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秦艽豐產栽培技術
發(fā)布時間:2019-08-27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要 總結了中藥材秦艽人工栽培技術,對縮短其栽培周期,提高產量作了一定探索,以期為應對野生資源日益減少的形勢,擴大人工栽培面積,取得良好經濟效益提供指導。
關鍵詞 秦艽;生長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7.9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5739(2008)16-0059-01
秦艽是我國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其具祛風除濕、和血舒筋、清熱利尿的功能。隨著人們的過度采挖和環(huán)境惡化,野生資源日益減少,造成較大的市場需求空間。華亭縣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人工栽培秦艽已獲得成功,栽培面積逐步擴大,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1秦艽特征和栽培的適宜環(huán)境
1.1特征
秦艽為龍膽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基部被殘葉纖維所包圍。須根多條,扭結或粘為1個圓柱形的根;莖直立或斜生,單一;莖生葉密集或蓮座狀,莖生葉對生,較小,基部合;葉片披針形或矩圓狀或腋生作輪狀;蒴果矩圓形,種子橢圓形,深黃色。
1.2生長特性及栽培適宜環(huán)境
秦艽性喜潮濕冷涼氣候,耐寒冷,忌強光,怕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和土層深厚的腐殖土和砂質壤土為宜。在干旱季節(jié)易出現灼燒現象,葉片在烈日直射下易變黃和葉緣枯萎。每年從根莖部分生出1個地上莖,生長年限較長的莖多簇生。通常每年3月下旬返青,5月下旬抽薹開花,7月中、下旬種子成熟,年生長期為100~120d左右。秦艽栽培環(huán)境要求年降雨量在600mm以上,無霜期160d以上?傊剀磳ιL環(huán)境要求相對不是太嚴格,有野生品種分布的地區(qū),均可栽培。華亭縣秦艽栽培適宜環(huán)境主要在沿關山區(qū)域和氣候較冷涼的西北部。
2豐產栽培技術
2.1秦艽栽培的方式
秦艽一般用種子繁殖,栽培方式有3種,即露地移栽、覆膜移栽和直播套種。直播需與刺胡麻或小麥等作物套種,以起到苗期遮蔭作用,其栽培周期長,產量低,生產上采用較少。露地移栽和覆膜移栽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方式,栽培周期可縮短到2~4年。
2.2選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質地疏松的砂質壤土,一般于前茬作物玉米、小麥、洋芋等收獲后至秋季整地,深翻30cm以上,耙耱收墑。來年春季土壤解凍時及時翻耕,揀去石塊和草根,結合整地施入底肥,施農家肥(土糞)15~30t/hm2,墑情差時一般少施或不施土糞(土糞多時,易傷苗,導致缺苗較嚴重),然后整平耙細,作畦或打壟。
2.3育苗
育苗播種時間為土壤封凍前或來年早春3月上旬土壤解凍后,有澆水條件者春季最佳。將準備好的地塊深翻整平,做成1.4m寬的畦,選用成熟飽滿的種子,用種量為90.0~112.5kg/hm2,撒播后覆土0.5~1.0cm,用鐵锨輕拍壓實,再覆1層麥草,厚1~2cm,覆蓋均勻嚴實,進行遮蔭保墑和防止土壤板結,以促進種子萌發(fā)。覆蓋麥草后有條件者澆灌1次透水。一般從播種到種子發(fā)芽大約需要30d左右。苗出齊后開始第1次除草,除草后及時澆水。當苗長出2~3片真葉時,視苗長勢情況適當揭去覆草,一般揭草3次,至6月上旬揭去所有覆草。選陰天或陰雨天揭去覆草,以免陽光過強燒傷苗。揭去覆草后過幾天追肥1次,一般撒施尿素375kg/hm2,撒后澆水或雨天前施入。并應多次進行除草,同時視天氣情況適當澆水,以利苗生長。有條件的,可搭建小拱棚育苗,一般一年生苗即可移栽。
2.4移栽
2.4.1露地移栽。多采用二年生苗栽植。提倡“頂凌”移栽,一般在土壤剛解凍后進行,或于秋分時期進行移栽。整地時施過磷酸鈣600kg/hm2、尿素300kg/hm2或碳銨375kg/hm2,按行距30cm開溝,深15~20cm,用步犁開溝時,要求將靠前溝溝側壁整理成較垂直面(溝側壁傾斜度要小);將秦艽苗子大小分級,按株距7~8cm靠溝壁垂直擺放,然后覆土,至苗剛好露頭,心葉展開的大苗,埋土至露出展開葉剛好;用腳踩壓實,使根充分與土壤接觸,做到淺不露根、深不埋心。保持行距30cm,定植37.5~45.0萬株/hm2,過小苗或弱苗要雙株定植。
2.4.2覆膜移栽。一般采用一年生苗栽植,秋收后及時翻耕,結合翻耕一次性施入優(yōu)質農家肥30t/hm2、過磷酸鈣750kg/hm2,然后耙耱收墑。來年春季3月上旬整地,結合整地施入300kg/hm2尿素或375kg/hm2碳銨。采用寬窄行起壟鋪膜,保持壟面55~60cm,壟間距15~20cm左右,在壟面上按行距20cm、株距12cm破膜扎眼定植,深度10~15cm,孔徑2cm,每壟定植3行,必要時要及時澆定植水,每穴一般栽 1株,做到淺不露根,深不埋心,用苗2.5~2.8萬株/hm2。另外,可采用先移栽,后覆膜放苗的方式進行移栽。覆膜移栽相對比較費工,但產量高,栽培周期短。
2.5田間管理
2.5.1中耕除草。一般5月上旬開始除草,此時幼苗易受傷,必須操作細致,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再進行第2次除草,除2~3次。當年抽薹開花率為5% 。第2年視田間雜草情況及時松耕除草2~3次。
2.5.2追肥。露地栽培第1年基本不追肥,第2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苗較高時追施尿素300kg/hm2,雨前撒施,或施后澆灌水,或開溝施肥。抽薹開花初期再追施1次尿素,方法用量同前次。天氣干旱高溫時應及時澆水。
3病蟲害防治
秦艽在生產中,主要有葉斑病危害,一般多于6月或7月發(fā)生。特別是移栽后發(fā)易病且較重,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一是避免連作;二是移栽時不要在育苗田中移栽;三是用藥物防治,于發(fā)病初期用65%代森銨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防,每7d噴1次,噴灑1~2次,同時要注意及時排澇和灌水。
4采收及加工
目前,露地秦艽栽植2年后采挖,地膜秦艽栽后當年可采挖,于秋季采挖,挖出的根除掉莖葉、須根和泥土,然后用清水洗干凈,使根莖呈乳白色,再晾呈灰黃色或黃色時,攤開曬干即可。
5留種
留種時在抽薹開花期,用磷酸二氫鉀600~8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提高結實率和種子的飽滿度,同時用辛硫磷1 000倍液噴灑,防止蛾類幼蟲蛀蝕種子。7月中、下旬種子成熟,視成熟度,將其莖桿一塊收割收獲,然后打碾、曬干。
6參考文獻
[1] 趙永華.中草藥栽培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
[2] 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萍汲霭嫔纾1997.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