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2-0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回歸歷史篇一: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資料
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資料
1842年8月29日,英國侵略者通過鴉片戰(zhàn)爭迫使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英借口九龍半島秩序混亂,英國的利益受損,強迫清政府與之簽訂《北京條約》,將粵東九龍司地方“并歸英屬香港界內”。
1898年6月9日,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東起大鵬灣,西至深圳灣,面積達946.6平方公里的大片地區(qū),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至此,香港本島加上深圳河以南整個九龍半島及附近約200多個島嶼、約1071平方公里的地區(qū),全部被英國侵占。 對于這三個不平等條約,中國人民是從來不承認的,并為此進行過長期的抗爭。清政府被推翻后,歷屆中國政府也從未承認過。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政府宣布,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政府不承認英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對這一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經過談判和平解決;在未解決之前維持現(xiàn)狀。
1971年11月后,隨著我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恢復,國際上承認了中國對香港、澳門所擁有的主權,同時也為我國通過外交途徑同英國進行雙邊談判解決香港問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第一次訪華,與我國領導人就香港問題進行了會談。鄧小平在接見撒切爾夫人的談話就指出:香港問題主要是三個問題,一是主權問題;二是1997年后中國采取什么方式來管理香港,繼續(xù)保護香港的繁榮、穩(wěn)定;三是中英兩國如何使香港在十幾年的過渡期內不出現(xiàn)大的波動。在主權問題上,英方起初堅持“三個條約仍然有效”,后又提出“以主權換治權”。鄧小平斬釘截鐵地告訴她:“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叭绻皇栈,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中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qū)。在特別行政區(qū)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guī)定。”這一條所載明的“建立特別行政區(qū)”,指的就是在港、澳、臺地區(qū)實行“一國兩制”。從此,“一國兩制”載入了中國的根本大法,實行“一國兩制”有了憲法的保證。 為了使香港在回歸后繼續(xù)保持繁榮穩(wěn)定,經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的批準,我國宣布在香港回歸后,香港現(xiàn)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和國際貿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變,香港可以繼續(xù)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保持和發(fā)展經濟關系。 自撒切爾夫人第一次訪華后,中英兩國政府經過長達兩年二十二輪的談判,于1984年12月19日在北京正式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
1985年5月27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互換批準書,中英聯(lián)合聲明正式生效,香港進入了中國恢復行使主權的過渡期。在過渡期的前半期,中英雙方基本上保持了友好合作關系,但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后,英國政府錯誤地估計了我國形勢,以為社會主義中國要隨著蘇聯(lián)、東歐迅速崩潰,因而單方面推行了一系列不利于香港平穩(wěn)過渡、保持繁榮穩(wěn)定的政策與做法。
1990年4月4日,全國人大七屆三次會議通過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以國家基本法律形式,確保了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
針對英國政府單方面制造的混亂,中國政府采醛?以我為主,依靠港人,面向港人”的方針,另起爐灶,以確保香港平穩(wěn)過渡,順利交接,因而先后聘請了港事顧問,成立了預委會、籌委會、推委會,組成了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董建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第一任行政長官。
