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 要:小學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范疇較廣,在對學生直截了當的鋪陳數學內容時不難發(fā)現,學生對于數學中抽象的內容理解起來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部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較弱,制約著數學的探究與自主積極性,通過生活化的問題柔性處理,通俗易懂的將數學知識點呈現出來,學生的理解更為透徹,記憶鞏固強化,小學數學教師應認識到新時期對素質教育的需要,基于學生的水平導入契合學生熟知問題的生活化內容,為小學數學課堂填充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 教學 策略
生活化教學,賦予了呆板的數學內容靈動的變通性,學生將教材重點遷移到生活中得到了實際利用,教師引入生活典型案例詳解數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形成數學與生活兩者的良性循環(huán),生活化的元素內容應在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后,以教材為依托,以學生的感受為體驗反饋,及時在課堂上融入生活情境,創(chuàng)建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有效利用,從而消除對數學的陌生感,逐漸養(yǎng)成利用數學辯證思維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輔助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養(yǎng)成。
一、依托環(huán)境進行生活化實踐
小學數學的生活化可依托環(huán)境條件,構建生活中的數學趣味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外的環(huán)境探究,在自然空間中感受數學對實際的利用效果,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實踐活動與生活化的現場觀摩,能夠讓學生以直觀的角度面對數學與生活的整合,打破思維的局限性,提高課堂積極參與度。比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這一節(jié)內容時,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及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后,把學生帶出了教室,來到了學校操場上,并對學生說道:“同學們,咱們學校打算修建操場,操場的長度是60米,寬度是40米,如果先鋪10厘米厚的三合土,再鋪4厘米厚的煤渣,那么需要三合土、煤渣各多少立方米?”然后,讓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去計算這一問題。這樣通過開展數學課外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應用價值,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推進問題延伸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zhàn)地,課堂的封閉限制,對于生活化的導入十分不利,教師可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出多層次的空間體驗,以情境的想象虛擬構建,促使學生樂于探究數學真諦,在情境中提高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與空間構造能力,學生在此期間發(fā)現了教材中沒有涉及的數學內容,無形中延伸了數學的認知,教師應予以學生暢所欲言的表述機會,鼓勵學生以生活情境的天馬行空想象,構建獨立思維。例如“45個同學游覽公園,門票售價為個人每張20元,團體(滿50人)打8折。請設計一種你認為最佳的購票方案!苯處熆梢龑W生對多樣化的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從中得出最佳方案,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理理財意識,又使其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活動的組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由學生根據生活中的事物,結合有關數學知識,自己發(fā)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從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三、關注生活細節(jié)提高認知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對于生活中所存在的數學知識與現象充耳不聞,過目不視,而到了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又常常為數學知識的講授缺乏一定的生活案例而抓耳撓腮。造成這樣的現狀的原因在于我們平時不能夠透過生活現象捕捉數學常識,不能在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一定的生活意識,造成了生活、學習兩張皮,沒能將兩者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要培養(yǎng)自己在生活中捕捉數學知識的習慣與興趣,并將這種習慣與興趣轉嫁到學生身上,讓兩者共同進步,相輔相成。譬如,在講授“克與千克”這一知識版塊的時候,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在課堂上給他們安排了許多教學用具,諸如水果、刀具、秤等,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稱重。種種措施下來,學生對于具體事物的重量感知還是不夠,這種現象的出現并不在于教師的授課方式,而在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于是可積極聯系家長,讓家長帶孩子到菜市場、安全的工地上,讓學生真實地參與生活,即使沒有課堂上教師的再三強調,學生對于“克與千克”的重量感知也非常準確,達到了一定的境界,很好地提升了教學效果與課堂的有效性。
四、拓寬數學活動教學空間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拓寬數學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生活中的認知和行為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以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水平。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時,可以利用實踐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學習,并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huán)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在看、聽、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數學問題了:“利率是什么。俊薄盀槭裁淬y行的利率會不同?”“怎樣計算利息?”“錢存多長時間合算?”。對于學生自己發(fā)現并提出的這些問題教師不能急于解答,要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分析、請教銀行職員,然后自己核算以下,回到課堂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教材,由于是自己發(fā)現了問題,自己又學會了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讓學生養(yǎng)成留心身邊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使學生自己發(fā)現的問題富有魅力,對于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都十分的重要。
結語
總之,要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而且能較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麗華.找尋生活中的數字--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8).
[2]李成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00186-00186.
[3]周春梅.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20):246-246.
[4]何遠興.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chuàng)新,2014(3).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