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壯:爛泥巴里有人跪著造反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二○○五年十月初的事:早上睡過頭,匆忙從薄扶林大道香港大學(xué)宿舍趕到赤臘角機場時,原以為一定趕不上班機,沒想到飛機誤點,反而偷得浮生片刻閑。悠悠哉去機場書店逛了一圈,買了本書,再走去機場「星巴克」的咖啡座,點了杯咖啡,隨意翻讀剛買來的書。
書是董橋的「甲申年紀事」。
每次看董橋文章,都會感嘆自己患了貧血癥,才、學(xué)、識、情樣樣貧血。醫(yī)學(xué)上,貧血是小毛病,但才、學(xué)、識、情的貧血卻像絕癥,讀再多書,寫再多文章,就像吃再多補藥一樣,依然藥石罔效。
看「甲申年紀事」時,亦復(fù)如是。從第一頁小引里的一句話:「亂世文章可怒不可怨,宜悲不宜愁:怒則發(fā)憤,怨是小氣,悲而能壯,愁必纖弱」開始,就一路感嘆不已。
翻到書后面「龍應(yīng)臺看海的日子」那篇,本來無聲的感嘆竟不自覺化為沉重的一聲嘆氣:「臺灣的 國民黨已經(jīng)吊著歷史的尿袋坐在院子里打盹;
執(zhí)政民進黨一味吞服臺毒的春藥遙望上海的背影自我泄欲;
香港剛剛變成四九年十月之后頭幾年的大陸」,「這一刻,龍應(yīng)臺彷佛五十多年前流亡南下的讀書人,香港彷佛亮著風燈的客!o夜里偶爾傳來的幾聲咳嗽,撩起的也許是江南故人多病的惦掛;
天亮后幾個頑童喧鬧的爭吵,聯(lián)想的也許是臺北權(quán)力走廊上打碎酒杯的喟嘆」,真是字字句句血肉豐沛啊。
董橋叫龍應(yīng)臺師妹,他這個師妹從臺北辭官后就南飛落腳香江,「看海的日子」中董橋?qū)懙摹竿5臉桥_」,就是龍應(yīng)臺這幾年的棲息地:「沙灣徑二十五號」;
這是她寫信的地址,專欄的名稱,辦沙龍的聚會所,有一天也許會成為一個代名詞,文化地標的代名詞。
巧的是,看董橋這本書之前三十幾個小時,我就坐在沙灣徑二十五號的客廳里。當天,主人邀請了二十多位客人,除了香港本地外,分從北京、廣州、吉隆坡、新加坡、臺北前來,大家圍成一圈坐而論華文媒體的未來,十幾個小時輪流不停地各言爾事也各述爾志。
我就是在這場被龍應(yīng)臺事后形容為「繁花亂插」的沙龍型聚會中,初識李大同與盧躍剛。
我對大陸 媒體的「異議人士」一向有興趣,對「中國青年報」里常搞「文字起義」的老牌異議人士李大同與盧躍剛,當然也略知一二;
平常我雖然不習(xí)慣也不擅長沙龍式的坐而論道,但那次匆匆趕赴沙灣徑,有很大的因素是想見見這兩個「造反派」。
大同與躍剛造過很多次反,但他們造的最大的一次反,卻是請龍應(yīng)臺寫了一篇文章:「你可能不知道的臺灣」,刊登在他們主編的「中青報」招牌版面「冰點」上面。
當時連戰(zhàn)與宋楚瑜剛結(jié)束大陸破 冰之旅,兩股臺灣吹來的風吹得許多人熏熏然,大同他們想借風駛帆,左思右想便請了龍應(yīng)臺這位「知道限制并且能超越限制進行寫作」的境外作家,跟他們一起搞 文字起義。「我不是在向妳約稿,我是在邀請妳一起來推動歷史進步」,這是盧躍剛向龍應(yīng)臺約稿時的臺詞,既甜蜜窩心,又自信氣魄,難怪龍應(yīng)臺會欣然應(yīng)命。二 十四小時后,稿件就從望海樓臺傳到「冰點」辦公室。這個曾經(jīng)放火燒遍臺灣的作家,第一次在共青團中央的機關(guān)報上粉墨登場,當起了臺灣的代言人。
在沙灣徑那場聚會中,有人問大同他們:「為什么想登、敢登龍應(yīng)臺的文章?」他們的回答是:「這是博弈!」
