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的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2-0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揚州的歷史篇一:揚州歷史
《揚州歷史》考點梳理
1、邗城建城年代 春秋 揚州是國務院首批頒布的全國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從吳王夫差公元前486年開邗溝、筑邗城作為揚州建城之始,已有2500年歷史。
2揚州?最早見于何書 《尚書〃禹貢》
3、劉細君漢家和親第一公主 漢武帝時遠嫁西域烏孫國的江都公主,被稱為?萬里和親第一人?,她的和親比王昭君早72年,給新疆地區(qū)帶去了許多中原文明,促進了當地社會進步。
4、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邗溝段連接淮河與長江,揚州(江都)位于長江和運河的交匯點,
5、鑒真東渡日本在唐玄宗年間,當時日本處于奴隸社會,階級矛盾尖銳。鑒真為了理想,舍生忘死、堅忍不拔的精神,將永遠成為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其他詳見7下教材。
6、古代與揚州有關的外國人
1崔致遠:新羅人(今朝鮮半島人),唐朝后期來中國留學,考中進士,朝廷授予官職,后到揚州任都統(tǒng)巡官。任職期間,他撰寫詩文、編成一部《桂苑筆耕集》,計20卷。對研究晚唐時期淮南以及揚州的時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記載了揚州和朝鮮半島交通以及和新羅國往來的情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貴的歷史資料。 2馬可?波羅:意大利人,元世祖忽必烈時來到中國。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記載在《馬可?波羅行紀》一書中,F在,天寧寺內辟有馬可?波羅館,專門紀念這位來自遠方的友好使者。
7、歷史上的揚州經濟1 隋唐揚州經濟繁盛的原因:隋唐時期,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大運河開通后,揚州作為運河和長江交匯點,交通條件得天獨厚,是南北物資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經濟重心南移,在北方遭受戰(zhàn)亂時期,揚州成為北方流民主要集中地之一,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工具,同時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2 表現:唐代中后期,揚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之一,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有?天下之盛,揚為首?之說。具體表現為農業(yè)的開發(fā)、水陸交通的優(yōu)勢、手工業(yè)的發(fā)達和商業(yè)的興盛。詳見《揚州歷史》土地資源得到很大開發(fā),水稻種植面積擴大,農作物產量大大提高;隋唐時揚州的手工業(yè)如造船業(yè)、制棉業(yè)和銅鏡制造業(yè)都十分發(fā)達;唐朝時揚州成為東南第一大都會。是茶葉、藥材等的集散地,市場發(fā)達,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唐代的揚州還是重要的對外港口。唐朝中后期揚州成為當時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yè)城市之一,人口也大為增加。 3明清時期揚州經濟的興衰 清軍南下屠城十日,揚州遭受一場重大浩劫?登瑫r期隨著國家的統(tǒng)一,經濟的恢復發(fā)展,揚州再次成為全國著名的商業(yè)城市。?揚州繁華以鹽盛,?兩淮鹽業(yè)推動了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交通優(yōu)勢的揚州興盛了70余年。
8、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唐朝詩人(揚州人)。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被譽為?孤篇壓倒群唐?,我國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盛贊它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9、鄭板橋書法 揚州八怪(清代中期揚州地區(qū)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之一,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并將書法用筆融于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tǒng)?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chuàng)性和風格的多樣化,對今天仍有借鑒作用。擅畫蘭竹成就突出。
10、史可法孤軍堅守揚州城明末清初人,1645年勢如破竹的南下清軍兵臨揚州城,史可法臨危不懼,寫下絕命書,決心與揚州城共存亡。城破自刎未遂被捕,清軍勸降未果殺之。?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的對聯是對他的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的稱贊,勘稱漢民族的民族英雄。但明朝統(tǒng)治的腐朽與滅亡、清朝的統(tǒng)一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形勢。
