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實驗”的博弈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25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博弈價值取向涉及許多方面,而最為重要的應該考慮兩個:一是風險收益,二是理性判斷。以下從“交換實驗”和“誠實實驗”來分析人們的博弈思考。
  一、交換選擇實驗的風險收益分析
  筆者曾經在教學中多次與學生做“交換信封”實驗。實驗分兩次做,第一次讓他們(兩個學生)把自己的錢包拿出來給我。我在他倆的錢包里分別抽取一部分錢(50元或100元),即學生甲的錢是學生乙的錢的一倍。然后告訴他倆,一個人的錢是另一個人的錢的兩倍(但不知道誰是誰的兩倍),試問:你們是否愿意交換錢包?做完第一次后,緊接著做第二次:我給兩個學生各自一個信封,這兩個信封放著不同數(shù)額的錢(50元或100元),并且告訴他倆,一個信封的錢是另一個信封的錢的兩倍(但不知道誰是誰的兩倍),試問:你倆是否愿意交換錢包?你認為,學生是愿意交換或是不愿意交換,為什么?
  從表面上看,第一次情況與第二次情況是一樣的,但細致思考,會發(fā)現(xiàn)二者是不一樣的。因為,前者收益與風險并存,后者只是收益的大小。在信息不完全時,人們不是謀求自己的支付最大化,而是盡量使自己的風險最小化,即當會損失自己的利益時,人們會選擇規(guī)避風險的策略;當不會損失自己的利益時,人們會選擇承擔風險的策略。在完全信息狀況下,人們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在不完全信息狀況下,人們注意其風險性。從一般理性進行分析,其所確立的觀點在理論上是合理的,但在現(xiàn)實中卻是相悖的;從博弈理性進行分析,其所確立的觀點,在理論與現(xiàn)實中是吻合的。
  第一,風險與收益。只要是博弈,都存在著“收益”或“風險”。在現(xiàn)實社會里,其實人們總是在預期的收益和風險中不斷地進行選擇,是收益大于風險或是風險大于收益。這其中與人們的價值取向、對收益與風險的理解,以及社會風險機制的設置有關。行為科學研究表明,對未來預期是影響人行為的重要因素:一種預期收益,即這樣做將會有什么好處;一種預期風險,即這樣做將會面臨什么問題。對未來沒有明確的預期,是引發(fā)機會主義的關鍵要素。而只有在穩(wěn)定性機制作用下的未來,才會有較為明確的未來,才會有相對確定的預期。而人們在利益博弈過程中,更多看到的是“收益”,而不是“風險”,更沒有將“風險”與“收益”進行一些測算。在第一次交換的情況下,倆人唯一的信息就是自己手中的錢(數(shù)額)。從一般思考(用概率來思考),學生甲肯定知道自己錢包里的錢是多少,但不知道學生乙的錢是多少。那么,怎么來判斷?學生甲會這樣來設想:對方要么是自己的兩倍(如果自己愿意交換,會贏得一倍的收益),要么是自己的一半(自己會輸?shù)粢话氲腻X)。假設學生甲的錢是100元,學生乙的錢是200元。學生甲愿意進行交換,將會有100元的預期收益;假設學生甲的錢是100元,學生乙的錢是50元,將會有50元的預期損失。即預期收益(100元)-預期損失(50元)=50元,即預期收益大于預期損失(50元)。通過以上分析,學生甲進行交換是劃算的,所以他愿意進行交換。同理,學生乙也愿意進行交換。但是,從博弈思考(用倒推來思考),其結果就不一樣了。倆人是否愿意交換有一個基本思路:對方錢的數(shù)額小,就愿意“交換”,對方錢的數(shù)額大,就不愿意“交換”。如果雙方都愿意交換:一是基于自己錢的數(shù)額很。欢腔谡J為對方錢的數(shù)額比自己大;三是基于他的對方愿意交換。假如學生甲有800元,他會假設對方一般情況下不會有1600元(因為畢竟是學生),最多只有400元,因此選擇“拒絕”交換;假設學生甲只有200元,而對方又愿意交換,說明對方很可能只有100元,因此學生甲也應該選擇“拒絕”交換。所以,學生甲總是會選擇“拒絕”交換……反之則然,學生乙也會選擇“拒絕”交換。最終,學生甲和學生乙都會選擇“拒絕”交換。因為,他們通過倒推,發(fā)現(xiàn)選擇交換的風險很大。
  第二,收益與信息。在第二次交換的情況下,兩人唯一的信息也是自己手中的錢(數(shù)額),但有所不同的是這些錢不是自己的。兩個學生是選擇“交換”或“拒絕”?其實,倆人都會想到,自己拿到數(shù)額大的那份錢的可能性是50%。既然自己贏得數(shù)額大的可能性和損失一半數(shù)額的可能性各占50%,那為什么不試著交換一下,反正自己本身也沒有什么損失,可以去博一下。選擇“交換”就成為倆人(學生甲和學生乙)的必然選擇。筆者通過對學生(碩士研究生)的多次實驗表明:在第一次交換的情況下,學生不愿意進行交換。因為他們更多的會考慮風險問題(這些錢是自己的);在第二次交換的情況下,學生基本上都愿意進行交換。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錢不是自己的,愿意用這些錢去冒風險,搏得更多的錢。從表面上看,兩種情況似乎很相近,但實質上是有區(qū)別的。不論第一次或第二次選擇(“不愿意交換”和“愿意交換”),都是運用了博弈理念來思考這個問題,才會得出正確的選擇。由此可見,一般理性思考與博弈理性思考的最大不同——是否考慮風險與收益之比、是否考慮對方策略和是否考慮人們的價值取向。
  二、誠實選擇實驗的理性判斷分析
  人們在進行“囚徒困境”選擇時,最大的困惑是:好的結果(“不坦白”)被否定,壞的結果(“坦白”)被采納。因此,人們始終不愿意承認自己會選擇“坦白”。但是,現(xiàn)實社會大量的事情都說明了,人們最終是選擇“坦白”,如教育中“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選擇,落后農村在計劃生育中“累累超生”的選擇,其實都是選擇的“坦白”(應試教育、超生養(yǎng)老)。
  筆者在培訓中,運用“誠實選擇”實驗,來提升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所謂“誠實選擇”講的是以前有一個教博弈論的教授,帶了兩個學生,第二天要考試,而學生要去參加一個“聚會”。聚會晚上八、九點鐘才開始,半夜才是高潮。如果玩下去,可能會影響第二天的考試;如果回學校,他倆又不甘心,怎么辦?倆人商量后,給教授打了一個電話:“教授,我們學習博弈論這門課,非常認真,臨考前還進行調研。但很不幸,回學校的路上,車輪胎爆了,始終修不好。如果修好后回來,可能已經是深更半夜,定會影響第二天的考試。教授能不能考慮考慮,把考試的時間延一、二天。”教授回答:“行”。于是,倆人放心地玩了個通宵。

相關熱詞搜索:博弈 實驗 選擇 分析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