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上冉冉升起,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江澤民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正式成立。這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yè)的勝利。1997年7月1日這一天,將作為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日子載入史冊。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標志著香港同胞從此成為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fā)展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薄皻v史將會記住提出?一國兩制?創(chuàng)造性構想的鄧小平先生。我們正是按照?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指明的方向,通過外交談判成功地解決了香港問題,終于實現(xiàn)了香港回歸祖國。”“我相信有全國人民作堅強后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夠管理和建設好香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wěn)定,創(chuàng)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
1998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舉行大會,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一周年,江澤民到會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香港特區(qū)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致辭時說:“我們以無比興奮和喜悅的心情,慶祝?一國兩制?在過去一年實踐得非常成功,香港市民正在真正地當家做主人!薄跋愀鄣那巴竞蛧业那巴揪o密聯(lián)系在一起。香港不僅會從國家的快速發(fā)展和繁榮富強中獲得莫大利益,還會從國家生氣勃勃的進取精神當中,獲取自強不息的發(fā)奮思路。” 回看香港,基本法所規(guī)定的香港的制度、港人權利都不折不扣地得到了落實,香港依然是一個保持高度自治、高度開放、高度國際化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香港繼續(xù)沿用原有的法律體系,擁有獨立的立法權、司法權和終審權;香港市民繼續(xù)原有的生活方式,言論自由、出入境自由、示威游行自由,“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香港各界人士面對這一切,由衷地感嘆:“一國兩制”不僅說到,而且實實在在地做到了。 “一國兩制”方針在香港問題的成功實踐,不僅洗刷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恥辱,而且對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關系重大、影響深遠,還具有世界性的意義。它是中國共產黨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史上,精彩絕倫的濃筆重彩,丹青垂史。
回歸歷史篇二:澳門回歸的歷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
澳門回歸的歷史背景
歷史問題
早期租地
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開始在澳門進行貿易和修建洋房居住。于1583年,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經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門議事會進行葡萄牙社區(qū)的自治管理,但葡萄牙仍每年付500兩白銀予明政府與其后的清政府為地租。由于澳門有葡萄牙人聚居和日本倭寇的活動,明朝于1608年(萬歷三十六年),香山知縣蔡善繼以《條議制澳十則》加強對澳門的管治。1614年,朝廷接納兩廣總督張鳴岡的上書,加強澳門的軍事防范。
變相強占
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為澳門總督(簡稱:澳督),但并沒有到任。1623年,葡萄牙任命馬士加路也為澳督,并正式到澳門就職。由于最初只負責澳門防務,澳督官邸亦設于大炮臺。1749年(乾隆14年),清政府頒布《澳夷善后事宜條議》以完善對在澳外國人的法律,并將其葡文石碑豎立于議事亭。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長以葡萄牙女王名義發(fā)布《王室制誥》后,議事會逐漸失去大部分權力,而作為葡萄牙國家代表的澳門總督的權力則不斷擴充膨脹。
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后,葡萄牙派代表與清朝欽差大臣愛新覺羅耆英談判,要求豁免地租銀,并由葡萄牙軍隊駐防澳門半島。清政府斷然拒絕葡萄牙的要求,但維持已給予葡萄牙的各樣優(yōu)待。及至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單方面宣布澳門為自由港,除容許外國商船停泊進行貿易活動外,更拒絕向清朝政府繳納地租銀。1846年4月澳督亞馬留上任后,隨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統(tǒng)治政策。1846年5月,亞馬留單方面宣布對澳門華籍居民征收地租、人頭稅和不動產稅,把只對葡萄牙居民實行的統(tǒng)治權,擴大到華籍居民。亞馬留之舉立即引起駐澳的清朝官員的嚴重抗議與交涉。但從1849年開始,亞馬留悍然將清朝官員趕出澳門和搗毀清朝海關,并停止向清政府繳納地租銀。亞馬留的舉動,進一步激起了華籍居民的民憤。結果,亞馬留在同年8月22日被刺殺身亡。 條約定案