11、揚州建設新成就 1 揚州火車站2004年4月18日工程竣工并投入運營。位于揚州市廣陵城區(qū)西北,距揚州市中心5.7公里。揚溧高速公路(揚州西出口)下,兩公里即到火車站,距南京北站92公里,隸屬上海鐵路局,現為一級站。2 潤揚長江大橋2005年5月1日正式通車,連接鎮(zhèn)江、揚州,全長35.66公里。工程創(chuàng)下八項?國內第一?,?代表了當前我國橋梁建設的最高水平?。?國內第一?第一中最重要的是其驚人的懸索橋跨徑,1490米長度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三。 大橋全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監(jiān)理、自己管理的特大型現代化橋梁,是改革開放以來又一項重大成就,特別是十六大以來交通戰(zhàn)線的巨大成就,是我國橋梁建筑史上又一偉大奇跡。3 聯合國人居獎2006年9月20日,聯合國人類住區(qū)規(guī)劃署(人居署)正式宣布中國的揚州市榮獲2006年度?聯合國人居獎?稱號,原因是較好地保存了舊城并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環(huán)境,這是一項世界級的榮譽。人居署執(zhí)行主任安娜說?揚州是我發(fā)現的最契合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
12、揚州園林名景 瘦西湖、個園和何園。個園以假山堆壘精巧伴以多種竹子而著稱,四季假山為國內唯一孤例。何園有?城市山林?美譽,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院落。
13、近現代揚州歷史名人 江上青:揚州江都人,著名的革命烈士,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
物。 朱自清:有關揚州的散文有《我是揚州人》、《說揚州》、《揚州的夏日》,語言自然,充滿了對故鄉(xiāng)揚州的深沉的愛。國共內戰(zhàn)時,在拒絕?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簽字。毛澤東高度評價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江澤民總書記稱頌他?清芳正氣傳當世?、?清淡傳香遠?。
吳征鎰:儀征人,我國著名的、具有國際聲譽的植物學家,從事植物科學研究已逾60年,專長植物分類地理學和藥用植物學。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2008年獲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揚州的歷史篇二:揚州歷史知識點
1、揚州建城: 第5-6頁
公元前486年(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邗溝,筑邗城(揚州最早的名稱)作為揚州建城開始,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是唯一一座與運河同齡的城市。揚州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中國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2、揚州最早見書:《尚書·禹貢》(或《尚書》) 這部書記述了我國上古時期的地理情況。其中有一條記載:“淮、海惟揚州” 第2頁最后一節(jié)
3、劉細君(漢武帝時遠嫁西域的烏孫國):作為第一位名載史冊的漢家和親公主,劉細君被稱為萬里和親
的一人。(P13)
4、大運河的開鑿: 25-26頁
隋煬帝、經過揚州附近的叫邗溝,連接長江和淮河,揚州名江都。
5、鑒真東渡日本33-34頁結合7下P33
(揚州大明寺的高僧,唐玄宗時六次東渡)他為日本設計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日本人為了紀念鑒真,為他立了塑像,1980年5月鑒真塑像回揚州“返里探親”,成為中日友好關系史上的佳話。新中國成立后,在揚州大明寺鑒真舊居修建了鑒真紀念堂。
6、古代與揚州有關的外國人:
崔志遠: 35頁
新羅人(朝鮮半島人)唐朝時來中國留學,考中進士,朝廷授予官職,曾到揚州做官。作《桂苑筆耕集》馬可波羅: 45-46頁
意大利威尼斯人,元朝時來華,曾在揚州擔任官職三年。著有《馬可·波羅行紀》
7、 隋唐揚州繁盛的原因和表現(結合7下)
原因: 29頁
大運河的開通,使揚州位于南北交通的樞紐位置;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的安定,對外關系的友好; 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南方農業(yè)的發(fā)展。
表現:29-32頁
經濟繁榮,人口增多,有“揚一益二”之稱;其經濟地位超過長安、洛陽,遂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
1、農業(yè)的開發(fā)2、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3、手工業(yè)的發(fā)達4、商業(yè)興盛,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是國內貿易的重要城市,也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8、張若虛:唐代著名詩人,作品《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譽為“孤篇壓倒全唐”。 聞一多先生盛贊它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36頁
9、鄭板橋:原名鄭燮,清代“揚州八怪”代表之一,詩、書、畫三絕,善畫蘭竹,其書法被喻為“六分半書”、“亂石鋪街”。53-55頁
10、史可法: 47-48頁
明末清初抗清將領,孤軍堅守揚州城被俘被殺。副將史德威尋遍遺骸不得,遂葬其衣冠于梅花嶺下,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修墓并增建祠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謚“忠正”。為“史忠正公墓”。 “史公祠”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清代文人張爾)
11、揚州建設新成就:71頁
火車站:2004年4月18日正式通車。
潤揚大橋:連接揚州和鎮(zhèn)江;2005年5月1日正式通車;全長35.66公里,主跨懸索橋徑長1490米,是目前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大跨徑懸索橋。
