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貴陽
發(fā)布時間:2017-02-1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歷史貴陽篇一:貴陽地名趣談
《貴陽地名趣談》
地名是一種地域性符號,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自身的歷史傳承。地名的演變,無不承載著一個地區(qū)歷史、政治、文化、物產(chǎn)等等大量的信息。貴陽的地名發(fā)展變遷,見證了自身的歷史進程,他與中原及其它文化發(fā)達地區(qū)相比,具有多元的民族和獨特的地域特色。
貴陽的地名成因,大概有下面幾個方面,但這些并不是唯一的地名來源,而是多種因素的復合體,只是為了敘述方便,略加編次。
一、以自然地貌命名
以自然地形為地域冠名,是我國地名的慣例,貴陽是座山城,而且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貴陽的地名許多都與山、巖、溝、河、洞、嶺、坳、坎??有關,突出反映了這一地貌的特點。如:百花山、青巖、養(yǎng)牛坡、濫泥溝、小河、大山洞、粑粑坳、雞爬坎、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
清末中興名臣,洋務運動領袖之一的張之洞,據(jù)說就是因為出生在貴陽市區(qū)六洞街而得名“之洞”。只是這位曾經(jīng)的國家重臣,大概因為貴州十分落后,因而對此諱莫如深,一般人只知道他是直隸南皮人氏,很少有人知道,張之洞實際上正是從貴州起身,走上他政治上的輝煌。
貴陽成為州郡的地名,當在明代隆慶二年(1568)[一說為隆慶三年]當時貴州巡撫杜拯、巡按王時舉將省府從原來的程番府移到貴州城,(現(xiàn)在的貴陽市,元代到明初多稱為“貴州”)改名貴陽府,迄今也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歷史。
貴陽地名的來源,是因為他地處貴山之陽。但有趣的是他從字面上來看,又與貴州“天無三日晴”的諺語不謀而合,互為表里。因此,到現(xiàn)在,許多省外的朋友,還會常常望文生義地認為貴陽是因缺少陽光,所以為貴,讓人啼笑皆非。
二、以少數(shù)民族關系密切
貴陽歷來就是一個多民族雜居之地,在地名上無不反映了這種多民族共存的現(xiàn)象。
貴陽周邊少數(shù)民族 布依族集居的村落很多帶有擺、翁等字,如:擺早、擺克‘翁崗、翁巖;而苗族居住的寨子有些帶有冗、蒙等字。如:蓋冗、蒙貢等。這些地名大概是漢語的音譯,具體表達什么往往眾說紛紜,很難有一個準確的釋義。
歷史上貴陽許多地區(qū),長期為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酋長所統(tǒng)治,因此,許多地名就是沿用了元、明以來的土司稱謂。如現(xiàn)在貴陽花溪區(qū)黔陶鄉(xiāng)的趙司村就是元、明兩代白納長官司(副司)的駐地;而現(xiàn)在的中曹司,則曾經(jīng)是中曹蠻夷長官司(副司)的駐地。
還有直接以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稱呼命名,如花溪區(qū),歷史上曾叫“花仡佬”。一九三五年,貴陽縣縣長劉劍魂先生,嫌“花仡佬”名稱不雅,因而更名為花溪。