1862年葡萄牙曾與清政府草簽《中葡和好貿易條約》,欲將澳門地區(qū)轉為葡萄牙之屬地,但被發(fā)現(xiàn)而告終。直至1886年(光緒12年),葡萄牙與英國代表藉鴉片緝私征稅的合作與清政府談判。結果于1887年,清政府與葡萄牙先后簽訂了《中葡里斯本草約》、《和好通商條約》,條約列明:“由中國堅準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國治理他處無異”。不過為避免主權徹底喪失,清政府保留了將澳門讓與他國的權利,葡萄牙若想將澳門讓與他國,必須經過中國同意。
中葡談判
1986年5月20日,中國與葡萄牙政府正式發(fā)布新聞公報,宣布6月30日在北京展開澳門問題的談判,解決澳門問題。到6月,中國代表團由周南率領歡迎葡萄牙代表團,并在歡迎詞指出:“中葡兩國就澳門問題的談判,將是伙伴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對手之間的關系。”自此,中葡兩國正式就澳門問題舉行會談。
四輪會談全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第一輪會談于1986年6月30日-7月1日;第二輪會談于1986年9月9日-10日;第三輪會談于1986年10月21日-22日; 第四輪會談于1988年3月18日-23日。 一輪會談
第一輪會談開始時,中國代表已建議會談總議程:1.中國政府對澳門行使主權的有關問題; 2.中國對澳門行使主權后的安排;3.過渡時期的安排。
葡萄牙代表同意中國代表提出之總議程并按之討論。其次,中國代表提交了《中葡聯(lián)合聲明》草案的中、葡、英文版本,并對此作出簡要的說明解釋。
二輪會談
第二輪會談時,中國代表提交《中葡聯(lián)合聲明》的附件,并作出相關說明。葡萄牙代表團表示需要對全部文件進行深入研究后,才能作出全面的評論,故提議在第三輪會談上才作出全面評論。最后,
雙方就第三輪會談的時間、第三輪會談后成立工作小組的時間和中國代表團長周南在11月訪問葡萄牙之新聞公報細節(jié)等進行了磋商,取得了廣泛的一致。
三輪會談
直到第三輪會談,葡萄牙代表終于評論首兩輪會談中國代表團所提交的文件,并將中國的意見分為“同意、接受的”、“需要作出適當修改和補充的”和“需要進一步弄清一些概念的確切內容和含義后才能做出評論的”。中國代表隨即贊許葡萄牙代表的積極回應,并就葡萄牙代表所提及的一些擬修改的問題進行磋商。會談當中,葡萄牙代表更主動提議將部分重要的、實質性的、難度較大的問題在周南訪問葡萄牙時,才與葡萄牙總統(tǒng)和總理磋商。但周南表示:“不能將我的訪問視為一輪關于澳門問題的談判,也不能以我的訪問來代替關于澳門問題的正式會談。我在與貴國領導人的會晤中,如談到澳門問題,也只能是我們在談判中遇到的重要的、懸而未決的問題,而不是把所有的問題留到訪葡時才解決!逼浜,雙方就設立工作小組的細節(jié)進行具體討論和將所提出的全部協(xié)議文件草案。最后,雙方同意工作小組在周南訪問葡萄牙后便開始工作。
首三輪會談,中葡雙方討論比較順利。但在周南訪問葡萄牙時,葡萄牙政府就交還澳門的日期上改變原本的立場,并將此日期要延至下世紀初。結果,周南在會晤葡萄牙總統(tǒng)后,取消了原定的參觀訪問計劃。其后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在1986年12月31日鄭重聲明:“在2000年前收回澳門是中國政府和包括澳門同胞在內的十億中國人民的不可動搖的堅定立場和強烈愿望,任何超越2000年后交回澳門的主張,都是不能接受的!1987年1月6日,葡萄牙國務會議經過4個多小時的討論后,原則上同意1999年將澳門治權交還中國。中葡兩國在解決了此爭議后,1987年3月18日開始第四輪的會談。
四輪會談
第四輪會談中,中葡雙方代表團共同表示不希望再遇到重大障礙,并期望是次會談為
澳門問題之最后一次談判回合。由于雙方的誠意,即使在澳門葡裔人士擁有雙重國籍和保護澳門的葡萄牙文化特色仍有分歧,但都給雙方尊重態(tài)度和相互讓步解決了。最終,中方容許澳門葡裔澳門人士自行選擇國籍(即中國籍或維持葡萄牙國籍),而中方亦尊重澳門的葡萄牙文化特色。經過四輪會談后,雙方聯(lián)合發(fā)表新聞公報,宣布兩國已就澳門問題達成協(xié)議,并將于1988年3月26日在北京舉行草簽聯(lián)合聲明的儀式,儀式由兩國的政府代表團團長進行草簽。
1987年4月13日,中國總理和葡萄牙總理分別代表中葡兩國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正式簽署《中葡聯(lián)合聲明》。1987年,中葡兩國各在各自政府內取得《中葡聯(lián)合聲明》的批準。中葡兩國政府終于在1988年1月15日互換批準書,《中葡聯(lián)合聲明》正式生效 。
意義影響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這是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之后,中華民族在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中的又一盛事。
