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中的中國外交】中國的外交現(xiàn)狀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新中國迎來了55周年華誕,新中國外交也走過了55年歷程。不久前,我們無意中在外交部檔案館某辦公室看到一只陳舊、笨重的大木箱,一問才知道,這竟是檔案館征集到的一件新中國外交文物―――一只從延安時期一直使用到新中國外交部成立的外交文件箱。這使我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在我們的要求下,檔案館的同志帶我們瞻仰了一批珍貴的文物和照片,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新中國外交的不平凡歷程。于是,我們以這些文物和照片為線索,征集到了這些生動的故事……
  
  第一份外交文件及第一批大使
  
   新中國第一份外交文件是周恩來送交各國政府的毛澤東主席公告的函件。它被連夜送達各國政府駐北京和南京的前外交人員手中。第一處部址選在北京的外交部街33號。第一份國書是王稼祥出使蘇聯(lián)時遞交的……
  
  第一批工作人員
 。保梗矗纺瓿,隨著內戰(zhàn)的全面爆發(fā),中國共產(chǎn)黨在南京的機構和北平軍調處執(zhí)行部的工作人員陸續(xù)返回延安。周恩來一回到延安就召集曾在中共南京辦事處外事組和北平軍調處工作過的同志們一起見了面。他除了向大家介紹當前的形勢外還特別強調,搞過涉外工作的這些同志不要走散了,不定什么時候還需要。
  不久,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延安,中央各機關準備撤離,這些做過涉外工作的同志被集中編在一隊,薛子正任隊長,黃華任副隊長,王炳南為黨支部書記。章文晉、張香山、凌青等都是這支隊伍的成員。
  
  1947年5月1日,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轉折時期即將來臨的時刻,中共中央外事組在山西臨縣的三交鎮(zhèn)成立。外事組20多位工作人員中大部分是重慶、延安、南京等地的黨的外事機構和北平軍調處執(zhí)行部的干部。時任中央后方委員會書記的葉劍英兼任外事組主任,王炳南任副主任。外事組設研究、編譯、新聞三個處,柯柏年、徐大年、董越千分別擔任處長。隨毛澤東轉戰(zhàn)陜北的周恩來一直關心著外事組,他幾次來信具體指導工作,提出外事組目前的任務主要是翻譯毛澤東的重要著作,編譯關于解放區(qū)基本政策的小冊子和關于美國的工具書。周恩來還要求外事組整理三人小組會議的談判材料,并指出:“這對于今后的國際斗爭,也許會有裨益。”
 。保梗矗改瓿,外事組隨中央轉移到河北平山縣的陳家峪,離當時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不遠。隨著華北大部分地區(qū)的解放,外事組在石家莊分兩路,一路由王炳南帶領北上到北平,駐扎在郊外的香山附近。另一路則穿越冀中平原抵達天津,其中,黃華、章文晉等留在天津組建天津外事處,其他成員進入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到北平后,外事組的同志分散在御河橋、松樹胡同兩處辦公。
  
  第一份外交文件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宣布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當天,周恩來遂將毛澤東的公告具函送達世界各國政府。函中指出:“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是必要的!碑斖恚谥芏鱽淼牟贾煤屯醣系慕M織下,還沉浸在共和國成立的喜慶氣氛中的同志們立即行動起來,有的將公告連同函件送交各國政府在北京的前外交人員,有的則連夜南下,將新中國的第一份外交文件送達仍留在南京等地的前外國使領館人員。新中國的外交部就這樣高效有序地開始了第一天的工作。
  與此同時,外交部的組建工作也在加緊進行。除原中央外事組的同志外,還從中央其他單位和全國各地調來一批熟悉外事、了解國際問題的人員。一批在海外工作或學習的人員懷著報效祖國的激情也加入到新中國的外交隊伍中來。
  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除同時擔任駐蘇聯(lián)大使的王稼祥外,還有李克農和章漢夫。
  
  第一個部址
  外交部的部址選定在北京東城區(qū)的外交部街33號。這座建筑此前為華北人民政府所在地,歷史上曾是清王朝的國賓館、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臨時大總統(tǒng)府和外交部等機構的所在地。它見證過許多重要歷史事件。這時,新中國外交部的一百多名工作人員從原來的臨時辦公地點陸續(xù)遷入。據(jù)當年在外交部工作的同志回憶,部領導和辦公廳及其所屬部門在院內的東樓辦公,各地區(qū)司、委員會在西樓辦公,大部分工作人員也都住在院內。后來,這里一度成為世界知識出版社社址。
  
