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雋 回到繁榮期是不可能的
發(fā)布時間:2020-04-11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連馮小剛拍的片子,都去不了廣州進不了上海,何況是香港人要拍兩邊討好的片子? “你不要問我如何報名參加香港電影金像獎,你先把電影拍好再說。再說,你拍電影又不是為了這個獎!
香港金像獎主席文雋,不,前香港金像獎主席,自從今年的“辭職風波”之后,他的手腕上就換了另一只手表。而在過去四年,他一直戴的是有金像獎標志的手表。
“我一口答應了做這個主席后,發(fā)現(xiàn)花在上面的時間太多了,現(xiàn)在卸任了,有松口氣的感覺。”正好他也一直在杭州、上海間跑來跑去籌備新片《婚禮》,六月中開拍。
這是一個動作敏捷,作風務實,表情慧黠,性格直率的男人。香港電影很好看,他的故事可能比電影還有趣。但他“不會告訴你的”。
文雋熟讀各類雜志,并且絕對分得清《南方人物周刊》和《南都周刊》,比記者本人更了解這個行業(yè)。如果你對某部電影露出白癡一樣的表情,他毫不掩飾他對年輕人善意的失望和寬容:“你做記者才三年,我做了三十年,年輕人,有天分,夠敏感,最重要的還是要勤奮,會不會記筆記……”
作為表率,他掏出隨身帶的小黑皮本,左邊是“八榮八恥”,右邊是黃巢的《菊花賦》,還有他東一耳朵西一耳朵聽來的葷段子。他熟知坊間各式八卦,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他懂得江湖,既彪悍又細膩。
在一寸一寸移動的出租車上,他甚至提起幼時家貧,一邊上學一邊做家教,卻酷愛讀書,發(fā)奮寫文只為糊口,早上7點鐘導演要劇本,晚上就要寫出來……他的港式普通話既流利又誠懇,但這樣的前世今生,只得一瞬間――北京的暑天太熱,車流太密,時間太緊張,不適合追憶。
香港逼仄,文雋雖然生得身材短小,卻作為監(jiān)制、制片、編劇和經(jīng)紀人,在充滿名利是非、快意恩仇的江湖中獲得好評。很多人知道舒淇當年的成功轉(zhuǎn)型全賴文雋擺平,《陽光燦爛的日子》是“曉慶姐”在做頭發(fā)的時候,他坐在后面聽她講起,才得以成就12年前的大導演姜文。
他還是《古惑仔》系列、《華英雄》等“打片”的幕后推手。在《大內(nèi)密探零零發(fā)》中,他放下當年金像獎主席的身段飾演“紫禁之巔”的搞笑的陸小鳳,并且令很多學生不能忘懷《玉蒲團之官人我要》。他喜歡開玩笑,隨時隨地,有著生動、脫跳的表達能力。他快言快語,希望你和他一樣思維敏銳,便于感同身受。在暴曬的陽光下他微微皺著眉心。他事務繁忙,遠不止都市報上每月他所提供的60-70篇專欄。
文雋爭分奪秒,不肯浪費時間,我們的訪談時段包括咖啡館之32分40秒,出租車上的35分2秒,演播室里21分50秒,出租車上又28分13秒,最后茶餐廳之33分鐘。只談電影,不談江湖。
“京廣中心”是怎么樣的一個招待所?
17年前的一個寒冷冬天,文雋第一次北上,“那時北京黑黑的”。他也沒想過,1990年之后,他會和北京結(jié)下不解之緣。
“1990年,你知道多敏感的日子。那時候,不是很多人愿意回來的。對我們這樣的香港仔來說,祖國大陸是遙不可及的地方,是不可能回來的。我兒子是在加拿大出生的。那時大家都說,趕緊去加拿大生小孩子,給他將來留個后路!
