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yè)【中國銀行業(yè)仍需要革命】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很顯然,中國銀行業(yè)應該明白的是,完全從自身內部改革來實現銀行業(yè)的秩序變革。已經到了幾乎不可能的程度。傳統的特殊利益團體必須被破除,中國銀行業(yè)應該邁著更大的步伐來對內開放市場,迎接市場化的力量。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從而實打實地實現并強化市場競爭的程度與力量。
利益以及利益團體的硬度
中資銀行有著全世界動作最為熟練的柜員、有著比其他國家的銀行多得多的網點渠道,但隊伍卻越排越長,等候時間以小時計算,原因就在于銀行體系內的“系統割裂”。服務于政府管制經濟下的銀行體系,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中國那越來越市場化的經濟的需要了。
現在的中國銀行業(yè)實際上已經處在一種極為被動的兩難境地之中。這種狀況很像《駭客帝國》電影中的矩陣母體(Matrix)所面臨的尷尬處境。原本經過精確計算的Matrix很希望通過原先管制的方式來管制人類的思想――在任何可能的地方,都使用安全衛(wèi)士Smith去管制電腦駭客,任何破壞Matrix原先秩序的駭客事件,都是不被允許的。但管制模式下誕生的利益團體Smith,最后竟然脫離了Matrix自身的控制,使得Matrix最終不得不尋求市場化力量的化身――駭客“尼歐”(人名,電影中的救世主)的幫助,以進行自身的變革,維護Matrix自身的存在。
中國的銀行體系在傳統利益框架下形成的利益團體,正在成為中國銀行業(yè)體系的最大威脅。
例如在利差問題上,相對于國際市場。中國銀行業(yè)竟然擁有接近3個百分點的利差,這與國際銀行業(yè)的利差相比,中國簡直就是銀行業(yè)利潤的天堂。龐大的利差收入群體,事實上已經成為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最大障礙。
銀行給老百姓的利息究竟夠高不夠高?――耶魯大學著名金融學教授陳志武曾就這個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研究,他拿世界不同國家的標準放在一起比較,結合具體國家的宏觀經濟指標,計算應該有的市場利息是多少,然后再結合中國現在的GDP增長速度、企業(yè)盈利能力、通貨膨脹率等等指標,并套用國際慣例,進而得出結論:在過去所經歷的不同時期,在多數時候,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存款利息都比國際慣例規(guī)定的利息要低幾個百分點。
不要說低幾個百分點了,即便低一個百分點是什么概念?粗算一下,目前所有的銀行、所有的人民幣存款大概是35萬億,央行壓低給老百姓存款利息,每壓低一個百分點,就等于全同人民給銀行多送了3500億元。陳志武認為,這3500億本來該是老百姓的,但通過壓低利息,錢歸了銀行,其中一部分用來補貼了國有企業(yè),因為國有企業(yè)的貸款利息也要低一些。從目前中國實際利率為負1%左右,也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老百姓存在銀行里的錢,相當于按照每年1%的速度在遞減,每年給銀行送了3500億。
陳志武認為,中國人民銀行的利息安排,保護了銀行績效,也補貼了國有企業(yè),但是付出的代價是老百姓存款本來應得的利息沒有了。
那么在這樣的利率機制安排下,中國如何可能走出低利率和嚴重的流動性過剩的環(huán)境?毫無疑問,每年獲得那3500億元的利益團體,是絕不會輕易讓中國的利率機制發(fā)生改變的。在這種情況下,去年央行加息之時,甚至有一次是只加貸款利率而沒有加存款利率,這讓中國銀行業(yè)在本來就享有高利差的優(yōu)越環(huán)境中,繼續(xù)擴大了它們的利差收入。
現在的問題是,沒有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中國銀行業(yè)又如何能夠加強風險定價能力,如何能夠擁有足夠的客戶細分能力?習慣了旱澇保收之后,對激烈市場競爭下的客戶細分管理模式,實際上是有著一種發(fā)自內心本質的排斥。這種對市場化、對自由競爭的排斥,與《駭客帝國》中Smith對要求自由的駭客們的排斥如出一轍。
內外部交結而成的利益集團
