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得過北約嗎 中國有必要重新考量北約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北約的擴大和轉型,使之在全球安全和穩(wěn)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說起中國與北約的關系,人們馬上會想到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斯拉夫聯(lián)盟發(fā)動的大規(guī)模襲擊,就在戰(zhàn)爭過程中,中國駐南大使館遭到野蠻轟炸,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度憤慨。說起北約,人們還會想到,隨著其職能的轉變和反恐戰(zhàn)爭的演進,北約已經來到了我們的家門口。與北約,我們能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嗎?
北約的擴大,使北約與我國的距離越來越近;北約的轉型,使北約的觸角伸向了世界各個不安定地區(qū)。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曾說:目前在北約指揮下共有5萬多名士兵在三個大陸執(zhí)行多項活動和使命。在全球化的時代,北約的作用較之冷戰(zhàn)時期更加突出。筆者認為,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有必要從戰(zhàn)略高度考量北約在國際事務中的新作用,更新對北約的傳統(tǒng)認識。
對北約的誤讀
全面認識北約,是我國與北約開展交流和對話的重要基礎。但目前,我國國內輿論界和學術界對北約的認識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其一,認為北約是美國主導世界的工具。
美國是北約內最具實力的國家,在北約內部的影響力毋庸置疑,但由此簡單地將北約等同于美國主導世界的工具有失偏頗。在北約26個成員國中,既包括美英法等大國,也包括盧森堡和冰島等小國,他們在促進世界民主化等問題上的戰(zhàn)略利益一致,但在一些具體的戰(zhàn)術甚至戰(zhàn)略問題上未必一致。此外,由于北約實行一致通過的決策機制,美國也難以為所欲為。北約成員圍繞伊拉克戰(zhàn)爭的爭吵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國內有報道稱:美國“圖謀將北約納入美國推行反恐謀霸的全球戰(zhàn)略軌道”。美國有無此圖謀是一回事兒,但能否實現(xiàn)此圖謀是另一回事兒。冷戰(zhàn)后特別是近年來,美國對通過北約采取軍事行動已表示出不滿,美國高官稱:打仗不能靠委員會。布什和拉姆斯菲爾德所謂的“志愿者聯(lián)盟”實際上就是對北約不滿的一種表示。它表明美國的意圖無法在北約內順利實現(xiàn)。
實際上,美國希望將北約作為一個工具箱,有用時則用之,無用時棄之一旁。應該說,近年來北約的多邊性遠大于北約的工具性。北約也是多邊對抗單邊的一個重要場所。
其二,認為北約的擴大及與中亞國家的交流威脅我國的安全。
中亞國家全是北約“歐洲大西洋伙伴關系委員會”成員國。在“歐洲大西洋伙伴關系委員會”框架內,北約一直在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合作,在2004年伊斯坦布爾首腦會議上,北約設立“中亞特別代表”。北約與中亞國家的合作從目前看尚沒有對我國構成直接的安全威脅。北約向中亞國家擴展勢力將不可避免地向這些國家輸出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可能對我國構成一定潛在的影響,但對我國的安全尚沒有形成直接的威脅。這是因為,北約加強與中亞國家的關系是北約戰(zhàn)略轉型的一部分,并非針對我國,從北約公開發(fā)表的聲明看,北約沒有針對我國的潛在動機。北約距離我國遠近也不是衡量北約對我是否形成威脅的一個指標。再說,北約在中亞國家沒有軍事存在,尚難有效影響中亞國家,更不用說威脅我國安全了。需要說明的是,媒體和有些材料中關于北約在中亞設有軍事基地的報道是不準確的。美國在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分別建立了空軍基地,但不能將美國的軍事基地等同于北約的軍事基地。
從另一方面看,北約加強與中亞國家合作總體上有利于該地區(qū)保持穩(wěn)定,有利于中亞國家政府打擊“三股勢力”,有利于我國西部邊疆的安全與穩(wěn)定。
其三,認為北約與日韓澳新等亞太國家建立全球伙伴關系加劇了我國面臨的安全威脅。
在去年11月北約里加首腦會議上,北約提出了建立全球伙伴關系(特別是與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韓國四國)的設想。實際上北約與日本和澳大利亞等早就建立了定期的政治對話。目前,北約希望與上述四國建立伙伴關系的具體內涵尚需要進一步觀察。從今后相當一段時期看,北約在亞太地區(qū)建立伙伴關系不會對我國安全構成實質的威脅,因為上述韓日澳新四國均同美國簽訂了安全保障條約,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安全承擔了條約義務,而北約與上述四國的伙伴關系遠沒有達到這個層次。
交流已有基礎
