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xiàn)”唐山大地震_1976年唐山大地震真相

發(fā)布時間:2020-04-0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13秒,瞬間即逝,13秒之后的故事卻讓人回味。唐山早已在廢墟上重建,而30年之后,親歷者是否走出了心靈廢墟呢?當年的傷口愈合了嗎?     。常澳昵,一場7.8級的大地震使美麗的唐山城瞬時淪為一片廢墟。為了紀念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30年后,上視紀實頻道攝制組遠赴唐山重訪地震親歷者,制作完成了10集大型紀錄片《唐山大地震》,播放伊始,就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
  
  “尋找”親歷者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他身旁,今天我們已經(jīng)離去在人海茫茫。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里呀?……”伴隨著《那些花兒》的音樂和幾個地震親歷者催人淚下的“尋人”宣言,紀實頻道的宣傳片《尋找》勾起了那段已沉入很多人心底的往事。今年2月,《唐山大地震》攝制組通過平面媒體、網(wǎng)上征集、熱線電話等各種渠道在全國范圍征集當年大地震的親歷者,請他們講述自己那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試圖用多個人的口述來重現(xiàn)當年的歷史。
  據(jù)該片總編導李曉介紹,征集消息發(fā)出后,唐山和外地的親歷者們都表示出了巨大的熱情,近3000人通過email、電話、書信給予回應,表示愿意參加拍攝。經(jīng)過篩選,攝制組最后采訪拍攝了120多位親歷者的口述故事,而最后被采納剪輯入節(jié)目、出現(xiàn)在熒屏上的,其實只有近70位親歷者。故事性強、口述能力強,盡量不重復,是攝制組在篩選和錄制時的一些標準。
  “很多被采訪人,在電話中簡述自己的故事時,就已經(jīng)泣不成聲!崩顣哉f,“最后的拍攝統(tǒng)一在唐山當?shù)剡M行,實際上,很多外地親歷者一到唐山,剛下火車,觸景生情,就已淚流滿面,有四五個年紀大一點的,還因為過于激動引起高血壓被立即送進醫(yī)院。拍攝過程中,幾乎所有人在講述自己所經(jīng)歷的那一場災難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而工作人員在聽著那些故事時也會被感染,不停地抹淚,以至于攝制組為每一場拍攝所預備的兩大盒紙巾常常不夠用,最后地上留下的是一團團拭淚的紙巾……”
  當年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是中年不惑;當時出生的小孩,如今也已是壯年;還有許多人,內(nèi)心深藏的悲痛已隨著他們離開塵世。與其說攝制組是在制作“以語言構(gòu)建真實”的口述型紀錄片,不如說他們是在搶救一段歷史,“30年了,除了一本《唐山大地震》,對于這段歷史的描述幾乎是空白。時間越久越難以精確還原,再過30年,也許就沒有什么人能夠再講述出當年發(fā)生了什么,1976年7月28日成了一個空白的符號。我們記錄下每位口述者的故事并且作為檔案,通過影像去還原歷史,我覺得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崩顣哉f。
  
  難以走出陰影
  
  在拍攝重點上,除了展現(xiàn)最初的驚魂13秒,《唐山大地震》把重點放在了震后的故事,包括自救和互救、外部救援、不被人知的故事,還有唐山人30年來是如何走出心理陰影的。攝制組試圖透過災難找人性,挖掘在那個大背景下面的個人命運,體現(xiàn)唐山人民在災難面前的意志,以重溫歷史,激勵生者。
  這是一位心理學家,他述說自己一直難以擺脫當年父親為救他而犧牲自己的心理陰影。當時他被壓在一片廢墟之下,父親已經(jīng)受傷,腸子都落在外面,但仍堅持著爬過來,把15歲的他救了出來,而自己最終無力生還。地上,父親爬出的斑斑血跡,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腦海里。父親是因為要救出自己而死的,對親人的歉疚感和自責感難以消除。地震后,像他一樣有著類似心理強迫癥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都由于某種原因產(chǎn)生心理負擔,有些人對7月28日產(chǎn)生深深的恐懼,甚至到這一天會不能控制地要自殺。
  怨恨,也是地震帶給人們的“后遺癥”。有一位幼兒園老師,地震發(fā)生時,棄自己的兩個女兒于不顧,救出了自己班里的30多個小朋友。當從外地趕回家的丈夫看到兩具女兒的尸體時,他不能理解她,認為她沒有盡到母親的職責,從此開始了夫妻間10多年的冷戰(zhàn)。丈夫的怨恨、內(nèi)心的自責,讓這位女性最終選擇輕生。她試圖撞軍車,幸虧丈夫的及時搶救才避免了悲劇。車上的戰(zhàn)士們得知了她的故事后,都敬佩地說:“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彼K于得到了丈夫的諒解,而在夫妻雙方共同維護和努力下,這個家庭重新變得美滿幸福。這位女士也在45歲高齡時為這個家庭再添了一個小寶寶。
  唐山大地震造成了15000多戶家庭解體,兩個破碎家庭如何重組,成了地震留給唐山人民的課題。由于那時每戶家庭中的孩子普遍比較多,重組后往往成為大家庭,但幸福的例子并不多。李曉介紹說,他們在拍攝中專門剪輯了“家在唐山”一集,來探討家庭重組的問題。
  