不過,銀行體系這個巨大的母體必須清楚的一點是,銀行體系中的傳統利益團體,早已超越了銀行內部,滲入中國經濟體系各類其他的行政力量因素。它們正在交叉影響和相互壯大,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地方的貸款問題上,雖然銀行有控制風險的內控要求,但在面對強大的地方行政力量之時,不少銀行機構的選擇仍舊是向其妥協。在中央一直要求管住信貸這個閘門之時,商業(yè)銀行們在安徽的表現就充分地表明了它們的妥協。截至今年4月末,中行安徽分行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53.05億元,較年初新增42.9億元,同比多增8.6億元,完成總行下達計劃(53億元)的80.95%,居中部六省中行系統第一位;而截至5月29日,更已經完成了計劃的93.7%。
事實上,中行安徽分行僅為縮影,中行前4個月的信貸投放已經超速。今年初,中行確定了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2400億元的目標,截至4月末,中行人民幣貸款較年初新增1462億元,平均增幅為8.65%,已經完成全年增長目標的61%,這一數字大大超過時間進度。
除中行安徽分行之外,貸款增量居系統內中部六省第一位的,還有工行安徽分行。截至4月末,工行安徽分行人民幣各項貸款比年初增加66.44億元,增幅為7.54%,高于全國工行系統平均增幅1.01個百分點。而截至5月中旬,建設銀行安徽分行的貸款投放也已經完成總行全年計劃的77%。大行的集體發(fā)力,讓安徽省前4個月的貸款增量居中部六省第一位,達到443億元,同比多增151.4億元。
盡管有“中部崛起”支撐,安徽信貸增速近乎失控的情況,還是有全國范圍的共性。今年的信貸增長超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這種狀況的發(fā)生,無疑與地方政府強勢的投資項目和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而我們最新看到的事實是,本年度5月份的同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又開始提速了。這種現象的背后,實質上正在傳達這樣的信息:傳統利益團體正在試圖擺脫銀行體系的自身監(jiān)管與控制體系,以維護自身的利益。一個對銀行體系這一矩陣母體威脅甚大的Smith,正在成長壯大之中。如果不對它引起高度警惕,那Smith最終必將像病毒一樣,迅速傳染到銀行業(yè)這個矩陣母體的每一個角落。
讓“尼歐”登場
當然,事實還有另一面,商業(yè)銀行們實際上還面臨著面對市場和政策的兩難。
就市場化進程而言,銀行應當追求利潤極大化,對股東負責,對員工和客戶負責但就政策傾向來看,國有商業(yè)銀行面對員工仍然難以下手大幅度裁員,對客戶群體也不敢進行細分,即便是不帶來盈利或者帶來損失的業(yè)務或者客戶,銀行也不能說不。在跨行查詢收費被叫停之后,銀行對新的收費服務顯得小心翼翼,不敢向前了。因此銀行仍然徘徊在市場和政策之間,這種情況下,商業(yè)銀行的排隊問題只可能惡化,根本看不見改善的跡象。這種景況就像電影中Matrix的固有秩序難以被打破,使得Smith本身也對這些秩序中的組成部分雖恨得牙癢癢,卻無能為力。Smith最后也意識到,只有利用“尼歐”這支市場化的自由力量,才能改變Matrix這一矩陣母體的秩序。
最終,中國銀行業(yè)這一龐大的Matrix母體會意識到,自身如果不能和市場化力量的化身“尼歐”合為一體,最終難逃被Smith破壞并導致“系統崩潰”的命運。中國銀行業(yè)到底是應該由矩陣母體來和“尼歐”結合,還是任由Smith殺死“尼歐”?選擇的權利在母體本身。
很顯然,中國銀行業(yè)應該明白的是,完全從自身內部改革來實現銀行業(yè)的秩序變革,已經到了幾乎不可能的程度。傳統的特殊利益團體必須被破除,中國銀行業(yè)應該邁著更大的步伐來對內開放市場,迎接市場化的力量,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從而實打實地實現并強化市場競爭的程度與力量。
還等什么?中國金融體系已經等不及了――中國銀行業(yè)需要一場真正的矩陣(Matrix)革命。
(作者系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銀行業(yè) 革命 中國銀行業(yè)仍需要革命 中國需要革命 中國需要革命嗎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