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民生新聞怎樣用事實說話】 2018民生新聞稿件短篇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用事實說話”是對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新聞是對客觀事實的如實報道,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有了這樣的角色認知,我們在采訪中,就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揭露真相、幫危扶困、答疑解惑,捕捉群眾喜聞樂見的事。同時,我們的鏡頭應該是平視的,看待事情的角度應該是從大局出發(fā),既要對投訴對象的個體負責,更要對事件的根源、起因和問題進行追究,以解決問題、推動社會進步為目標。從具體采編實踐來說,就是要把采訪好的素材拿回來,并對主題加以提煉,說出好聽好看的故事來。從筆者在《幫女郎 幫你忙》的采編實踐來看,要說好這個“話”,并不容易。
一、稿件的開頭要定基調(diào),構造故事氛圍
《幫女郎 幫你忙》是安徽電視臺經(jīng)濟生活頻道的一檔30分鐘日播直播、熱線服務類節(jié)目,節(jié)目的定位是從“幫忙”角度切入,講述老百姓身邊的煩心事、開心事。節(jié)目于2008年10月18號開播,而所有一線采編人員全是才出校門的大學畢業(yè)生,他們對電視新聞的認識來自于書本和以前看電視的經(jīng)驗。先舉一個例子:有一次在報道一個資助貧困先心病兒童活動的時候,記者送來的稿件一開頭便是活動啟動現(xiàn)場+活動方講話。這樣做新聞肯定不行,若播出去,觀眾可定會換臺。其實像這樣的活動報道,欄目一般不報,如果要報,肯定也要作一些技術處理。因此,記者要提前做功課,帶著問題去現(xiàn)場找點,找到點了,還得采訪到相關的人和事例,給新聞注入故事和情節(jié)因素。上述稿件打回去后,記者又進行了重新采訪,他找了一個小女孩,家里窮,到了8歲,父母才湊了幾千塊錢為她治病,沒想在來合肥看病的路上,這筆錢卻讓小偷偷走了,把這件事放在開頭,新聞就有了很好的故事性。
新聞的開頭要吸引人,除了一開頭就引入情節(jié)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現(xiàn)場。比如有一組報道,說肥東縣有個孩子叫小龍,今年10歲,母親死了,父親兩天前又病逝,孩子在村子里沒有一個親戚。記者去了該村,可這個孩子挺內(nèi)向,什么都不說,全是村民們說的話,這樣的稿子也不好做,因為它故事有了、情節(jié)有了,但人不出彩。不過記者抓住了一個細節(jié),就是小龍的哭。向下俯拍的一個中景,小龍一個人站在自己家的堂屋中間,屋子里什么東西都沒有,只有四面墻,孩子撕心裂肺地在那哭,嘴巴張得很大,眼淚也不擦。記者抓住了這個鏡頭,并放在開頭,主持人導語過后就是孩子哭的畫面――那么委屈,那么無助,雖然一句話也沒有,卻給片子定下了基調(diào)。
二、稿件的結(jié)構要有輕重、有設計,有內(nèi)在的節(jié)奏
新聞稿,講究兩件事,一個是開頭的導語,一個是完整的新聞事實。對電視新聞來說,除了這兩樣,節(jié)奏也非常重要。節(jié)奏有輕重緩疾,有抑揚頓挫。聽評書的人都知道,說書的人不完全是說書,在說到關鍵時候,比如武松打虎的剎那,他會慢一點,烘托現(xiàn)場、烘托氣氛,打完虎了,節(jié)奏就變得快了。電視新聞也是如此,既然是說故事,肯定要有側(cè)重,而電視又是畫面和聲音的藝術,因此,在針對具體的畫面和現(xiàn)場時,也要根據(jù)故事本身的張力進行加工,或配音樂烘托,或加音效來加快節(jié)奏,或用閃回來轉(zhuǎn)換場景。
而節(jié)奏的把握,主要在于兩塊:一塊是新聞事件中當事人的情緒。采訪對象的話語、同期聲、現(xiàn)場,本身即是一種節(jié)奏,根據(jù)這個現(xiàn)場,記者有的放矢地處理稿件,區(qū)分哪塊要加解說詞,哪塊要配音樂,哪塊一筆帶過。另一塊就是故事本身的情節(jié)張力。對于監(jiān)督報道,故事的情節(jié)張力就是記者調(diào)查的步步深入,當調(diào)查的難度越大,受阻越大,所費的筆墨就要越多,還要適時地注入懸念,用提問、設問的辦法,在解說詞里加以強調(diào)引導,節(jié)奏也要放慢。而對于情感故事的報道,節(jié)奏則更為重要,因為發(fā)生在尋常人身上的悲歡離合,本身就是故事,而且由于它是過去時態(tài)的,因此在重構故事的時候,就存在取舍問題,取和舍,本身就是注入了節(jié)奏。
三、解說詞的寫作要口語化,措辭要有對象感,適當注入閑筆
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稿件,是說事,主要是把一個事情說明白。但電視民生新聞,在說事的基礎上,更要注意措辭,解說詞要口語化,而且還要設計具體的情境,就像跟人面對面嘮嗑一樣。
這一點,在情感援助報道和趣聞報道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比如說一個人被騙子騙了。聽她這樣一說,張大哥毫不猶豫地匯去了5000塊錢,但回到家,跟村里的人一說,他才反應過來。(插入同期聲)哎呀,這可怎么辦呢,這個時候想后悔也遲了呀!