“花仡佬”是仡佬民族的一支,而仡佬族是居住在貴州高原上一個古老的民族,據(jù)考證是古代百越人的一個支系。有人認為是顯赫一時的夜郎王的后裔。
現(xiàn)在的花溪,在現(xiàn)代民族識別的時候,幾乎已經(jīng)找不到花仡佬族群和聚居之地;蛟S他們已經(jīng)遷徙他鄉(xiāng),或許已經(jīng)融入其他族群。
在貴陽還有許多地方是以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傳說命名,如三王廟,(后人訛為山王廟)緣起于一個哀惋的傳說:
據(jù)說在很早以前,一位年輕的姑娘在北盤江邊浣洗衣裳,有三節(jié)大竹漂到她的足邊,姑娘聽到竹子里傳來嬰兒的啼哭,趕緊將竹子撈了上來,打開一看,里面睡著一個男孩,姑娘將孩子帶回去撫養(yǎng),這孩子長大后,文武雙全,智勇過人,統(tǒng)治著廣袤的疆域,他自稱為夜郎王,并以竹為他自己的姓氏,所以又稱“竹王”,這便有了后來的夜郎自大的掌故。夜郎王降漢后,由中央政府賜封夜郎侯,不久,夜郎侯與漢武帝發(fā)生了沖突,漢武帝派大臣唐蒙率軍將他打敗并將其殺害。而當?shù)氐娜嗣褚驗橐估赏醪皇侨祟愃浅>次匪,于是請求中央政府允許夜郎王的三個兒子繼承他的爵位,這一請求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批準,并恩準他的三個兒子死后可以建立廟宇享受夜郎王的待遇,而受人們的祭祀。因此他們的廟宇被稱為三王廟,F(xiàn)在在貴州、貴陽還有不少地名都叫三王廟。
三、 以軍事建制命名
以軍事建置命名,在全國并不罕見,在貴陽更是屢見不鮮。
明代是貴州具有歷史性轉(zhuǎn)折的時期,貴州省的行政建置完成于明初,即明永樂十一年(1413)。因此,當時許多軍隊的駐地就成了后來的地名沿用至今,見證了這一歷史的變遷,打上了鮮明的歷史印記。
明初,朱元璋為了平定云南,在湖廣、烏撒(今天的貴州威寧一帶)通往云南的驛道上遍設關隘、衛(wèi)、所、屯、堡、鋪、哨等軍事機構,人們在這些軍事機構前面往往冠以地貌、物產(chǎn)、姓氏、人名、官銜、年號等,而成為地名。
如以姓氏命名的:蔡家關;以人名命名的:陳亮堡;以官銜命名的:都司路;以地貌特征命名的:滑石哨;以物產(chǎn)命名的:楊梅堡;以年號命名的:永樂堡。等等。 四、以歷史名人、歷史事件命名 以名門望族、歷史事件命名地名,古今中外都是通例。貴陽也不例外。
有趣的是在貴陽市區(qū),有兩條街道的名稱都源于名人姓氏,只不過一個大忠大賢,而另一個則大奸、大惡。忠、奸兩道,涇渭分明。
一條街道叫“花家巷”,得名于滿清一代名吏花杰。
歷史貴陽篇二:貴陽老地圖背后的城市變遷
貴陽老地圖背后的城市變遷
2012年08月24日08:05黔中早報[微博]
字號:T|T
[導讀]想了解老貴陽周末不妨去這“八景”走走。
9月初,貴陽市檔案館將舉辦《百年地圖看貴陽》展覽,展出從明朝至今的近200幅貴陽地圖。從明朝至今600多年的歲月里,新舊不斷更替,曾經(jīng)的“九門四閣”一個一個地移出了人們的視線,僅留下一個名字,繼續(xù)傳承著貴陽的文化。常穿行于大西門、次南門、文昌閣之間的你,又對這些沿襲下來的老地名了解多少呢?