 。保梗矗鼓辏保痹拢橙障挛,周恩來來到東樓樓上的部聯(lián)合辦公室,和李克農副部長一起會見了處級以上干部,并確定了部聯(lián)合辦公制度、人員配備、部內各機構排列次序等具體問題。11月8日晚,在東樓禮堂召開全體工作人員大會。王炳南主持大會并簡要地回顧了自10月1日外交部邊組建邊開展外交工作的情況,并宣布已基本完成組建任務。周恩來和李克農在會上分別講了話,周恩來系統(tǒng)論述了當時的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的政策、策略和任務,對外交部工作人員的思想素質和工作方法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并號召大家在工作中堅持學習,在新的外交機構中建立新的學習制度。
  
  第一批司級領導
   同年底,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通過了外交部司一級領導名單,他們是:辦公廳主任王炳南,副主任閻寶航、董越千、賴亞力;蘇歐司司長伍修權;亞洲司司長沈端先?穴夏衍?雪;歐非司司長宦鄉(xiāng),副司長溫朋久;美澳司司長柯柏年;國際司司長董越千,副司長龔普生;情報司司長龔澎;條約委員會主任委員章漢夫;外交政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周恩來,副主任委員喬冠華,秘書主任楊剛。
   當時,只設有這九個司級單位。55年后的今天,隨著我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外交部的司級機構已經(jīng)達到20多個。
  
  第一批駐外使節(jié)
  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蘇聯(lián)方面即來電表示愿同中國建交。兩國建交后,蘇聯(lián)駐華大使羅申10月4日即從莫斯科啟程,在當時交通條件還不方便的情況下,他飛機換火車,火車倒汽車,到中國境內再換乘火車,日夜兼程于六天后到達北京。10月16日,羅申大使向毛澤東主席遞交了國書。
  與此同時,新中國派出的第一位大使―――駐蘇聯(lián)大使王稼祥于10月下旬離開北京。由于行期緊迫,王大使一行來不及辦護照,只帶了證明書前往。外交部辦公廳專門就此事照會蘇聯(lián)駐華使館,并請?zhí)K方在沿途海關給予他們與持外交護照者所享受的同等待遇。王稼祥大使10月底到達莫斯科,11月3日向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什維爾尼克遞交了國書。
  新中國成立僅一個多月,就同十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在國外建立使館,派駐外交使節(jié)已成為當務之急。中央從各野戰(zhàn)軍兵團級將領和國家有關部門及地方高級干部中確定了一批人選調入外交部,準備在新中國的駐外機構中擔任大使等重要職務。吉雅泰的介紹信是烏蘭夫親自寫給李克農副部長的,其他一些同志如耿飚、黃鎮(zhèn)、柴軍武等人的介紹信也都是以其主管首長鄧小平、賀龍、楊得志等人的名義開據(jù)并加蓋名章?梢姼鞣矫骖I導都對這件事給予高度重視。這些同志很快就帶著原單位領導開據(jù)的介紹信趕到外交部報到。
  
  為盡快使大家了解外交工作,外交部專門組織了學習班,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和一些國家駐華外交官前來介紹國際形勢、中國的對外政策、有關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概況、風俗習慣乃至外交工作經(jīng)驗和外交禮儀,等等。為使將要出使的那些同志了解呈遞國書的禮儀,還專門組織他們在屏風后觀摩了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向毛澤東主席遞交國書的儀式。
 。保梗担澳辏对孪卵,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任命耿飚、王幼平、譚希林、彭明治、姚仲明、王任叔?穴巴人?雪、黃鎮(zhèn)分別擔任中國駐瑞典、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緬甸、印度尼西亞、匈牙利等國大使,耿飚兼任駐丹麥公使。7月中旬,在這批使節(jié)即將赴任之際,周恩來和外交部的有關司局領導在外交部的禮堂同他們進行了交談。周恩來認真地了解他們赴任前的準備情況,耐心地解答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并從使館任務、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工作方法乃至著裝等方面做了具體的指示。
  同年七八月間,新中國的首批大使陸續(xù)抵達駐在國,并于遞交國書后開始履行使命。到1951年9月我國首任駐巴基斯坦大使韓念龍到任,新中國共派出了15位駐外使節(jié),他們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新中國首批大使。
  
  周恩來一小時擬就的發(fā)言稿
  
  1955年4月17日,新中國的總理兼外長周恩來率領中國代表團抵達“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秀麗城市―――萬隆,出席有史以來首次由亞非獨立國家自己舉辦的國際會議―――亞非會議。
  