  災難改變他們
  
  災難讓人顯出本性,真善美、假惡丑,在這一刻就這樣爆發(fā)出來。很多人因此經(jīng)歷了人格重建,災難改變了他們。
  當年尚在監(jiān)獄的一名政治犯這次成了講述者。地震發(fā)生時,大墻倒下,沒有一個犯人選擇逃跑,想到的都是先去搶救活人。當時他去救的正是看押他的人――政委一家。對著鏡頭,他說:“那時不會再去想什么過去的恩怨了,哪怕是一只小貓一只小狗,我也會選擇去救,更別說是我們的同類了!苯(jīng)歷過這次浩劫的他們,人生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變。他的父母因他入獄而早逝,現(xiàn)在,政委一家將他認做干兒子,他重新找到了父母親。他們還為他介紹了一個女孩,讓他組織家庭,過上了幸福生活。從沒有尊嚴,尋找尊嚴,到重塑尊嚴,地震帶給他的體驗與眾不同。
  地震中,不僅只有英雄,也有敗類。有一個人來到攝制組,說出了埋藏了30年的懺悔。當年,趁地震之亂,當事人搶了別人的衣服等東西,還偷了生產(chǎn)隊的豬和化肥,并因此被判刑4年。這個心結(jié)壓在他心里30年,今天,他選擇了傾訴,向別人講述自己那段不愿回首的陳年往事,因為只有講出來,才能讓自己得到解脫。
  現(xiàn)實永遠比想象更豐富,《唐山大地震》節(jié)目組在與當事人的接觸過程中,了解了很多過去不為人知的故事。但是,“25分鐘一集,不可能承擔太多,由于篇幅限制,很多素材都沒有用上。將來有可能的話,我們會把這全部120個人的口述出本書吧”,李曉說。
  
  真實再現(xiàn)引爭議
  
  一個男人在廢墟中用雙手挖著瓦礫,尋找自己的父母和妹妹;地震發(fā)生前暴雨雷電交加,地震暴發(fā)時人們混亂逃難……與傳統(tǒng)紀錄片不同,《唐山大地震》在表現(xiàn)手法上運用了“真實再現(xiàn)”的方式。再現(xiàn)的鏡頭和歷史資料鏡頭穿插在一起,來增強影像在敘事中的表現(xiàn)力。
  不過,真實再現(xiàn)的手法也引起了觀眾和媒體的很大爭議,認為這會削弱紀錄片的真實性,甚至產(chǎn)生紀錄片和故事片的混淆。為此,紀實頻道還專門召集業(yè)內(nèi)同行和專家召開了一次相關(guān)研討會。會上,紀實頻道主編應啟明解釋說:“情景再現(xiàn),是為了更好地還原歷史。以前對于講述型的紀錄片,會使用空鏡頭,有些片子如果把畫外音拿掉,就像是風光片,F(xiàn)在‘真實再現(xiàn)’成為世界潮流,70%以上的歷史紀錄片都會使用‘真實再現(xiàn)’。這是追求事件真實、解決影像缺席的好方法。而且,為了方便觀眾欣賞的連貫性,現(xiàn)在一般都不會在片子上再打‘真實再現(xiàn)’字樣。”
  而復旦大學呂新雨教授則指出,“觀眾在看紀錄片時會有不同的心理期待,更希望看到真實。‘真實再現(xiàn)’不是不能用,而是要考慮為什么用,怎么用。‘再現(xiàn)’應有充分的史料依據(jù),不能靠編導的想象來進行,像唐山地震口述這樣具有強大震撼力的內(nèi)容,如果用再現(xiàn)形式是否會減弱它原有的力量?‘真實再現(xiàn)’不該成為采訪和解說的附庸,畫面應具有獨立的敘事作用!
  一些觀眾擔心,既然真實再現(xiàn)已成為紀錄片常用的手法之一,那么多年后這些再現(xiàn)的情景會不會對人們產(chǎn)生誤導,讓人們以為這就是真實、就是歷史?應啟明回應說:“紀錄片和新聞的所謂‘真實’有所不同,紀錄片的核心價值是人物事件的真實。當年唐山地震的新聞照片上,人們對著鏡頭在笑,這反而是不能反映歷史真正面目的。因此多年后的這個問題不是主要的,關(guān)鍵是現(xiàn)在做的必須符合歷史真實!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唐山 再現(xiàn) 大地震 “再現(xiàn)”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電影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