博弈?沒錯,他們用的確是「博弈理論」中的「博弈」這兩個字。把沖突、談判、妥協(xié)、角力,化為可計算的程序,再計算好各種可能的變化,以便在最有利的條件下贏得勝利,就是「博弈理論」。
其實,不用懂「博弈理論」是什么,大同與躍剛早就是博弈老手。他們過去寫萬言書向領(lǐng)導(dǎo)抗議,是博弈;
拒絕刊登「典型宣傳」,是博弈;
用「大領(lǐng)導(dǎo)」的話罵 「小領(lǐng)導(dǎo)」,也是博弈;
請龍應(yīng)臺寫文章,當然更是不折不扣的博弈。李大同說:「以前不可能博弈,但現(xiàn)在我們可以試著跟當局下兩步棋」;
龍應(yīng)臺成了他們的棋 子,一顆也許可以替中國困局殺出一條活路的棋子。
二○○五年五月二十五日,棋子下定位,龍應(yīng)臺文章在「冰點」刊出,大同他們贏了棋;
但贏棋的滋味猶存,二○○六年元月二十四日,共青團中央?yún)s下令「冰點」?,他們輸了這盤棋──也許李大同他們不作此想,但城堡都被人奪去了,還不叫輸棋?
元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我在報館接到龍應(yīng)臺的電話:「『冰點』停刊了,我想寫篇東西」,語氣夾雜著沮喪與悲忿。隔天,她傳來一篇三千多字的稿子;
元月二十六日早上,「 中國時報」A5版上登著斗大的兩行黑色標題字:「請用文明來說服我──致胡錦濤的公開信」,左右兩張照片,龍應(yīng)臺與胡錦濤各據(jù)一方。一個境外作家在境外媒體上直接與他對話,這大概是胡錦濤的平生第一次吧。
一如以往,龍應(yīng)臺的文章以燎原之勢迅速燒遍全球華人知識圈;
怎么封也封不住的網(wǎng)絡(luò)到處散布這則文字起義的消息,海內(nèi)外抗議聲援的言論像煮沸的開水滾滾作響;
短短二十天后,共青團中央下達命令:「冰點」復(fù)刊,但李大同與盧躍剛調(diào)職。城堡保住了,但堡主卻換了人。
「冰點」復(fù)刊前,我的朋友楊渡,人在北京出差,他跟大同與躍剛見了幾次面,有天他問到復(fù)刊的事,李大同很生氣的回答:「有這么隨便嗎?他們要停就停,要復(fù) 刊就復(fù)刊,這不是欺負人?我們先去海南島曬幾天太陽回來后再說」;
問他們「復(fù)刊后會不會被調(diào)職?」回答是:「不會,不可能的事。這次博弈他們輸了,輸?shù)煤?難看!」
又是博弈!共青團中央史無前例收回成命,團中央博弈輸了;
李大同與盧躍剛被剝奪兵權(quán),放逐到研究所當閑差,好像也博輸了;
龍應(yīng)臺呢?「冰 點」復(fù)刊是否跟她開第一槍起義有直接關(guān)系?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人有沒有看過她的文章?無從查考;
但不問不查也知道,「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言而動天下,一文 而變決策,她當然是這場博弈的贏家。
楊照曾以臺語的「憨膽」形容野火時期的龍應(yīng)臺,傳神至極;
她自己也說寫「野火」時「是帶著一股『氣』去寫的,一股跟你周旋到底的氣」,F(xiàn)在的龍應(yīng)臺雖然仍不失憨膽本色,卻多了幾分世事洞明的博弈技巧。
龍式風格的 書寫策略,獨步江湖,很難找到罩門,但稍稍用點心的人,卻不難洞穿她細縫密織的策略防護網(wǎng),從她的字里行間,隱約可以感覺到她的壓抑、修飾甚至是掩飾;
很 顯然她還有「氣」,但她不想象其它人那樣的氣急敗壞──換種說法吧,她不想象別人那么的不文明,那么的沒有教養(yǎng):誰聽過她罵人帶過臟字?