揚州泰州機場:2012年2月18日校飛,2012年5月8日正式通航。場址位于揚州市江都區(qū)丁溝鎮(zhèn)境內
12、聯合國人居獎: 76-77頁
2006年9月20日聯合國人居署正式宣布中國揚州榮獲2006年度“聯合國人居獎”稱號,獲獎原因是較好地保存了舊城并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環(huán)境。
13、揚州園林名景:瘦西湖、個園(享有“國內唯一孤例”美譽)、何園、平山堂等
14、近現代揚州歷史名人:
江上青:原名江世侯,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動武裝襲擊,身中數彈犧牲,時年28歲。
2009年9月14日,江上青當選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11年4月4日清明節(jié),江上青烈士史料陳列館在家鄉(xiāng)揚州建成并對外開放 。
朱自清:65頁 近代著名作家,描寫揚州的散文:《我是揚州人》、《說揚州》《揚州的夏日》
吳征鎰:中科院院士,植物學家,提出“東亞植物區(qū)”的概念。獲2007年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揚州的歷史篇三:關于揚州經濟、歷史發(fā)展的調查報告
揚州
揚州,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經濟圈和南京都市圈的節(jié)點城市。向南接納蘇南、上海等地區(qū)經濟輻射,向北作為開發(fā)蘇北的前沿陣地和傳導區(qū)域,素有“蘇北門戶”之稱。揚州有2490年文字可考的歷史,是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人居環(huán)境獎城市、國家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和諧管理城市。
地理位置
揚州市
揚州市位于東經119°01′至119°54′、北緯32°15′至33°25′之間;揚州市區(qū)位于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東經119°26′、北緯32°24′。揚州市南部瀕臨長江,與鎮(zhèn)江市隔江相望;西部與天長市相連;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北部與淮安市接壤;東部和鹽城市、泰州市毗連。 揚州境內有長江岸線80.5公里,沿岸有邗江、江都、儀征等1區(qū)2市;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由北向南溝通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等4湖。
揚州市的最高點為儀征市境內的大銅山,海拔149.5米。
氣候地形
揚州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qū)。其氣候主要特點是:盛行風向隨季節(jié)有明顯的變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居多;夏季多為從海洋吹來的濕熱的東南到東風,以東南風居多;春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揚州冬季偏長,4個多月;夏季次之,約3個月;春秋季較短,各為2個多月。
揚州地處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風環(huán)流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自然條件優(yōu)越。年平均氣溫為14.8℃,與同緯度地區(qū)相比,冬冷夏熱較為突出。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1.8℃;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為27.5℃。全年無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時;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揚州市轄區(qū)北部地形為丘陵,京杭大運河以東和沿江地貌為長江三角洲漫灘沖積平原,地勢平坦。
歷史沿革
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相當于現在的“省”。揚州的名稱最早見于《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黃海、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唐代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今天的揚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今天的揚州地區(qū),春秋時稱“邗”(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后被吳所滅)、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北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這個刺史部下轄九江郡、丹陽郡、廬江郡、會稽郡、豫章郡及六安國等五郡一國,管轄的范圍為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的部分,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和湖北英山黃梅、廣濟、河南固始、離城等地。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又從會稽郡中析出吳郡(范圍為太湖流域及今浙江省西北部),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公元88年,六安國并入廬江郡。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