本周末,請跟隨本報記者的足跡,循著老貴陽地圖,聆聽貴陽地名背后的故事,感悟這座城市的變遷吧。
古城門
現(xiàn)在都沒了
為什么叫“貴陽”呢?《貴州圖經(jīng)新志》中記載:“郡在貴山之陽故名! 古代對地命名,常以所在地附近的山水陰陽向背取名,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這就是說,貴陽因為在貴山的南面而得名。
貴陽市民政局區(qū)劃地名處副處長羅林告訴記者,貴陽其實是貴州的首府,宋朝的時候,今天的貴陽地名是“貴州”。元朝貴州城一度改名為“順元城”,取意為“順服元朝”,但本地的老百姓仍稱“貴州”。
明朝時,由于四條驛道在貴陽匯聚,貴陽的戰(zhàn)略地位提升,成為到四川、湖南、廣西幾省的必經(jīng)之地,因此在貴陽設立了“貴州布政司”,此時“貴州”既是省名,又是市名。但自明初開始,“貴陽”一名逐漸成為今天貴陽的主要名稱。
“貴陽有九個城門:老東門、大南門、大西門、北門、次南門、威清門、六廣門、紅邊門、新東門。如今,這些城門是沒了,不過地名卻傳了下來!绷_林說,這些城門標志的是貴陽老城和新城的范圍,新老城北門共用,其他各門也都有重要作用。
大西門
開來第一輛汽車
大西門是貴陽老城墻“九門四閣”其中之一。今天,“九門”已淹沒在時光的塵埃之中,不復存在,“四閣”也僅余文昌閣。
說起大西門的過往,大西門附近的陳大爺如數(shù)家珍:大西門橫跨市西河,金鎖橋就在市西河上,原橋1952年被洪水沖毀,次年重建,1985年擴修后的金鎖橋就是今天所見橋的面貌。
貴州師大教授李先生說,大西門金鎖橋算是打開貴州交通閉塞的第一條道。此事說起來,和周西成主政貴陽有關。1926年周西成修環(huán)城馬路,最先完成的是從頭橋經(jīng)興懷園、金鎖橋由油榨街的西南段,貴陽第一次修通環(huán)城路。之后,周西成從香港購進福特轎車一輛,拆散以后人背馬馱運到貴陽,同時聘請司機、技師師傅回來重新將車組裝,從此開始了貴州有汽車的歷史!爱敃r,以大西門的金鎖橋為源頭,在貴陽環(huán)城路上進行汽車行駛表演,成為當時轟動一時的大事。”李教授有些激動地說,貴州的道路上第一次有了汽車。同年,周西成又制定計劃修建貴北(黔川)、貴南(黔滇)、貴東(黔湘)四大干路的其他一些支路,以便貴陽四通八達。
今天的大西門,早已成為貴陽市的黃金寶地,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其間亦有歷史和人文氣息濃厚的三元宮、群眾藝術館,也有縱橫交錯的大型百貨商場、超人氣步行街。
老“次南門”
并非現(xiàn)在的次南門
今天的貴陽人,都把省總工會大門至花溪大道與瑞金南路交匯處一帶稱作次南門,瑞金南路兩側還設有公交車站“次南門”站。其實真正的“次南門”并不在這里。
根據(jù)老地圖,記者從都司路西端路口朝東,走進貴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右側有一條30來米長的短街,北高南低通向人們俗稱的“一中橋”。附近一位年近80的老人回憶說,上世紀60年代前,這里還沒有“一中橋”,這條短街也只是一條小巷,兩旁全是民房。70年代初就有了“一中橋”,貴陽一中的莘莘學子往返橋上,使這條小巷熱鬧起來。
到了90年代,貴陽搞舊城改造,建設者在這條巷道南段南明河右岸挖出墻根下的磚塊和長方形石條等。這就是古城墻和次南門的遺址,老人感慨地說。
據(jù)推算,它也應該與其它四門一樣,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地方官員將元代土城墻改為磚石城墻并加以擴大時所建設。老人看了看天空繼續(xù)說,本來貴陽城只設東西南北四門,但在建筑過程中,督建的官員發(fā)現(xiàn)這條小巷口情況特殊,有川流不息的市民從巷口的小路往南明河挑水、洗菜、洗衣等。一旦城墻修起了,老百姓用水就不方便了,于是就決定在此處再開一道城門。這門就在大南門與大西門之間,方向朝南,但前方已有一道大南門,就取名為“次南門”,有僅次于南門、準南門之意。
解放后,時代變了,這里的城墻、城門及其他古跡相繼傾廢,以至無影無蹤。記者向這片望去,現(xiàn)在,這一帶聳立著現(xiàn)代化的貴陽一流的“藍波灣”小區(qū)住宅樓。