  周恩來發(fā)言時,會場的安靜程度達到“如果掉一根針在地下都能聽見”
 。丛拢保溉丈衔,代表著占當時世界人口總數(shù)一半以上的29個國家的340多名與會者陸續(xù)進入設在萬隆獨立宮的亞非會議會場。身著淺色中山裝的周恩來神采奕奕地同陳毅、葉季壯、章漢夫等中國代表團成員一起,邁著穩(wěn)健的步伐走進會場。在同鄰座的埃及總理納賽爾等相互致意后,周恩來在中國的席位上就座,等候大會的開幕。
  9時30分,印度尼西亞總統(tǒng)蘇加諾宣布亞非會議開幕,并致題為《讓新亞洲和新非洲誕生吧》的開幕詞。印度尼西亞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被推舉為會議主席,隨即各國代表開始進行一般性發(fā)言。先后有22個國家的代表在18日和19日的會議上發(fā)言,其中的主要內容是表達對殖民主義者的不滿和對世界和平的渴望。有些代表在發(fā)言中還對由中國、印度、緬甸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表示贊許。但是,會場中的不和諧因素也在醞釀,一些代表先是發(fā)表攻擊共產(chǎn)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國家的言論,而后又出現(xiàn)了指責中國“威脅”、“滲透”鄰國的論調。這種當著中國代表團的面毫不客氣的“坦率”頓使會場氣氛緊張起來,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尚未上臺“亮相”的中國代表團,特別是周恩來的身上。
  面對這個局面,周恩來也陷入沉思之中。他認為,如果宣讀早已準備好的那篇稿子,顯然會缺乏針對性。于是,他決定將那篇講話稿作為書面發(fā)言向大會散發(fā),同時根據(jù)當時面臨的新情況,針對幾位發(fā)言者提出的問題,重新構思了一篇發(fā)言,通過事實真相來反駁對中國的攻擊,同時避免會議走題。
  
  中國代表團發(fā)言的時間是4月19日。當天上午,代表團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周恩來在自己的座位上邊聽會,邊用鉛筆在幾張便箋紙上匆匆寫著。據(jù)他的英文翻譯浦壽昌介紹,周恩來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便起草了一個新的發(fā)言稿。中午休會時,他一面吃飯一面繼續(xù)整理那份發(fā)言稿,并請工作人員一一記下,譯成英文,這一切也僅僅只用了一個來小時,而這中間他還去拜會了前來與會的巴基斯坦總理阿里。
 。保谷障挛缛龝r,中國代表在亞非會議上進行大會發(fā)言的時刻到了。周恩來和翻譯浦壽昌一起走上掛滿與會國國旗的主席臺。周恩來在麥克風前站定,先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掃視了一下氣氛凝重的會場,然后,用溫和中透著從容的語氣開始了他的發(fā)言:
  “主席,各位代表,我的主要發(fā)言現(xiàn)在印發(fā)給大家了。在聽到了許多代表團團長的一些發(fā)言之后,我愿補充說幾句話。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
  這幾句話剛說完,會議剛開始時的那種沉重氣氛頓時被化解了,與會者專注地傾聽著這位出語不凡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發(fā)表的出乎不少人意料的精彩演說。據(jù)在場的記者描述,當時會場的安靜程度是“如果掉一根針在地下都能聽見”。
  接著,周恩來用說理的方式一一駁斥了對中國的攻擊,通過事實介紹了中國的宗教政策和睦鄰方針。他指出,雖然與會國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但應多從自身的共同點出發(fā)考慮問題,求同存異、加強團結,本著反對殖民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主旨把會議開好,而不要陷入不利于達成協(xié)議的爭論;會議應把大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最主要的;我們并不要求人們放棄自己的見解,因為這是實際存在的;但是,這不應該妨礙我們在主要問題上達成共識。在發(fā)言的最后,他鏗鏘有力地講道:
  “16萬萬亞非人民期待著我們的會議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期待著我們的會議能為擴大和平區(qū)域和建立集體和平有所貢獻。讓我們亞非國家團結起來,為亞非會議的成功努力吧!”
  他的話音剛剛落下,會場就爆發(fā)出一陣暴風雨般的掌聲,代表們似乎陷入了對周恩來講話的深深回味之中,久久不愿停下來。還是職業(yè)頭腦靈敏的記者們最先回到現(xiàn)實中來,他們紛紛奪門而出,爭先恐后地將這條消息發(fā)往全世界。從此,著名的“求同存異”原則和其倡導者周恩來的名字就成了國際關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周恩來親筆起草的那份補充發(fā)言稿作為新中國外交史的珍貴文獻,在許多重大紀念活動中向世人展出,人們不僅可從中領略一代外交大師的博大胸襟和非凡氣魄,還會深刻體會到在新中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開拓者們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無比艱辛。
  