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yè)(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后,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yè),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10道,揚州屬淮南道。玄宗天寶元年(742),改揚州為廣陵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廣陵郡復改揚州。
唐末,江淮大亂。昭宗天復二年(902),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在揚州受封吳王。天祜十六年(919),楊渭(隆演,楊行密次子)正式建吳國,以江都為國都,改揚州為江都府,改元武義。吳天祚三年(937),南唐滅
吳,以金陵(今南京市)為國都,以揚州為東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后周改江都府仍為揚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國為士。道,揚州屬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又分全國為15路,揚州屬淮南路。神宗熙寧五年(1072),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揚州屬淮南東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江都縣析出廣陵縣,揚州增領廣陵、泰興2縣。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設置揚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為揚州路總管府,領高郵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5州,并直領江都、泰興2縣。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軍占領揚州,改揚州路為淮南翼元帥府,尋改淮海府,屬江南行中書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維揚府。二十六年,改稱揚州府。揚州府領高郵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興、儀真、如皋、海門、寶應、興化、六合、崇明9縣。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罷除江南行中書省,設置京師(后改南京),揚州府屬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屬應天府,崇明屬蘇州府,揚州府領3州7縣,并直轄江都、儀真、泰興縣,高郵州領寶應、興化縣,泰州領如皋縣,通州領海門縣。
清順治二年(1645),設立江南省,揚州府屬之。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為江蘇、安徽二省,揚州府屬江蘇省。咸豐三年(1853)四月,太平軍攻占揚州,曾改揚州府為揚州郡,改甘泉縣為甘泉天縣,歷時8個多月。清末,揚州府領高郵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長(滁州)、儀征、興化、寶應、東臺縣,俗稱“揚八屬”。
宣統(tǒng)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揚州光復。二十日,揚州軍政分府宣布成立,隸屬鎮(zhèn)江都督管轄。
民國元年(1912)1月,廢揚州府,并甘泉入江都縣,原揚州府所屬各縣直隸江蘇省。民國3年6月,江蘇省分為5道,江都縣屬淮揚道。
民國38年1月25日,江都縣城(揚州)解放。27日,設立揚州市,隸屬蘇皖邊區(qū)第二行政區(qū)。同年蘇皖邊區(qū)第二行政區(qū)改稱蘇北行政區(qū)揚州行政專區(qū),專員公署駐揚州市。 1950年1月,揚州專區(qū)與劃出如皋、海安給南通專區(qū),劃出東臺、臺北(今大豐)給鹽城專區(qū)以后的泰州專區(qū)合并,滁州劃出六合縣給揚州,劃出江浦縣給南京。最終揚州市共轄揚州市區(qū)、泰州市、興化縣、高郵縣、寶應縣、靖江縣、泰興縣、江都縣、泰縣、儀征縣、六合縣2市9縣。
1956年3月,江都縣析為江
都、邗江2縣。1960年4月,寶應縣、高郵縣析湖西地區(qū)為金湖縣。1966年3月,儀征、六合、金湖3縣劃給新設立的六合地區(qū)。1971年,六合地區(qū)撤銷,儀征、六合2縣劃回揚州地區(qū)。1975年,六合縣劃歸南京市,揚州地區(qū)轄2市9縣。1983年3月,江蘇省改革地市體制,調整行政區(qū)劃,揚州地區(qū)行政公署撤銷。原屬揚州地區(qū)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縣、高郵、靖江、寶應、泰興、興化、儀征9個縣劃歸揚州市管轄。揚州市改由省管轄,設廣陵區(qū)和郊區(qū)。1986年4月,儀征縣撤縣設市。1987年12月,興化縣撤縣設市。1991年4月,高郵縣撤縣設市。1992年9月,泰興縣撤縣設市。1993年8月,靖江縣撤縣設市。1994年4月,江都縣撤縣設市。1994年7月,泰縣撤縣設立姜
堰市。撤縣設市中,行政區(qū)劃均未改變。
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揚州市行政區(qū)劃調整,撤銷縣級泰州市,設立地級泰州市,原由揚州市代管的泰興、姜堰、靖江、興化4個縣級市劃歸泰州市管轄。揚州市設廣陵區(qū)、郊區(qū)(2002年更名維揚區(qū)),轄寶應縣、邗江縣,代管儀征、高郵、江都3個縣級市。2000年12月,邗江縣撤銷縣建制,改設揚州市邗江區(qū)。揚州市管轄廣陵、邗江、維揚3個區(qū)、寶應縣和儀征、高郵、江都3個縣級市。
2010年,揚州市共轄70個鎮(zhèn)、7個鄉(xiāng)和13個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qū)劃
揚州市現轄廣陵、邗江、維揚3個區(qū),寶應1個縣,代管儀征、高郵、江都3個縣級市。全市共有70個鎮(zhèn)、7個鄉(xiāng)和13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qū)面積1024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458.8萬,其中市轄區(qū)人口約118萬。