澳門自1999年12月20日回歸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qū),依據澳門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續(xù)。由于政權順利交接和一國兩制成功落實,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均按基本法之規(guī)定實施。
由于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支持,為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所以自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成立以后,不單治安有顯著的改善,中央政府更將澳門定位為博彩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城市。自2003年,內地開展港澳個人游,讓中國居民更方便往來澳門;2005年澳門接待了逾1,000萬中國內地游客,占所有前往澳門旅游人數的60%;2005年澳門賭場收入達56億美元。在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qū)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些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都成為刺激澳門經濟急速發(fā)展的利好因素。
另外自2002年,澳門政府不再發(fā)出博彩專營權,改為開放賭權,這吸引了大型博彩外資進入。不少港資公司也因應澳門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紛紛在澳門設立分公司,其中有地產、化妝品、便利店等行業(yè)。除此之外,例如《內地與港澳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離岸業(yè)務法》的實施都成為經濟發(fā)展的利好因素。澳門經濟強勢增長,以博彩旅游業(yè)為首,同時也帶動了建筑業(yè)、服務性行業(yè)、餐飲業(yè)和保險業(yè)等。正因澳門經濟的增長,人力需求倍增。由于人力資源出現(xiàn)短缺現(xiàn)象,過往低學歷之人員都因此而受惠,亦因很多人力資源都轉移到娛樂場,這使居民整體收入因而增加。但同樣因經濟的增長,物價開始飛漲,并出現(xiàn)物業(yè)的炒賣現(xiàn)象,令居民生活壓力增加。
據香港中文大學在2004年發(fā)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回歸前48%受訪澳門市民以正面形容詞描述自己對澳門回歸的心情,46%受訪澳門市民則使用中性形容詞描述自己的心情。而在回歸后,76%受訪澳門市民認為澳門社會改變很大;而對于自己轉變?yōu)橹袊鴩竦纳矸荩?4%受訪澳門市民表示因此感到自豪。
澳門回歸十五年,謀劃發(fā)展再出發(fā) 2014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的紀念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9日中午乘專機飛抵澳門,將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相關活動,并主持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
這座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總數60多萬的臨海小城,多次迎來國家領導人的蒞臨。尤其是恰逢澳門回歸祖國的逢五逢十周年紀念日。習近平主席此行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五度訪問澳門,之前他也曾以不同身份先后4次造訪過澳門。祖國和人民對于澳門的支持和關注,可見一斑。
對于澳門來說,15年不僅僅是滄海一粟的荏苒光影,還是背靠祖國、門向大海的建設發(fā)展過程中打拼出在亞洲范圍內的靚麗時間軸。也就是這十五年,澳門人口從42萬余人增加到63萬余人,土地面積通過填海造田的方式從原來的22平方公里擴成30平方公里。再說幾個細化的數據:人均壽命從15年前的80.7歲到現(xiàn)在的85歲,這是居世界經濟體第二位的優(yōu)質成績;失業(yè)率也從回歸前的6.3%下降為如今的1.8%;15年免費義務教育則是在2007年至2008學年進行全面實施;而近些年媒體報道的澳門永久性居民都有的大派“利是”,民眾皆大歡喜之情也著實讓人羨慕……
成果豐碩,成績亮眼。足以證明澳門回歸后這15年,是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的15年,是以小面積博取大成績的時間段,也是和內地共融發(fā)展的黃金期。澳門幾乎沒什么失業(yè)率,社會治安、教育質量和社會保障等所構筑出來的福利,都處于世界中上游;旖旎的風光,更使得2013年就有2900多萬游客光顧于此。服務業(yè)的升騰,博彩業(yè)的繁榮,旅游客的崛起,讓這個彈丸之地綻放出多元的光芒,也彈奏出更強的發(fā)展旋律。
正如習近平主席說的那樣“相信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指引的正確道路上,澳門一定會越走越穩(wěn)越走越好!” 回顧澳門回歸祖國15年的建設發(fā)展歷程,方知此言擲地有聲;貧w前,葡萄牙人并沒有化太多精力和雄心在此深耕。畢竟,和之前治理香港的英國人相比,葡萄牙人在公務體系、司法領
域以及經濟調節(jié)方面并不具備世界、甚至是歐洲領先的水平。而他們在澳門統(tǒng)治期間,也就無法打造出文明繁榮的小體系。