她選擇寫公開信給胡錦濤聲援「冰點」,選擇用「文明」這個既抽象又通俗、既高調(diào)又低調(diào)的名詞來當她的攻擊武器,這就是她的書寫策略,也是她的博弈策略。
她跑到「冰點」上放野火,是個偶然;
火燒到跟她一起搞文字起義的革命伙伴身上,她要以火滅火,卻是個必然:「我們自己是從那種爛泥巴的博弈環(huán)境里走過來的」,「我常常想,為什么我對中國 大陸的『氣』那么容易就涼了?是因為我對這個地方的情感和承擔不夠吧?這讓我很慚愧」,這是她當初答應(yīng)替「冰點」寫稿的原因,當然也應(yīng)該是她決定從境外馳援「冰點」的原因。
的確,臺灣有許多像龍應(yīng)臺這樣年紀的人是從爛泥巴里爬過來的;
爛泥巴里藏著警總、文工會、總政戰(zhàn)部、新聞局、戒嚴令與出版法,處處荊棘,遍地詭雷,不傷不死者幾希。有過這樣經(jīng)驗的人,一旦看見或聽聞有人在爛泥巴里「跪著造反」(盧躍剛的話),怎能別過臉轉(zhuǎn)過身,不聞不問不伸手?
中國的今天也許并不全然是臺灣的昨天,但中國現(xiàn)在的「全能主義」(totalism,鄒讜教授創(chuàng)造的名詞)不再那么全能,「高度一體化的整體」逐漸松動,「國家占領(lǐng)社會的空間」日益縮小,卻的確有點像昨天的臺灣:緩慢的降壓,逐步的向民主過渡。對媒體,對李大同、盧躍剛這樣的記者,這是變局的序曲,冰裂的第一聲。
然而,臺灣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樂觀的人肯定有,我不悲觀,但有所保留。更何況,政治的魔鬼不死,祇是換了一張面具;
臺灣現(xiàn)在還跪著造反的人雖然沒了, 站著造反的人也偶而有之,但讓人駭異的是,怎么竟然還處處看得到跪著請安的人?向換了面具的政治魔鬼跪安,也向戴著笑鐵面的商業(yè)魔鬼跪安。
中國要這樣的臺灣的今天嗎?或者說中國在復(fù)制臺灣的同時又可以不變成這樣的臺灣的今天嗎?
對許多人來說,「冰點」這兩個字本來是三浦綾子的代名詞,是因為龍應(yīng)臺才讓它跟李大同與盧躍剛這兩個名字、跟中國媒體與政治這樣的現(xiàn)實,產(chǎn)生了新的聯(lián)結(jié)。但當龍應(yīng)臺向胡錦濤喊話「請用文明來說服我」那天,臺灣媒體爭相報導(dǎo)的卻是「龍應(yīng)臺痛批老長官馬英九」,爭相追問的卻是「國青團該不該出個像共青團那樣的胡錦濤」,冰點、李大同、盧躍剛通通加起來也不如一個 馬英九;
每個人祇聽到「臺北權(quán)力走廊上打碎酒杯的喟嘆」,每個人都在遙望北京的背影自我泄欲。
如果等待的結(jié)果是這樣的臺灣的今天,我相信李大同與盧躍剛大概會搖搖頭:「我們還是跪著造反吧!」
(本文系作者為龍應(yīng)臺新書「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所寫的序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