文昌閣
四閣只剩這一個
文昌閣是貴陽史上“九門四閣”現(xiàn)存的唯一文物古跡,在東門月城內(nèi)文昌路上。
貴州師大的古文學老師何明生告訴記者,貴陽的文昌閣有名還在一個“奇”字上:奇在結構造型和所用材料的數(shù)字上,奇得全中國獨一無二,奇得全世界絕無僅有。
關于文昌閣的建筑,何老師解說道,造型奇特別致、古樸幽雅的文昌閣,色調(diào)以青灰為主,門窗雕刻精細,額枋、底層天棚繪有彩畫。正面柱子及樓內(nèi)的三幅舊時楹聯(lián)格外引人注目:一為雍正年間巡撫張廣泗撰聯(lián):“盛世車書環(huán)斗極;遐方文物應奎垣”。一為嘉慶時張大學撰聯(lián):“眾山環(huán)繞供詩料;層閣高標入畫圖”。一為張先杰撰聯(lián):“濃翠萬重當檻出;清光一片抱城來”。
在游覽中,如你處處留心,細細數(shù)一數(shù),就會發(fā)現(xiàn),文昌閣所有梁柱構件的數(shù)目,或者是“9”,或者為“9”的倍數(shù),如:9角、楞木9根、椽18根、柱54根、梁81根,這絕不是偶然,而是匠心巧運,這是現(xiàn)存古建筑中所沒有的。
在尋訪貴陽老地名的來歷時,發(fā)現(xiàn)偉大建筑背后不僅僅承載了貴陽這片土地歷史,它留給我們的是這座城市最深處的記憶。
想了解老貴陽
不妨去看看這“八景”
貴陽山水風光無限,景區(qū)無數(shù),但下面這“八景”是最能代表貴陽文化起源的景點,想了解老貴陽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貴山挺秀——貴山,即關刀巖,在今省政府后山,貴陽因貴山而得名,清代吳旦以之為題,貴山為貴陽城諸山之最高峰。
富水翔鱗——在今市二醫(yī)附近,為富水流經(jīng)之南端,于八里屯發(fā)源。 鰲磯浮玉——立甲秀樓之鰲頭磯。
浪涌金鰲——即金鰲山,在貴陽府城之北五華里。
風臺踏草——即觀風臺。在(轉(zhuǎn)載于:m.serialtips.com 蒲 公 英 文 摘:歷史貴陽)市東南,下臨南明河。相傳諸葛亮南征牂牁時,大將馬忠曾駐兵于此。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巡按畢三才于此建亭,今已不存,新建一亭,名曰“高阜”。
棲霞望月——今日東山。為明、清兩代佛教名山。今僅有寺廟屋基和一部分摩崖石刻。
南峰脫穎——即文筆山。在城南二里,明弘治《貴州圖經(jīng)新志》已有記載,明孔鏞詩曰:“碧峰肖筆端,相對黌宮立。秀鐘本地靈,濟濟英才出!
龍洞鐘聲——即白龍洞,在城西北五華里,巖石玲瓏靈異。
哪里可以觀看
貴陽全貌
在貴陽,如果您想俯瞰貴陽全貌,在很多制高點便可如愿以償。從目前來說,一般的游客或攝影人都比較喜歡到黔靈公園的黔靈山,俯瞰全城,美輪美奐的高樓大廈被層層綠襖包裹得嚴嚴實實。
另外,如果想在貴陽市區(qū)內(nèi)環(huán)顧全城,那凱賓斯基大樓是不錯的選擇。這座高228米、總層數(shù)56層的“貴州第一高樓”坐落在貴陽市富國路,站在“巨塔”式的樓頂觀光臺,貴陽老城區(qū)盡收眼底。當然,如果您想完完全全地領略貴陽,那只好乘坐直升飛機盤旋于上空了。
如果你想穿越時空領略貴陽曾經(jīng)的風貌,在貴陽大十字廣場下就有個“老貴陽”,里面放著明清時期的貴陽城模型供市民和游客免費參觀。
每天開放時間為:上午9:00-11:30,下午2:30-5:30,節(jié)假日不休息。
歷史貴陽篇三:貴陽紀念塔 國人歷史觀
《貴陽紀念塔 國人歷史觀》----何光滬
“紀念塔”是貴陽市內(nèi)一個老地名,現(xiàn)在不但還在使用,而且是幾條大道交叉的繁華之地。但是,有點奇怪的是,今天的貴陽人,來往此地一千遍,都沒有看見半點“紀念塔”的影子,也根本不知道這個地名的來歷,竟然從來沒有想到要打聽打聽:塔在哪兒?紀念誰? 現(xiàn)在為數(shù)不多的80歲以上的“老貴陽”卻都知道,這個地名的誕生,是同中華民族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連在一起的——這個路口,確實曾經(jīng)聳立著一座紀念塔,一座應該永遠屹立的紀念塔!
