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賴寧_賴寧精神

發(fā)布時間:2020-02-16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8月19日上午,山西省太原市東倉巷,杏花嶺區(qū)政府舉行了“小英雄賴寧雕像回遷安放儀式”。此前,因所在街道進行環(huán)境整治,賴寧雕像被挪至一個偏僻山村存放。賴寧雕像放置問題,在網民關注下迅速升溫,引發(fā)了又一輪“賴寧精神”大討論。
  近年來,小英雄賴寧每一次受到關注,無不與其受到“冷遇”有關:淡出小學語文課本、畫像從中小學墻壁上被摘下來、雕像被拒絕……隨之,就會引發(fā)一輪“賴寧精神”的探討。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當年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當代英雄少年――賴寧》,掀起全國青少年學習賴寧的熱潮;以賴寧為原型撰寫了《賴寧的世界》等報告文學,其中的細節(jié)和故事成了人們了解賴寧的主要來源。
  20多年來,作為第一個考察采訪賴寧事跡的作家,孫云曉見證了學習賴寧由高潮走向冷靜,甚至冷落的全過程。
  
  “我一向不提倡孩子是山救火和下水救人,采訪賴寧的計劃一度擱淺”
  
  1989年4月,當時還是《少年兒童研究》雜志編輯部主任的孫云曉,接到團中央少工委的一項重要任務:去四川省石棉縣考察和采訪少年烈士賴寧的事跡,并就能否在全國范圍內表彰提出意見。
  此前,孫云曉所了解的賴寧事跡,來自于當年《中國少年報(初中版)》現改名為《中國初中生報》)刊登的一則短消息:1988年3月13日,石棉縣海子山突然發(fā)生山林火災,為了保護電視地面衛(wèi)星接收站的安全,賴寧主動加入了撲火隊伍,在烈火中奮戰(zhàn)四五個小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14歲。
  而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少工委主任李源潮也正是見此報道,做了批示:賴寧品學兼優(yōu),為保護國家財產英勇犧牲,可派人赴當地考察采訪,看能否樹為少年英雄。
  團中央把這份重任交給孫云曉不是偶然的。
  孫云曉回憶:“也許,他們看我比較擅長寫少年人物的報告文學,對少年兒童的榜樣教育有些研究。還有,他們已調我來參加定于‘六?一’召開的全國少先隊代表大會,而考察和推出少年兒童的榜樣人物,正是會議的重要內容。”
  然而,當團中央少年部部長與孫云曉面談這項任務時,卻被孫拒絕了。
  孫云曉對于如何樹立少年榜樣有獨特的研究,他說:“由于榜樣教育的科學性不夠,影響了宣傳教育的效果,有的甚至帶來了―些嚴重的不良后果!
  《中國少年報》的一份資料介紹,1949年至1985年涌現的少年兒童先進典型中,經中央和省一級表彰的有36人,其中救人、救火、救牲畜、救火車及與壞人斗爭的,有33人,占91.7%。其中單是下水救人的11個少年英雄,就有10人犧牲了。
  “我一向不提倡孩子上山救火和下水救人,也不主張過多地樹立這方面的典型。因為一旦樹為榜樣,純真的少年兒童便會群起效仿,勢必導致更多的犧牲。這是多少年留下的慘痛教訓啊!”采訪賴寧的計劃一度擱淺。
  到了4月上旬,團中央少工委送給孫云曉一些新的材料,介紹賴寧酷愛探險,勇于求索等等,孫云曉被打動了。
  “當時,團中央給我三條任務。第一,代表團中央考察采訪賴寧的事跡;第二,幫助團中央下決心,看能否表彰賴寧;第三,如果認為可以表彰賴寧,提出向賴寧學習什么!
  帶著這三條任務,1989年4月15日,孫云曉出發(fā)了。
  經過幾天長途跋涉,在四川少工委干部丁成明、共青團雅安地委副書記施金耀陪同下,22日晚上,孫云曉抵達賴寧的家鄉(xiāng)石棉縣。他至今還記得,當天上午,他們是坐在吉普車上,收聽了胡耀邦追悼會的實況轉播。
  