  會外,周恩來抓住一切機會交朋友、做工作
  周恩來的這個發(fā)言,為會議的順利進行和與會國最終達成協(xié)議起了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除了出席政治委員會的各種會議外,他還充分利用休會的間歇同各代表團廣泛接觸,介紹新中國的外交政策。他不斷結交新朋友,努力為新中國的外交拓展更多的活動空間。
  如同在會上的講話一樣,周恩來這期間的會外活動也在中國外交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就是通過同周恩來的接觸真正認識了新中國,并堅定了同新中國發(fā)展關系的決心,有的還由此成為中國人民的朋友。
  代表泰國與會的那拉底親王在十多年后還托人轉達對周恩來的問候。而周恩來對這位老熟人也很惦念,就在1975年他重病期間還顫抖著手給那拉底親王寫了一段話:“現(xiàn)我兩國,業(yè)已建交,雙方同慶。相別20年聞殿下健康如昔,極慰!边@是周恩來最后一次致書外國人士。
   至于他和柬埔寨領導人西哈努克親王的相識和交往則更令這位當時才33歲的青年王子永遠難以忘懷。
 。丛拢玻叭,西哈努克親王和柬埔寨代表團的其他成員宋雙等應邀來到中國代表團的駐地―――一座屬于蘇加諾總統(tǒng)的私人別墅。周恩來在那里設了一桌豐盛的午宴來款待他們,從此開始了與西哈努克親王延續(xù)了20多年的友誼。周恩來生前會見的最后一位外國元首就是西哈努克親王。后來,西哈努克親王曾這樣評價他的這位朋友:像周恩來這樣充滿仁慈之心的偉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是罕見的。
  會議期間,周恩來另一個被稱為“緩和世界緊張局勢的重要一步”的行動是他關于中國政府愿同美國談判的聲明的發(fā)表。
  當時,中美關系由于美國侵略中國領土臺灣而處于尖銳對立,在全世界尤其是亞洲地區(qū)受到廣泛關注。4月23日下午,周恩來出席了有中國、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八國代表團團長參加的討論緩和遠東緊張局勢的會議。在會上,他發(fā)表聲明指出:“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愿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緩和遠東緊張局勢的問題,特別是緩和臺灣地區(qū)的緊張局勢問題!边@69字聲明的發(fā)表,被記者們稱為“萬隆會議期間最轟動的新聞”。與會的許多代表都認為這是一個緩和緊張局勢的重要和平行動,紛紛予以高度評價。
 。玻等,他又在同美國《民族》周刊記者交談時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臺灣地區(qū)的緊張局勢是美國干涉造成的。為了緩和臺灣地區(qū)的緊張形勢,中國提議,中國和美國應該坐下來談,解決這個問題。后來,美方也不得不表示,不排除同中國進行談判的可能。三個月后,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開始舉行,而周恩來這個聲明的發(fā)表,可以說是這個重要外交行動的“先聲”。
  
  會后,一位資深外交官對周恩來說“你贏得了每場戰(zhàn)斗”
  4月24日下午,亞非會議再次舉行全體大會。在長時間的掌聲和歡呼聲中,大會通過了《亞非會議最后公報》,并在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項原則,實際上是發(fā)展和引申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晚上,亞非會議閉幕,周恩來在閉幕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這個會議“相當?shù)貪M足了亞非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愿望”。為了慶賀會議的成功,與會各國代表團紛紛舉行慶祝酒會,周恩來和中國代表團成了他們爭相邀請的對象。當晚,周恩來在一個小時之內連續(xù)出席了好幾個代表團的酒會,當人們?yōu)樗诨顒又械耐饨伙L采所傾倒時,可能不會意識到他已經(jīng)長時間沒有休息了。
  周恩來的睿智機敏和辛勤努力,使他成為在出席會議的各國政要中最受矚目的一位,與會的各界人士和各國傳媒,所持政治觀點雖大不相同,卻都異口同聲地肯定周恩來和中國代表團的成功。在大量的評論當中,黎巴嫩駐美大使查爾斯?馬立克的一番話頗具代表性。那是在會議閉幕的第二天下午,馬立克來到萬隆塔曼沙里街十號拜會周恩來。他對周恩來說,總理先生,我想我可以說,這次會議上你贏得了每一場重要的戰(zhàn)斗,在每一場你要參加或者你允許自己參加的重要戰(zhàn)斗中,你都獲了勝。雖然我們在好些問題上,有些是很重要的問題上有分歧,但卻同你建立起了一種親密的關系。我們有機會看看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怎樣辦事的,圍繞你們的神秘性部分地消散了,你在會議上取得了成功,是比別人都大的成功,你用你那天表示愿意同美國談判分歧的聲明,使這一切卓越的表演達到最高峰。整個會議對你來說純粹是收益。
  
