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養(yǎng)秋蟲話京俗] 秋蟲有哪些
發(fā)布時間:2020-03-02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冬養(yǎng)秋蟲”是北京人入冬后的一個古老民俗,也是老北京人的最愛。秋蟲主要包括了蟈蟈兒、蟋蟀、油葫蘆兒、金鐘兒、秋蟬以及蝴蝶等。 秋蟬即寒蟬,是蟬類的一種,頭和胸均呈淡綠色。秋蟬在深秋時鳴叫得最歡,所謂“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北本┤苏J為:蟬餐風(fēng)飲露是品行高潔的象征,故老北京人喜歡養(yǎng)蟬,以蟬的寓意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
北京人還有玩蝴蝶的。蝴蝶因其形體美麗、色彩艷麗,飛行在花草叢中,婀娜多姿、翩翩起舞,被稱為“會飛的鮮花”。冬養(yǎng)蝴蝶多為“大青豆”,通常將它們順著翅膀放入扁葫蘆內(nèi),飼以蜂蜜,玩賞時以大碗注沸水,以水氣蒸熏葫蘆側(cè)身,蝴蝶就會慢慢爬出葫蘆。即使蝴蝶死了,人們也舍不得丟掉,而將其制成標(biāo)本,珍藏起來供以后欣賞,饒有滋味。
養(yǎng)蟈蟈兒曾是我少年時的愛好。我小時候住在胡同里,大雜院人聽蟈蟈兒鳴唱是一種閑趣,擱現(xiàn)在講就是一種休閑方式。蟈蟈兒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的《爾雅》《詩經(jīng)》里都有蟈蟈兒的記載。中國人玩賞蟈蟈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明人《帝京景物略》載:因其聲聒聒故又名“聒聒”,又因其雙翅上的紋理縱橫,故又稱“絡(luò)緯”。北京人養(yǎng)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顏色正、品相好。蟈蟈兒由于生長環(huán)境不同,有“綠哥”“翠哥”“三青蟈蟈兒”“草白蟈蟈兒”“鐵皮蟈蟈兒”等不同體色的品種。而按季節(jié)說,立秋前的為夏蟈蟈,聲音低弱;秋后的為秋蟈蟈,叫聲洪亮;從晚秋至隆冬所養(yǎng)的蟈蟈兒稱為“冬蟲”“冬哥”,其鳴叫聲較柔弱。明清時的北京盛行養(yǎng)蟈蟈兒,當(dāng)時從皇宮內(nèi)到城鄉(xiāng),人們都喜愛玩蟈蟈兒。過去四合院里一些有錢或有身份的人,為了買到一只上品的蟈蟈兒,會不遠百里跑到河北、山東甚至東北去。
我兒時家里窮,養(yǎng)蟈蟈兒的容器都是自己用草棍或高粱秸編成的簡易籠子?杀本┤攵,天冷得恨不能把地凍裂,我心愛的蟲子隨著西西伯利亞的一股寒流全死光了。我傷心極了,在大雜院里抱著我那一堆蟈蟈兒籠子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個沒完。這時鄰居家的一位老大爺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過來摸著我的頭跟我說:“哎呀,你這么養(yǎng)不死才怪呢。你去找個葫蘆來,要長一點的!蔽衣犃粟s緊就去別院的藤上摘了一個又大又長的葫蘆來。老大爺接過那葫蘆說:“這個葫蘆質(zhì)地不夠硬,得好好曬曬,放我這兒,你先等著吧!庇谑,我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一開始我還去找那個大爺,問問我的葫蘆晾得怎么樣了,可每回的回答都是再等等……再等等……