1990年冬天,太原的喬家大宅開拍《大紅燈籠高高掛》,文雋所在的出版社到太原給鞏俐拍“卸影集”,完事后到北京,轉(zhuǎn)機回香港。到北京住的是京廣中心,他心里小聲嘀咕,“京廣中心”是怎么樣的一個招待所?是不是也和太原的一樣,10點以后就沒電了,也沒電梯的?很久以后他才知道,京廣中心便是北京最高的建筑了。
“那時北京還是黑黑的。東三環(huán)都是黑黢黢的白楊樹!薄拔乙粋人,”文雋說,“在電梯里,忽然一個女仔對我露齒而笑。我知道初到北京,還沒有當?shù)厝苏J識自己,這一定是香港人無疑了!
他原本就天生好奇活潑,每到一處都會查找地圖,,找好吃的,好玩的地方。他于是巴巴地對女仔說,“你今天約誰吃飯嗎?你無論和誰吃飯,我都跟著你好嗎?”
女孩說好啊,等下班和經(jīng)理吃完晚飯,就去卡拉OK吧。文雋沒想到北京還有卡拉OK,又驚又喜!敖Y(jié)果一進門,十桌有四五桌叫我的名字。原來他們都是在北京工作的香港人。他們晚上坐自行車帶我去北海啊,三里屯啊,充分滿足了我的好奇心!
“那時我剛好在北京籌備一個片子叫《告別紫禁城》,羅文、莫少聰演的。1991年的春天在北京籌備批文(那時電影還是協(xié)拍的),常住在亮馬河。有一天,從頤和園回亮馬河的路上,天上掛著很安靜的月亮。我心里想,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一段歷史。我在東交民巷走過,想當年溥儀就跑到這里,也是感慨頗深。我們上學的時候,根本沒想過去看圓明園、紫禁城。我必須利用我當導演的機會,好好在大陸跑一次。”
“1992年我拍的第二部片子叫《狹路英豪》,這是姜文和萬梓良主演,周曉文拍的,后者當時被認為是第五代導演里最有商業(yè)頭腦的導演,拍過《瘋狂的代價》、《秦頌》等。我參考的是美國的《午夜狂奔》,中間還在北京飛車。利用這個片子,我到內(nèi)蒙古、廣州、武漢跑了一圈,和姜文結(jié)下了深厚的‘戰(zhàn)斗友誼’。”
我有幸是這么棒的片子的制片人
正是有這一段因緣,才有了劉曉慶跑到香港,為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拉投資。
“她在蘭桂坊弄頭發(fā)。她說,文雋啊……我就說,哈哈哈!
“我也認識王朔,他曾經(jīng)有兩本書《我是你爸爸》和《動物兇猛》的繁體字版是我出版的。我認為《動物兇猛》去除文革背景后,其實是一個青春成長故事,即便在國際上也是可以被接受。我認為這個題材的故事可以拍!
“我見過很多人,有些人拍電影是為了生活,有些是為了賺錢,有些是為了得到某些榮譽,我們后來看到很多拿獎的電影,心里都會很奇怪:為什么會拿獎?
但我覺得姜文是為了電影而生的。你和他聊天,他五句話里,有四句是在談電影,他的才氣和熱情我都很認同。
他后來出書談這個片子的誕生,說香港的投資人逃跑啦,還有人說,文雋在拍三級片,其實,那是他們在調(diào)侃。哪有那么容易就拍三級片呢?其實我在跑他們超預算的100%的資金。
《陽光燦爛的日子》后來算了一大堆賬,原本我們的預算是一百萬美金,后來是兩百萬美金,超了100%,后來的很多錢都是我墊出來的。我都沒當一回事,因為我有幸是這么棒的片子的制片人!
“1995年,有兩部國產(chǎn)片是最火,一部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一部是《紅櫻桃》,聽說票房都過了幾千萬!
人物周刊:有人說,你策劃的《我的兄弟姐妹》與你的本色風格如《古惑仔》完全不同,明顯看出你是在刻意經(jīng)營――依照內(nèi)地電影生產(chǎn)的游戲規(guī)則,精心炮制,旨在面對內(nèi)地大眾(見石竹青的《流年光影――香港電影:“七九新浪潮”之后》),你同意這一看法嗎?