  八年后才公開的照片
  
   中國與朝鮮領導人的互訪可謂非常頻繁。但1991年10月鄧小平與金日成的會晤卻有些非同尋常,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不發(fā)消息、不拍照片、不拍電影。當時的一張照片在八年之后才公布于世。
  
  鄧小平最后一次會見外賓
 。保梗梗蹦辏保霸拢等,已經(jīng)退休一年有余的鄧小平在釣魚臺國賓館18號樓會見了他的老朋友――來華訪問的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家主席金日成。
  年近九旬的鄧小平已經(jīng)有一年沒有會見外賓了,外交部在最初擬定金日成的訪華日程時并未安排此次會見,由于金日成一再強烈要求,外交部特別請示了鄧小平。鄧小平表示,金日成是老朋友了,可以見一下,但提出只做一刻鐘的禮節(jié)性會見,不發(fā)消息、不拍照片、不拍電影。
  會見的那天,金日成在釣魚臺18號樓迎候鄧小平。兩人見面后熱烈擁抱,異常興奮和激動。雙方官員都沒有參加這次會晤,陪同進入會見廳的只有鄧小平的女兒鄧榕、中方譯員李濱和朝方譯員金成南。雙方其他官員都沒有參加這次會晤。中朝各五名攝影師和錄像記者被允許留在現(xiàn)場拍攝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幾分鐘后他們也離開了會見廳。這次會見當時沒有對外發(fā)消息。記者所拍攝下的歷史性鏡頭在八年之后,于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之際首次與公眾見面,并作為鄧小平最后一次會見外賓的珍貴資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中方特為金日成準備了轉椅式沙發(fā)
  會見廳是經(jīng)過中方精心布置的,兩人所坐的轉椅式沙發(fā)也很特別,在其他會見外賓的場合從未見到過。原來這是中方特別為金日成準備的。
  兩位老朋友見面,顯然要說的話很多,原定一刻鐘的會見不知不覺持續(xù)了將近一個小時。兩人的話題很廣,從當時的國際形勢、中朝關系的發(fā)展前景到各自國內的情況。鄧小平就中國正在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進行了闡述。他說,我們要一手搞改革開放,一手搞“四個堅持”,最核心的是發(fā)展生產(chǎn),從改善人民生活做起。鄧小平還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形勢。他講道,現(xiàn)在整個世界格局還沒有定,我們主要是觀察,少露鋒芒,沉著應付。孤立中國,誰也辦不到。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沒有起什么作用。七國集團從宣布對中國進行制裁的第一天起,就不一致。鄧小平還向金日成介紹了中國國內的情況,并說,今年中國遇到很大的水災,救災這件事教育了人民,還是社會主義好。
  鄧小平認真聽取了金日成的談話,聽不清楚的地方,則由鄧榕轉述。當時,李濱負責記錄金日成的談話,鄧榕負責記錄鄧小平的談話。后來鄧榕將父親的談話記錄加以整理交給了外交部。
  會見結束后,金日成一直把鄧小平送到18號樓門前,兩人再次握手擁抱。金日成一直目送鄧小平上車離去,依依惜別之情溢于言表。也許,兩位老朋友當時已經(jīng)意識到這是他們最后一次見面了。
  金日成在朝鮮建國后先后共訪華41次。鄧小平與金日成的初次會晤可以追溯到建國之初的1953年。這一年的冬天,朝鮮內閣首相金日成率朝鮮政府代表團首次正式訪華。鄧小平作為政務院副總理參加了中朝雙方的談判、兩國經(jīng)濟和文化協(xié)定的簽字儀式、北京火車站舉行的迎送儀式、毛主席舉行的歡迎宴會、朝鮮駐華使館舉行的答謝宴會等一系列重要活動。
  在此后近40年的時間里,鄧小平往訪朝鮮不下五次,是僅次于蘇聯(lián)的往訪次數(shù)最多的國家。他第一次訪問朝鮮是在1961年9月。當時鄧小平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率領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團應邀前往平壤參加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并在會上致賀詞。
  此外,鄧小平還于1963年5月和1965年3月對朝鮮進行了訪問。文革結束后的1978年9月,復出僅一年多的鄧小平應邀率中國黨政代表團參加朝鮮國慶30周年慶祝活動。在平壤,他受到金日成的熱烈歡迎。在安排訪問日程時,為了能在慶;顒娱_始前安排雙方的會見,金日成特別提出希望鄧小平一行能早一些抵達平壤。8日上午,金日成在錦繡山議事堂會見并宴請了從機場直接趕來的鄧小平一行,席間氣氛熱烈而友好,宛如朋友相聚。鄧小平還向金日成贈送了中國工藝品陶瓷三層大型通花瓶,金日成饒有興致地觀賞了這件后來被陳列在妙香山國際友誼展覽館的精美工藝品。在離開平壤之前金日成和鄧小平舉行了會談,就當前國際形勢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鄧小平還談到正在北京進行的中美關系正;瘯劦挠嘘P情況。
  1982年4月,78歲高齡的鄧小平再次訪問了朝鮮。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國訪問。雙方進行了多次會談,互相介紹了各自國內的情況,以及對國際問題的看法。金日成還陪同他觀看了具有朝鮮特色的大型團體操表演。
  同年9月,金日成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鄧小平親自前往北京火車站迎接,并在金日成結束在京訪問日程后,陪同他乘專列前往自己的故鄉(xiāng)――四川參觀訪問。在專列上,他們舉行了兩次單獨會談,鄧小平介紹了中國國內的情況,并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中蘇關系。在陪同金日成參觀了一些地方之后,鄧小平趕回北京。
  此后,鄧小平又多次會見了來華訪問的金日成。1990年初秋,86歲高齡的鄧小平同志還專程前往沈陽會見了他。兩人就當時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深入交換了看法。正是在這次會見中,鄧小平答應金日成,只要身體狀況還能和現(xiàn)在一樣,等他下次訪華時,可以再見面。第二年,鄧小平果然實現(xiàn)了他的諾言,在北京再次會見了金日成,也就是本文開始的那一幕。
 。保梗梗茨辏吩拢鹑粘墒攀,鄧小平特別致唁電,表示了哀悼之情。他在唁電中說:“金日成的逝世,使我失去了一位親密的戰(zhàn)友和同志。”
  
