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概論》連載(二)] 臺灣原住民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第二章 原住民的語言 臺灣原住民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一直保持各自族群的語言。其語言按發(fā)聲學(xué)應(yīng)歸屬于南島語系,多達(dá)23種。由于各族群的人口數(shù)量不同,使用各語言的人數(shù)自然也有所不同。有部分語言隨時聞的推移已經(jīng)瀕臨失傳或已經(jīng)失傳。原住民因為長期與漢人交往,他們中的很多人現(xiàn)在只會講閩南話或客家話,卻不會講本族群的語言。
第一節(jié) 原住民語言的歸屬與分類
按照語言學(xué)的分類,全世界有十多個語系,其分類是:漢藏語系(中國漢族語言);印歐語系;烏戈爾語系(芬蘭語系);薩莫狄語系;阿勒泰語系;伊比利亞語系(高加索語系);閃含語系;達(dá)羅毗茶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古亞細(xì)亞諸語言;蘇丹語系:班圖語系;柯伊撒語系;美洲印第安諸語言;澳洲諸語言;語系未定的語言(如日語)。
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按語言發(fā)聲學(xué)應(yīng)歸屬于南島語系,簡稱南島語(Austronesian),也曾稱為馬來一玻利尼西亞語(Ma]ay-Pol ynesian)。臺灣的南島語系,一共有23種語言,可以再分成3個語群:泰耶爾語群(也有稱泰雅語群),排灣語群以及鄒語群,其中2個被歸為泰耶爾語群,17個被歸為排灣語群,4個被歸為鄒語群,詳見下表。
也有的臺灣學(xué)者將臺灣原住民的語言劃分為:泰雅,賽德克,賽夏,布農(nóng),鄒,卡那布,沙阿魯阿,魯凱,排灣,卑南,阿美和達(dá)悟等12個語群。
第二節(jié) 原住民語言的分布及使用情況
泰耶爾語分布在臺灣北部埔里以北濁水,北港流域,有賽考利克(sqoleq)和澤敖利(Tsole)兩種方言,根據(jù)2004年的統(tǒng)計,使用人口約83000人。
太魯閣語分布在臺灣南投縣和花蓮縣,有霧社,春陽和太魯閣三種方言,使用人口約22000人。太魯閣人是泰耶爾語族群的支系,太魯閣語與泰耶爾語是相近的親屬語。
賽夏語也叫做薩斯特語,分布在臺灣西北部新竹市,苗栗縣,有大隘和東河兩種方言,使用人口約5200人。
布農(nóng)語分布在臺灣中部的南投,花蓮、高雄、臺東等地山區(qū),劃分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種方言,曾稱為布嫩語,使用人口約47000人。
鄒語分布在臺灣中南部玉山以西的阿里山山區(qū),有達(dá)邦,圖富雅,魯赫都三種方言,使用人口約6300人。
卡那卡那富語和沙阿魯阿語分布在臺灣南部山區(qū),是相近的語言,或認(rèn)為是鄒語的方言?强歉徽Z使用人口約1 60人,沙阿魯阿語使用人口約370人。
魯凱語分布在阿里山以南,大武山以北的高雄和臺東地區(qū),使用人口約11000人,有大南,霧臺,茂林,多納和萬山五種方言,大南方言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xiāng);霧臺方言分布在屏東縣霧臺鄉(xiāng);茂林、多納和萬山方言分布在高雄市茂林鄉(xiāng)。大南方言和霧臺方言分別受到卑南語和排灣語較大的影響,茂林,多納和萬山方言受布農(nóng)語的影響較大。
排灣語分布在臺灣南端的大武山山區(qū)屏東,臺東縣境內(nèi),有東南部和西北部兩種方言,約有85000人在使用。
卑南語分布在臺灣南端的東部沿海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地區(qū),內(nèi)部有方言差別,使用人口約1 0000人,
阿美語分布在臺灣東部沿海地區(qū),區(qū)分為中部阿美(central Amis),太巴望一馬太鞍(T8V8long-Vataan),南部阿美(south Amis),北部阿美(Northern Amis)和成昆一廣山(chengkung-Kwangshan)五種方言,使用人口約1 70000人。成昆一廣山方言與中部阿美方言相近。
達(dá)悟語分布在離臺灣本島45海里的大,小蘭嶼島上,內(nèi)部方言差別不大,使用人口約3000人。
凱達(dá)格蘭語分布在臺灣臺北一帶,有馬賽(Basal),雷朗(Luilang)和德羅比阿灣(Trobiawan)三種方言,現(xiàn)已失傳。
