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英:中小學人文教材要以人為本兼顧社會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最近,上海中學歷史教材改革工作引發(fā)了風波,其中頗有讓人不快的方面。蘇智良先生主編的教材并不是不可以停止使用,但那種停止法兒總讓人覺得不大對頭。先是外國記者的片面報道,接著有國內媒體的盲目跟進,再有幾個“學者”的上書,這教材就被扼殺了。一本教材的編寫,由一位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史學家來主持,又由一批學者參與,最后還由專家來審定,想必不會太離譜,更何況這本教材又試用過幾年時間。但最后的結局似乎是這一群人不被信任,而一個并不懂得中國歷史的外國記者的話成了判定是非的依據(jù)。什么時代了,還有人伸長鼻子這兒嗅嗅,那兒嗅嗅,嗅不到什么,就聽一個外國記者的話,實在很不像樣子。這件事情的結局很是令人遺憾,開了這樣一個先例,以后的教材改革更會困難重重。
中小學人文教材改革太慢,課程設置與青年思想成長過程契合不緊,主流社會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啟蒙的成果在教材中的反映過于滯后;
教材想告訴學生的內容太多,給老師詮釋課程的空間太小。我很驚訝地看到,現(xiàn)在一些年齡小小的孩子也能夠空話套話連篇,獨立思考精神鮮有表現(xiàn)。網(wǎng)絡上活躍的有的孩子不了解“文化大革命”,不了解“大躍進”,聽到這些事情以為是天方夜譚。糾正這種人文教育上的偏差,必須仰賴中小學教材的改革。
中小學人文教材改革要有大的思路。小學除了教授基礎文化課以外,應重點進行以基本禮儀為主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教育。初中的政治課與歷史課應該結合起來,可稱作“人類文明簡史”課,讓學生從歷史現(xiàn)象的了解中獲得初步的政治概念。高中的人文課程應注重對歷史的初步解釋,而不是給學生灌輸空洞的政治理念。高中可設“社會發(fā)展概論”課程,并分為“經濟發(fā)展基礎理論”和“政治發(fā)展基礎理論”兩個子課程。中小學的人文知識教育要注重基礎知識,對于馬克思主義這樣的尖端知識教育應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必要部分。
小學時期以基本禮儀為核心的社會行為準則教育,要以人類一般文明規(guī)范為基礎,同時輔以我國優(yōu)秀歷史文化傳統(tǒng)教育。獨立、自信、創(chuàng)新是人之立世的根本,要讓我們的孩子以此為基礎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節(jié)制、寬容、勇敢是全人類共同認可的基本美德,要讓小學生從小銘記在心;
誠信做人、尊敬長輩、扶弱濟困、敬畏自然,是人之高尚情操,要讓我們的孩子終身努力奉守。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以及歷代先賢對人類的行為規(guī)范多有歸納總結,并用優(yōu)美的漢語加以表述,是我國文明史上的瑰寶。在剔除這其中反映忠君思想和消極宗法觀念的內容以后,其余思想也可以吸收在小學教材中。
初中的“人類文明簡史”課要反映藝術文明、技術文明、(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文明的演化過程,特別要反映國家的演化過程。這項教材編寫任務的難點在于用歷史事實的陳述來反映國家的演化過程和愛國主義的意義。前不久發(fā)生的關于《出師表》要不要吸收到中學語文課本的爭論,正反映了關于國家演化的觀念不僅在我國中學生中是空白一片,就是在我國知識界也多有舛誤。我們的教材要讓學生懂得,愛國主義存在的前提是有“國家”的存在,否則,愛國主義只能是無本之木。歷史上的“國”大多是一個軍事共同體;
“愛國”其實表示了對軍事領袖(國君)的忠誠。愛國主義只有在現(xiàn)代民主國家產生以后才具有普遍的真實意義;
國家和民眾利益存在廣泛聯(lián)系的情況下,愛國主義才能體現(xiàn)良好的道德情操。國際社會的民主政治越是成熟,國家間的敵意便越會減弱,愛國主義就越會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世界主義。在國際政治發(fā)展存在高度差異的情況下,一個國家越民主,其國民的愛國主義就越成熟、越具有巨大的力量。如果不能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就會在青年人中滋生極端民族主義,產生抵制對外開放的破壞性力量。
高中的“經濟發(fā)展基礎理論”課程要告訴學生,盡管社會大眾中的多數(shù)人十分看重個人利益,但這并不可怕,相反,這種趨利思想在合適的條件下可以成為經濟發(fā)展的精神動力;
在經濟發(fā)展中,市場的力量使每一個有利己思想的人不得不在逐利活動中尊重他人的利益,從而使“利己人”之間有可能構成一個和諧社會;
市場力量還促進社會分工日益深化,使經濟效率的提高永無止境。再不能把人的趨利行為看作洪水猛獸,不能將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簡單對立起來。這門課程還要告訴學生,在財富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盡管人作為生產的主體會看中人自身的勞動在財富創(chuàng)造中的作用,但資本和土地作為稀缺要素必須參與生產成果的分配,否則生產過程無法進行。再不能把資本按一定的規(guī)則參與分配看作“剝削”,不能把資本家看作社會的敵人。最后,這門課程還要告訴學生,政府應該通過立法來調節(jié)勞資關系,通過宏觀調控來平衡經濟總量之間的關系,以彌補市場調節(jié)的不足,保障社會經濟的和諧發(fā)展。
高中的“政治發(fā)展基礎理論”課程要向學生傳達自由、公正、民主和秩序這樣一些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理念,從一開始培養(yǎng)學生學會理性思考,避免浪漫主義。學生們應該懂得,在社會活動中,盡管人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但社會利益不見得總能實現(xiàn)最大化,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公共權威來調節(jié)個人和社會的關系,這就是政府;
政府向社會提供基本秩序和法治環(huán)境,公民應該奉公守法;
政府人員由政治家和公務人員組成,公民對政治家應該有民主選擇權;
公民納稅,政府提供服務,二者構成了政治市場。學生們還應該懂得,人與生俱來就享有免于饑餓、免于歧視和社會迫害的自由,享有平等地獲得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政府應該充分保障公民應得的這些自由權利。為消除浪漫主義情結,我們的教材還應該告訴學生,政治發(fā)展是一個過程,上述政治權利的獲得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過改革逐步實現(xiàn)。改革充滿風險,只有理性地部署改革過程才能成就改革大業(yè)。
說到底,上述知識系統(tǒng)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兼顧社會的理念。循序漸進地向我們的中小學生傳授這些基礎知識,有利于我國年輕一代理性地認識自己、了解社會,有利于他們成為思想穩(wěn)健、政治成熟的現(xiàn)代公民。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