  看場京劇也保密
  
   日內瓦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定下了不許與中國代表握手的“紀律”。史密斯為了避免與中國代表相見時的尷尬,一手拿咖啡杯,一手拿煙。盡管如此,在一年后的1955年,中美之間不僅握了手,而且還開始舉行了大使級會談。
 。保梗矗鼓辏冈拢踩,新中國成立前夕,已不具有外交官身份的原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黯然登上專程前來迎接他的美國空軍運輸機離開了中國。他的離去標志著美國扶蔣反共對華政策的失敗。此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最初幾年間,由于歷史的原因,加之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中美兩國政府之間幾乎斷絕了一切交往。
  
  杜勒斯的規(guī)定
 。保梗担茨辏丛拢荚谟懻摵推浇鉀Q朝鮮問題與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日內瓦會議開幕。據(jù)說,出席這次會議的美國代表團團長、國務卿杜勒斯曾給美國代表團規(guī)定了不能同中國代表團任何人握手的“紀律”。但實際上,雙方代表團的成員間不僅握了手,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接觸,而且還就雙方關心的在對方境內的僑民和留學生回國問題進行了多次會談。
  杜勒斯回國后,代理團長職務的史密斯就曾在會間休息時和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有過多次近距離的接觸和交談。為了不違反杜勒斯的“紀律”,他也想了不少辦法,如一手端咖啡杯一手持煙,這樣既同周恩來進行了交談,又避免了握手。在會議結束那天,他還主動迎上去和周恩來交談,稱贊中國在會上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并伸出右手抓住周的胳膊用力搖了搖。
  美國助理國務卿羅伯遜則先后兩次在國聯(lián)大廈的休息室里主動與王炳南握手并攀談。羅伯遜曾在北平軍調處執(zhí)行部工作過,在同王炳南的交談中,他一再提到軍調處的中共代表葉劍英將軍,回憶當年葉劍英為他設宴餞行的情景,并請王炳南代為轉達他的問候。
  