那就是“國民革命軍102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抗日戰(zhàn)爭全面展開。貴州的黔軍第二師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102師”,立即參加了“8·13淞滬會戰(zhàn)”,后又參加慘烈的“徐州會戰(zhàn)”、“南昌會戰(zhàn)”以及三次“長沙會戰(zhàn)”,前后戰(zhàn)死沙場的官兵,竟達兩萬之眾!受到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追撫表彰的烈士,就有團長陳蘊瑜、營長曹文杰、兵站長柏憲章等人。
1941年,在第二次長沙會戰(zhàn)勝利后,師長柏輝章在湘北湘陰,為歷次戰(zhàn)役陣亡官兵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貴陽各界人士和陣亡將士親屬為了告慰烈士英靈,紛紛要求在省會貴陽建立一座紀念塔。經(jīng)102師報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批準,一座刻有102師作戰(zhàn)事跡和烈士姓名的“紀念塔”,1941年底在貴陽市大南門外新華路盡頭動工興建,1942年4月落成。
1952年,這座懷念貴州抗戰(zhàn)烈士的紀念塔,在路面拓寬工程中被拆除,至今沒有復建——盡管每一個貴陽人都熟悉了這個地名!
最近,我回到家鄉(xiāng)貴陽,向一些人問起:既然全國各地都已復建不少舊時代的建筑,其中許多遠沒有貴陽紀念塔般的真正歷史價值;既然全國有不少出版物,從歷史書到電視劇,已經(jīng)開始恢復被掩蓋了幾十年的國民黨軍隊抗日真相,為什么貴陽市不能復建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紀念塔”呢?我得到的回答是:102師師長是一個被共產(chǎn)黨鎮(zhèn)壓的敵人、一個“**分子”,所以,政府不能復建這座紀念塔!
我不禁愕然:“敵人”?一個人?那么,二萬人呢?黨派?那么,民族呢?政府?那么,歷史呢?這里有連串的混亂,巨大的混亂!我不禁想起,前幾天一位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對我說:國人的歷史觀,需要徹底反思!
在此,我且說幾件這幾年的國外見聞,看看能否引起一點反思:
其一,2003年,我在芬蘭開會時,曾參觀首都赫爾辛基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廣場。那廣場被當?shù)匕傩諔蚍Q為“福音對律法、智慧對愚蠢”,因為它的四邊分別是大教堂、大法院、赫爾辛基大學、芬蘭政府大廈,可見它的地位,堪比天安門廣場在中國的地位。廣場上只有一座十分顯眼的銅像:高高的基座上,站著一位威風凜凜的統(tǒng)帥。我趨前拼讀基座上的銘文,發(fā)現(xiàn)是那位強占了大片中國領土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遂忍不住問芬蘭主人:你們?yōu)槭裁匆A裟銈兊臄橙说乃芟衲?沙皇不是征服又統(tǒng)治了你們的祖國嗎?
令我驚愕的是主人的驚愕——他們不明白我為什么問這個問題。因為他們認為,“敵人”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是不該抹煞的!
芬蘭人“不愛國”嗎?非也!你去看看他們引為自豪的西貝柳斯(我也去看了他那不在市中心的塑像,真是令人難忘),你去聽聽他的《芬蘭頌》(其中的愛國激情之感人,令我明知家里有那張CD,還要在芬蘭買一張)!