噶瑪蘭語分布在臺灣北部宜蘭一帶,20世紀(jì)30年代時僅在家庭內(nèi)部使用,1987年使用者不足百人。
巴宰語又稱巴則海語,分布在臺中一帶,瀕臨失傳或已消失。
巴布拉語原分布在大甲溪以西,大安溪以北沿海地區(qū),現(xiàn)已失傳。 貓霧語或稱巴布薩語,分布在彰化縣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沿海地區(qū),瀕臨失傳。
洪雅語又稱和安雅語,原分布在臺灣中西部地區(qū),有三種方言,已失傳。
邵語分布在臺灣中部日月潭地區(qū),1 989年時僅有極少數(shù)人能講。已瀕臨失傳。
撒奇萊雅語原分布在臺南地區(qū),內(nèi)部有多種方言,20世紀(jì)初就已失傳。
道卡斯語也被認(rèn)為是撒奇萊雅語的方言,原分布在臺灣西北沿海地區(qū),現(xiàn)已失傳。
第三節(jié) 原住民語言的特征及簡單的問候語
一、原住民語言的特征
臺灣的漢人以講閩南話,客家話以及普通話為主,使用漢字,臺灣的原住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
臺灣原住民語言的音素:各族群均有a,i,u,e,o五個元音,輔音有20―23個不等。單音語極少,屬多音節(jié)的膠著語。語言的構(gòu)造,各族群均有本體語與轉(zhuǎn)來語兩種。轉(zhuǎn)化方法有三種,即由兩個不同的本體語重疊而成,或由一個本體語重復(fù)而成,或本體語后加接頭音或接尾音或附加連續(xù)而成,語言的語匯:各族群語言雖豐富但缺乏抽象性語詞,如有“父”,“母”而無“雙親”,有“好”,“壞”而無“善惡”,“美丑”,“正邪”等語詞,其中名詞無性別及單復(fù)數(shù)的區(qū)別,而漢語的代名詞則有單復(fù)數(shù)之分。人稱代詞有自稱,對稱,他稱與互稱。格的變化,以助詞來表示,各族群冠詞均為單詞。語言的語態(tài),除自動,他動,被動,互動外,還有沒動及被役動的區(qū)別。
語言的時態(tài):表示現(xiàn)在,過去與將來三種時態(tài)有兩種方法,即在動詞附加接頭音或接尾音,或加助動詞,來表示行為之過去或?qū)。又以副詞表示動作的現(xiàn)在,過去與未來。
臺灣原住民語言的語法包括直說法,祈使法,疑問法及假定法,否定法等數(shù)種。直說法:語句中的詞,名詞及代名詞常置于形容詞和介詞之前,如“頭”之,敵人“(敵人之頭)”。弓,之,真實(真實之弓):動詞原則上置于名詞,代名詞之前且位于句首,祈使法:表示命令,忠告,請求等。泰雅人,阿里山鄒人僅藉語氣加重來表示,排灣人在動詞下加“o”之長音來表示。疑問法:以疑問代名詞或疑問副詞附加于句頭或句尾,或?qū)釉~的語氣加以變化,阿美人將主詞置于動詞之后以表示疑問。假定法:將條件置于句首。否定法:在動詞前面加否定詞“不”,“未”來表示否定。如禁止法則在命令法之前置禁止副詞“不可”,“不得”,如“無,去,我,是”(我不去)。應(yīng)答法:各族群均有“是”,“否”之語,但“是”常用于有尊敬之意時,平常如問:“你去嗎?”,只答“去”,而不答“是”。如否定,則答“否”。
臺灣原住民還有各種方言:泰雅人有大溪方言,大湖方言,汶水方言,白狗方言,萬大方言。賽德克人有太魯閣方言,霧社方言。布農(nóng)人有北部布農(nóng)方言,中部布農(nóng)方言,南部布農(nóng)方言。鄒人有阿里山方言,魯富都方言。排灣人有南部排灣方言,中部排灣方言。阿美人有北部方言,中部方言,南部方言等。
除了本民族群的語言外,臺灣原住民由于長期和漢族人民共同生活、勞動,通婚以及發(fā)生矛盾時,都促使他們中的很多人學(xué)會講閩南話,客家話。在日本帝國主義侵占臺灣的半個世紀(jì)中,日本統(tǒng)治者強迫原住民學(xué)日語和使用日本文字,禁止原住民使用自己的族群語言,這就是一些上了年紀(jì)的原住民老人不僅能講日語,還能夠讀寫日本文字的原因。
由于臺灣原住民沒有通用的文字,但在布農(nóng)人和排灣人中,歷史上還曾經(jīng)有過類似“文字”的繪畫及木版雕刻圖形,這就是布農(nóng)人的記事歷板和排灣人的繪畫木板。
二、原住民各族群簡單的問候語
(見下表)
原住民各族群簡單的問候語,是原住民各族群內(nèi)部以及與其他各族群交往,建立和睦關(guān)系的重要媒介。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原住民 臺灣 概論 《臺灣原住民概論》連載(二) 臺灣原住民概論 臺灣原住民樂團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