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場買魚記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從前上海老弄堂附近有室內(nèi)菜場、馬路菜場,還有農(nóng)民的賣魚小攤。上海市區(qū)較早的馬路菜場有寧波路、牛莊路、永安路、廣西路、平望街、山海關(guān)路、諸安浜等。我外婆家附近的巨鹿路小菜場是我經(jīng)常買小菜的地方。上世紀 70 年代,就連現(xiàn)在很繁華的華山路人行道上也有馬路菜場,我還曾經(jīng)在那里買到過一條農(nóng)民釣到的野生大鱖魚呢!
記得兒時,在吃過油膩肥腴美食的春節(jié)、元宵過后,驚蜇、春分接踵而來,梅吐冷香,蘭飄素馨,柳絲輕拂,暖風吹綠江南岸,吳地水鄉(xiāng)便迎來了杜甫詩句中“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的良辰美景,也是一年中吃魚的好時光。老上!都t玫瑰》雜志封面曾畫過一位衣著紅裙藍衣,腳穿紅皮鞋的時尚少婦,手挎竹籃左顧右盼地在小菜場里買菜,附著打油詩一首:“包車拖到小菜場,奶奶架子搭松香,若問今朝買點啥,三個銅板一條腌臭鲞!比齻銅板買回這條腌得有點臭的咸鲞魚,用來蒸蛋是一款上海老寧波最喜歡吃的菜。春天里,精明持家的老上海家庭“煮”婦就是要聞聞吃吃這個怪異奇特的味道。
上海人除了愛吃帶魚、鯧魚、目魚、黃魚外,還特別喜歡吃河里的各種雜魚。上世紀 60 年代,來自青浦淀山湖的活魚運到菜場出售。春天,外婆常常從巨鹿路馬路菜場買條魚來燒,我有時也跟著去菜場看魚、買魚。那年頭,春天魚最多,什么河鰻、甲魚、草魚、黑魚、鯽魚、鯉魚、昂刺魚、鳑鲏魚、浪鼓魚、穿條魚(鲹魚)、雞骨浪魚、白水魚、塘鱧魚、鱸魚、鳊魚等。巨鹿路菜場里有幾個專門賣河魚的攤子,河里湖里捕到啥就賣啥,竹筐運來魚的種類繁多,大小不一,魚兒睜著著眼睛,魚鰓一鼓一鼓地呼吸著,萌萌噠!現(xiàn)在農(nóng)家樂里視作珍貴的野生鳑鲏魚、浪鼓魚、泥鰍,以前都是上海人買來喂貓的貨色。時代變遷,往日不顯眼的貓食一躍成為餐桌上的新貴。
記得有一年春天,外婆買到幾斤塘鱧魚里混著幾條樣子差不多的松江四鰓鱸,只是鰓膜上多了兩條橙色斜紋,酷似鰓葉。剛剛買回家,一眨眼就被家里的小白貓叼走一條,它也要嘗鮮呀!滿肚魚子的四鰓鱸燉蛋也是一款美食,極鮮。宋人范成大《秋日田園雜興》句:“細搗棖虀賣膾魚,西風吹上四腮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笨梢娗锾斓乃啮w鱸更肥。從前上海郊區(qū)河里時有四鰓鱸出沒,1965 年春,我在松江鄉(xiāng)下的蘆葦蕩里釣到幾條野生四鰓鱸,親戚在土灶里紅燒,那是一頓難忘的農(nóng)家美食。
春月里除了咸菜黃魚湯、竹筍炒鱔絲、紅燒塘鱧魚之外,我還喜歡吃外婆用砂鍋篤的胖頭魚粉皮湯,燒時要放紅醬油、黃酒、干辣椒(微辣),還要放糖吊鮮,端上桌子要撒上一把青蒜葉增香,一定要魚湯滾燙時吃才鮮香!還有昂刺魚燒豆腐,湯白如乳,頭鰓邊兩塊指蓋大小的蒜瓣肉嚼之極鮮,堪稱絕味……
胖頭魚上海人叫“花鰱”,吃口比白鰱鮮。白鰱的魚頭小,學(xué)名“鰱魚”,又叫“白魚”。以前小菜場最多的是一斤多重從背上剖開的死白魚,一角錢一條!八腊佐~”是老上海市井一句罵人的話,意思是“你這個人像一條死了的白魚,一點花頭也沒有”。外婆說,便宜的死白魚是不上臺面的,只是普通人家的下飯菜,買死白魚有竅門,魚膽未破、魚肚皮骨頭沒戳出來的是剛剛死去的。早已消失的馬路菜場,兒時春月食魚的鮮味,還有讓人回味至今的“死白魚”。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