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孔子 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發(fā)布時間:2020-03-12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從被尊為“至圣先師”,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被打倒,再到今天塑像立在國家博物館大門前,孔子的形象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無論是圣化還是丑化,不同的身份代表著不同人的利益需求。今天。在中華民族反省自身文化,尋求振興發(fā)展之路的時刻,我們需要了解一個真實的孔子。
  
  “日圣與仁,則吾豈敢?”――孔子的自我評價
  
  孔子從一介布衣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間大概經(jīng)歷了四五百年的歷程。
  孔子生前,其弟子問他是否是圣人,孔子說:“日圣與仁,則吾豈敢?”孔子并沒有承認自己是圣人。后來,吳國大夫向孔門弟子子貢發(fā)問:你老師莫非是圣人嗎?為什么如此多才多藝呢?子貢回答道:上天賦予他做圣人的資質(zhì),所以他多才多藝。這里子貢把孔子贊美成“天縱之將圣”,首次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天賦“圣人”。
  100多年后,孟子對孔子作了高度評價,指出:“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币馑际钦f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在孟子看來,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優(yōu)點,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在孔子被“圣化”的過程中,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推波助瀾。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說:自帝王至學者,如果要探討以六經(jīng)為核心的知識學問,皆以孔子的觀點作為是非標準。據(jù)此而論,司馬遷就認定孔子是最偉大的圣人。
  
  “敏而好學,誨人不倦”――一個教師的本分
  
  孔子周游列國是為了實現(xiàn)理想。他第一次去別國爭取從政機會大約是35歲前后。在魯國的一次動亂之后,孔子隨魯君前往齊國并見到齊景公,景公對他的君臣有序的思想很感興趣,想要用他,卻最終被晏嬰阻止,孔子從政的理想當時未能實現(xiàn)。后來返回魯國,有過短暫的仕途生涯,在最終失望之際,孔子開始周游列國,吃盡了苦頭,到處碰壁,郁郁不得志,最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肯重用他。在結(jié)束了14年的漂泊生涯之后,孔子返回了自己的故鄉(xiāng),繼續(xù)從事教育,敏而好學,誨人不倦,終究沒有出仕。
  孔子的周游列國無疑有助于儒家思想的傳播,然而孔子本人卻終究未被任何一國重用,原因在于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思想而不能與當時的政治現(xiàn)實相妥協(xié)。現(xiàn)在看來,2500年前孔子是個思想前衛(wèi)者。他主張“忠”,但不主張“愚忠”,提出“道不同,不相為謀”。他以人為本,愛護生命,面對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向統(tǒng)治者提出了“仁政”的要求。難怪孔子周游列國而不受歡迎。甚至遭受重重危險,最終落魄而歸。
  
  生前寂寞,身后榮耀――歷史選擇的必然
  
  孔子思想被封建統(tǒng)治者推為圭臬起始于漢代董伸舒的推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zhí)岢鲆詠,孔子的形象就逐漸趨于正統(tǒng)化。原先對孔子的形象無論是“圣化”還是“矮化”,都是一種民間行為。董仲舒借助國家機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來強行統(tǒng)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為一種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
  從此,孔子被打上了正統(tǒng)的烙印,先后被冠以各種封號,抬高孔子的政治身價:漢平帝封孔子為公爵、褒成宣尼公,北周靜帝封之為郇國公,武則天封之為隆道公,唐玄宗又晉升之為文宣王,宋真宗加謚為玄圣文宣王,元成宗又謚為大成至圣文宣王。歷代皇帝封禪泰山或出巡山東時,經(jīng)過曲阜也要親臨孔廟拜謁,以示尊崇。出于政治的需要,辭世之后的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被利用成了統(tǒng)治階級的“愚民”工具。
  
  “打倒孔家店”――文化傳承中的一個小小波瀾
  
  清末,農(nóng)民起義動搖了封建制度,被視為封建統(tǒng)治思想的儒家思想隨之被無情抨擊,孔子化身人民公敵。太平天國洪秀全率領農(nóng)民起義,要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階層,對于所謂“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的孔子本人及其思想深惡痛絕。太平軍所到之處,焚燒孔廟,搗毀孔子像,宣布《四書》、《五經(jīng)》為“妖書”。
  之后,袁世凱當上民國總統(tǒng),為復辟帝制,重新定孔教為國教,提倡尊孔讀經(jīng)。儒學一度成為當權派與革命派斗爭的矛頭。章太炎指出儒學是“中國的禍本”,孔子“最大的污點是使人不脫富貴利祿的思想。要想實行革命,提倡民權,孔教是斷不可用的”!拔逅摹毙挛幕\動的倡導者陳獨秀號召青年:“以徹底之覺悟,猛勇之決心,塞絕與新社會、新國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敝鲝垺按虻箍准业辍钡膮怯,認為孔子的忠、孝觀點是維護宗法專制制度,“儒家之主張,徒令宗法社會牽制軍國社會,使不克完全發(fā)達。其流毒不減于洪水猛獸矣”。這些批判在當時看來不無道理,但情緒化、夸張化的言論色彩。不免使孔子形象受到嚴重“丑化”。
  
  “仁者愛人,推己及人”――萬世不易的儒家大道
  
  歷史上,為了配合各種目的需求,出現(xiàn)過無數(shù)被美化、丑化,甚至妖魔化的孔子形象。但事實上,孔子不過是一個平民,他聰明好學,本性善良,勤于思考,中道獨行,善于接受新事物,靠自己的努力在個人品德和做學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甚至還“學而優(yōu)則仕”當了一段時間的官吏。
  不幸的是,孔子的思想與當時政權形式格格不入,很難被當政者接納,結(jié)果處處碰壁,滿腹才華在政治上卻得不到發(fā)揮。于是,他只好另謀出路,一方面首創(chuàng)私學。用知識教誨學生,傳授自己的思想;一方面周游列國,到處推介自己的治國方略?梢哉f,孔子只是一個被當時社會耽誤了的失意的文人。
  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朝代的更替,封建社會代替了奴隸社會,孔子學說中的忠孝節(jié)義思想被統(tǒng)治者發(fā)現(xiàn)并加以利用,演變成了為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三綱五!保寮宜枷氡蝗藶榈匾辉偬Ц,目的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為剝削而找的一個思想工具。
  但綜觀儒學,被利用的思想不過是儒家學說中極少部分,而且是東拼西湊而成。后來孔子被批評和丑化的原因也是因為這些所謂的“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罪名。但如果對孔子有一個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被用作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但是孔子同樣有“苛政猛于虎”、“是可忍孰不可忍”、“仁者愛人”、“推己及人”的思想。在今天看來,孔子絕對可以算是一個敢說敢做的斗士。
  在長期的封建社會歷史中,孔子思想不斷地被統(tǒng)治階級抽離加工。使之成為桎梏人們思想的教條。尤其到了近代,在西方世界隨著文藝復興而迅猛發(fā)展,中國落后挨打的時候,孔子又成了封建腐朽勢力的替罪羊。
  在我們重新面對孔子時,再也不能靠只言片語地去理解和接受,需要感受一個真實的孔子,讓孔子思想成為我們提高自身智慧和能力的利器。

相關熱詞搜索:孔子 還原 真實 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孔子真實的相貌還原 孔子學院教師真實工資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