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第一次地方選舉]中國第一次國會選舉

發(fā)布時間:2020-02-1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一百多年來,古老的中國,不管是在帝國、民國還是在共和國時代,一直有人持續(xù)地關注著地方自治、選舉和草根民主的問題。   一個多世紀以前,中國還沉浸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的恥辱中。怎樣解決國家危機?對這個話題的廣泛討論涉及到民主、立憲制和地方自治這樣的新名詞。隨著與英、法、德和俄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清朝的形勢更加惡化,逐漸淪為西方國家的勢力范圍和附庸國。這些條約中最著名的是1842年清政府被迫割讓香港,讓其成為英國皇冠上的一顆寶石。
  
  走向憲政
  
  香港雖然讓國人想到帝國主義和不平等條約,但是對到訪過的人也有積極的影響,比如說對當時思想界最有影響的知識分子康有為便是如此?涤袨榈谝淮蔚较愀凼窃1879年,那個高樓聳立、街道整潔、警察盡職盡責,運行良好的城市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切與康有為的老家廣東省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居住在通商口岸――比如廣州的外國人也激起了康有為的改革之心,這些外國人遵照各自國家的法律,有效地管理各自的社區(qū)。西方國家成功和強勢的根源是什么?在康有為的回答里他強調(diào)人民和統(tǒng)治者之間溝通的公開和通暢性。
  1897年,康有為的得意門生之一梁啟超就是帶著老師的這些觀念進入內(nèi)陸省份湖南的。這個最后一批向西方人開放的省份,因為是毛澤東的故鄉(xiāng)而變得世界知名。不過梁啟超來到長沙的時候,這個未來的革命者還只是一個孩子。但是梁啟超和康有為的改革語言,在不久的將來間接地影響了毛澤東和他那一代革命者。粱啟超和他的同伴們鼓勵那些熱血青年和愛國學生去建設自治政府,談論“民主”和“人民的權利”,去追求人與人的“平等”。這些借自日本的語言深深震動了湖南的保守士紳們,他們給清朝的總督施加壓力,要求改革。到了1898年夏天,湖南的知識分子的騷動平息了下來,暫時受挫的梁啟超離開長沙,到北京去與恩師康有為會合。
  在北京,和梁啟超一樣的年輕行動家和有改革之心的官員成功說服光緒皇帝頒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這些法令涉及到中國政府和社會的方方面面:政府結構、教育和經(jīng)濟發(fā)展等等。然而,到了1898年年末,被稱為“百日維新”的改革就只留下一個記憶了,一場宮廷政變在9月軟禁了年輕的光緒皇帝,厲害的皇太后慈禧掌握了政權。6位改革者,包括康有為的弟弟被逮捕、審判后處決了。夏天的改革法令很快被廢除。
  但是1898年改革的精神并未熄滅,1900年義和團運動后不久就又燃燒起來。雖然康有為和粱啟超依然流亡海外,但是他們的觀念和他們教授的學生深深影響著中國的政治。中國地圖上所有的城鎮(zhèn)和都市里都有一批深受改革思潮影響的精英和官員試圖在教育、商業(yè)和行政上實行改革。沿海的通商口岸,比如廣州、上海、天津和內(nèi)陸的省會城市,四川的成都,山西的太原都成為引人注目的中心。在這場改革運動中依然能夠聽到要求“民主”的呼聲,當時正致力于廣州革命的孫中山便是少數(shù)使用該詞匯的革命者之一,政府內(nèi)外都有人興奮地討論著地方自治和憲政。
