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以學生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0-10-19 來源: 精準扶貧 點擊:

 再談以學生為中心

  —— 教學反思

  題記: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英語教學對英語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純經驗型教師已經難以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教師除了經驗方面的積累外,還需要積極的反思,通過反思提高專業(yè)素質和課堂實踐能力。

 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高中英語人教課標版第一冊第五單元教學過程及反思整理下來,僅供參考。

 兩年前,即 2007 年 10 月份,我有幸參加了區(qū)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抽到得課題是Elias’story

 這一閱讀課教學,在設計這堂課時,我煞費苦心,單從教師如何教會學生閱讀理解的角度,想當然地設計了本課的讀前,讀中,及讀后活動,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教師預設的閱讀教學目標。實踐證明,這堂課不成功,整堂課學生顯得很被動,完全是被教師拉扯著找到了正確答案,得出了正確結論,不但學生沒有深入到課堂,(這一點在學生的表情和參與度上可以看出),學的很苦,就連這堂課的設計者—我這個導師,也很尷尬,上課從不緊張的我,面對一群素不相識的學生,面對評委,越導越沒信心,最終草草收場。

 對于這次經歷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最初的反思是心里不舒服,自己認為完全按照閱讀教學的設計理念設計的,課堂活動本身無缺憾,學生不積極課堂氣氛不活躍,再后 來又想課堂氣氛表面現象,其實是設計題目高大空,超出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無從下口,。

 2008 年,筆者有幸參加了濟南市高中教師赴江蘇教育學院學習,在那里用心聆聽了著名的曹亞民,曹榮蘇等一系列專家、教授的講座,這些給我震動很大,我意識到了上課成敗的關鍵不是教師的設計如何完美,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符合學情的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這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最好體現!

 為此,在 08 年暑假網上研修時,我上交了一篇《“單相思”的苦惱——以一節(jié)公開課想起的》為題的作業(yè),附上自己的教案,就是講一堂不以學生為中心的不成功的課。結果,我的這份作業(yè)受到了課程團隊專家的一致好評,有幸被推薦為優(yōu)秀作業(yè)。

 今年,我?guī)Ц咭唬祵W校的課改大潮,我又有機會面對自己的學生對第一冊第五單元教學重新審視。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要以學論教,即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確定教師的教學行為,根據學生的反應和參與程度,對自己的教育過程,教育方法和教育行為等隨時保持意識的認識和反省,敏銳地意識到教育活動和教育行為存在的問題,迅速分析出問題的原因,并思考可行的解決方案。

 要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在哪些方面還需改進,怎樣改才能達最佳效果。因此,在今年十月份上課之前,我進行了如下反思:

 一 、讀前

 兩年前,2007 年 10 月,筆者在執(zhí)教 Elias’ story 在讀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安排了這樣任務:

 Tell us sth about Nelson Man dela. Tell us sth about Elias’. 現在想來,這一任務“高,大,空”,致使學生無從下口。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學生對 Nelson Mandela 這一相關背景無了解,也可能是了解這一人物苦于不會表達。學生長時間沉默不語,低著頭,恐怕被教師點名,站起來” I’m sorry. ”,面對這種情形,筆者擔心不能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就趕緊點擊鼠標,將預設選設計的各種觀點逐一展現屏幕上,并讓學生讀了一遍。

 筆者當時的這種包辦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實際上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長期以久,學生會形成依賴心理,反正屏幕上會有。

 在 09 年 10 月的讀前活動,教參上有以下幾個方案可選:

。ㄒ唬

 完全按照課本設計,給學生提供了六個名人的圖片,要求利用圖片下面提供的人物事跡以及學生對他們的了解,來判斷這六個人誰是偉人,誰是重要的人物。可以以小組活動形式,組織學生談論 William Tyndale,Norman Bethune,Sun Yat-sen,Gandhi,Nelson Mandela 和 Neil Armstrong 的主要事跡,引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思考,使學生能用英語闡述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出 A great person is someone who devotes his life to helping others 的結論,.為進入正文學習作好充分的準備。

 (二)事先布置學生利用網絡和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獲得有關偉人知識,了解曼德拉的相關信息,課上小組匯報。

 由于本人所在學校為一農村高中,學生英語基礎薄落,口語表達欠佳,且大多數學生住校,信息較為閉塞。圖書館內沒有相應的英語材料。因此,若采用方案一,則會出現冷場現象,教學任務難以完成。若采用方案二,則會挫傷班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

