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苯逃倪@種反差告訴我們,對學困生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我們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
關鍵詞:數(shù)學;“學困生”;原因;轉化措施
“學困生”是每一所學校、每個教師都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在一個班里,既有學習成績好、行為習慣很好的優(yōu)秀學生,也有的學習成績較差、行為習慣差的學困生。教師要有為學生的發(fā)展負責,對家庭社會負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想方設法轉化學困生。
雖然成功轉化一名“學困生”非常棘手,但作為教師,必須要有信心,有耐心,想盡辦法轉化“學用生”。因為學困生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學習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學困生”的轉化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見影的。正因為如此,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對他們傾注更多的愛,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自信、掌握方法、克服困難、不斷進步。
一、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興趣不濃,積極性低
數(shù)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抽象性的學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學困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許多方面發(fā)生障礙,再加上學習數(shù)學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問題,因而對數(shù)學學習提不起興趣,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若無其事。解題過程沒有步驟,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不肯動腦筋,總是漫不經心。
。ǘ⿲W法不當,缺乏信心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說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困生在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學困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會“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不會觸類旁通。再者。上課聽課效率不高,重難點抓不住,別人一聽就懂的事情,學困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學習的信心。
。ㄈ┴澩婧脛,自控力差
一般來說,學困生比較貪玩、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這是由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如數(shù)學作業(yè)沒有完成,就和別人一起在玩了,當天的沒學明白,以后又學了新的知識。于是,沒明白的越積越多,終于停滯不前,數(shù)學不像語文,數(shù)學是前后有聯(lián)系的,是系統(tǒng)學習的,不進則退。因此教師的作用就是要對學困生引導和督促。
(四)復習預習,遇難不究
學困生往往表現(xiàn)在缺乏有效的復習和預習,甚至不復習和預習。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再好的記性,再好的腦子也需要勤操練。預習時遇到一點難題就不想探究,不把問題列舉出來,打些小問號,做些小筆記,總有一種依賴教師的想法,怕吃苦,怕動腦。長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往往對以后的學習處于被動的地步。
。ㄎ澹⿴熒楦,不夠融洽
學困生一般來說不受教師們的歡迎,主要受考試,競爭等影響,認為拖后腿,導致教師上課不再讓學困生發(fā)言,有時甚至發(fā)生言語、動作的沖撞等情況。因此學困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認為教師你看不起我。你的數(shù)學課上得再生動,再好,我也不聽,這主要師生關系不夠融洽所致。
。┘彝ソ逃,重視不足
如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父母迷于賭博、父母離異、家境困難、重視不夠漠不關心等:總之,在他們的身上缺乏獨立性,自信心、目標性,久而久之。先是厭學,而后放棄,為了要應付考試,只得背著沉重的包袱,硬著頭皮去學,其實哪里聽得進去,死讀死記不求甚解,或干脆放棄不學,作業(yè)拖拉。
二、融洽師生情感,提升學困生信任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才能的基礎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或男女青年。”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困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要愛學生,尤其要愛學困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
三、真誠以理相待,消除學困生自卑感
合理的、理想的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交往表現(xiàn)在師生心靈上、情感上的融洽,這種心靈的交往可促使師生產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動效益。如果老師贊許的目光頻頻投向優(yōu)秀的學生,對學困生則冷眼相待。稍有過失,則加以訓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價值得不到表現(xiàn),使他們在心理上自覺低人一等,久而久之。
就會導致他們自我貶低、自暴自棄,產生一種強烈的自卑感。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小學生心理還是很不成熟的,比較容易走極端,在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為進行報復。在這種心態(tài)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學習,他越是有反感,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因此,教師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必須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和他們談話,以理相處,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關懷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在合適的時機和他們談談心,和他們交朋友,滿足他們心理需求,消除他們的自卑感。
四、借助集體力量,潛移默化獲感染
馬卡連柯認為:教師在集體中以集體為教育對象。通過集體來要求個人,在教育集體的同時教育個人,并對個人產生影響。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發(fā)現(xiàn)一個具有一定學習目的和團結一致的學習集體,能有效地約束學困生的行為,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學困生的轉變產生奇跡般的效果。
總之,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教師做到預防與矯正相結合、心靈溝通和補償教育相結合、改革教學與指導學法相結合、開發(fā)智力和挖掘非智力因素相結合、轉差和學科特點相結合,這樣才能對“數(shù)學學困生”的轉化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福華.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的初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
[2]徐月琴.淺談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幫扶轉化[J].新課程學習.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