  1905年政府改革的討論加快了。部分原因在于清政府旁觀俄國和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qū)的戰(zhàn)爭,親眼看到了獨裁政體導致俄國在1905年發(fā)生革命的事實。清政府宣布準備進入憲政時期,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外國政治體制,載澤、徐世昌、紹英一行前往日本、英國、法國、比利時,戴鴻慈、端方一行前往美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俄國。慈禧又下令設立了考察政治館,專門研究、編選各國憲政資料,供朝廷參考。
  1905年9月24日,載澤等人由北京正陽門乘火車啟程時,遭遇革命黨人吳樾的炸彈襲擊,載澤與紹英受傷,延誤了行程。12月,五大臣分兩批先后出京,由上海放洋。除了考察既定的出訪國家,還參觀了幾個小國,一共周游了14個國家,1906年7月回到國內(nèi)?疾靾F先后進呈了一份強國必須憲政的考察報告,編成《列國政要》133卷及《歐美政治要義》18章。該報告由隨員熊希齡執(zhí)筆,參考了流亡東京的梁啟超和楊度所寫的憲政研究資料。滿清貴族載澤和端方擁護憲政的態(tài)度發(fā)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1906年9月1日,清廷的第一份改革法令頒布,宣稱:人民的聲音應當?shù)玫疥P注、傾聽并遵循。改革法令下達之后,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汕頭等地的街頭,當?shù)氐氖考、貴族和商人彈冠相慶。1906年9月16日的《申報》寫道,人們聞之莫不“額手相慶日:中國立憲矣,轉弱為強,萌芽于此”。
  政府內(nèi)外的精英都加入到未來中國政治體系走向何處的熱烈討論中來。那些留學日本的學生(很多人是康有為和梁啟超一派,有些人深受孫中山的影響)回國后,在清政府的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為各省選舉議會起草選舉章程的工作就主要由歸國的留學生完成,雖然主管官員是張之洞。章程修訂工作于1908年6月完成。
  1908年6月24日,清政府批準了憲政編查館擬定的《各省咨議局章程及議員選舉章程》,詔令“即著各省督撫迅速舉辦,實力奉行,自奉到章程之日起,限一年內(nèi)一律辦齊”。章程頒布后,各省立憲派均忙于張羅咨議局議員選舉活動。8月,這些功不可沒的留學生,其中包括后來的中華民國的交通部部長曹汝霖驕傲地看著自己的工作成為當月公布的9年憲政改革計劃的一部分!稓J定憲法大綱》擬定以九年為期逐年籌備憲政承諾:1909年實現(xiàn)省議會,1912年實現(xiàn)縣以下議會,1917年召開國會。中國人希望用11年的時間來完成日本從1868年到1890年用22年時間來完成的改革。到清朝末代皇帝1912年退位的時候,政府的日程更超前,很多地方都完成了地方選舉,成立了地方自治局、自治研究所。1913年召開了承諾1917年召開的國會。
  1909年,省議會如期舉行了,170萬登記的選民投票進行縣級選舉,選出有資格的代表,然后再由他們選出1643名省議員。1909年10月14日省議員們聚集在各省的省會城市,當天的報紙為讀者帶來了有關會議程序的報道和議會大廳、座位表的圖片。同時縣以下資政局的選舉也在進行中,早在1909年1月就已經(jīng)頒布了相關的選舉章程《城鎮(zhèn)鄉(xiāng)地方自治章程》。這個層次的選舉比省咨議局的選舉規(guī)模更大。在靠近上海的一個縣,其規(guī)模是省議會選舉規(guī)模的3倍。因為能夠投票選舉省的人在納稅額和財產(chǎn)方面要具備一定資格,在學歷、資望出身及年齡方面有限制,但是縣以下的選舉,“凡具本國國籍,年滿二十五歲,在該城鎮(zhèn)鄉(xiāng)連續(xù)居住三年以上,并年納正稅或地方公益捐二元以上之男子”,就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舉權的限制產(chǎn)生了兩類公民,一類局限于地方,一類人的視野從地方擴展到省會。
  