赫爾辛基市內(nèi)還有一座塑像,同樣對中國人富有教益:在游人如織的中央公園大門口,聳立著一位文人的銅像。我問是誰,答曰一位瑞典詩人。我問為何不立芬蘭詩人的像,答曰這位是最好的詩人——因為在瑞典統(tǒng)治芬蘭的時代,文學語言不是芬蘭語,而是瑞典語,那么,寫得最好的,當然是瑞典人了!
其二,去年,我和妻子到德國漢堡開會。那座城市在“二戰(zhàn)”時被英國空軍炸得很慘,主人帶我們?nèi)⒂^著名的大教堂廢墟。廢墟的地下室陳列著一些照片,顯示出英軍轟炸后漢堡的廢墟和市民的凄慘。然而,就在同一個展室中,還陳列著另一些圖片,顯示的是德國空軍轟炸后英國城市考文垂的廢墟和市民的凄慘!最令人感動的是:大教堂門口用兩根巨大的鐵釘拼成了一個十字架,一根鐵釘取自漢堡的大教堂廢墟,另一根取自考文垂的大教堂廢墟,下邊的銘文不是要人們記住敵人的罪惡、自己的仇恨,而是這樣寫著:“求上帝饒恕我們大家!”
這讓我想起,2005年我和妻子在英國第二大城伯明翰,參加了民眾慶祝戰(zhàn)勝德國60周年的活動。活動有自發(fā)的音樂、舞蹈、游戲、閑聊,氣氛歡樂而平和,盡管有幾件作為文物的舊武器放在人來人往的小商店旁邊,但整個活動從頭到尾嗅不出一星半點反德的氣味。
我想,歐洲各國人民,從幾百年間冤冤相報的“世仇”,到今日消除邊界統(tǒng)一貨幣的兄弟,這個巨大的轉(zhuǎn)變,正是源于歷史觀的轉(zhuǎn)變。
其三,提起英國,還可以從“對敵人”的歷史觀說到“對自己”的歷史觀:
舉世聞名的倫敦西敏寺,幾乎堪稱英國的天安門,因為國王的登基大典在其中舉行,當今的伊麗莎白二世,就是在那里戴上王冠登上寶座的。眾所周知,里面還安葬著許許多多歷史名人,包括牛頓、狄更斯等等。
我第一次參觀就感到驚訝的是:那個地方“對自己”、“對敵人”一視同仁——不但大門上邊一字排開的人物浮雕所紀念的殉道者們,多半出自曾與“英國國教”相敵對的各個教派(其中甚至有一位中國苗族農(nóng)民),而且大門里邊一具挨一具帶死者浮雕的棺槨里的國王和政治家,也有不少曾經(jīng)互為死敵者(例如瑪麗女王和伊麗莎白一世)——要知道,這些浮雕棺槨多半是在死者逝去不久,政治敵對并沒有完全消失的時候安放的。
在同樣舉世聞名的倫敦蠟像館,中國游客都知道,展現(xiàn)了英國歷史閃亮的一面: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從伊麗莎白一世到威靈頓公爵,從莎士比亞到戴安娜公主,還有眾多的球星歌星影星,閃閃發(fā)光。但是,我想,中國游客都應該多走幾步,走到這同一座蠟像館的地下室去,那里展現(xiàn)的,全都是英國歷史陰暗的一面:野蠻殘酷、罪犯惡人——從英軍燒死法國女英雄貞德的逼真情景,到英國城市昏暗街道邊的襤褸乞丐;從一些冤案和血腥的案件,到一些酷刑和黑暗的監(jiān)獄??他們對本國本族罪惡的這種態(tài)度,從以下兩件事也可見一斑:在北方名城愛丁堡的導游圖上,我看到標有一個黑死病人聚集點,問主人為什么那地方值得一游,答案是,當年人們害怕傳染,竟然讓那上百人被水火吞沒而不救援!還有一次在老百
姓賣舊貨時,我看到一本五顏六色、圖畫生動的兒童讀物,買回來一看,內(nèi)容全是揭露他們自己國家的罪過,標題就叫A Bloody History of Britain(《血腥的英國史》),那可是他們自家孩子的歷史課外讀物!