北約是歐洲和北美26個發(fā)達國家組成的軍事聯(lián)盟,實行一致通過的決策機制。由于這26個國家都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北約的對華政策不可能有悖于這26個成員國的對華政策,而只能以26個成員國的共同點為基礎。這就是奉行一個中國原則和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等在內的和平共處原則。在涉及我國核心利益的臺灣問題上,北約的態(tài)度是非常明確的。這是我國與北約進行接觸和開展對話的政治基礎。目前,我國與北約26個成員國均保持良好的雙邊關系,與相當部分的北約成員國如盧森堡、冰島、丹麥等沒有根本利害沖突,與北約內最強大成員國美國的雙邊關系保持著穩(wěn)定發(fā)展的勢頭,與北約內最強大的及重要的成員國如美、英、法等國定期開展戰(zhàn)略對話,這些均為我國同北約進行接觸并進而開展對話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
雙方有利益交匯點
第一,反恐和防止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
9.11事件發(fā)生之后,北約將防御重點轉向以恐怖主義和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為代表的新安全威脅,并采取了多項預防和打擊措施。盡管我國受恐怖主義活動和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威脅的程度遠低于北約成員國,對恐怖主義的理解與北約成員國也有所不同,但恐怖主義活動和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是國際公害,威脅世界和平和國際穩(wěn)定,對我國建立和諧國際社會的危害也不容低估。因此打擊恐怖主義活動、防止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符合我國長期的戰(zhàn)略利益,也是我國履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國際責任的重要領域。在打擊恐怖主義活動和防止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方面我國與北約是有利益交集的。
第二,穩(wěn)定戰(zhàn)亂地區(qū)的局勢。
今天,固疆守土、被動防御已不再是北約惟一的任務,走出防區(qū)、主動干預成為北約的新職能。北約自1995年首次在防區(qū)外采取軍事行動至今,已相繼在歐洲、亞洲和非洲三大洲采取了多次軍事行動。從北約的幾次行動看,北約的干預對受干預地區(qū)走向穩(wěn)定是有利的。在阿富汗,北約領導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對保證阿富汗現(xiàn)政府的正常運轉起了關鍵作用。
當然,北約的干預也會對我國產生負面影響,比如,擴張了西方的政治體制。但權衡利弊,穩(wěn)定為我國帶來的利益遠大于北約在干預地區(qū)的行動為我國帶來的弊端。
新合作領域大有作為
地震、海嘯、颶風等自然災害威脅人類生命安全。及時和有效的民事救援是人類減少自然災害肆虐的有效途徑之一。自上個世紀50年代,北約就開始參與民事救援工作,近年來采取的民事救援行動更引人注目。1998年,北約成立了“歐洲大西洋災難反應協(xié)調中心”(EADRCC),在“歐洲大西洋伙伴關系委員會”(EAPC)49國范圍內協(xié)調救災工作。但是,北約的民事救援工作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地理范圍。2005年南亞大地震之后,北約應巴基斯坦的請求派遣快反部隊實施人道主義救援;同年,北約對美國卡特里娜颶風的受害者提供了援助。北約也曾對印度洋海嘯的救援工作給予了幫助。在民事救援方面,我國同北約有利益匯合點。
北約設有“和平與安全科學委員會”,主要工作是為民用科學和創(chuàng)新提供實際支持,目的是通過更好地利用專業(yè)技術知識解決問題,以促進各國的安全、穩(wěn)定和團結。北約民用科學也是北約開展國際對話的有效途徑。目前北約民用科學項目的重點是安全和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我國是有資格參與北約民用科學工作的。在這個領域開展合作也符合雙方的利益。
審時度勢莫遲疑
目前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美、英、法三國是北約成員國,俄羅斯同北約建立了“北約―俄羅斯委員會”,只有我國同北約沒有建立機制性的聯(lián)系;在上海合作組織中,我國是惟一沒有同北約建立正式交流機制的成員;在亞太地區(qū),日澳新都與北約定期進行對話,日本首相不久前剛剛訪問了北約總部。最近兩年,北約同聯(lián)合國、歐盟和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呈現(xiàn)進一步加強的趨勢。而且由于我國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不斷上升,北約也有與我國開展對話和交流的愿望。在這個背景下,我國應采取更積極的步驟,加強與北約的交流和對話,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相關熱詞搜索:北約 有必要 考量 中國有必要重新考量北約 中國為什么不加入北約 中國武器北約代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