久而久之我就把這件事忘了,直到北京漸漸又入了秋,鄰居那位大爺突然手里拿著大葫蘆出現(xiàn)在我面前,他很得意地朝我嘻嘻笑著!拔矣貌冀o你上了一層桃核油,你看看光滑不?”他說著把葫蘆遞給了我。我抱著那個碩大的葫蘆,它已經(jīng)變成了淡淡的黃色,在陽光下十分光亮,讓我聯(lián)想到《西游記》里那些神仙的法寶。那個冬天,我總是把大葫蘆揣在懷里,用我的體溫暖和著葫蘆里的蟈蟈兒。我的耳邊不時傳來它的鳴叫聲,震動葫蘆蓋上的銅絲彈簧一起嗡鳴,聲聲入耳,有點現(xiàn)在年輕人的隨身聽的意思,而且還是公放,走在街上回頭率相當(dāng)高。
上世紀90年代的北京人仍是非常喜歡蟈蟈兒。每當(dāng)夏末初秋時,常有騎自行車的人從郊區(qū)來到城里出售蟈蟈兒。他們在自行車的車把和后座上掛滿了成串的蟈蟈兒籠子。賣蟈蟈兒的人從不吆喝,他那眾多的蟈蟈兒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就能把喜歡蟈蟈兒的老少爺們兒全都招來啦。
斗蟋蟀同樣是老北京人消閑逸趣的一種方式,不過更有刺激性。養(yǎng)蟋蟀自古就是人們的嗜好。玩賞蟋蟀既可聽其鳴,又可觀其爭斗。蟋蟀因其聲鳴而俗稱“蛐蛐”,又名促織。北京人玩的蛐蛐兒多是產(chǎn)自山東德州的墨牙黃、寧陽的鐵頭青背和黑牙青麻頭,也有北京西北郊區(qū)蘇家坨的“伏地蛐蛐兒”、黑龍?zhí)兜摹拔r頭青”和石景山福壽嶺的“青麻頭”。山東的寧陽縣清代曾向皇宮進貢蟋蟀,現(xiàn)今該地已成為養(yǎng)蟲交易的著名市場,已形成寧陽古城的一項經(jīng)商產(chǎn)業(yè),縣城的年收入達到億元,蟲販的一只蟋蟀價錢可頂一頭;驇浊г嗣駧!
其實養(yǎng)蛐蛐兒真正的樂趣在于它們的廝斗。我小時候住的那個大雜院就時有斗蛐蛐兒的大會,大會一般都會引來十多人的圍觀。
我有一個叔叔,他是蛐蛐兒迷,特別喜歡來院子里斗蛐蛐兒。還記得有一次叔叔拿來一只蛐蛐兒,名曰“翅震大將軍”。那蛐蛐兒頭大、項闊、牙還極長,翅膀是又薄又尖。他一邊給我看他的寶貝一邊和我說:“這個小東西每回把對方咬怕了都會高興得震它的翅膀,后來我就叫它‘翅震大將軍’了。”
那次比賽是“翅震大將軍”和我家院子里的冠軍“紅須元帥”對壘。鄰居家的那只“紅須元帥”至今是百戰(zhàn)百勝,主人賽前就把話放了出來:“我家的‘紅須’可是剛剛貼鈴(指配雌,配過雌的蛐蛐兒會斗性十足)的。”我叔叔聽了很不以為然,說:“那就放出來比劃比劃吧!
比賽的監(jiān)局(裁判)是我父親,他不養(yǎng)蛐蛐兒,但十分樂意當(dāng)裁判。我父親給兩只蛐蛐兒先過秤,確認了它倆的分量相當(dāng),然后把它們放進一個透明的斗罐內(nèi),用“探子”撩撥蛐蛐兒的須子。我就這么看著,發(fā)現(xiàn)那兩只蛐蛐兒的大牙都漸漸地張開了,不由得喊了一句:“爸爸你瞧。”話音未落,父親就抽掉了斗罐里的那個隔板,“關(guān)公”和“秦瓊”見了面,頃刻間就夾、鉤、閃、躲、抱的廝咬在一起了。頭兩個回合雙方勢均力敵,可第三個回合“翅震大將軍”那幾口著實咬中了“紅須元帥”的要害,“紅須”越來越怯戰(zhàn),“翅震大將軍”已經(jīng)開始振翅鳴唱了,我叔叔見此臉上也泛起了紅光,知道比賽這就算贏了。
寒冬時節(jié)養(yǎng)秋蟲曾是老北京人的冬趣樂事,小小的蟈蟈兒、蛐蛐兒曾給北京人帶來無限的溫馨和歡笑。您若有興趣也不妨去官園、潘家園等市場逛上一逛,感受一下冬天養(yǎng)蟲的樂趣。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冬養(yǎng)秋蟲話京俗 冬養(yǎng)秋蟲話京俗 冬養(yǎng)秋蟲話京俗 語文 冬養(yǎng)秋蟲話京俗 重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