。而我心底的感覺是,到這一切都結(jié)束時,我的生命才真正開始。我曾懷著激動但膀然若失的心情等待著這一時刻的到來。我曾經(jīng)幻想:到我真正自由之后,應當做些什么?當然,我只做那些真正值得用我的生命去做的事情。
  最近我在做社科院的一個項目,要在全國五個城市進行調(diào)查,剛剛出差去過蘭州,目前也還在帶研究生;蛟S我真正的生活要從60歲才能開始,到時候,我想做一些一直想做但沒機會做的事,譬如從事文學或者繪畫創(chuàng)作,也可能就是純粹地享受生活,欣賞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就像我一直推崇的梭羅說的,“看四季的輪回難道就不是一種職業(yè)嗎?”
  
  采訪后記
  
  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李銀河覺得平淡無奇,“跟小波在一起有點轟轟烈烈,除此之外,應該說是乏善可陳也比較枯燥”。之所以這么說,或許是因為同齡人經(jīng)歷過的,李銀河差不多都經(jīng)歷了。同齡人沒有機會經(jīng)歷的,李銀河也經(jīng)歷了,譬如成為“文革”后最早出國留學的人,又譬如和王小波刻骨銘心的傾城之戀,再譬如成為中國知名的社會學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銀河是幸運的。這一切與她的家庭有關,與她的性格和天賦有關,也與她的命運有關。
  李銀河是一個很認真地思考人生意義的人,盡管她的結(jié)論是人生無意義。從很年輕時起,虛無主義對她―直有很大的吸引力。她不敢輕易地想這些問題。她說,人生所有的事隋都充滿了偶然性。
  李銀河又是一個自由主義者,這是貫穿她全部生命的精神內(nèi)核和思想養(yǎng)分。她崇拜那些已經(jīng)達到自由境界的人,在她的心目中,這樣的人并不多,像叔本華、尼采或?。盡管他們的思想有很多差異,但她能從中感到一種極其自由奔放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吸引著她的靈魂。
  現(xiàn)代媒體上塑造的李銀河,更像一個離經(jīng)叛道的女斗士,她的很多言論,好像是在向中國人的傳統(tǒng)倫理觀念發(fā)出挑戰(zhàn)。雖然在博客中強調(diào)自己“不是一個英雄”,并關閉了博客的留言和評論功能,但一以貫之的研究和立場已經(jīng)說明她在坦然面對非議。在她眼里,真正意見相左者的批評正是繼續(xù)研究的動力。
  兩個小時里,在社科院整潔舒爽的會客室,我們聽李銀河講故事,看她認真思考,開心地笑,以及經(jīng)常會有的孩子般的表情和動作。這位“超級名人’還需要在意外界的什么評論呢,不論是“敢講真話的勇士”,或是“神圣愛情的褻瀆者”。她一邊拋給世人一個個驚世駭俗的話題與觀點,一邊安享著眾多美好靈魂創(chuàng)造出來的智慧。她有那么多熱愛,愛看書,愛文學,愛好的藝術,愛自由和生命。能和真實的自我在―起,興起時滔滔不絕,困頓時溫和一笑,這渾然天成、不著雕飾的人生,也就夠了吧。
  李銀河說,有機會她還會再選擇。那又怎樣。在王小波眼里,李銀河是無價之寶。在李銀河眼里,王小波是生命賜予的最大的驚喜與美麗。他們是彼此的菩提樹,彼此映照,彼此澄澈。所以,任生離死別,天地輪轉(zhuǎn),情緣仍無盡。

相關熱詞搜索:獨白 李銀河 自由主義者 李銀河:一個自由主義者的獨白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獨白 一個啤酒主義者的獨白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