  “我寫賴寧,其實是在記錄那個時代的青年故事”
  
  初來石棉縣的孫云曉印象最深的,就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和咆哮奔騰的大渡河?h城所在的新棉鎮(zhèn),猶如一個盆底,被四周的山巒包圍得嚴嚴實實。
  面對這樣一個封閉而偏遠的生存環(huán)境,孫云曉暗自納悶:這里的孩子怎么可能具有遠大的志向和開闊的視野呢?
  4月23日,孫云曉一行第一次走進賴寧的家。賴寧犧牲一年多了,那種悲痛氣氛至今沒有散盡。賴寧的爸爸賴正綱中專畢業(yè),當時是縣水電局局長。媽媽黃和榕,在水電局做財會工作。妹妹賴彬13歲。面對孫云曉的到來,他們幾乎沉默不語。
  孫云曉對賴寧的父母說:“我們都很為賴寧的事跡感動,也非常懷念他。如果能把他14歲的經歷寫出來,讓全國的孩子都了解他,學習他,這是對他更好的懷念!”
  孫云曉提出想借看賴寧的日記本,黃和榕取出一個藍色大紙盒,里面整整齊齊地放著賴寧的筆記本,足有十多本。此外,還有賴寧的其它遺物,被火燒黑的一串鑰匙,用太陽光燒灼出“春蠶到死絲方盡”字樣的木板,水晶石以及一些昆蟲標本等等。
  精讀賴寧日記,是孫云曉走進這位少年內心世界的關鍵。
  賴寧的日記里,充滿了關心社會,探索人生的赤子情懷!拔壹亦l(xiāng)的大渡河日夜不停地為縣城奔波,大山為縣城的綠化盡了全部力量。我們能不為有這兩個熱愛家鄉(xiāng)的勇士感到自豪嗎?”
  在日記里,不乏賴寧對不良現象的批評。
  在禁漁期,看到大渡河邊釣竿林立,賴寧在日記里寫到:“希望各部門要注重實際,注重各項通知的落實!睂懲耆沼,他給縣政府寫信呼吁,“作為石棉縣一個小公民,我希望你們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真正保護好大渡河里的珍貴魚類資源。”第二天就把信寄出去了。
  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學校提前舉行大掃除,原來是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賴寧寫到:“實際上這是一種騙人的手段……”
  面對自己生活的縣城新棉鎮(zhèn)交通秩序混亂的情況,他寫下了《我將來當上城建局長》,文中提出修建立交橋等等措施。
  在賴寧的家鄉(xiāng),孫云曉采訪了賴寧的同學、朋友、老師、鄰居,并沿著他的足跡走了安順場、海子山、大渡河、老熊頂等許多地方。
  生在大山、長在大山的賴寧,理想就是當一個地質學家,因此探險尋寶成了他的最大愛好。他曾在中隊會上說:“咱們這兒到處都是大山,不是已經發(fā)現許多石棉礦了嗎?一定還會有其他寶貝,我要把它們找出來獻給祖國!”課余時間,賴寧經常會和小伙伴們上山入洞,采集各種礦石和動植物標本。
  在周邊人眼里,賴寧是一個“好調皮,又愛作怪”的孩子。由于他探險入迷,生怕他發(fā)生意外,一位好心的叔叔嚴厲地批評過他,賴寧生氣了,找來一只死小雞掛在人家門上。誰知,因為太慌忙掛錯了人家,把那家阿姨嚇得驚叫不已。
  賴寧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頭。小學畢業(yè)的時候,學校本來是要保送他進重點中學――石棉中學的,但是賴寧放棄了保送機會,要憑自己的能力參加考試,結果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進石棉中學。
  四天的實地采訪,孫云曉無時不被賴寧豐富的精神世界感動著。他后來回憶說:“人們懷念賴寧,絕不僅僅因為他在救火中犧牲,更重要的是懷念他那些動人的追求,那是一種使人變得更加高尚和更有力量的追求!”
  “當時改革開放剛滿10年,社會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價值觀和視野,在這種氛圍下出生成長的孩子,也自然擁有不同的精神面貌。我寫賴寧,其實是在 記錄那個時代的青年故事!
  