文雋:從上世紀80年代起,與電影創(chuàng)作有關的工作我都做過,什么類型的片子我都做過。我20歲出頭,就給張國榮、陳百強寫電影《喝彩》,也寫過武俠片等各種題材的劇本,國產(chǎn)片我是駕輕就熟!妒「埏L云》、《停不了的愛》、《風云》,這樣的題材都是“男盜女娼”。
1991年在北京拍戲的時候,聽說有一個片子非常好看,觀眾哭得一塌糊涂,叫《媽媽再愛我一次》,賣拷貝賺了很多錢。我心想,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一個悲劇嗎?我也能做得到。
當時我監(jiān)制了《決戰(zhàn)紫禁城》、《我愛777》等片子,我想拍一個悲劇。就有人說,不要拍,萬一賠錢,這就是我們老板的悲劇了。我看過一個美國片,在冰天雪地里把弟弟妹妹送給別人家。這個給我印象很深,這就是我為什么選在哈爾濱拍的原因。你要悲劇寫得好,就要把這些主角寫得很快樂,很開心,這樣家庭分開的時候才會特別可憐。
1992年,香港人回大陸拍片子,都是拍武打片, 不關心生活,但是我拍的《狹路英豪》講的就是北京的公安去追擊香港的大盜。我早就知道這些游戲規(guī)則。什么迎合,都沒關系,我有那么笨嗎?其實《我的兄弟姐妹》就是一個1991年的靈感,醞釀很久的念頭。
很多新導演對我說,文雋,我拍這部片子,我一定要拿獎。這些都沒必要的。導演俞鐘就沒有說這樣的話。我看《我的兄弟姐妹》的樣片,沒有音樂,沒有效果,我都感動得淚流滿面。
最大的限制是內(nèi)地電影沒有分級
人物周刊:我們這一代人,很多人是看香港電影長大,有些人就是“錄像廳”一代。
文雋:現(xiàn)在香港電影在內(nèi)地老百姓的心目中越來越淡出了,確實是沒有一部香港電影你們是非看不可了。你們過去看錄像,看電視,那時沒有選擇。就像我們196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也沉迷于日本的偶像。到了70年代香港就有了自己的偶像,F(xiàn)在你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偶像和明星了。你們有了李宇春、蒲巴甲、新的林黛玉了。
有些事情不能回頭。香港電影要回到80年代的繁榮期是不可能的,F(xiàn)在沒有一部香港片他們非看不可。時代已經(jīng)改變了,網(wǎng)絡世界到來了。
人物周刊:CEPA出臺的時候,很多香港電影人都說這對香港電影發(fā)展有很大作用,這幾年看來,效果怎樣?
文雋:內(nèi)地市場開放的時候,每個香港導演都在想,哇,發(fā)了,只要每個人出一毛錢,我們就發(fā)了,結(jié)果過去這么多年,符合兩地口味的,成功的很少。其實你想想,連馮小剛拍的片子,都去不了廣州進不了上海,何況是香港人要拍兩邊討好的片子?
我1990年就回大陸,深入地方,讀歷史,看新聞,交朋友,非常八卦,如數(shù)家珍,我能把中國歷史從長征一直說到建國。我了解國家,一方面有一些限制,一方面也努力在開放。當然有種種原因,步伐沒那么快。
無厘頭,武打片,古惑仔,恐怖片,怪力亂神,都是香港特色,回歸后,拍電影還是有很多限制,比如不能拍鬼片。
我們問電影局的領導,為什么不能拍鬼片?領導說,我們國家十幾億人口,大部分人在農(nóng)村。那些人知識程度不高,如果我們說有鬼的話,他們會相信的。這是我們一直不能夠拍鬼片的原因。
香港在內(nèi)地拍片,最大的限制是內(nèi)地電影沒有分級。好像8歲到80歲都能看,其實導致很多片子不能拍。如果電影局先把分級制度施行的話,這是最大的幫忙。
放棄兩地討好的片子
人物周刊:在合拍片的政策和內(nèi)地市場口味的雙重驅(qū)使下,你怎么看待現(xiàn)在的香港電影的本土性?