回歸后,中央高度尊重澳門社會多元化現(xiàn)狀,并著力打造出“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理念。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指引的正確道路上,澳門人民一起分享了祖國高速發(fā)展的成果。并更多地和中央一起,共同探索制度創(chuàng)新,以及共同承擔發(fā)展過程中帶來的諸多不可控風險。在2009年,澳門正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爬坡邁坎階段,時為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來訪,給澳門帶來了祝愿,也帶來了信心。習近平主席當年那句“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至今還感染著諸多奮斗中的澳門人。
澳門發(fā)展的15年,已邁過了“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三分之一階段。此刻,收獲與挑戰(zhàn)同在,創(chuàng)新和拓荒并存。如今,澳門特區(qū)政府也引來了歷史性機遇,中央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fā)展,也為澳門經濟社會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港中澳大橋的跨越,橫琴島的開發(fā),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雛形可見,這些都將成為澳門經濟發(fā)展的“增長極”。澳門也將聆聽著習近平主席“謀劃長遠發(fā)展”的寄語,走上“再出發(fā)”的道路,在亞洲乃至世界之林中邁出自己的堅實足音。
回歸歷史篇三:香港回歸史
A、 割讓史:
1842年:英國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南京條約》 永久割讓香港島
1860年:英法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北京條約》 永久割讓九龍半島
1898年: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及附近
二百多個島嶼(新界),租期99年(1997、6、30到期)
B、回歸史:
中英兩國政府關于解決香港問題的談判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至1983年6月,雙方主要就原則和程序問題進行會談。第二階段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兩國政府代表團就具體實質性問題進行了22輪談判。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這是歷史遺留的問題。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1898年英國又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個島嶼(后統(tǒng)稱"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中國人民一直反對上述不平等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xiàn)狀。
堅定立場與明智決策
中國收回香港、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體中國人民長期以來的共同愿望。
中國收回香港,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的根本原則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曾多次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政府在香港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內容包括: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中國政府從來不承認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于中國的關于割讓香港島、九龍和租借新界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中國政府主張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通過與英國政府談判,解決香港回歸祖國的問題。在未解決以前,維持現(xiàn)狀。
為什么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國沒有立即收回香港,而決定待條件成熟時才解決香港回歸祖國的問題呢? 如果僅從軍事力量上講,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乘革命勝利之勢,一鼓作氣,用武力奪回香港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由于當時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中國政府為了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保留香港作為內地通向國際社會的貿易通道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國政府作出了暫時不收回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待時機成熟時再考慮收回的決策。
