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眼睛_好奇的心與發(fā)現的眼睛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正當我們鋪天蓋地地播發(fā)建黨90周年的稿子時,路透社發(fā)了一篇題為Chinese sculptor mouldsmemory of Mao(中國雕塑家雕刻關于毛主席的記憶)的稿子,從一個小人物開始娓娓道來,故事性很強,讓人眼前一亮。
文章不長,開頭就是雕塑家的故事。作者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因此通過細節(jié)一下子就把讀者吸引住了。
讓我們看看這些細節(jié)吧。文章中說,塑像的取材是來自“附近山上柔軟的紅土”,既讓讀者能夠構想出制作塑像的場景,又讓人們對當地的地理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因為延安是在“黃沙漫漫的西北”。
再比如,文中寫道,盡管“所有的雕塑造型各異”,但是老王和他的太太王艷華“確保毛主席下顎的痣肯定都在”。這個描寫很有意思,這顆痣是老王他們對毛主席外貌特征的最深刻認識,也是大多數人,包括很多外國人的認識。此細節(jié)在這次拍《建黨偉業(yè)》電影時也一度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毛新宇說扮演毛澤東的劉燁不該加那顆痣,因為主席年輕的時候沒有。
還有,文章提到,在老王成長的那個年代幾乎所有的藝術家都在做毛主席的雕塑,而當毛主席去世以后,很多人都轉行了。這個細節(jié)其實是為了交代一個背景,從“文革”時期的思想統(tǒng)一到以后的思想解放,這是中國思想意識的轉變,作者用這樣的方式寫出來,即使是再不了解中國國情的讀者,也會很容易理解的。
這些看似漫不經心寫出來的小細節(jié)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稿件的信息量和可讀性。
作者當然不滿足于僅僅寫一個人物的故事,他要表現的是毛澤東對中國的影響。因此,在下面,他精心選擇了一些引語和細節(jié)使稿件更加豐滿。
為了突出毛主席的影響力,作者寫道,“跟毛澤東有關的紅色旅游蓬勃發(fā)展”。作為文物,毛主席用過的舊床已經不讓接近了,但是很多“紅色朝圣者給他供奉了沒有點燃的香煙”。事實勝于雄辯,這樣的細節(jié)比作者的評論更加有力。
為了平衡稿件,突出不同的人對毛主席的不同看法,作者對毛主席犯過的錯誤也有所提及,比如“文革”,比如“大躍進”。這些話是讓一位游客說的,代表了普通人的聲音。
但是這樣的描寫并不會讓人覺得偉人受到了褻瀆,相反,在作者筆下,毛主席不是神,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領導人,他長的不是大眾臉,也會犯錯誤。就像老王說的那樣,“人們對毛主席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但是說到底,我相信他還是一個偉人”。
當然,稿件也有一定的可完善空間,比如老王以前制作雕像和現在有什么區(qū)別?是否動作神態(tài)有所變化?他的顧客又有什么變化?有什么新的要求?還有,文章對毛主席功過的探討過于表面化,事實上,毛主席帶給人們以及當今社會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建國和“文革”那么簡單。
這篇稿子是典型的外電寫法,它不是鴻篇巨制,沒有華麗的詞匯和大氣磅礴的議論,在中國共產黨建立90周年時播發(fā),讓外國讀者能夠很容易了解中國執(zhí)政黨的最初的領導人。這個很值得國內媒體學習。
有這樣一種說法,叫“燈下黑”,就是說越是熟悉的事物,可能人們對它就越是不敏感?赐赀@篇稿子,我問自己,如果是我,是否能夠想得到寫這樣一個故事,抓得到作者抓的那些細節(jié),比如那顆痣,比如那些供奉的香煙。
作者是外國人,因此對這些細節(jié)充滿好奇并不奇怪,但是作為中國記者的我們,是否也應該時刻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和一雙發(fā)現的眼睛,像雕塑家那樣認真去雕琢自己的稿子,不管是日常還是做重大報道的時候。
相關熱詞搜索:好奇 眼睛 發(fā)現 好奇的心與發(fā)現的眼睛 好奇你的心 好奇天使心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