  山西橫式和直隸模式
  
  正是這些年里集聚的動力把中國帶人了民國時期。袁世凱當上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統(tǒng)。雖然他在天津的地方自治模式得到全 國的追捧,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正是他,而不是清朝皇帝結束了中國地方選舉的實驗。1914年2月,在很多省長的支持下,為了消除來自地方勢力的挑戰(zhàn),袁世凱廢除了清朝的地方自治政府章程。
  但是有關地方選舉的語言和目標依然存在。在1924年的《建國大綱》中孫中山計劃先實現(xiàn)縣級自治,他說“完全自治之縣,其國民有直接選舉官員之權、有直接罷免官員之權、有直接創(chuàng)制法律之權、有直接復決法律之權”!敖ㄔO當時中國的計劃,縣為自治之單位,省立于中央與縣之間以收聯(lián)絡之效”。“凡一省全數(shù)之縣皆達完全自治者,國民代表會得選舉省長為本省自治之監(jiān)督”,“全省之地方自治完全成立時期,則開國民大會決定憲法而頒布之”。正如清末的改革一樣,孫中山這些精心調(diào)控的方法經(jīng)不起時代的沖擊。到了20世紀30年代,立憲主義再次轉向。1935年冬季召開的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切實推進地方自治以完成訓政案》,稱今后的地方自治,必須采用“黨治精神”,“由黨部推動,由黨員領導”。
  我們還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聽到晚清地方自治的回響。198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由國家主席令公布,1988年6月1日起試行。其目的是為了保障農(nóng)村村民實行自治。這部法律讓中國鄉(xiāng)村的選舉率達到90%。由村民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把選舉程序作為國家統(tǒng)一的一種手段。這一做法讓人聯(lián)想到更早的地方自治政府的一種類型――1902年趙爾巽在山西的實踐。趙爾巽當時負責重建這個在義和團起義中備受蹂躪的北方省份。作為山西巡撫他在1902年末頒布了幾項改革措施,其中一條是地方自我管理,他強調(diào)這是為了防患類似1900年這樣的危機,因為政府對未知的危機無能為力。
  為了加強鄉(xiāng)民和政府的溝通,趙爾巽允許富有的鄉(xiāng)紳把他們要推選的人名寫在紙上;他從中任命地方保安官。趙爾巽希望這些人的聲望可以等同于科舉考試中的功名。在給北京的奏章中,趙爾巽強調(diào)這些人的非官方身份。對于地方自治來說,受人尊重、有能力的當?shù)厝水斶x非常重要,同樣重要的是這些人不應該被看作是政府的一級管理階層,當?shù)厝送婆e的地方保安官應該是官方和民眾之間的中介。
  改革法令頒布后沒多久,在山西還沒有取得什么成果的時候,趙爾巽就被調(diào)任湖廣總督。但是趙的改革在1905年作為新觀念的立法依據(jù)又被提了出來,當時各門各派的改革者在借鑒外國模式的同時也試圖從中國的過去尋找先行者。1906年,袁世凱指出趙爾巽的方法是天津自治局的先導,但是袁世凱的天津模式,在要求召開國會的全國改革形勢中形成,與趙爾巽的山西模式有很大不同。
  曾經(jīng)在1899~1900年殘酷鎮(zhèn)壓過山東義和團農(nóng)民運動的袁世凱,對接觸天津城之外的鄉(xiāng)村不是特別感興趣。在1907年的天津選舉中,天津自治局更多借助日本19世紀90年代的地方選舉經(jīng)驗。天津自治局確實把鄉(xiāng)村包括在內(nèi),但是通過演講和分發(fā)報刊,自治局只是與那些地方上有文化的人分享對未來的憧憬。天津自治局有一所學校――自治研究所,但是學員都是有功名的人,每州縣選派“舉、貢、生員或中學堂以上畢業(yè)者,家道殷實、勤于公益之紳商”,分批進入,學習地方自治制度、選舉法、戶籍法、經(jīng)濟學、法學、財政學、政治學等管理國家必備的知識,培養(yǎng)自治人才。自治研究所在天津自治總局成立后不久成立,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類似的學校很快在全國各地出現(xiàn)。
  到1907年夏天,天津的自治選舉已經(jīng)準備就緒,在民眾的關注中拉開了帷幕。據(jù)報道,7月4日開投票箱那天有2000人圍觀,人們就為了看看開箱數(shù)票,當時天津有12461人有投票權。1907年8月18日,天津議事會的30名成員產(chǎn)生了,中國第一個西方風格選舉的地方議會開始運行。領導天津自治總局的留學生們認為天津議事會與中國的憲政變革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當天,袁世凱派專人祝賀,“天津議事會成立之日,可為天津賀,并可為直隸全省賀,不但為直隸一省賀,可為我中國前途賀!
  漢學家杜贊奇認為,晚清新政中有兩種地方自治模式,一種可以稱之為“山西模式”,另―種可以稱之為“直隸模式”。趙爾巽的“山西模式”利用地方上傳統(tǒng)的權威結構,將地方上有威望的名流、紳士吸收到國家政權之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國家權力的擴張,實現(xiàn)了地方自治。不同于“山西模式”,袁世凱的“直隸模式”更強調(diào)國家中央集權,他在直隸建立了巡警制度,從城市一直推廣到鄉(xiāng)村,正是利用巡警制度使國家政權浸入村莊。趙爾巽采取的“山西模式”本質(zhì)上就是紳權自治模式,這種模式在清末民初并沒有維持多久,到閻錫山建設山西“模范省”時,所采納的就已經(jīng)是袁世凱的“直隸模式”。蔣介石在30年代積極推行保甲制,繼承的正是袁世凱和閻錫山的衣缽。杜贊奇認為在現(xiàn)代化背景之下由于強大的國家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支持了國家強權浸透市民社會,從而扼殺了保有地方社會自治的封建傳統(tǒng),也同時扼殺了市民社會在中國可能的前景。
  