 綜合考慮,我提出第三種方案:對課本的讀前活動進行大膽取舍,讓學生閱讀課本 84頁的課后注釋,課上用英語匯報。在導課時,采用了傳統(tǒng)的知識型導入。具體操作如下 Match the words that have the opposite meaning kind

 inactive warm-hearted

 unkind honest

  selfish (mean) active

 cool-hearted (cruel) unselfish (generous)

 dishonest 采用此測試的目的有三:

 (一)引導學生觀察猜測,初步引入否定詞綴這一構詞法知識。

。ǘ

 為學習偉人品質的詞匯作鋪墊。

。ㄈ⿲胝n文的主題偉人品質這一話題。

 在對 Mandela 引入時,導入圖片不是讓學生簡單回答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Nelson Mandela,而是添加了一些關鍵詞(Black lawyer, Youth League, help…on legal problem)充分運用“導”的機智,讓學生有話可說,給他們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同時又讓那些詞匯量少的同學學習了新詞匯,為下一步閱讀掃除了詞匯障礙。

 實踐證明,此方案切實可行。

 二、讀中 本單元的語法重點是定語從句,關系副詞 when / where why 引起的定語從句,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對關系副詞尤其是定語從句中出現的介+關系代詞=關系副詞的用法頗為迷惑。這一語法難點是否會對學生的閱讀理解造成障礙呢? 在 2007 年 10 月的評優(yōu)課中,為了清除這一理解障礙,我想當然地運用了三張幻燈片展示定語從句相關知識:

 關系 副詞 例句 When 在 從 句 中作 時 間 狀語 October 1, 1949 is day when (=on whic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I’ll never forget the time when (= during which) we worked on the farm. Do you remember the afternoon when (= on which) we first met three years ago? Where 在 從 句 中作 地 點 狀語 This is the place where (=at/in which) we first met. The hotel where (=in which) we stayed wasn’t very clean. I recently went to the town where (=in which) I was born. I’d like to live in a country where (=in which) there is plenty of sunshine. Why 在 從 句 中作 原 因 狀語 I didn’t get a pay rise, but this wasn’t the reason why. (=for which) I left. The reason why (=for which) he was late was that he missed his train.

 結果,此環(huán)節(jié)占去課堂約 1/3 時間,看上去學生一頭霧水,課堂結構也顯得極不協(xié)調。

 而在今年,我調查了兩個班內不同層次的同學各 10 人(共 20 人),8 名同學反映看不明白詞意思,6 名同學反映能知道句子是什么意思,但不能理解從句這一概念,另外的 6名同學反映句子意思能理解,若老師一講語法也能輕松理解;谝陨锨闆r,我進行了以下思考:本環(huán)節(jié)設計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案;

 方案 1:在學習 Elias’ story 一文時,完全拋開從句這一語法,單從閱讀角度理解設題。

 思考:這一方案勢必會造成學生對文章的一知半解,因為全文有 11 個定語從句。

 方案 2:在學習 Elias’ story 之前,專門抽出一節(jié)課學習定語從句,實施辦法有 方法 1:教師分析,講解句子成份. 結論:這種滿堂灌的方式以教師為中心,絕對行不通, 方法 2:給學生下發(fā)資料,讓其討論,課上匯報,之后補充相關練習。

 結論:看似以學生為中心,但這種方式高耗低效,容易出現死扣語法的現象。

 權衡再三,這兩種學習方式都不是最佳方案。語法學習最佳思路是為學生設恰當的語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教師應將語法知識置于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分析,自己感知語言形式,堅持“優(yōu)化而不淡化,重視而不死摳”的原則。

 思考:

 能否將以上兩種方案結合起來?為此筆者對以上現象采取了以下解決辦法,通過提供關鍵詞化解難點,然后對本課的 Ask and answer 進行以下設計。

 part I

 4.1)Information about

 Mandela

 2)Information about

 Elias

  3)Elias’ problem

 He needed to get

  so he could live in Johannesburg. part II 1.How did Mandela help Elias?

 2.What unfair situation did black people face in South Africa?

 3.How did Elias support Mandela?

  4. Why did Elias support violence when he did not agree with it? 結論:這一設計使學生提煉中文中有效信息,能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篇章結構和細節(jié)描寫 而對語法,本單元的閱讀材料就是語法項目定語從句在語境中的最好體現。我想可以以作業(yè)形式先讓學生整理下來,下一節(jié)課分析,將語法知識置于課文這一具體情境中,引He was a black

 . He offered

 to poor black people on their

 .

 He was

 with his time.

 He was a poor

 black

 in South Africa. He had

  , so he could not read or write well He worked in a

 .