實踐證明,我國政府的這一決策是非常明智和十分正確的。因為,在一定時期內維持香港地位不變,能夠為新中國保持一條同國際社會聯(lián)系的通道,輸入國家建設所必需的物資。同時,有利于我國分化西方資本主義陣營,打開外交局面。英國在1950年就率先承認新中國,并與我國建立了領事級的外交關系,這同我國當時采取的繼續(xù)維持香港地位不變的正確政策是有關系的。此外,我國還可以充分利用香港,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香港是中國的神圣領土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3個主要部分。陸地面積1078平方公里(1993年的統(tǒng)計),狹小如同一顆“彈丸”。全境多石山、巖島和港灣。大小島嶼星羅棋布,約230個,把位于香港島與九龍之間的維多利亞港環(huán)抱,成為海灣的優(yōu)良屏障。
香港位于珠江出?跂|側。西與澳門隔海相望,南瀕南海,北與深圳經濟特區(qū)相連。香港又位于歐亞大陸東南部,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道的要沖,是世界航運中心之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圣領土。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使用新石器和陶器的我國先民在香港區(qū)域勞動與生活。最近在香港大嶼山北部發(fā)掘出的一個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村落扒頭鼓遺址,內有房屋、石器工具(如石戈、石箭、石斧)和土陶容器等。從遺址中尋到的石器工具,與在廣東出土的石器工具基本相同,證明當時兩地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自秦始皇平定嶺南(公元前214年)時起,香港就一直處在我國歷代王朝所設置的地方行政機構的有效管轄之下,并先后被劃入廣東所屬的番禺、寶安、東莞、新安等縣的管治范圍內。這種歷史聯(lián)系,可從保存至今的香港古跡中看到。比如,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宋王臺”,相傳是南宋末年(1278年),宋至二帝趙罡、趙昺在陸秀夫等兵將護送下,逃亡到新安縣的官富場。宋室人員常在此附近被稱為圣山的小山崗上活動。后來,元朝兵將南下追至,二帝逃離避居大嶼山。后人將圣山一帶建成公園,并刻“宋王臺”三字,以作紀念,F(xiàn)刻石存放在宋王臺公園,成為人們瞻仰的歷史遺跡。
香港作為正式名稱并被標在中國地圖上,最早可從明末郭裴(fěi)的《粵大記》中看到。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同時隨著1997年的臨近,英國開始試探中國關于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解決香港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
在撒切爾夫人1982年9月24日與鄧小平會談前,中英雙方已就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接觸。中英雙方在這些接觸中的根本分歧在于中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收回整個香港地區(qū),而英國則堅持三個不平等條約仍然有效,要求在1997年后繼續(xù)管制香港。在遭到中國政府的嚴辭拒絕后,又提出要在1997年后與中國政府“共管”香港,并“提醒”中國政府如果不這樣做,“將給香港帶來極大的混亂。”鄧小平針對這種言論,在與撒切爾夫人會見時發(fā)表了這一談話。通過這次談話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香港問題。
此后,經過談判中英雙方于1984年12月19日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并于(來自:m.serialtips.com 蒲公英文 摘:回歸歷史)1985
年5月27日互換批準書,聯(lián)合聲明正式生效。香港問題獲得解決。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成立,香港回歸祖國。
對于這次會談,外電是這樣評論的:撒切爾夫人是鋒芒畢露,鄧小平是綿里藏針,撒切爾夫人也許忘了她會談的對手不是當年的清政府和李鴻章,而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已形成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的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會談后這位“鐵娘子”終于意識到:中國政府愿意通過談判解決香港問題還是給英國人一點面子的。畢竟殖民主義時代已經過去了。會談結束后,她落寞地從門口走出,臉色凝重。當她走到人民大會堂前倒數第二級石階時,身體突然失去平衡,栽倒在石階地上,連皮鞋和手袋也摔到一邊。是她偶然地失足,還是內心感情的流露,我們不敢妄加揣測。毫無疑問,這次會談讓她碰了一個“大釘子”,不能不改變荒謬的認識。經過多次曲折的談判,1995年5月27日中英兩國正式簽訂了《聯(lián)合聲明》,保障了香港的平穩(wěn)過渡;雖然后來英方又制造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波折,但這都是鄧小平同志早就預見到的,因而也都一一迎刃而解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