  “學習賴寧絕非倡導救火,而是學習他的高追求”
  
  有著多年少年兒童研究經歷的孫云曉深切地感到,賴寧最可貴的并不在于他的救火犧牲,而是一個小小少年的偉大追求。他很清楚,在他的作品里,必須明確既不提倡少年兒童上山救火,又保護他們和賴寧同樣具有的熱忱。
  帶著這個思路,孫云曉投入了寫作。5月5日一早,孫云曉將文章以及建議報告交給了團中央少工委趙武軍同志。
  5月31日,孫云曉出席了團中央少工委記者招待會,李源潮發(fā)表講話,強調樹賴寧并非樹救火英雄,賴寧身上體現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愛祖國、愛家鄉(xiāng),全面發(fā)展,興趣廣泛,希望大家把他當作一個很可愛、有個性的孩子來介紹!
  隨后,共青團中央和國家教委聯(lián)合授予賴寧“英雄少年”光榮稱號,并號召全國各族少先隊員向賴寧學習。
  當年9月,賴寧當選由團中央、全國少工委聯(lián)合評選的“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名列第一名。10月8日,李鵬總理題詞:“學習他胸懷大志,從小做起;學習他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學習他積極進取,全面發(fā)展;學習他熱愛祖國,臨危不懼。”
  10月12日,鄧穎超在中南海接見全國十佳隊員,賴正綱、黃和榕代表兒子賴寧參加了接見。鄧穎超說:“我們和賴寧不可能再有見面的機會了,我感到非常遺憾,很痛心!”
  也是在12日這天的《人民日報》,刊登了孫云曉的長篇通訊《當代英雄少年一一賴寧》。同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接見全國優(yōu)秀少先隊員時,說:“如果我們所有的少年兒童都能像賴寧那樣有堅強的毅力,見義勇為,對社會主義那樣熱愛,對人民那樣熱愛,我們的國家是不可戰(zhàn)勝的!
  一時間,全國中小學掀起了學習賴寧的熱潮,以各種形式開展了學習賴寧的活動。許多中小學的墻壁上,掛起了小英雄的畫像。
  令孫云曉有些遺憾的是,在宣傳學習賴寧的活動中,更多的學校只注重宣傳賴寧救火犧牲的英雄精神。從接手采訪賴寧事跡那天起,孫云曉就一再強調:“少年英雄導向不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和成長的規(guī)律!
  今天,幾乎每一個“70后”“80后”,在回憶賴寧的時候,都會在心中升騰起一股英雄主義的激情。男孩子都巴不得山村起火,自己可以有挺身而出做英雄好漢的機會。而在現實中,賴寧捅馬蜂窩、找礦石標本的行為也被屢屢模仿。
  兩年之后的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頒布,學習賴寧的熱潮發(fā)生了逆轉,因為這個法律掀起了要不要引導未成年人見義勇為的大討論。
  2004年,北京、上海先后頒布新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對孩子們“見義勇為”的要求消失了。一些學校為了避免誤導中小學生“見義勇為”,悄悄地把掛在墻上的賴寧畫像摘了下來。
  2008年3月13日,賴寧犧牲20周年。應石棉縣委宣傳部邀請,孫云曉寫下了《學習賴寧絕非是倡導孩子救火》一文:“面對賴寧的事跡有一個特別需要認清的問題,即他是在救火中犧牲的,我們深感痛惜但絕不提倡,也就是說,學習賴寧絕非學習救火而是學習他的高素質和高追求!
  和賴寧一起救過火的同學周偉曾說,關于賴寧的報道“太正了”,他在我們腦海中,還是那么頑皮淘氣,喜歡搞怪。
  正如孫云曉在《賴寧的世界》里寫到:“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是為了實現我的一個夢:淋漓盡致地表現一個中國男孩子的世界,一個充滿雄性氣息的世界,一個具有高氣質、高追求的世界!

相關熱詞搜索:再見 賴寧 再見賴寧 賴寧 學賴寧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