這就是一句閑筆,它不是記錄事情,而是停下來,以白描的方式呈現(xiàn)故事。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寫作的技巧來自報紙新聞寫作,沒這樣的習慣。但電視民生新聞的發(fā)展,需要這種方式,因為電視傳播是一個視聽綜合的藝術,你光說事,信息量大而集中,觀眾既看又聽,短時間內(nèi)未必能接收得了這么多信息。因此,適當?shù)姆怕v述速度,加點閑筆,是必要的。而且老百姓也喜歡聽,因為他們覺得親切,一下子就拉近了距離。
像這樣的閑筆,我們的實踐中還有很多:
男子漢大丈夫,被自己的老婆打得不敢進門,怎么會有這樣的事,幫女郎可不信。
生孩子是人命關天的事,不管怎樣,作為孩子的父親和爺爺奶奶,不管不問可不對!
我說劉波,你自己都說沒證據(jù),你還在這瞎懷疑個什么勁啊,到了這一步,劉波總算說出了大實話。
俗話說“煮熟的鴨子飛了”,韓大哥說,他現(xiàn)在的感覺就是這個樣!
閑筆如果用得好,并適當?shù)奶砑犹丶蓟蜃饕粜幚?可以加強稿件上下文間的邏輯,豐富鏡頭語言。但有的稿件則必須慎用閑筆,像輿論監(jiān)督報道、投訴類報道,因為要體現(xiàn)媒體的客觀、公正,記者的視角是中立的,因此一般不在稿件里加閑筆,不發(fā)議論不做聯(lián)想。
四、每條新聞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找出它們的差異性
電視民生新聞,鏡頭對準的是老百姓身邊的事,要捕捉生活中的新鮮事,而且要賦予相同事物以不同意義,給它們打上時代的印記、歷史的印記。從采編技巧來說,就是要抓住兩個字:找點。
這個點就是新聞點,即此事區(qū)別于其他事的地方,它的差異性,新鮮的地方,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比如,關于亂收費的報道,一些單位的亂收費現(xiàn)象,說起來,都是亂收費,但具體到每個事件,肯定有不同的情節(jié)。這就需要記者有發(fā)現(xiàn)新聞點的眼光。
像《為了辦貸款,文盲老漢也要訂報紙!》這條新聞,說的是一個信用社讓辦小額貸款的農(nóng)民訂報紙的事。投訴人不愿接受采訪。記者到當?shù)匕ぜ野糇咴L,發(fā)現(xiàn)確實有這樣的事,并采訪了好幾個訂了報紙的農(nóng)戶。但這里有個細節(jié),就是村里有個文盲老漢,也被迫訂了報紙。因此把這個點提出來,新聞的“新”就出來了。
還有個故事,講的是一對男女的情感糾葛。
一個男的因為之前喜歡喝酒賭博,和前妻離異了,離異后,又后悔了,想復婚,老碰壁,因此,他找到了《幫女郎》,希望我們能幫他勸勸前妻。
事情很普通,幾乎沒什么可以當新聞來報道的,但編輯在審初稿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細節(jié),就是這個男的為了讓前妻回心轉(zhuǎn)意,這幾年做了許多好事,比如獲得了無償獻血的金銀銅獎,在老家發(fā)起支持北京申奧萬人簽名,踴躍捐獻骨髓。因此,這個故事一下子就找到了一個切入點:一名中年男子千方百計要做好事,他為什么要做好事?這也正是這個事件區(qū)別與其他事件的差異點。
[導語]阜陽的劉大哥是個熱心腸的好人,從2004年以來,他積極參加各種公益事業(yè),做了不少好事,劉大哥說他做這些事,不圖名不圖利,就是希望一個女人能知道他的心。
[同期聲]劉大哥:我是阜陽市無償獻血的金銀銅獎的獲得者。
2007年,我第一個在阜陽發(fā)起支持北京申奧萬人簽名。
我還是義務捐獻骨髓者。
用事實說話,說出專業(yè)的話,說出觀眾愛聽的話,不是一件容易事兒。它需要記者用心去采訪,用心去看去聽,從龐雜的采訪現(xiàn)場,找出故事來,找出“金子”來,這樣的民生新聞才有看頭。《幫女郎》雖然開播時間不長,但她的民生新聞注重用事實說話,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電視臺)
相關熱詞搜索:民生 事實 說話 電視民生新聞怎樣用事實說話 電臺民生新聞節(jié)目稿件 有關民生新聞的稿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