 導學生通過觀察與分析,自己感知語言形式,既學習了定語從句,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 、 讀后:

 在讀后活動中,我設計了整體復述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復述,與 2007年的設計所不同的是,在今年我充分考慮到本班學生英語實際,采用了展示關鍵詞法,同時考慮后 1/3 基礎薄弱學生在本活動中的無助,補充了 Retelling 并以填空形式下發(fā),督促其溫故知新 在 Discuss 活動中,我設計了以學習心得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如下反思:

 學習心 得:

。

  The topic of this reading passage is____.

 The main characters are ______ and _______.

 After learning, I know more about Nelson Mandela .He is a great man because _____. He have qualities such as ______ _, _____, ______-etc. I

 should learn from him.

 The vocabulary that I learn -_____, ____, ____,……

 The phrases that I learn :_____, _____, _____, ……

 The sentences that contain attributive clauses are :

 When 引導的定語從句:

 1.

 2.

  3. Where 引導的定語從句:

 1.

  2.

 3. 介詞+Which 引導的定語從句:1.

 2.

 3.

 4.

 我所領悟到的閱讀技巧:

 結束語:通過以上反思對比,我驚喜地發(fā)現,第一節(jié)我順利地完成了閱讀教學任務,第二節(jié)課,學生則輕松愉快地在語境中總結歸納出定語從句的相關知識。我驚訝于反思的力量,同時更加堅信以學生為中心,以學情為中心這一教 學基本原則。

 感悟:

 我們的教學實踐就是行動反思的循環(huán)過程,我們的專業(yè)素質也發(fā)將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中不斷提高。

 附:.第一冊第五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為話題,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一個偉人應具備怎樣的品質,學會根據材料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用所學的句型來描寫一個偉人。本單元所有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主要圍繞“Nelson Mandela”這一中心話題進行設計,聽、說、讀、寫的練習也始終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課文講述了南非黑人爭取自由的歷史,從而說明自由、平等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那些為自由和平等權利而獻身的勇士的敬仰。

 Warming up 利用圖表的形式讓學生判斷一下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人,由此得出一個偉人應具備怎樣的品質。

 Pre-reading 設計了一道題(How can we tell if an important person is a great

 person?),同時給學生提供了六個名人的圖片,要求利用圖片下面提供的人物事跡以及學生對他們的了解,來判斷這六個人誰是偉人,誰是重要的人物?梢砸孕〗M活動形式,組織學生談論 William Tyndale,Norman Bethune,Sun Yat-sen,Gandhi,Nelson Mandela和 Neil Armstrong 的主要事跡,引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思考,使學生能用英語闡述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進入正文學習作好充分的準備。Reading部分以 Elias 的口吻,講述了南非黑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他們爭取種族平等的斗爭歷史。同時還提到了他與 Nelson Mandela 的一段交往,從側面向學生展示 Nelson Mandela的高貴品質。教材設計的目的是在訓練學生閱讀技能的基礎上,讓他們認識到南非黑人爭取自由和平等權利而付出的艱辛努力。文章的主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此外,這是一篇記敘文,應讓學生學會利用時間順序描述一個人一生的主要活動。Comprehending 是在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完成兩道大題來整體理解課文。第一道辨別是非題的設計由表及里、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第二道信息采集題則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中的細節(jié)理解能力。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分詞匯和語法兩部分,詞匯部分第一題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詞填空。第二題要求學生正確理解不同單詞的具體用法。語法部分是對定語從句中關系副詞的用法進行了概括與復習。設計的練習緊密聯(lián)系課文,能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

 Summing up 為單元學習的調查和反饋,讓學生自我歸納本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以及從Nelson Mandela 身上所體現的高貴品質。Learning tip 主要是來指導學生開展同類文章的課外閱讀,進一步提升這一類文章的閱讀技能。

 此外,在整個單元的教學中,要始終注意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具體史實和事件,加深對種族及種族歧視、不同國家、不同歷史年代人物與事件的認識和理解。一方面,課前、課后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和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善于獲得學習資源,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另一方面,著重培養(yǎng)情感策略,激勵學生熱愛民主、平等、和平、自由、守法,積極上進、奮斗創(chuàng)新。

 本單元教學可分為 7 個課時,第一課時為 Warming-up and Reading(ELIAS’ STORY),包括 Per-reading 和 Comprehending,第二課時為 Language Points,第三課時為 Grammar—Attributive Clause,第四課時為 Listening and Talking,第五課時為 Extensive Reading,第六課時為 Writing and Speaking,第七課時為 Consolidation。

相關熱詞搜索:再談 學生 中心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