廣陵區(qū)
社會經濟
2010年,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以全面建設“創(chuàng)新揚州、精致揚州、幸福揚州”三個揚州為主題,發(fā)展創(chuàng)新型經濟,建設創(chuàng)新型城市,保增長、調結構、抓創(chuàng)新、惠民生,全市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持續(xù)向好勢頭得到進一步鞏固,各項社會事業(yè)取得新進步。
一、綜合
初步測算,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2207.99億元,可比價增長13.4%,連續(xù)八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59.25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229.34億元,增長14.6%;第三產業(yè)增加值819.4億元,增長13.7%。人均GDP達49509元,按美元匯率折算超過7000美元。三次產業(yè)比例由上年的7.8:56.1:36.1調整為7.2:55.7:37.1。
二、三產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92.8%。
2010年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3.4,同比上漲3.4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
3.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3%。構成CPI的商品類別中,上漲的有:食品類(106.9)、居住類(106.0)、煙酒及用品類(102.7)、醫(y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102.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100.5)、交通和通信類(100.1);下降的有: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99.2);衣著類價格水平與去年持平。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2.7。
2010年我市全面小康四大類18項25個指標中有24個指標達到目標值,總體達到省定全面小康標準。江都、儀征順利通過全面小康達標驗收,高郵達到省定縣級小康驗收標準,寶應小康進程不斷加快。
二、農業(yè)
2010年,全市糧食總產量287.09萬噸,增產4.74萬噸,連續(xù)7年實現豐收;農業(yè)總產值284.3億元,增長10.9%。全年生豬出欄136.28萬頭,增長5.4%,存欄75.78萬頭,增長
2.6%,其中母豬存欄5.43萬頭,增長8.2%;家禽出欄4133.34萬只,存欄1525.32萬只,分別增長2.6%和3.8%;肉類總產量達到17.95萬噸,增長3.8%,其中豬肉10.30萬噸,增長5.7%。
農林牧副漁業(yè)實現增加值159.25億元,可比價增長4.5%。其中:農業(yè)增加值88.85億元,增長6.2%;林業(yè)增加值3.74億元,下降10.2%;牧業(yè)增加值20.83億元,增長2.0%;漁業(yè)增加值38.76億元,增長4.1%;農林牧漁服務業(yè)增加值7.69億元,增長4.2%。
2010年新增高效農(漁)業(yè)園區(qū)面積27萬畝、設施農(漁)業(yè)面積17.5萬畝,建成農業(yè)園區(qū)561個,總面積77.8萬畝。新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631個。
農村實事工程有效落實,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80公里,公路危橋150座,所有行政村通上四級公路。疏?h鄉(xiāng)河道、河塘3070萬方。新改建無害化衛(wèi)生戶廁8萬座,“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1萬座。新創(chuàng)成農村環(huán)境綜合整治和“四位一體”長效管護達標鄉(xiāng)鎮(zhèn)30個,新創(chuàng)成全面小康村10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31個。
三、工業(yè)和建筑業(yè)
2010年,全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完成總產值5872.8億元,增長34.7%;實現工業(yè)增加值1388.7億元,增長16.1%。在工業(yè)35個大類行業(yè)中,完成產值過百億元的行業(yè)有17個,比上年增加1個,排名前三的行業(yè)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y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yè)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yè),產值總量分別達981.2億元、801.3億元和732.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8.1%、46.8%和35.0%,這3大行業(yè)對全市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7.3%,拉動全市產值增長16.4個百分點。
全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數達3728家,比上年底凈增282家,增長8.2%;企業(yè)單體平均規(guī)模達1.6億元,比上年凈增0.3億元,增長23.0%。產值億元以上企業(yè)達1135家,比上年凈增315家,增長38.4%,產值份額占規(guī)上工業(yè)總量的83.0%。其中,5億元以上企業(yè)208家,比上年凈增64家;10億元以上企業(yè)105家,比上年凈增32家。
三大支柱產業(yè)完成工業(yè)總產值4216.7億元,增長38.4%,高出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平均增幅