  美國代表曾主動與中方人員握手
  中美關于在對方境內的僑民和留學生回國問題舉行的會談,是由出席日內瓦會議的英國代表團成員、駐華代辦杜維廉從中介紹的。6月5日上午,他告訴中方,美方愿與中方就僑民問題舉行會談,并表示,他原準備此前一天回倫敦,為安排中美雙方的會談,特意推遲了行期,準備當日下午就趕回去。
  當天上午十點,中美雙方進行了15分鐘的簡短接觸。中方代表是中國代表團秘書長、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王炳南,出席會談的還有當時外交部美澳司司長柯柏年和歐非司司長宦鄉(xiāng)。杜維廉為雙方作介紹后,美國代表約翰遜主動上前與中方人員握手,美國務院遠東司司長馬丁作為約翰遜的助手參加了此次晤面。雙方商定會談于6月10日正式開始。
  在會談中,中方闡述了對在華美僑回國問題的政策和立場,同時提出中國在美國的5000多名留學生中有不少人要求回國,卻在向美國政府申請離境時遭到阻撓,這是毫無道理的。為合理解決這一問題,中方先是提出由雙方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宣布雙方政府尊重住在一方的對方守法僑民和留學生返回本國的權利和隨時回國的自由;后又建議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兩國政府分別委托與兩國都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外交使團照顧住在對方的本國僑民和留學生的權益。美方拒絕了中國的合理建議,但表示將建議美國政府對阻止離美的中國留學生的情況進行復查。在最后一次接觸中,雙方還互相通知了獲準離境的對方僑民的人數(shù)。日內瓦會議結束后,雙方根據(jù)商定的結果,在日內瓦繼續(xù)就此問題進行了將近一年的領事級會談,但沒有取得進展。
  
  周恩來的三句話聲明
  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率團出席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會議期間,周恩來在一次工作午餐會上發(fā)表了如下聲明: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愿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緩和遠東緊張局勢問題,特別是緩和臺灣地區(qū)的緊張局勢問題。
  這個三句話的簡短聲明在當時中美兩國尖銳對立的背景下,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三天之后,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表示,不排除同中國進行雙邊談判。英國、印尼、印度等國還為中美之間的會談進行斡旋。7月,中美兩國經(jīng)英國外交途徑聯(lián)絡,同意過去一年來雙方在日內瓦的領事級會談升格為大使級會談,以解決平民遣返問題和其他實際問題。
  
  沒有外交關系時的大使級會談
 。冈拢比,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國聯(lián)大廈開始舉行。已改任中國駐波蘭大使的王炳南和美國駐捷克大使約翰遜再次成為談判對手。
  沒有外交關系的兩個大國之間互派大使進行會談,這本身在外交史上就是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加之在當時中美兩國嚴重對立的時代背景下,更是受到了各方的極大關注。各國記者云集日內瓦,爭相報道。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會談,雙方于9月份達成關于平民回國問題的協(xié)議。由于協(xié)議的達成,在此后的十年間,包括錢學森、趙忠堯在內從美國回國的中國科學家有130多人,他們后來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此后,雙方開始了第二個議程,即討論其他實質性問題的會談,包括臺灣問題和舉行外長級會談問題。雖然中方為推進會談作出了努力,但卻難以取得任何進展。
  
  王炳南請談判對手看京劇
 。保梗担改暌院,中美大使級會談易地華沙繼續(xù)舉行,此后雙方的代表一直由各自駐波蘭大使擔任。王炳南大使在駐波蘭大使任上一直工作了九年,直到1964年由王國權大使接任。美方的代表幾易其人,據(jù)說美方后來在考慮駐波蘭大使人選時,更側重于其對中國事務是否熟悉。雙方在會場內外的斗爭十分尖銳,但會談表面上的氣氛是和緩的。
  雙方代表在會場外也有一些接觸。王炳南大使就曾利用我國內京劇院團到日內瓦演出的機會,邀請約翰遜大使一起觀賞。約翰遜非常高興,但一再叮囑注意保密,不要讓記者們知道。兩個談判對手還經(jīng)常在往返日內瓦途中相遇,同乘一架班機,有時在轉機時還會被安排在同一家旅館。通過互相宴請緩和氣氛、交換看法也是中美雙方代表有時會采取的方式,美方談判代表卡伯特大使還曾應邀到王炳南大使在華沙的官邸品茶聊天。
  到1970年2月,中美大使級會談共舉行了136次會議。第二年7月,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由于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在即,局勢發(fā)生重大變化,雙方商定,中美大使級會談不再恢復。雖然在長達15年的會談中,雙方只就平民回國問題達成惟一的一項協(xié)議,但即使如此,在中美兩國互不承認和嚴重對立的特殊歷史背景下,大使級會談使雙方都可以藉此表明觀點,互相了解對方的看法,從而成為保持兩國間接觸、進行直接聯(lián)系的重要渠道。
  在中美兩國尖銳對立的20世紀50年代,盡管最初美國不愿同中方直接接觸,以免造成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既成事實,但雙方仍是難以避免地打了不少交道,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政府當時執(zhí)行敵視、孤立新中國的政策是非常不現(xiàn)實的。
  
  沒料到鄧小平來擁抱
  
   照片上的景象是中日兩國人民努力的結果。1978年10月鄧小平訪日,參加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的互換儀式。這是新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訪問日本。
 。保梗罚改辏保霸拢玻踩铡玻谷,鄧小平副總理對日本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這是新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訪問日本,也是中日官方高層互訪的正式開始。
  
