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
發(fā)布時間:2018-07-0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細說這口井
先給大家說一個不太常見的成語:穿井得人。
春秋時期,宋國人丁某在自家院子里開鑿了一口水井,由于他本人參與了鑿井,加上采用新的方法,從而節(jié)省一個勞動力,他事后對別人說:“吾穿井得一人!眲e人沒有明白他的意思,傳來傳去,都以為他從井中挖出一人。這個故事常用來比喻傳來傳去而失真,于是有了“穿井得人”的典故。
“井”的字形從古至今幾乎沒有什么變動,甲骨文的“井”字,跟古老的水井很像。四周是木料或石料圍起來的井欄桿,當中空當為井口,井口中的那一點,則是指事符號,表示井中有水。隨著字形的演變,漸漸地,中間那一點消失了,成了如今我們所使用的“井”。
據(jù)專家考證,“井”字還是商周奴隸社會時“井田制”的產(chǎn)物。奴隸主為了便于管理,將一里見方的土地劃為九個區(qū),形狀像“井”字。每區(qū)約一百畝地,八家各占一區(qū),負責耕種收獲。中間那一塊為公田,勞務(wù)由八家共同負擔。而在公田中央,掘有水井,供八家灌溉農(nóng)田,人畜飲用。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古人擇水而居,沒有河流湖泊的地方,先民們便圍繞掘出的水井而生活。因此,“井”的本義是指水井,進而又指凡是形狀像井的事物,如“礦井”“油井”“天井”。
由于井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人多了,就有貿(mào)易往來,會形成鬧市口,所以稱商業(yè)區(qū)為“市井”。
先民們將共同住在井邊的稱為“同鄉(xiāng)”,所以“鄉(xiāng)”與“井”是同義,“井里”與“鄉(xiāng)里”也同義。“背井離鄉(xiāng)”就是遠走他鄉(xiāng)。
而由于“井田制”劃分時,有章可循,分布整齊,所以“井”又有條理分明的意思,如“井井有條”。
第一個挖井人是誰
井傳說是伯益發(fā)明的。黃帝統(tǒng)一華夏后定居于黃土高原,連年五谷豐登,豐衣足食,但吃水用水卻很不方便,很多人因此紛紛遷走,黃帝令伯益解決這一問題。伯益想了很長時間,他先采取挖水窖的方法把雨儲存起來,但窖水很快就滲光了。后來他觀察泉水不停出水猜想地下一定有水,挖深洞或許能挖出水來。于是他挖啊挖,挖出一個深洞,果然出水了。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說文
熱點文章閱讀