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衛(wèi)國:小普世反大普世,五十步笑百步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有學生來信問我對國內目前進行得如火如荼普世價值爭論的看法,網(wǎng)上查了一下,好像還真是短兵相接。里面牽涉到的人物有我喜歡的文筆犀利的司馬南先生和思路縝密的徐景安先生。只是這次看了他們的文章,覺得爭論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反普世與普世者好像沒有太大的區(qū)別。網(wǎng)上傳得很玄乎,網(wǎng)友都按自己的視角去理解,發(fā)揮,有些人還假設了它復雜的政治背景,這自然使這場爭論似乎有了某種超乎尋常的意義。
說某個概念、做法或體系具有普世價值,這其實是一個含混的假說。說它含混,指的是“普世”這個概念!捌帐馈笔欠褚馕吨婕暗母拍、做法或體系是一個會普遍自發(fā)產(chǎn)生的概念、做法或體系?如果是這樣,這可能難以求證。假設一些所謂的普世價值,即便沒有外力干涉,也會在所有的文化社團具有內在性,自發(fā)產(chǎn)生,這似乎和現(xiàn)實不符。跨文化交際研究的基本假設就是要傳遞不同文化社團一些獨特的內在屬性。說它含混,還因為任何一個概念都有一個界定問題,它并不是邏輯式里的符號。而概念的界定往往與解釋體系有關。翻開思想史,許多概念術語飽經(jīng)滄桑,嬗變的其實只是不同的解釋體系。所謂的普世,指的是術語呢?還是解釋體系?說它含混,還因為它設想一個概念、做法或體系可能會通過一定的傳遞,被所有的文化社團普遍認同(理想態(tài)),各文化團體取長補短也。問題是,這也是一個難以證明的假說。因為這涉及到普遍認同是自發(fā)的呢?還是強制認同?假如是自發(fā)認同,普世價值說則可能成立,但如果是強制認同,普世價值說只能被理解成一種建立某一個價值體系上的概念或做法通過某種權勢形式壓抑、奴役了其他的價值體系,建立了一種普世價值秩序。這樣取得的普世性自然會隨著權勢關系的變化而變化,它的內在性自然無從談起。我認為,就是前一種自發(fā)認同,也是難以求證,因為有“精神鴉片說”。正如許多女性主義批評家所言,有些自發(fā),常常是耳濡目染的強制結果。從來不給你選擇,你也就不知道有選擇了,外在的強制就內化成了自發(fā)。
批判概念、做法或體系具有普世性的假說蘊涵著一種對個體權利和主張的尊重,它是建立在承認個體差異基礎上的,也許可以把它看成是對普世假說里虛假自發(fā)性的反對和對普世說強制性的反抗。每個個體都有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認知結構、情感等而建立的價值觀念和依此進行的價值認同。如果我們承認人人價值都平等,人人都享有自由、人人都有權利的話,這種價值觀念和認同,都有其正當性,我們就沒有理由相信,也沒有證據(jù)去主張某一概念、做法或體系能凌駕于他人的價值觀之上。簡單地說反對普世價值的關鍵就是反對價值認同的強制性,就是反對某個建立在特定團體利益上的解釋體系企圖脫離時代和區(qū)域限制的擴張,就是反對任何剝奪個體選擇權利的強權。在我看來,反對普世主義,就是承認個體差異的合法性,就是尊重差異個體的平等性。
但眼下普世價值的爭論似乎沒有這么簡單,因為我發(fā)現(xiàn)我們那些批判普世價值的學者,并不是以對個體權利和主張完全認可為出發(fā)點的。他們其實也承認一個文化團體內有一個共同概念、做法或體系,主張這個概念體系在某一個特定的范圍內有普世性。舉個理解得不恰當?shù)睦,如他們認為華人社團里就有一個放之華人圈內為真理的小普世假說。在這個圈子里,一些基本概念有不容置疑的強制性。他們在主張這些概念體系時,好像也沒有太多考慮華人個體或各團體之間的差異和平等性?鬃诱f是產(chǎn)生在山東某一區(qū)域內某一團體的假說。通過傳播和推廣,孔子說為絕大多數(shù)華人所認可。然而,如果我們考察一下歷史,好像各地華人對孔子價值體系的認可在當初也不完全是自發(fā)的。曾有獨尊儒術的體制強制,也有從小灌輸?shù)慕逃龔娭?鬃拥幕舅枷胍彩峭ㄟ^各種強制機制被內化成了華人圈里的普世價值體系。它的主導也是壓抑了當時其他概念體系的結果。
據(jù)此,我認為,目前的有關普世價值的爭論只是小普世反大普世,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因為我發(fā)現(xiàn),當這些學者在伸張自身主張的時候,犯了普世主義者的相同的錯誤。他們對普世主義的批判,也同樣適用于他們反對普世主義的主張。持反普世主義的說的學者只不過是把全部區(qū)域換成了特定區(qū)域罷了。同樣難以求證的是流行于某一個特定文化團體內的概念、做法或體系具有超越某個人、某團體的普遍性;
同樣難以求證的是這些概念、做法或體系在特定文化圈里被各個團體或個人所接受是自發(fā)的、不是強制的;
同樣難以求證的是當這個體系統(tǒng)治時,圈子內的其他團體和個人沒有受到打壓和歧視。
不過,我不太同意我的學生對這場爭論的評價,他認為這是一場理性與反/非理性的較量。我覺得許多人把理性屬性與理性內容或具體概念直接混淆了,使健康的、有尊嚴的對話變得不可能。其實理性只是一個屬性,一個描寫論證程序的判斷詞語。理性通常指的是一個不基于個人好惡的、公開的證明過程。它是一個公開的、主體間的推理過程,與個體隱蔽的私人推導判斷不同(有學者就提出了理性的特點是其交際性)。同一問題之所以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論,并不一定表明一方是反理性的或非理性的,另外一方是理性的。這些不同可能源于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人們在運用理性的過程中,所填入的內容元素不同,所以結論就不同了。具體內容的填入要受到許多程序外因素的制約。這些制約左右著每個人的填寫原則。除非是訴諸于武力或暴力(行為的和言語的),任何公共推理過程都有其理性基礎的。
我以為,對普世性的反對或支持,只要不是情緒化的漫罵或暴力的棍棒相加,并不是像有些人諷刺的那樣是反理性的。普世主義確實有一廂情愿的強制和不公,指出這些強制和不公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壞處。但現(xiàn)實中許多觀點確實是被強制傳輸后內化成了自發(fā)。就有人認為,教育本身就是一種違反個體平等和差異理念的普世主義式的強制。
我明白很難求證有普世價值,但我想沒有愿意被人臉上唾吐沫的。雖然對個體尊嚴的內涵有不同的解釋體系,可沒有人愿意被剝奪說話的權利和自由的。有關普世價值的爭論,也是如此,大可不必你死我活的。你死我活,實際上也含有一種普世性的強制。
2008-12-14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