3.7個百分點,占全市規(guī)模工業(yè)的比重由上年的69.0%上升為71.8%,對全市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7.4%。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三新”產業(yè)累計完成工業(yè)總產值571.2億元,增長49.6%,高出全市平均增幅14.9個百分點。其中,61家新能源企業(yè)完成產值227.3億元,增長72.3%;51家新光源企業(yè)完成產值161.4億元,增長41.7%;68家新材料企業(yè)完成產值182.5億元,增長34.2%。
2010年,全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實現銷售收入5648.3億元,增長34.0%;實現利稅635.5億元,增長45.9%;實現利潤369.5億元,增長46.4%。
全社會用電量151.09億千瓦時,增長17.0%;其中,工業(yè)用電量109.96億千瓦時,增長17.3%。
部分工業(yè)產品產量
2010年,全市建筑企業(yè)完成施工總產值1595.25億元,增長22.9%。全年建筑企業(yè)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積13551萬平方米,增長20.3%;房屋竣工面積6351萬平方米,增長14.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31.85億元,增長25.2%。其中規(guī)模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235.55億元,增長23.5%,占全社會投資的93%;規(guī)模以下項目完成投資96.3億元,增長50.8%,占全社會投資的7%。規(guī)模以上項目投資中,城鎮(zhèn)項目完成投資725.52億元,增長22.1%;農村項目完成投資344.87億元,增長24.8%。
從三大產業(yè)來看,第一產業(yè)完成投資14.64億元,增長29.7%;第二產業(yè)完成投資895.26億元,增長24.5%,其中,工業(yè)完成投資891.67億元,增長24.6%,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67%;第三產業(yè)完成投資421.95億元,增長26.5%。一、二、三產業(yè)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分別為1.1%、67.2%和31.7%。
2010年,全市房地產開發(fā)投資165.16億元,增長27.5%,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2.4%。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資137.16億元,增長29%;辦公樓完成投資4.05億元,增長125.9%;商業(yè)營業(yè)用房完成投資14.1億元,下降4.8%。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沿江高等級公路、安大公路、江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京杭運河揚州段“三改二”工程全線竣工。揚州港“一港三區(qū)”加快建設,蘇中江都機場、滬陜高速江六段、寧啟鐵路復線及電氣化改造開工建設。“一體兩翼”交通骨架加快構建,“江河海溝通、公鐵水聯運”的現代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五、郵電通訊和交通運輸
2010年,全市郵政業(yè)務收入6.84億元,增長12.4%;電信業(yè)務收入32.98億元,增長
6.6%。年末電話用戶542.79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393.44萬戶,增長13.2%。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68.62萬戶,增長20.5%。有線電視用戶106.7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41.3萬戶,增長35.4%。
全市貨物運輸總量達9312萬噸,增長16.4%;貨物周轉量183.9億噸公里,增長19.2%?瓦\量7140萬人次,增長12.2%;旅客周轉量45.83億人公里,增長12.9%。港口貨物吞吐量7384萬噸,增長15%。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1.9萬標箱,同比增長37.3%。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0230.98公里、新增170.48公里,年末高速公路里程266.6公里、新增26公里。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23.84萬輛,私人汽車擁有量18.15萬輛。
六、國內貿易
2010年揚州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9.5億元,增長18.7%。其中批發(fā)和零售業(yè)實現零售額651.4億元,同比增長18.2%;住宿和餐飲業(yè)實現零售額68.1億元,同比增長24%。按新的城鄉(xiāng)標準劃分,城鎮(zhèn)市場實現零售額673.3億元,增長20.2%;鄉(xiāng)村實現零售額46.2億元,增長10.2%。
限額以上批發(fā)和零售企業(yè)中,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26.8億元,增長19.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0.7億元,增長15.8%;日用品類零售額6.5億元,增長17.4%;化妝品類零售額2.9億元,增長13.4%;金銀珠寶類零售額6.6億元,增長30.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30億元,增長22.0%;汽車類商品實現零售額76億元,增長42.9%。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