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人口普查” 2017年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

發(fā)布時間:2020-02-28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人口普查意義重大,是對全國的人口數(shù)量和結構“摸家底”。這種“摸家底”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了。   洪武三年(1370年)11月,明太祖朱元璋曾對全國人口進行過一次聲勢浩大的“點閘對比”,給每戶編制戶帖,帖上首印“欽奉圣旨”,填寫戶主及家庭成員基本信息,還備附注“事產(chǎn)”“戶別”等專項內容,記載這家人的身份和經(jīng)濟來源等信息,譬如注明其是“軍戶”、“民戶”抑或“匠戶”等等,這種“戶帖”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戶口本”。據(jù)悉,明太祖的這場“人口普查”比美國1790年和英國1801年的“國情普查”早400多年。英國學者卡爾津曾著文嘆曰:“此為全世界最早推行全國人口普查的明證和榜樣!”
  朱元璋的“人口普查”還不算最早的,其實早在公元前2200年的堯舜夏商時代,就進行過最原始的“人口普查”。據(jù)《史記》記載,“禹平水土,定九州,計民數(shù)”,說的是大禹曾為治水進行過人口調查,當時登記人口為1355萬人。當然源于當時的具體情況,這一數(shù)字并不準確。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也進行過一次全國性“人口普查”,《漢書?地理志》說當時全國共有居民12,222,062戶、59,5949,78人,這個數(shù)字精確到個位數(shù),雖然不一定準確,但下的工夫可想而知了。
  先人們早就懂得統(tǒng)計人口的重要性,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就說:“不明于計數(shù)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經(jīng)于水,險也。”他不僅推行“春日書比、夏日月程、秋日大稽,與民數(shù)得亡”的常態(tài)人口統(tǒng)計,還注意調查人口素質,譬如每個農(nóng)民能提供多少人的口糧,有專門技能的男人和女人有多少,鰥夫、寡婦、病人有多少,等等。秦國宰相商鞅,也下令將全國總人口按壯男、壯女、官吏、商人、讀書人、殘疾人等十三類分別統(tǒng)計,此乃歷史上著名的“強國知十三數(shù)”。

相關熱詞搜索:人口普查 歷史上 歷史上的“人口普查” 歷史上的人口大遷移 中國歷史人口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