文雋:我拍過一部片子叫《我的美麗鄉(xiāng)愁》。我的想法是,打工妹身份,女白領的身份,廣州背景,兩種類型的人,算是迎合了吧?可是效果不大好,檔期與《英雄》同期。我的意思是說,有智慧、有想法的人都會判斷錯誤,更何況,躲在香港炮制,加一點內(nèi)地因素,這怎么能輕易成功呢?
其實討好兩地觀眾的題材,就是討好全世界的題材。那就是大片,比如《黃金甲》、《無極》、《七劍》,古裝大片,都沒有本土色彩。如果又想討好兩地,又有地域局限性的話,成功的幾率比較低。如果你不拍大片,能把本土色彩拍到位,就是優(yōu)秀的。比如陳果的《香港制造》。但不是所有的導演都可以做到這樣。
最近的香港片有些索性放棄了大陸的市場,返回了80、90年代初的香港電影,比如恢復無厘頭的搞笑,鄭中基的電影《我愛模特》、《龍威》,葉念琛的《十分愛》。內(nèi)地的《瘋狂的石頭》,就是一個地域性很強的片子,可是它就很成功。這說明我們要放棄這種兩地討好的想法。
人物周刊:內(nèi)地很多觀眾以及媒體對《英雄》這樣的大片有質(zhì)疑。
文雋:從《英雄》開始有兩個突破。第一,原來中國電影在票房能得到這么一個高峰,兩年5個億,在之前這是不可思議的。之前只有《泰坦尼克號》好些。
第二,我們發(fā)現(xiàn)了音像市場是很大的。《英雄》的音像版權(quán)賣了1000多萬。當年《我的兄弟姐妹》別人才給我十幾萬的版權(quán)費,我寧愿不賣!队⑿邸肪唾u到了這么高的價錢。
現(xiàn)在看電影不是惟一的選擇,還有網(wǎng)絡世界,游戲,卡拉OK。如果不是大片的話,誰會去影城看電影?
我們可以批評大片的水平,但是對拍大片的商業(yè)模式要認可。你看《蜘蛛俠》為什么在美國這么好,那是他們操作好。我們并不是要反對大片,而是要求大片的制作水平。我們能拍大片的導演也實在太少了。陳凱歌拍《無極》,誰又想到這是那個當年拍《霸王別姬》的陳凱歌呢?
人物周刊:你認為香港電影有什么優(yōu)勢?
文雋:這十幾年來香港電影有些沒落了。其實香港電影的影響一直限于亞洲市場,東南亞和華人地區(qū),在國際上一直沒什么優(yōu)勢。中國人不是英語世界,東方人在好萊塢是少數(shù)民族。
我們現(xiàn)在很容易想到鞏俐和章子怡。但都是男人電影,說是女主角,其實也不大重要,她們能拍到《藝伎回憶錄》,如果不是這個電影,能遇到什么樣的還很難說。
香港電影在國際上這十年來要感謝幾位優(yōu)秀的人才,比如說陳果、王家衛(wèi)、杜琪峰、徐克、吳宇森、劉偉強。
為什么某些香港電影人會受到好萊塢的重視?那是因為香港電影固有的元素,武打、動作片等。最明顯的例子是袁和平到了美國拍《二十一世紀殺人網(wǎng)絡》。包括周潤發(fā),到了美國也得走動作和功夫的路線,演文藝片如《安娜與國王》沒多大影響。陳可辛的《甜蜜蜜》,很優(yōu)秀的文藝片,但是不能離開華人世界,美國人怎么能夠理解兩個大陸人跑到香港呢?
。▽嵙曈浾哙嵧Ⅵ螌Ρ疚挠袔椭
相關熱詞搜索:繁榮 回到 是不可能 文雋 回到繁榮期是不可能的 文雋回到繁榮期是不可能的 回到繁榮期是不可能的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