  地方自治運動中的問題
  
  雖然被滿清朝廷認為是地方自治的典范,但是天津模式直到1909年1月《城鎮(zhèn)鄉(xiāng)地方自治章程》頒布之前都沒起到什么引導作用。在此之前,全國幾十個地方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行動。其中廣州的粵商自治會(時時參與政治活動)和上海城廂內(nèi)外總工程局更加超前。創(chuàng)辦于1905年的上海城廂內(nèi)外總工程局是清末地方自治運動中,成立較早、組織結構與運作比較規(guī)范、成效較為顯著的紳商自治團體之一。
  1909~1911年全國各處都在辦學校教育民眾,積極籌備地方自治的選舉。像天津模式一樣,培養(yǎng)自治人才的自治研究所一般設立在省會。自治研究所作為“儲備人才之地”在全國大約有1000多處,培養(yǎng)的學生超過5萬人。隨著選區(qū)的劃分、選舉人名單的制定,縣級以下議事會相繼成立。到了1911年全國各地的自治局已經(jīng)有5000多個。
  1909~1911年各省的自治選舉有兩點非常突出,其中之一是城市里的活動家希望自治計劃得到鄉(xiāng)民的歡迎,他們承諾把權力歸還給當?shù)厝嗣,灌輸公民的觀念,把個人和即將出現(xiàn)的憲政國家聯(lián)系起來。例如1910年中國東北的一份自治文報聲稱,一場西方風格的選舉將創(chuàng)造出憲政國家的公民,公民們可以公開討論當?shù)氐氖聞眨O(jiān)督自治會決議的執(zhí)行情況。
  在選舉的過程中,中央集權和地方主義之間存在激烈的權力爭奪,這也體現(xiàn)在城市里的有改革思想的人和統(tǒng)治著鄉(xiāng)村的士紳之間的斗爭上。在城市活動家的眼中,鄉(xiāng)村的士紳是落后而腐朽的,必須被社會淘汰,選舉就是武器。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留學生李樹恩震驚地發(fā)現(xiàn)中國東北當?shù)氐拿癖孕l(wèi)隊被賦予了“自治局”的名稱,他指責鄉(xiāng)紳們對自治會的管理方法一竅不通,嘲笑地 方上的傳統(tǒng)領導人是“無知的鄉(xiāng)巴佬”。怎樣才能把這些人從權力層中清除出去呢?一些改革者認為通過新解放的、憂戚相關人士的秘密投票可以實現(xiàn)。學習政法歸國的留學生,上海自治運動中的活躍人物孟昭常認為,正式的選舉所產(chǎn)生的領導人應該與通過傳統(tǒng)方式非正式的共識產(chǎn)生的領導人應該不同。在法律體系下,通過公民投票,孟昭常認為士紳的影響必將被削弱。
  投票箱的力量足夠大到削弱地方權力持有者嗎?1902年的趙爾巽在地方保安官的選舉中也曾有同樣的憂慮,清末很多年輕的改革派都相信,像地方選舉這樣的新程序?qū)沁~向一個新的穩(wěn)定的政治秩序的第一步,但是他們那些年長的同事則不然,一個悲觀的城市官員在1910年寫道:地方選舉是為了選出有能力的人在議事會任職,但是結果卻很少如此,狡猾的鄉(xiāng)紳依舊橫行鄉(xiāng)里,魚肉百姓……這樣的人像山間的虎狼一樣數(shù)不清。20世紀中國鄉(xiāng)村治理中--存在一個精英替代過程,“新式精英”(公家人、干部、黨員)替代“傳統(tǒng)精英”(整個舊鄉(xiāng)紳階層),這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