  首相官邸慶新約
  鄧小平訪日的第一場活動,是參加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批準書互換儀式。
  儀式于10月23日在首相官邸舉行。上午10時30分,中國外長黃華與日本外相園田直分別代表各自國家簽字并互換了條約批準書,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頓時,現(xiàn)場掌聲雷動,一片歡呼聲,大家共同舉杯慶祝。鄧小平走向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同他擁抱慶祝。福田始料未及,不免顯得有些慌亂。隨后鄧小平又擁抱了旁邊的園田直。福田這才反應過來,馬上同旁邊的黃華熱烈擁抱。
  
  政要把手談要政
  鄧小平同福田雖是首次見面,但兩人卻已經(jīng)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數(shù)輪談判中打過交道,因此,兩人一見面便彼此稱對方是老朋友。這次訪問中,鄧小平與福田共舉行了兩次會談,對國際局勢、中日關系、臺灣問題等充分交換了看法。在會談中,鄧小平的坦率和務實給這位日本的政治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鄧小平說,我是一個兵,習慣用兵的語言,直來直去。中日是近鄰,無論是從政治還是經(jīng)濟的角度,兩國關系都要搞好,兩國的政治家對此要有長遠的眼光。在介紹中國對臺灣問題的立場時,他說,“兩個中國不行,一個半中國也不行,一個中國和四分之一個中國也不行,歸根到底這個民族要統(tǒng)一”,什么時間,用什么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別的國家無權干涉。福田高度評價了鄧小平為發(fā)展中日關系所做的努力,認為他的訪問使兩國政府間的往來走上了軌道,讓兩國的關系由“吊橋變?yōu)殍F橋”。
  
  “飲水不忘掘井人”
  鄧小平一向珍惜日本朋友對中國人民的情誼,對到中國訪問的日本友好團體,他常常撥冗相見。這次到日本訪問,他仍然不忘去看看這些老朋友。
  到日本不久,鄧小平就去拜會了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對鄧小平的拜會,田中十分感激,對中國政府不忘老朋友有了更深的體會。他激動地把鄧小平拉到院子里,看他為慶祝中日建交種的兩棵雪椿樹。臨別他又拉著鄧小平同田中派議員合影留念。
  鄧小平此行還特意安排會見了一些老朋友,以感謝他們?yōu)榘l(fā)展中日關系所做的貢獻。會見時,鄧小平深情地說,“飲水不忘掘井人”,老朋友們在中日關系的發(fā)展中開路架橋,不遺余力,是“掘井人”,現(xiàn)在雖然有些老朋友已經(jīng)故去了,但他們所留下的中日友好會世代相傳。
  會見田中和老朋友時,鄧小平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周恩來總理,他們滿懷敬意地回憶起周總理為發(fā)展中日關系所做的卓越貢獻。大家對一件事情記憶猶新,那是1972年,日本正在改造天皇的離宮,要將其修成日本的國賓館,專門接待來訪的各國元首、政府首腦。正在訪華的田中邀請周總理做國賓館修好后的第一位客人,周總理當即表示,當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時,他就訪問日本。這次訪問鄧小平正是下榻國賓館,賓館路邊飄揚的中國國旗分外鮮艷,仿佛在慶祝周總理的遺愿得以實現(xiàn)。
  
   日本刮起“鄧旋風”
  鄧小平的這次訪問,受到了日本各界的熱烈歡迎,媒體稱日本刮起了“鄧旋風”。
  日本政府高度重視,待以國賓之禮,外相親自登機迎接,外相夫人在訪問中全程陪同,天皇、首相和日本國會分別宴請,鄧小平舉行答謝宴會時日本內閣21名成員中出席者達到了14人。在保衛(wèi)方面,日本周密部署,僅在東京一地就動用了七萬多警力,還調用了直升飛機、海上快艇進行護衛(wèi)。
  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一周間,有關鄧小平訪日的消息幾乎占盡了各大報的頭版,許多報紙還為此出了特刊。
  鄧小平訪日在國際上也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美國、法國、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國都給予了積極評價。鄧小平還在日本期間,國內就已經(jīng)傳來消息,美國駐華辦事處主任要求拜見鄧小平。中美兩國在這一年底達成了建交協(xié)議。
  鄧小平的這次訪問,使中日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當時的事實與后來的發(fā)展都證明,鄧小平此行對中國爭取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展中日兩國的政治經(jīng)濟關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次和平友好的征程。

相關熱詞搜索:珍藏 中國外交 珍藏中的中國外交 中國紅珍藏版 中國瀘州珍藏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