其四,承認罪過是避免罪過的前提,個人是如此,民族或國家也是如此。
去年9月,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會,偶見地圖上有一處American ·Japanese Memorial(美國-日本紀念公園),就在最大的交通樞紐(聯(lián)邦火車站)廣場前邊不遠。跑去一看,是站前大道旁一些紀念碑似的花崗巖,刻了許多銘文。有一連串巨石,每塊刻的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村落的名字,還有一塊刻著紀念的事由: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哲姄p失慘重;美國本土離珍珠港最近的西海岸居住著大量日本人,當局恐其通敵,遂將他們遷移到中部那些村落去,并劃定了很大一片不得離開的活動區(qū)域。銘文寫道:“盡管當時規(guī)定他們可以帶走任何東西,但是,他們無法帶走田地和經(jīng)營的事業(yè)!焙芏嗳瞬⒉恢肋@段歷史,但在1980年代有人提出,當時這樣對待日本人不公平。于是,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舉一反三,名曰“公平對待所有民族法案”。里根總統(tǒng)在簽署法案時說的一句話,用最大的字體刻在好幾塊巨石上:“我們承認我們作為一個國家犯了罪過。我們在此宣告,要在此法律之下,致力于公平對待所有民族!
其五,既不抹煞歷史,又不缺乏自責的又一個例證,是去年7月在漢堡看到的另一處城市景觀。我在漢堡大學斜對面看見一座浮雕:一隊德國士兵雄糾糾氣昂昂地扛槍行進,上面刻著一行大字:“我們可以死,德國不能死!”我問德國主人說:“這很像納粹黨的口號,為什么沒有被拆除呢?”主人說:“別急,再走幾步看看!”我走了幾步,果然,浮雕旁邊有另一組現(xiàn)代雕塑:一個巨大的納粹黨黨徽從高處掉下,砸在幾個人體身上,堅硬的鋼鐵扎進人的肉體,那幾個人的痛苦扭曲和絕望掙扎令人震撼!主人解釋說:二戰(zhàn)結束時,有一派人主張拆除納粹浮雕,更多的人主張保留納粹時代的歷史真相,同時向后代說明納粹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于是就有了這新舊雕塑的并存。
講了這幾件親身見聞,我最后想講一件最近讀到的同“紀念塔”有關的事情,而且這涉及本文開頭提到的日本。我相信這對我們反思“國人的歷史觀”,也會有所啟發(fā)。
19世紀中葉,中國國門被西方炮艦逐步打開的時期,日本也經(jīng)歷了同樣的事情。美國要求閉關鎖國的日本政府答復,對遇到海難的美國船員給予幫助(而非殺害),同需要買煤的美國商船進行買賣(進而通商)。日本政府不理不睬,美國遂以武力威脅,派遣炮艦,由佩里將軍率領,到日本登陸,強迫日本政府簽訂了門戶開放條約。
不必說,中國國民對本國的類似經(jīng)歷,從來只有一種理解,所以,必然對日本的下述做法感到驚奇:他們在美軍登陸之處修建了一座紀念公園,命名“佩里公園”!在里面為佩里修建了一座紀念塔,由首相為其基座題詞!還每年在公園舉行紀念儀式,稱為“開國祭”!一句話,當我們把類似的經(jīng)歷僅僅視為恥辱之時,他們卻把門戶開放視為大好事,視為日本走向現(xiàn)代社會的開端,并為此建立“紀念塔”。
幾十年后的甲午之戰(zhàn),日本以較弱的海軍打敗清軍,其中原因,難道沒有這種不同的心態(tài)、不同的歷史觀?
國人的歷史觀,確實需要徹底的反思,尤其在這個新的時代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