  另外一問題是政府試圖利用這些自治機構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幾乎從一開始政府就不斷重復:作為地方選舉結果的自治局不過是政府權力的附屬品。議事會的成員們應該協(xié)助政府官員,而不是代替他們。研究一下日本地方自治模式和其主要創(chuàng)建者山縣有朋的思想就不難理解這一點了。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當局都對草根民主不感興趣,他們都把地方選舉看作國家形成的過程而不是社會流動性的體現(xiàn)。
  一張1910年江西省的巨大布告用文言文告訴讀者要清楚地方自治局的局限性。這張當年懸掛在官府門外的巨幅公告,有4米見方。上面援引朝廷頒布的自治章程,申明改革者要受到監(jiān)督,文告上說這是為了公眾的利益。文告還提醒那些地方精英應該去關心教育、環(huán)境衛(wèi)生、商業(yè)和工業(yè)、社會福利、道路和橋梁的修筑等公共事務。江西省的官府不但直接提醒地方精英要避開省和國家的政治問題,還明確地重申北京政府具有無上的權威,議員們必須尊從國家行政機關的特權。
  直到1905年之前,科舉考試還是把有功名的人送達權力中心的唯一途徑。在憲政改革的時代,有些人想通過選舉程序來最終代替科舉制。但是地方自治局,遠遠不是政府和社會之間關系的政治革命,只不過是變成了微不足道的地方行政部門。陷入專制還是民主沼澤中的清王朝土崩瓦解之后,把這個爛攤子留給了袁世凱,袁世凱對地方自治這項計劃貢獻良多,但事實證明,即使是沒有舊王朝的負擔,袁世凱還是無法勝任協(xié)調(diào)這種社會緊張關系的任務。1916年袁世凱死后,尋求民主統(tǒng)一的努力陷入了中國歷史上的最低點。
  
  未盡的改革
  
  隨著軍閥時代的開始,新一代政治家開始為民主和地方自治問題而奮斗。毛澤東在1920年《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一一湖南共和國》一文中指出:實行“各省人民自決主義”,“湖南人沒有別的法子,唯一的法子是湖南人自決自治,是湖南人在湖南地城建設一個‘湖南共和國’!彪S著20世紀20年代受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影響,毛澤東開始放棄了地方自治這個詞組,開始把人民大眾看作是力量之源,需要黨中央派干部去引導。1940年毛澤東在闡述“新民主主義政治”時明確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和群眾路線,鼓勵無黨派人士參與地方選舉。
  正如鄧小平同志1953年在選舉法草案的說明中所指出的“隨著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我們將來也一定要采用更為完備的選舉制度”。2009年10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將實行城鄉(xiāng)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代表。對于中國的鄉(xiāng)鎮(zhèn)來說,民主同樣重要,正如一位官員所說,如果民主不能為農(nóng)民所有,我們干嘛還要實行民主制呢?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選舉 地方 中國的第一次地方選舉 中國下一次選舉時間 中國主席幾年選舉一次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